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江西挖掘千年古墓,墓中发现46名少女裸身陪葬,专家感到心惊胆战

  原标题:江西挖掘千年古墓,墓中发现46名少女裸身陪葬,专家感到心惊胆战

  导语

  古代帝王、达官显贵入藏的时候总是会放很多的陪葬品,认为生前的一切死后在另一个世界可以继续享用。最著名的古墓当属始皇帝陵了,据说秦始皇死后想要在另一个世界继续做皇帝,于是就制造了兵马俑,等到发掘出之后就成为了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但是在历史曾经有一种殉葬制度,非常的残忍,下葬的时候,会控出一个空旷的墓室,将需要殉葬的活人赶紧去,然后将墓室封死,因为缺少氧气,人就会在墓室中活活闷死,这种制度盛行于奴隶主时代,最早的时候可以追溯到商朝,到了封建社会,有些朝代也存在过殉葬制。如在汉朝时期,殉葬制度死灰复燃,之后竟然一直有沿用,明朝时期明英宗明令禁止,到了清朝又出现了殉葬,直到封建社会被彻底推翻之后,才让这个黑暗的、吃人的制度彻底消失。

  殉葬制度的根脚和历史中的"闪烁"

  殉葬制度,要么是直接把人活埋,要么被杀、或者自杀后陪葬。总而言之,就是殉葬者是被迫的情况下被这些达官显贵、王公大臣、帝王将相从活生生的生命变成了累累尸骨的。这种制度最早起源于商朝,商朝时期的人相信人死后会在另一个世界用另一种形态生存。而墓葬的墓室就是活动的场地。在奴隶主时代,殉葬的多是奴隶,他们本就没有人身自由,生死更是由奴隶主来决定。

  之后的周朝,春秋战国到秦朝一直都是有殉葬的,就连用兵马俑代替活人殉葬的秦始皇,死后还被儿子胡亥坑了一把,当时的胡亥为了保守墓地的秘密,将所有的工匠全部活埋陪葬,之后更是将服饰秦始皇的内官也一并打包带走。

  到了汉唐两代,皇帝们普遍觉着殉葬制度太过变态,因此改为陪葬制度,这甚至成为了一种荣誉,有些官员,皇亲国戚都可以在仙逝后葬在皇陵附近,陪伴着皇帝,这同时也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

  到了宋代,当时的辽、契丹、金等国家大举入侵中原,当时的几个少数民族王国还保有着人殉的习俗,致使中原地区又出现了人殉的情况。到了明代的时候,初期仍然有人殉的情况,直到了明英宗时,英宗不忍,在自己死的时候下了最后一道圣旨:"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而止。"不仅如此面对之前因为殉葬而死的人,他予以加封,然而人死万事休。

  清朝时期,人殉又死灰复燃。满族属于少数民族,因此他们保存着人殉的制度,殉葬者位置最高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大妃。清朝的人殉制度结束于康熙之手,当时的朝堂之上,有人上书请求种终止人殉。07曾经在江西地界上挖出了一个千年古墓,墓中发现了人殉的骸骨,让看到的专家都脊背发凉。

  江西出土古墓,拥有殉葬墓室

  2007年,在江西靖安地区发现了一处东周古墓。专家第一时间赶到古墓发现地,并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古探查,经过对陪葬品的辨认,确定这座陵墓是东周时期的古墓。在这个陵墓中除了一个主墓室外,还有一个侧室,两者间用长长的甬道相连。在勘察完主墓室后,专家们来到了侧室中,但是侧室中的景象让人脊背发凉。

  这个侧室中,除了贵重的陪葬品外,还有很多的棺木,每副棺木就代表着一具尸体,不用想这就是殉葬墓室了。经过开棺检验后,这些棺木中的尸骨无一例外都是女性的尸骨,尸骨的骨龄偏小,都是少女,有很多棺木可以看到明显的抓痕,有些尸体的骨骼扭曲,这一系列的检查都证明她们死前都经过异常激烈的挣扎,证明她们都是被活活的闷死的,并且在所有的棺中没有发现残留的纤维,即这些少女死的时候赤裸全身。专家们在这检查的过程中只觉得浑身冷飕飕的,并且一个个脸色都变得很阴沉。

  他们完全无法想象当时的惨状,在这个逼仄的侧室中,几十具棺木伴着拍打、抓挠和无助的哭喊,渐渐的所有声音都变得微弱,直到还剩下偶尔传来的几声肢体碰撞棺木的声音,最后一切在时间的流逝中化作寂静。

  结语

  我们现代生活的时代是幸运的,没有古代那些可怕的制度,每个人的生命安全都有了最基本的保障,我们要珍惜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