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创新与商业伦理》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商业模式创新与商业伦理》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由胡保亮(该课程负责人)、张蕊、张素平、闫帅组成。近年来,团队教师开展了大量的教学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主要有:出版《商业模式创新》(2021,清华大学出版社)、《企业创新平台及其数字化构建》(2022,清华大学出版社)等两部教材;发表2篇教改论文;主持完成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项(2020SCG001);主持2021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双环学习的课程思政实施过程、效果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主持2021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市场营销理念下商业模式创新与商业伦理课程改革”。

  在课程思政方面,团队教师也收获了很多荣誉。主要有:获2020校教学成果一等奖(新商科“一核、双环、三路”课程思政模式);2021省高校课程思政教师征文一等奖1项(基于“双环学习”的课程思政设计模式研究);2021省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微课1门;2021省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案例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

  知识目标:有效掌握商业模式创新概念、工具与式样,商业模式创新中的商业伦理概念、类型与观点等知识,构建商业模式创新伦理相对完整、相对系统的知识架构。

  能力目标:能够识别、分析与评价商业模式创新现象及其蕴含的商业伦理问题,初步构建用正确的伦理认知驱动商业模式优化与创新的能力。

  素质目标:学生具有商业模式创新中的商业伦理意识、系统观念、实践素养这三个素质目标层次递进,如下:

  ①能够深层次的辨别“是非”,在商业模式创新中具有遵循商业伦理、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②具备并协同正确的创新观与义利观,建立正确的系统的商业伦理道德观,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②具有实践正确义利观、商业伦理道德观的主动性,并有尝试实践的素养、初步技能与行动。

  本课程围绕“学生如何具有商业模式创新中的商业伦理意识、系统观念、实践”这条不断深入的主线、做到课程思政全课程融入、全环节融入;不仅具有面向学生的课程思政效果考核、从而促进学生价值观重塑,也有面向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从而促进教师持续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运用跨学科讨论、多元观点对比、项目分析评价、讨论学习成果、预测未来发展、研究理论情境6种方法激发双环学习,教会学生“正确的做事”与“做正确的事”。

  ①课程思政目标与育人元素融入紧扣新一轮科技革命与新时代国家战略对IT人才培养的需求。

  ②提出“双环学习”先进理论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③提出“双环学习”先进理论指导下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与闭环提升。

  ④搭建了社会实践通道与继续学习通道。

  ⑤科研与教学协同为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提供了持续更新的配套资源。

  一是以学生为中心,本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让很多学生在商业模式与商业伦理的知识认知、能力塑造、价值观素养等多方面得到惠及;二是在本课程探索的基础上,收获了较丰富的教研成果,例如教学项目、研究报告或发表论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