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动物实验引发伦理争议,超250名科学家致信PNAS要求撤稿

  哈佛大学研究人员近期发表的一项动物实验表明,与新生儿长期分离的猴妈妈,有时会在毛绒玩具中寻找到安慰。该实验结果一经发布,就在研究者中引发激烈讨论,也重新引发了关于动物实验伦理的争议。

  

  

  这项研究题为"Triggers for mother love(母爱的触发因素)",于今年9月发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作者为神经学家Margaret Livingstone,研究者们没有对该研究进行大肆宣传或媒体报道。

  不过,研究结果发布后,就开始在社交媒体上传播,随后引发一场批评风暴,最终有超过250名科学家签署了一封致PNAS的信,要求撤稿该研究。

  动物保护组织回顾了Livingstone过去的研究,其中就包括暂时缝合婴儿猴子的眼睑,以研究对认知的影响。

  撤稿信的作者之一,灵长类动物学家Catherine Hobaiter写道:"我们无法获取猴子的知情同意,但是我们可以停止使用和发表那些明知会对动物造成极端痛苦的残酷方法"。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声明

  哈佛大学医学院在一份声明中说:"Livingstone的研究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人类的母性情节,并可以提供安慰性的干预措施,帮助女性在遭受流产或经历死胎后应对不良情绪"。

  Livingstone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已经被列入动物研究反对者所批评和妖魔化的科学家列表,这些反对者试图废除所有动物研究,例如反对一切形式动物实验的组织(PETA)”。

  这场争论在科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应,特别是来自动物行为研究者和灵长类动物学家。撤稿信的一位签署者表示,Livingstone似乎复制了声名狼藉的美国心理学家Harry Harlow在20世纪中期进行的研究。

  Harlow关于恒河猴的母性剥夺实验被认为是史无前例的,也可能帮助催化了早期的动物解放运动。

  如何减少实验对动物造成的伤害

  有研究者认为,这个案例体现了动物研究中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即有争议的研究和论文是可以通过机构审查并在高影响力期刊上发表的。

  最近接受侵入性手术的狨猴实验也引起了争论。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研究小组说,研究这种拥有10年寿命并在年老时出现认知功能下降的猴子,对于更好了解人类的阿尔茨海默病至关重要。

  但反对者认为,研究结果很少能跨物种转化。当涉及到药物测试时,反对动物实验的呼声更高。

  但很多科学家并不赞同PETA组织的绝对主义立场,而是坚持”改进、替代和减少“的3R做法。

  关于Livingstone的实验,有研究者表示,该问题可能已经在自然失去幼崽的野生猕猴身上研究过了,神经学家应与动物行为学家合作,寻找将伤害降到最低的方法。

  参考文章:https://phys.org/news/2022-11-controversial-monkey-reignites-animal-debate.html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免费学习70多篇SPSS教程、30多篇R教程,以及更多免费科研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