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难题:为什么不能杀一换百?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在说这个这个问题之前,需要先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想这个问题?
答案就是:为了完善当今的道德学。
这个问题是道德学产生著名难题之一,所以思考清楚这个问题对道德
学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紧接着还需要思考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完善道德学?
答案:为了我们自己的幸福。
道德准则的建立是为了人类服务。道德是为了人类服务,而不是人为道德服务。道德准则之所以有意义就是因为它们为人类服务。我们完善道德学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幸福,所以我们完善道德学的方向就该冲着让人类集体更幸福更稳定的方向。
所以,所谓的电车难题似乎就有了明确的研究方向。
没错,就是去思考如何做才能让人类集体更幸福。
选择1:牺牲1个人,救下100人。
起因与经过:一天,你开着一辆电车,突然发现前面的轨道上捆着100个人,情况紧急,你已经来不及刹车,也可能刹车已经失灵了。突然你发现你可以变道进入二轨道,但是二轨道上也绑着一个人。你心想:“一个人的命哪有100个人的命重要?”于是你变向了,把二轨道的一个人送上西天。
结果:100个人得救了。你成为了英雄。从此以后,人们建立了一个观念:现在有两个集合——集合A和集合B。集合的元素是人。当面临集合取舍且集合A元素数量大于集合B时,我们取集合A,舍弃集合B。
通俗的讲,就是说当人类面临不得已的牺牲时,他们会牺牲少数人来换取大多数人的利益。
那么一谈到牺牲,马上就会有人问:“假如这一个人是爱因斯坦级别的科学家,那一百个人都是杀人犯。也要弃一保百吗?”
人们自然不会同意舍去一个大神科学家而保住100个杀人犯的命。
于是人们便开始对每个人有了价值的衡量,每个人从此都被物化,身上都被打上了标签。人们用看待物质的眼光看每一个人。于此社会分级严重,人们有了高低优劣之分。高价值的人能获取更多的资源,而低价值的人只能在某些方面——比如教育、医疗、餐饮等方面被迫选择牺牲。
然而,我们内心仅存的良知会告诉我们,从道德角度讲,把人物化是不正确的,人不应该对别人进行估价,每个人也都不愿意被物化。所有人都应该认可一件事:杀人犯和科学家的生命都是至高无上的,无论是在道德上还是法律上,生命权的本质不因个体的现实差异而有所区别,不能做比较。即使杀人犯该死也得走法律程序以执行死刑的方式剥夺生命,不能物化他们的性命来换取别人的性命。因为这种物化最终影响的是全人类。
阐释完了单个人和单个人的性命等价,我们来谈谈单个人和多个人是否能做比较:
选择1的开头说到,人们选择弃1命保100命致使人们形成“当人类面临不得已的牺牲时,应该牺牲少数人来换取大多数人的利益”的认知,即认可多数人的价值高于少数人的价值。
电车问题是一个极端问题,真实社会中许多问题都是电车问题的弱化版——比如污染空气让人们得肺癌的化工厂是建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还是人口稀疏的小城市?科技的发展要不要因为一部分人无法接受(比如老人不会用微信支付)而花时间和金钱等资源来发展出使他们可以顺利接受的功能?空间有限的城市要不要设立盲道?······这些问题的本质都是大众与小众的冲突,都同属于电车难题的大类。
而选择1使人们会倾向于牺牲小众。比如把化工厂建立在二三线城市却不考虑当地群众的感受;飞速更迭科技却刻意忽略老一辈人的感受;牺牲盲人的权利为正常人拓展交通空间······这无疑会带来在各个领域对少数群体的忽视。认可多数人的价值比少数人的价值大使人们在社会发展中会优先满足甚至是仅满足多数人的需求,甚至通过牺牲小众的权利来保证大众的利益,这种仅盯着高价值的功利行为会违背人们建立文明之初欲实现共幸福的本意。
所以选择1舍弃。
选择2:压过100人,留下1个人。
后果:没有什么后果,社会不会因此而产生不平等。如果非要讲后果的话,那就是人们的三观会被毁掉,人们会因为那100个人产生的牺牲而陷入巨大的悲痛。蠢人会怪罪司机没有变轨,而智者此时在思考是什么人把这101个人抓住并逼无辜的司机做出选择以及未来的防治方法。最终这100人的死会带来社会对绑架者的严厉打击——因为人们都深知再发生这样的事也不能变轨。所以对这个事件的恐惧会使大众严打绑架犯,从此社会一片太平。我们可以发现,选择2一定程度上甚至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进而让人类集体更幸福具备更多的可能和选择。
所以要选2。
这个选择也许与许多人的认知相悖,因为它会给人缺乏人性的直观印象。之所以会造成该直观印象的认知来源于社会发展无形中为人们(绝大多数)戴上物化的眼镜。我们的社会风气以金钱至上,笑贫不笑娼。所以大部分人的潜意识中会给每个人都预设一个初始价值,也自然认可100个人的价值等于100个单位价值的求和。假如真的按照这个价值理论去取舍人命,就会把人类商品化。最终会让社会严重分层,使得道德学的目的从“让人类集体更幸福”无形中转化为“让人类精英集体更幸福。”
说白了就是:1个人的性命=100个人的性命。学过高等数学的人都知道,无穷和100个无穷是不能比较的。人的性命同理。我们不能拿1个人的性命去比100个人的性命。所以我们不能变轨,因为变轨这个行为就是定价的宣告。许多人都没看透这个问题的本质——变轨就代表着定价。
那么我们来讨论下电车难题中的极端情况——
轨道2上捆着一个人,轨道1上捆着地球上除了那一个人之外的所有人。此时是否要变轨?按照以上的道德理论,不变轨,直接把除2道上一个人以外的人类全压死。
肯定有人会说:道德学不是为了所有人服务的吗?合着给所有人服务的结果就是把几乎所有人弄死?这种选择与道德学的本质相悖啊!
其实不然,正是因为道德学为所有人服务,而2轨道上的那个人也在“所有人”之内,所以按照道德理论他也有生存的权利,不能被剥夺。不要把去掉一个人的整体看成真正的整体。道德学没有错,是把大众绑到轨道上的绑架者有错。是绑架者在逼你杀人,不是道德学在逼你杀人。尽管道德学让你杀了更多的人,但是由于前文讲过的性命等价论,道德学无罪。
当然,道德学是很活的,不会只留给你一种选择——假如2轨道上的那个人没有独自生存能力,也可以选择变轨压死他。因为毕竟留他一人他也活不成,不如把生存的机会给其他人。
文末说句正事
由于微信平台算法改版,公号内容将不再以时间排序展示,如果大家想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推送,强烈建议星标我们和给我们多点点【在看】。星标具体步骤为:
(1)点击页面最上方“知创文化”,进入公众号主页
(2)点击右上角的小点点,在弹出页面点击“设为星标”,就可以啦。
感谢支持,比心。
分享分享点赞加在看,来个【一键三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