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撑起未成年人保护“法治蓝天”
自去年7月安徽省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打响以来,歙县高位推动,着力构建全方位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完善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综合机制,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法治蓝天”。
思政大课育新苗。为进一步向青少年宣传法治知识,预防青少年犯罪,帮助中小学生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4月22日下午,县委政法委在新安中学组织开展了“平安有我?请您放心”主题思政课,政法先进代表和全体师生欢聚一堂,用同学们喜闻乐见又别具一格的方式来开展思政大课,整场活动还通过录播形式打造空中课堂,让全县学生和家长可以在线学习。当天全县十大政法先锋、十大调解能手、十大优秀网格员集体进校园化身“老师”,讲自己的使命担当,谈自己的调解经验,说自己的网格故事,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感染广大学生心向阳光、学习先进,增强防范意识、抵制不良风气,从而达到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目的。
法治进校园护成长。常态化组织开展开学第一堂法治课、模拟法庭、法治漫画展、法治演讲比赛等,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专项行动以来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80余场次。组织28090名中小学生参加黄山市第七届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宪法卫士”专栏活动。200余名关爱未成年人志愿活动开展志愿活动21场,慰问留守儿童600人次。提高未成年人法治素养和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
江畔课堂护新绿。新安江是歙县的母亲河,为进一步营造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的法治氛围,动员和引导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关心、支持和参与新安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歙县法院创新设立江畔法治课堂,在司法保护新安江巡回法庭审理非法捕捞水产品等案件时,邀请沿江学校师生参加旁听并参加增殖放流活动。通过江畔法治课堂使广大学生从小培养起保护生态环境,拒绝破坏生态的意识,发展了一批治水护水的小小践行者、宣传者。据了解,自江畔法治课堂设立以来,已组织沿江近800余名师生参与旁听,参加增殖放流6次,放流鱼苗20余万尾。
“司法园丁”守护满园花开。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歙县落实法治副校长制度,全县89名法治副校长“进校园”,开展专题讲座100余场次;组织召开法治主题班会1000余次。发放《道路交通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宣传资料1万余份。常态化开展法治演讲比赛、模拟法庭、以案说法等第二课堂等活动,制办法治宣传黑板报1000余版面,精选学生手抄报作品100余张,绘画作品70余幅,剪纸20余幅。县检察院在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中,让同学们换上制服,化身“小小检察官”“小小法官”,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团队的指导下,以身边真实典型案例再现法庭审判活动现场,孩子们边演边思考,检察官边听边释法。通过互动式学法的方式,全面引导学生增强法治意识和用法律保护自己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圆桌审判温暖失足少年。2022年9月21日,歙县法院首次以“圆桌审判”的形式不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未成年人案件。歙县法院在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注重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和挽救,采取庭前调查、“圆桌审判”、档案封存、案后回访等一系列温情举措,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特殊群体关爱一个都不能少。在日常监管中,坚持区别对待、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和特殊保护四个原则,对目前在册的1名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和其他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分类管理。去年9月份以来,共帮扶在监服刑人员未成年人子女6人,促进了在监服刑人员安心改造。充分利用亲情力量助推在监服刑人员改造,今年以来已成功完成涉及未成年人的远程会见探视共计17人次。对在册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进行入户走访核查和数据更新。今年以来,74名儿童纳入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发放生活费40余万元,396名儿童纳入城乡低保救助发放低保金60余万元。对因病、因灾等意外事故造成的困境儿童,启动救急难机制,及时纳入临时救助范围。
从“心”出发向阳而生。歙县根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进一步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针对新时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课上课表、进课堂,全县各学校设立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室,全县共有中小学校心理咨询室45个,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66人,其中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证23人,依托县青少年健康辅导站,先后开展了心理健康培训班两期共计400余人次参与,积极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服务50余场次。
下一步,歙县政法委将常态化开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持续推动各相关单位履职尽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确保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取得实效、见到长效。(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