凑热闹说说(凑热闹说说句子)

  俺也说说诗,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用户5457871992832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这些天,网上天天有说诗的。我们不是诗人,但也不是屎人,是草根平民,一直也喜欢诗,有感时也写写,如抗疫,如牛年贺喜。今天,凑热闹也说说诗。

  记不清了是什么时候,不看《诗刊》了,至少有二三十年了。三四十年前写诗稿,从没敢发给《诗刊》。那是高大上的诗的宫殿,没胆量打扰。今天,我们看到了眼熟的《诗刊》两个字,感情油然而生,可是,看其诗,欲哭无泪。

  我想说说,在老百姓眼里,什么是诗,什么是好诗,什么是创新。

  首先,诗不是散文,散文诗也是诗。不论格律诗还是白话诗,在语言上是精炼的。那些浅白的平常话,如果不是水平不够,就是孩子的学话,肯定不是诗。诗是雅致的是深厚的是广阔的。

  什么是好诗,歌颂和平,歌颂生活,歌颂爱情等等,都是好诗。诗是给人美感同感和新感,能引起共鸣获得启发引领进取,这就是好的。

  什么是创新,诗从格律诗到白话诗,就是一个创新,白话诗有的不押韵,还有含义模糊多元,也是创新。但现在就诗而言,创新的空间并不是很大。现在人们都处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不要以为改了革了变了,就是创新。改革开放创新的标签不是随便贴的,不是打着改革创新的旗号就是创新旗手。

  再回首,看看《诗刊》发的新诗,说我们不懂,说的也对。我们认为口水式的,屎尿味的,不是诗,只不过是人说话。把人(不管大人小孩)说的话,分成行,最后说一句模棱两可的话,就充当诗,而且还在诗的金字塔顶端刊物发表,真的是人们不懂了。为此,我们郑重建议,把毛主席题字的《诗刊》,换了吧,不然,继续亵渎,我们从情感上受不了。

  《诗刊》发表作品,应该不是一两个人说了算的。那么,如果《诗刊》编委都一致认为是好诗,都同意发表,那真是诗界的悲哀了。有人说我们的诗,与欧美的差距是上百年。这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呢?我说,我们理论先进,制度先进,道路先进,怎么诗歌文化却落后了呢?我们先祖的诗词,是欧美们永远望尘莫及的,这也是他们难道不承认吗?

  市场经济对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文化出版界不能例外。科学技术,有了一定基础,可能在某一个早晨,就脑洞大开,给出一个惊人的发现。而人类潜移默化的文化,想激进式的创新,只能是胡闹。我们支持拥护创新,但首先要保护要守正要传承,反对把搞怪扮成新潮,不仅害了华夏国粹,也起到了很坏的带头作用。请那些试图搞一点创新尝试的人,也谨言慎行吧。

  新冠病毒遍地开花……

  今天上午,小马哥坚持不住了,带领着大佬坐在一起,研究一下法国要咋办?

  大半天过去了,政府大佬的会议终于结束了!

  然后,《巴黎人报》、BFM电视台大声透露了会议内容:

  学校里:

  校园内的卫生等级,从第二级提升至第三级。

  那么,无论在室内还是在室外,学生、教职员工都需要佩戴口罩。学校食堂内的限制也将增多。

  目前,当局不考虑提前给孩子们放假。

  法国病毒学家、科学委员会成员厉纳(Bruno Lina )表示,大面积的筛查,才是更好的办法。

  在餐馆里:

  餐馆、酒吧的卫生限制措施保持不变。

  至于其他的呢……

  法媒猜想:新限制措施

  于是,法国媒体又召开了新一轮的猜猜猜:

  远程办公?

  劳工部长伊丽莎白·波恩(Elisabeth Borne)鼓励远程办公,但这可不是强制性的。

  11月26日,她通过法国资讯广播电台(franceinfo)表示,政府大佬提出了宝贵意见,希望大老板们放员工回家,让员工安安稳稳地远程办公。

  语音会议、视频会议,都相当合适了。是时候,在法国发扬一下科技之光了。

  早在11月中旬,科学委员会主席让-弗朗索瓦·德尔弗莱(Jean-Fran?ois Delfraissy)就说了:

  在这一阶段,“我们可能将优化远程办公,借此躲避第五波疫情的追击。”

  强制佩戴口罩?

  目前,法国日增新冠病患好几万例。

  没准儿,哪位还没有拿到新冠检测报告的小可爱,在公共交通工具、街道、购物中心游荡。

  在这种情况下,法国部分省份已宣布,强制居民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

  可是,法国当局还没发话!

  但距离每天出门必须佩戴口罩的日子还远吗?

  扩大健康通行证使用范围?

  现在,国内航班、高速火车(TGV)、城际火车(Intercités)、夜间火车、跨区巴士、酒吧、餐馆、电影院、博物馆、医院、养老院……都需要健康通行证。

  最近一段时间里,部分地区要求,参加“节日活动”的人们也要出示健康通行证,其中包括圣诞集市。

  一位不愿透露自己名字的内部人士表示,在健康通行证的庇护下,餐馆、酒吧无需提前关门。

  欧洲多国加强限制

  崩溃的不只有法国,法国的好邻居们也纷纷没能挺得住第五波疫情的猛烈攻势……

  德国

  德国,曾经的抗疫优等生,眼看着人们乖乖打疫苗,眼看着人们做检测,眼看着第五波疫情恶化了。

  于是乎,政府仰天长叹、顿足捶胸、写下两千字反省书,并愤怒发文:还有谁?

  还有谁没有打完新冠疫苗?

  不乖!没有接种完疫苗的人,画个圈圈,把这些人封印在小范围里:

  非必需品商店、餐厅、咖啡馆、剧院、电影院、体育馆、圣诞集市、文化场所……没打完疫苗的人就别想了。打完疫苗的小乖乖才能自由地穿梭!

  但这样也不是个事儿!接种新冠疫苗,终究是要靠所有人的努力,万一没打疫苗的人爱上了东躲西藏般的生活,这可如何是好?

  就酱,一项强制接种新冠疫苗的“拯救计划”被递到议会。预计在2022年2月至3月,德国将“强制帮助”见到疫苗就挪不动脚的人,安排上疫苗!

  疫苗的事情有望搞定!

  那再来说说凑热闹这事儿,政府说了:距离产生美,人与人要保持距离!在家最多只能接待两名客人,能不聚,就别聚了!

  意大利

  “封锁”没有打完疫苗的人?还可以有这好事儿?!

  意大利大佬决定了,没有打完疫苗的人、不属于新冠感染痊愈人员,都老实点。

  电影院、剧院、夜店、体育馆,跟这些人无缘了,打完疫苗再回归正常的生活吧。

  意大利大佬思索着,德国人说距离有了,美才能迸发出来。那就干脆增加抵达彼岸的限制。

  从6号开始,12岁以上的乘客搭乘电车、公交车、地铁时,必须出示健康通行证。

  也就是说,疫苗接种者、新冠康复者、检测呈阴性者才有机会踏上公共交通工具。

  瑞士

  眼看着好伙伴们纷纷拿出健康通行证说事儿,瑞士大佬觉着,健康通行证,真有点东西哦!

  来,瑞士餐厅、电影院……引入健康通行证。

  当然,也不能让没打疫苗的人太容易获得健康通行证,缩短阴性证明时效,就定个24小时吧!

  比利时

  比利时的儿童可惨了,病患人数蹭蹭蹭的涨。

  政府大佬坐不住了,想着得找个好办法,不能再让新冠病毒折磨祖国的小花朵了。

  抓紧时间抱走儿童,独留新冠病毒在校园内逛荡。

  给幼儿园、小学里的孩子们提前放假。圣诞假期提前一周,从12月24日提前至12月18日。

  同时,6岁以上的孩子都把口罩戴上,在学校内,学生们都必须戴口罩。

  中学生也是保护对象,现场教学、远程教学相结合,让新冠病毒迷路!

  爱尔兰

  与一些国家守住眼前的疫情状况不同,爱尔兰大佬着眼于不久的将来。

  卫生部大佬表示,圣诞节期间,政府要严加看管了,对奥密克戎毒株采取严防死守的态度。

  2021年12月7日至2022年1月9日,夜店,关了;餐厅里,每张桌子只能坐6人;文化场所、体育赛事举办地,接纳量减半,人们入内后统统把口罩戴好。

  留在家中的人们也不能太疯狂,最多四个家庭聚在一起。

  爱尔兰总理迈克尔·马丁(Micheál Martin)亲自出场、警告说,圣诞节期间,大家可千万要注意。

  “放纵式”呼朋唤友、把酒言欢,这风险实在是太高了。

  未成年人:高风险人群,疫苗提上日程

  第五波疫情掀起浪潮,奥密克戎毒株乘着冬天的小凉风来了。

  法国、奥地利、荷兰、德国……在没有疫苗保护的未成年人中,发病率持续走高。

  在各年龄段中,未成年人的发病率已经达到了惊人的程度。

  在奥地利,大约10天前,5岁至14岁儿童发病率达到顶峰,飙升到2300例。

  在德国,儿童、青少年也饱受新冠病毒的折磨。5岁至9岁儿童的发病率接近1000例,10岁至14岁青少年发病率超过1000例。

  在荷兰,11月底的时候,10岁至19岁青少年的发病率达到1300例,10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达到1120例。

  在法国,第五波疫情到来的时间有点晚,但这并不妨碍发病率的飙升。近三周内,6岁至10岁儿童的发病率从100例发展到1000例,这可是法国所有年龄组发病率的三倍。

  在前几波疫情中,新冠病毒把成年人一个个拖垮。在内卷的大环境下,第五波浪潮中的新冠病毒盯上了未成年人。

  自此,未成年人就遭殃了,一些未成年人甚至出现了严重感染。

  面对现状,法国流行病学家帕斯卡尔·克雷佩(Pascal Crépey)有着自己的观点:

  一年前,新冠病毒相中了较年长的人群,这些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就获得了免疫能力。

  而未成年人可就不一样了,他们没感染病毒、没疫苗,这可就成了新冠病毒的“美味佳肴”。

  同时,在一些国家,未成年人接受着新冠检测的“轮番轰炸”。例如,在奥地利 ,学校进行定期筛查。

  所以,隐藏在学生群体中的新冠病毒,就暴露了。但未成年人发病率极高这事儿,循环往复的筛查可不背黑锅。

  未成年人的发病率,是真真地飙升了!

  而造成今天的局面,有两个主要原因:

  其一,德尔塔病毒成了“病毒头子”,占领了主要的的病毒市场。德尔塔能够在人群中大面积扩散,尽管未成年人佩戴口罩,但仍有感染病毒的风险。

  其二,在法国为例的国家中,12岁以下的儿童没有资格接种新冠疫苗。最近,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批准为5岁至11岁儿童接种疫苗。但在法国,12岁以下的儿童还没有开始接种疫苗。所以,他们成为了最易感染新冠病毒的群体。

  法国政府发言人加布里埃尔·阿塔尔(Gabriel Attal)见状,赶忙解释一下状况。

  他表示,关于5岁至11岁儿童的新冠疫苗。政府可是非常重视的,正在等待卫生署、新冠疫苗战略指导委员会的意见。

  如果政府获得了积极意见,疫苗立马安排上,大约在2021年1月初,就能公布儿童组疫苗的最新消息了。

  看来,在可预期的将来,新冠疫苗接种工作者将面对5岁至11岁儿童哭嚎的场面了!

  想想,都很是壮观呢!

  另外,奥密克戎毒株继续在法国扩散,目前,已有25人确诊!

  奥密克戎毒株的散播场面,也不是更壮观呢!

  #北京抗疫日记#2022年5月13日的早上和每天一样去做核酸,前两天都没多少人,这一天,还是那个点到的,去到以看人好多,就立刻去排队一会上班别晚了也知道上班的都着急就按顺序拍着,这时就听有人说,不上班没什么事情的应该晚点来做,都别赶到一块,不知道谁有病没病万一……这时就听后面有个岁数大点的老人说到,在哪呆着不是呆着,没事就来这排着呗,听到这话,我简直对这老人无语,还有带孩子的,人那么多,孩子又不上学就不会等人少点和上班的人错开时间点在做吗?还有行走不方便的做轮椅的,拄拐杖的也都大早上的去凑热闹,你们说说我是无语了,希望疫情快点过去,也希望那些大爷,大妈们没事的情况下和上班做核酸的时间点尽量错开。北京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