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之子白先勇出书鼓励同性恋,实为颠覆传统道德伦理
同性恋现象,在我国还是比较敏感的,特别是对男同性恋者,绝大多数人还是持零容忍态度的。就是在这样的传统国度中,有一位“前辈”,自己享受着同性恋的所谓的幸福,还出书鼓励同性恋者,令人实在无法理解,亦引起多方不适。这个人,就是出生于广西桂林、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台湾当代著名作家白先勇。
白先勇1937年出生于桂林,36岁的时候与同性恋爱人王国祥定居国外。白先勇与王国祥的同性恋情始于他17岁时,父亲白崇禧当然是有感觉到的,但碍于一颗羞耻心,白崇禧并没有戳破儿子的同性恋情,白崇禧毕竟受的是传统正派的教育。白先勇和王国祥的同性恋故事,一直延续到王国祥死之前,其间太多的细节无法一一道来。
白先勇不但是同性恋的践行者,还是同性恋的倡导者。1977年,40岁的白先勇创作出版长篇小说《孽子》,这部小说讲述了台湾一群同性恋少年的故事,里面还涉及到一些比较露骨的描写。白先勇摆明是为同性恋群体代言,对青少年同性恋者给予帮助、鼓励。
结果是,白先勇的这部小说并没有得到广大读者和传统学者的认可,甚至有读者私下批判该小说是毒药、垃圾。这也难怪,在中国,有多少人认同同性恋的?一个人试图颠覆所有人的传统观念,何其难?遥想当年香港某著名艺人的同性恋情,虽然有不少人表面上祝福,可背地里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嗤之以鼻呢。因此很明显,白先勇的“呐喊”是徒劳的,也是与传统道德伦理相悖的。
抛开传统道德伦理不说,单说同性恋的坏处,就可以盛满一火车。其一,同性恋者因为让人难以接受而有污染社会之嫌,轻者偷偷摸摸过日子,重者众叛亲离;二,时至今日,同性恋者只能恋,却不能合法登记结婚,从这点可以看出,现行婚姻法是不认可同性恋的;三,同性恋者不能繁育后代,如果人人都搞同性恋,那么泱泱大国是否面临灭种的可能?这是万万不可的!对于青少年有同性恋倾向,我们绝不能像白先勇那样支持、鼓励,而是要从思想上引导青少年同性恋倾向者尽早走出同性恋怪圈。还有一个特别敏感的话题:同性恋者的性生活问题,人类不是畜生,什么男同性恋者肛交之类的描述,真的不能再出现在网络上了,不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受到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