一切为了学生——许身健
许身健,法律硕士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推荐词
许身健教授热爱教学事业,对教书育人满腔热情,无私奉献,锐意进取,不断超越,潜心教研,无私忘我,以“身教”启发学生,志在培养德才兼备的卓越法律人才。他关心学生成长,深受学生爱戴。教学科研成果突出,广受师生好评。其事迹具体而言:一是潜心教育,倾力于研究生培养。近二十年如一日耕耘在教学一线,学为人师、行为师范,用爱育人,重视学生全面发展,以培养德才兼备的卓越法律人才为己任,深受学生爱戴。二是致力于法学实践教育改革创新,贡献突出。努力探索法学教育改革新模式,致力于建构法学实践课程体系。荣获北京市十大教育新闻人物、“北京市教育先锋先进个人”及“全国优秀法律诊所教师”等奖项。三是引领国内法律职业伦理教学科研,特色鲜明。曾任法律职业伦理教研室主任,2018年在法学教育研究会年会上向教育部法学教育指导委员会汇报,推动法律职业伦理成为法学教育十门A类必修课之一。四是科研能力突出,成果丰硕。纵向、横向、精品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等项目5项、著作4部,教育论文2篇。 五是积极拓展国际国内法学教育交流渠道,视野开阔。多次应邀到国外参加教学会议并做主题发言,介绍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经验;接待联合国机构、德、美等国来宾来访,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多次主持或参加师资培训,向国内外实践教学及法律职业伦理教师传授相关教学方法。
师德师风
坚持学生为本,用爱育人,将全心全意关爱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作为自己的追求,投入全部心思到教学第一线,仁心仁术,身教言传,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培养学生的社会正义感和责任感,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主持成立国内第一个专门承担并组织法学实践教学工作的机构——法律实践教学教研室,在诊所教育、职业伦理教育等领域取得的教学经验实施效果突出,示范引领作用显著。
教学工作
致力于法律实践教学、法律职业伦理教学及法学教育国际化,长期给本科、研究生开设《法律职业伦理》、《法律诊所》等课程,讲课内容丰富、风趣幽默,深受学生爱戴,其中法律诊所课程被列为中国政法大学校精品课程。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教育教学成果表彰奖励。教材《法律职业伦理》获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评选的“优质本科教材课件”(重点)。荣获我校首届励道杰出教师奖。
科研工作
科研成果显著,近三年纵向科研项目1项:司法改革背景下的法律职业伦理研究;横向科研项目1项:中国律师社会责任报告;著作教材4部:法律职业伦理论丛(第3卷)、法律职业伦理、律师职业伦理、法律职业伦理:原理与案例;发表教育论文成果2篇:《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之反思与重塑》、《完善法学教育:路径与方法》。
社会服务
热忱公益法律服务事业,任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负责“公益法律服务志愿者项目”,现已开展5期,50余名法科生参与,14个省法律援助机构从事公益法律服务,为当地法律援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研究生培养
倾心指导研究生学习、科研、实践、就业,指导的学生刻苦努力,成绩优秀,多次获得奖励。法学院2015级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硕士张涛同学,入学后,曾到四川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担任法律志愿者一年,获得多个荣誉。入校后获学校2017-2018学年度优秀学位论文、2018年第三届中华法学硕博英才奖二等奖、2017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7年蔡定剑宪法学优秀学生奖、2016年、2017年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一等奖学金、第十一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主题征文二等奖(省部级)、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版权征文(研究生组)三等奖(省部级)、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优秀成果二等奖等。
学科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
出版了《法律职业伦理》、《法律职业伦理案例教程》、《法律职业伦理:原理与案例》、《法律职业伦理:原理、案例与教学》、《律师职业伦理》等教材。与清华大学高其才教授合作主编了法律职业资格统一考试指定用书《司法制度与法律职业道德》部分,承担中国政法大学2019年研究生精品课程项目:法律职业伦理;2019年专业学位示范性教学案例建设项目:法律职业伦理示范性教学案例;2019年专业学位研究生实务课程建设项目:模拟法庭。其多年来的教学理论研究成果创设9个“国内首个”。2018年在法学教育研究会年会上向教育部法学教育指导委员会汇报,推动法律职业伦理成为法学教育十门A类必修课之一。
近三年获奖
《“学训一体”法律职业伦理教学模式的开创实践与创新推广》,获第八届高等教育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反思与重塑》,获第六届中国法学教育研究成果奖二等奖;《“学训一体”法律职业伦理教学模式的开创实践与创新推广》,获第八届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德法兼修,培养德才兼备卓越法律人才》,获第八届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教材《法律职业伦理》获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评选的“优质本科教材课件”(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