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师,你不是来访者的「奥特曼」
最近因为培训,我暂时取消了所有咨询。
这成了我的闲散时间,每天白天上课,下课后成了我的自由时间。但是,持续了几天后,看到周边的咨询师下课后迅速跑去咨询,顿时,我有点自责,觉得怎么这样呢?
但是思考一下后,我突然释然了,离开我,相信我的来访者也能有自己的生活,也就是说,离开我,这个地球照样转得逍遥。放弃点全能感自恋,岂不更好?
在我做咨询师以来,每年对这个职业都有着不同的感受,但使我感受最多的就是我自身的成长,特别是对无能感的接受。
每年的培训课程离不开对我们内心移情、反移情的理解,最近看了课堂上的一部片子,深有感触。
相信很多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同学也都看过《扪心问诊》,其中有一集说得是咨询师paul在接诊April的初始访谈中,当他听说对方已经是癌症三期的时候,一下子着急地向April提建议,面质她的循环模式,让她去看医生,令April气得夺门而出。
如果从普通人的视角看paul面对一个拒绝就医的病人提出这样的建议多正常,这是为对方负责的做法啊。
但是,从咨询师的角度看,这可能就成为了咨询师内心反移情出了问题,因为他那时已经从咨询师的位置上掉下来了,paul的内心感受已经落入到了对癌症的恐惧中,而无法理解April内心对于疾病和亲密关系极度挣扎的痛苦。
这好像就谈到了咨询师的位置,也就是说我们能做什么?对方需要的是什么?我们又能做到什么?
这就涉及到了咨询师自己的内心情结是否处理好了,在面对一些困难的议题时,自己能否加工,还能回到咨询师的位置上真正地理解对方她的内心困难是什么。
比如剧中的April她为何难以去医院治疗?为何她那么的无助?在她无法信赖任何人的时候,咨询师是否能接得住她的攻击和愤怒,并和她建立一个治疗同盟一起来面对这难以言说的痛苦呢?
我想这才是咨询师所能做到的最好的事情,我们无法对来访者现实生活中的痛苦事件拔刀相助,所能做到的是内心理解对方的痛苦,并和她处理她无法心智化的事情(简单说来就是跳出自己的习惯框架,将心比心)。
在咨询关系里一次又一次呈现并理解一个过程,慢慢地开始换一种方式理解他人和生活,这可能是我们咨询师可以做得事情。
但,这就要揭示一个咨询师内心的课题:我们能否放弃拯救他人的欲望呢?
大多数做咨询师的人包括我在内,开始做咨询时都有一种“助人情结”,就是我们总觉得能做很多事情,恨不得让对方在生活里突飞猛进地变化,可惜,我们不是救世主,也根本做不到。
但我们可以做得就是一次又一次识别对方内心真正的愿望是什么?我们可以呈现什么?这个作为“主体”的人,她希望选择用什么方法来应对生活,这仍然需要尊重她的选择。
心理咨询的历程,是考验咨询师作为一个人逐渐放弃全能自大感的过程,理解了自己的有限性,才有可能真正诚实地靠近另外一个灵魂。
作者:魏湘,简单心理认证心理咨询师,北京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博士;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注册系统心理师。了解作者更多信息,详戳↓↓魏湘 北京市 伴侣咨询 成年人咨询 孕产妇咨询 留学生咨询 性少数人群咨询 在线心理咨询
【简单心理Uni】 心理咨询师的终身成长学院,汇聚海内外名师,针对不同阶段的心理咨询学习者,提供40+种培训课程,专业针对性强,体系化程度高,直播/录播、音频/视频、线上/线下形式多样,目前已有20万+人参与学习。
更有20+门免费课程等你来开启哟,课程学习戳 →「http://jdxinli.cn/q199x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