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名词解释

  活动影片部

  商务印书馆从1917年开始经营电影,次年成立了“活动影片部”。1920年为梅兰芳拍摄《春香闹学》和《天女散花》两部戏曲片,时事片《国民大会》。“活动影片部”可以说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认认真真地把电影作为一种事业来办的开端。它创造了第一个摄影棚,明确制片方针,要求电影为教育服务,要具有文化品位和爱国内容。

  天一影片公司

  1925年由邵醉翁创办,今天香港邵氏公司的前身。公司主张“注重旧道德、旧伦理,发扬中华文明力避欧化”主张“尚古”。代表作品《立地成佛》《女侠李飞飞》《忠孝节义》和《梁祝痛史》最为明显表现出注重市场利润和盈利对象的代表,对民间故事和古典小说的改编,对传统道德和旧伦理的热衷。30年代先锋电影出现后成为生存独特的制片公司,管理灵活,创作作品多在南洋经营的影院上映,没有竞争对手。以有声片制作居多,并且较多摄制才子佳人、民间故事类影片,比较受下层民众欢迎。在香港分厂摄制的粤语片在南洋和粤语地区广受欢迎。抗战爆发后迁往香港,以后改名南洋影片公司。《木兰从军》开始投入古装片的拍摄,有《铁扇公主》等

  大中华百合公司

  1925年由冯镇欧投资创办,以陆洁白、顾肯夫、卜万苍等为主创和吴性栽投资,朱瘦菊、管海峰为主创者的百合影片公司合并而成。特点欧化,对西方生活价值观认同,造型设计上中西参杂。极端欧化派人物王元龙《探亲家》原属百合公司朱瘦菊继续拍黑幕影片《风雨之夜》

  明星公司

  1922年郑正秋、张石川、周建云等发起,第一家民族电影企业。创作人员有郑正秋、张石川、洪深、包笑天等 主要作品有《孤儿救祖记》《玉梨魂》《最后之良心》《空谷兰》等。社会娱乐价值和社会教育价值并重,早期娱乐滑稽片《滑稽大王游华记》后郑正秋《孤儿救祖记》开伦理正片,开“通俗社会片模式”之后为主导,后洪深加入新阶段。《冯大少爷》,中国心理剧先河:细小动作和细节揭示心理。

  联华公司

  罗明佑创办,他的电影观是“可兼教育,实业之长”1930年10月在华北电影公司、黎民伟的民新影片公司基础上又合并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上海影戏公司,成立联华影业制片印刷有限公司,1932年改名联华影业公司。创作方针: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挽救影业。早期创作力量有孙瑜、黎民伟、张石麟等。代表作《古都春梦》《野花闲草》创作特点①编导大多是受资产阶级教育的知识分子,不同于过去的鸳鸯蝴蝶派的文人和文明戏出身的电影工作者,后卷入武侠、神怪、古装电影片的制作,也摆脱了文明戏的影响。②突破了中国电影长期以来流水账交代故事的陈规套路,比较讲究导演技巧,注重电影的艺术特征。③其趣味受青年知识分子、学生的欢迎。

  明星、联华、天一三足鼎立

  南国电影剧社

  1926年田汉创办,早期“白日梦”理论受日本唯美派作家影响,堪称首次引入电影理论上的接受美学,筹拍了《到民间去》和《断笛余音》两部带有明显民粹派色彩的影片。1928年改名南国社,另设文学、绘画、音乐等部,后因演出舞台剧《卡门》被国民党解散。之后田汉政治方向和艺术方向转变《从银色的梦里醒来》主张马克思主义文艺观,阶级分析观念,成为左翼电影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