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港澳台华侨生联考考试大纲及考试样题(第二版)历史含样题答案

  最新版:华侨港澳台联招考试

  考试大纲及样题示例

  历 史

  Ⅰ.考 试 要 求

  1.历史学科高考内容包括古今中外最重要的历史事实,要求考生通过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初步认识人类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展演变以及中华民族在世界历史上的卓越贡献。

  2.知识与能力并重。考生应能在记忆基本史实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阐明其相互关系,引出适当的结论。

  3.考生掌握历史知识,还应注意时间与空间(如地理沿革)、抽象概念与形象事物并重。

  Ⅱ.考 试 内 容

  中 国 古 代 史

  一、远古时代

  1.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2.氏族公社

  山顶洞人 河姆渡氏族 半坡氏族 大汝口文化中晚期

  3.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黄帝、炎帝的传说 尧舜禹的禅让

  二、夏、商、周

  1.夏朝

  2.商朝

  商朝的建立 殷墟 甲骨文 青铜器

  3.西周

  武王伐纣 分封制 井田制

  4.春秋时期

  春秋五霸 老子 孔子 《孙子兵法》

  5.战国时期

  战国七雄 商鞍变法 都江堰 冶铁业 扁鹊 鲁班 “一百家争鸣” 屈原 编钟

  三、秦、汉

  1.秦朝

  秦的统一 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焚书坑儒 秦长城

  陈胜、吴广起义 楚汉战争

  2.两汉

  文景之治 犁耕和褛车 汉武帝的大一统 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 张赛出使西域 西域都护的设置 丝绸之路 王莽改制

  光武中兴 班超经营西域

  3.秦汉文化

  造纸术的发明 《九章算术》 张衡发明地动仪 华佗 司马迁和《史记》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秦始皇陵兵马俑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

  1.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三国 吴派卫温到夷洲

  2.两晋

  西晋的短暂统一 少数民族的内迁 东晋与十六国 淝水之战

  3.南北朝

  南北朝的兴替 江南的开发 士族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4.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

  祖冲之和圆周率 贾思腮和《齐民要术》 范填和《神灭论》 王羲之的书法 云冈石窟

  五、隋、唐

  1.隋朝

  隋朝的统一 科举制的创立 大运河的开凿 隋场帝派人去流求

  2.唐朝

  唐朝的建立 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三省六部制 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武则天“开元盛世” 曲辕犁 唐都长安与洛阳 边疆各族的发展

  唐与朝鲜、日本、印度的友好往来 安史之乱 两税法 藩镇割据 黄巢起义

  3.隋唐文化

  赵州桥 雕版印刷术 僧一行 孙思邀和《千金方》 唐诗 吴道子 敦煌莫高窟

  六、五代、辽、宋、夏、金、元

  1.五代和北宋

  五代十国 陈桥兵变 中央集权的加强 宋瓷 交子 王安石变法

  2.辽、夏、金和宋的并立

  契丹的兴起 擅渊之盟 西夏的建立 女真的兴起 北宋的灭亡

  南宋的建立 岳飞抗金 南方经济的发展 海外贸易的发展

  3.元朝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元朝的建立和统一 行省制度 澎湖巡检司

  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域 民族融合和民族分化政策 棉纺织业的发展 漕运和海运

  4.五代、宋、元文化

  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和火药 理学 沈括和《梦溪笔谈》 郭守敬和《授时历》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宋词 元曲 《清明上河图》

  七、明、清(鸦片战争以前)

  1.明朝

  明朝的建立 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成祖营建北京 一条鞭法 资本主义萌芽 瓦刺和鞑靼 明长城 满洲的兴起和努尔哈赤建国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殖民者租占澳门 明末农民战争 明朝的灭亡 清军人关

  2.清朝

  军机处 文字狱 摊丁人亩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设置台湾府 粉碎噶尔丹的分裂活动 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清朝的疆域 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

  3.明清文化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农政全书》 《天工开物》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中 国 近 代 史

  一、鸦片战争

  1.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西方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林则徐和虎门销烟

  2.战争经过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虎门之战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吴淞口之战

  3.战争的影响

  中英《南京条约》 新思想的萌发

  4.第二次鸦片战争

  战争的爆发 《天津条约》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北京条约》 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二、太平天国运动

  1.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金田起义 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

  2.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

  天京变乱 《资政新篇》 李秀成和陈玉成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及历史意义

  三、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加剧

  1.洋务运动

  洋务派的出现 近代军事工业 北洋海军的建立 近代民用工业

  2.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3.中法战争

  战争的爆发 马尾海战和镇南关大捷 《中法新约》 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

  4.甲午中日战争

  战争的爆发 黄海大战 日军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 《马关条约》

  5.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四、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1.戊戌变法

  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活动 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2.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 《辛丑条约》

  五、辛亥革命和清朝的灭亡

  1.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

  孙中山和兴中会的建立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

  中国同盟会及三民主义纲领

  2.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和辛亥革命的爆发

  广州黄花岗起义 四川保路运动 武昌起义

  3.中华民国的成立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和清朝统治的结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六、北洋军阀的统治

  1.反对袁世凯统治的斗争

  北洋军阀政权的建立 “二次革命” 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袁世凯复辟帝制 护国运动

  2.段棋瑞的独裁统治和护法运动

  军阀割据 张勋复辟 护法运动

  3.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七、近代文化

  1.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

  2.科学技术

  李善兰的数学成就 华衡芳和徐寿的译书活动

  詹天佑和京张铁路 冯如设计制造飞机

  3.文学艺术和史学

  “诗界革命”与黄遵宪的诗 谴责小说 京剧的形成

  八、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1.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五四运动及其历史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工人运动的高潮

  香港海员大罢工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九、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崩溃

  1.第一次国共合作

  中国共产党制定革命统一战线政策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的建立

  2.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北京政变和孙中山北上 五州运动 省港大罢工 广东革命根据地 国民政府和国民革命军的建立

  3.北伐战争

  4.国民党右派发动政变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中山舰事件 “四一二”事变 “七一五”事变

  十、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战争

  “九一八”事件 “一二·九”运动 西安事变 “七七”卢沟桥事变 “八一三”抗战

  八路军与新四军 台儿庄战役 平型关战役 南京大屠杀 抗战胜利

  十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八一”南昌起义 井冈山根据地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红军长征 陕北抗日根据地 中共“七大” 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 内战爆发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大陆的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十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

  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发展 改革开放及其成就 外交领域的主要成就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世 界 史

  一、资本主义的兴起

  1.资本主义的最初萌芽

  2.新航路的开辟

  3.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扩张

  4.宗教改革

  5.文艺复兴

  但丁 达·芬奇 莎士比亚 哥白尼 布鲁诺 伽利略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王权和议会的斗争

  3.革命战争的进程

  4.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5.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688年政变 《权利法案》

  三、第一次工业革命

  1.英国工业革命

  2.工业革命的扩展和影响

  四、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英法的殖民扩张 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 殖民主义的双重历史使命

  五、美国独立战争

  1.独立战争的背景 殖民地与英国矛盾尖锐化 波士顿倾茶事件

  2.独立战争

  来克星顿枪声 乔治·华盛顿 《独立宣言》 战争的胜利

  3.美国联邦政府的成立

  1787年宪法 联邦政府成立

  六、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

  1.启蒙运动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百科全书派”

  2.革命的开始

  封建专制制度的危机 攻克巴士底狱 《人权宣言》

  3.革命战争的爆发和王位倾覆

  1792年8月起义 瓦尔密大捷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成立

  4.吉伦特派统治和雅各宾派专政

  1793年5至6月起义 雅各宾派专政 热月党的统治 雾月政变

  5.法兰西第一帝国和维也纳体系

  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兴亡 维也纳会议

  七、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2.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八、沙皇俄国的改革和侵略扩张

  1.彼得一世改革

  2.1861年改革

  3.俄国的侵略扩张生

  九、美国内战

  1.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2.南北战争

  内战爆发 《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 美国内战的历史意义

  十、亚洲革命风暴

  1.亚洲革命风暴

  2.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义

  印度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 士兵起义

  十一、日本明治维新

  1.19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矛盾

  幕府统治的危机 武装倒幕

  2.明治维新

  十二、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

  1.德意志的统一

  2.意大利的统一

  十三、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1.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 垄断组织的形成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人垄断阶段的经济、政治特征

  3.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重新瓜分世界的争斗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十四、亚洲、非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1.亚洲觉醒

  2.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

  十五、第一次世界大战

  1.大战的爆发和大战的性质

  2.重要战役

  3.大战结束

  十六、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十七、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1.巴黎和会

  巴黎和会的召开 凡尔赛和约 国际联盟

  2.华盛顿会议

  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五国海军协定 九国公约

  十八、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1.德国十一月革命

  2.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3.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十九、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1.英国、法国

  2.美国、日本

  3.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二十、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

  3.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4.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二十一、第二次世界大战

  1.慕尼黑阴谋

  2.大战的进程

  德国突袭波兰 法国的溃败 德国突袭苏联 太平洋战争爆发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斯大林格勒战役 中途岛战役

  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意大利投降 德黑兰会议 开罗宣言 诺曼底登陆 雅尔塔会议 德国投降波 茨坦会议 日本投降

  4.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十二、战后世界

  1.战后的世界形势

  雅尔塔体系 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建立

  2.美国的霸权地位和“冷战”的开始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北大西洋公约》和《华沙条约》 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

  3.美苏争霸

  美苏争霸的形成 六七十年代的美苏争霸 80年代的美苏关系

  4.殖民体系的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兴起

  万隆会议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东盟的建立 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香港等地区的经济发展

  5.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状况

  第三次科技革命 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欧洲共同体

  6.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7.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Ⅲ.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采用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试卷满分150分,选择题60分,非选择题90分。

  3.非选择题中的间答题部分共三题,可任意选答其中二题。

  4.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史的试题各占约三分之一。

  Ⅳ.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

  题 型 示 例

  一、选择题

  1.战国时期,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家是

  A.墨子 B.荀子 C.孟子 D.庄子

  2.下列成语,与“楚汉相争”有关的是

  A.破釜沉舟 B.约法三章 C.问鼎中原 D.指鹿为马

  3.著名的云冈石窟开凿于

  A.西晋 B.北魏 C.隋朝 D.唐朝

  4.宋元时期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是

  A.广州 B.泉州 C.扬州 D.登州

  5.清朝的军机处设立于

  A.顺治朝 B.康熙朝 C.雍正朝 D.乾隆朝

  6.美国专使顾盛说《望厦条约》使得中国的门户“开放得更宽阔”,这是因为条约规定

  A.中国须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B.中国割让一个岛屿给美国储存商品

  C.美国兵船可以进入中国通商港口 D.外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

  7.洋务派主张“外须和戎”,其目的是

  A.削弱清政府的统治以发展资本主义 B.适应国门洞开的时代变化以巩固清统治

  C.借助列强的支持打击顽固派 D.毁弃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

  8.义和团运动使列强认识到“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占“天下生灵四分之一”的中国,此后他们实行的对华政策是

  A.瓜分中国,分而治之 B.消除彼此矛盾,共同统治中国

  C.放弃政治控制,专注经济扩张 D.扶植代理人,实行“以华制华”

  9.辛亥革命前四川爆发保路运动的主要背景是

  A.清知府将川汉铁路改为商办

  B.四川总督赵尔丰制造“成都血案”

  C.满洲贵族借“铁路国有”政策削夺汉族官僚的权力

  D.“铁路国有”政策侵害了绅商和民众的利益

  10.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发生于华盛顿会议召开期间

  B.始终以北京为中心

  C.由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所导致

  D.在北洋政府的镇压下失败

  11.关于下列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华北事变 ②“一二·九”运动 ③西安事变 ④“九一八”事变

  A.④①②③ B.①④②③ C.①④③② D.②①③④

  12.汪精卫伪政权建立于

  A.“七七”事变爆发前夕 B.“七七”事变爆发当年

  C.日军攻占广州、武汉以后 D.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

  13.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文件是

  A.中华民国宪法 B.和平建国纲领

  C.双十协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4.最早完成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15.法国大革命中,议会宣布无条件地废除贵族、地主的一切封建权利是在

  A.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 B.吉伦特派统治时期

  C.雅各宾派统治时期 D.热月党人统治时期

  16.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的主要领导者是

  A.宗教组织 B.印度士兵 C.封建王公 D.民族资产阶级

  17.意大利统一过程中,与撒丁王国共同对奥地利作战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西班牙 D.俄国

  18.领导埃及人民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的民族解放运动领袖是

  A.苏加诺 B.纳赛尔 C.铁托 D.卡达尔

  1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率先进行政治经济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是

  A.南斯拉夫 B.苏联 C.波兰 D.匈牙利

  20.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局部战争是

  A.两伊战争 B.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

  C.海湾战争 D.中东战争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江苏昆山、南通、安徽宿县农户变动统计

  各县总农户=100

  年份

  昆山

  南通

  宿县

  自耕农

  半佃农

  佃农

  自耕农

  半佃农

  佃农

  自耕农

  半佃农

  佃农

  1905

  26.0

  16.6

  57.4

  20.2

  22.9

  56.9

  59.5

  22.6

  17.9

  1924

  8.3

  14.1

  77.6

  13.0

  22.6

  64.4

  44.0

  30.5

  25.5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二:

  直隶景县物价指数

  年份

  1880

  1890

  1900

  1910

  1920

  1930

  农产品

  麦子

  100.0

  108.3

  141.7

  230.0

  583.3

  1166.7

  棉花

  100.0

  100.0

  150.0

  250.0

  750.0

  1250.0

  工业品

  盐

  100.0

  115.0

  170.0

  300.0

  650.0

  2100.0

  洋布

  100.0

  100.0

  500.0

  500.0

  1250.0

  2000.0

  ——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

  材料三:

  浙江兰溪县、河北盐山县农村短工工资指数

  兰溪县

  1912年

  1921年

  1927年

  100

  86.25

  78.82

  盐山县

  1914年

  1919年

  1920年

  100

  93

  63

  ——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

  回答:20世纪的前三十年中国农民经济状况趋于恶化,根据上述资料指出这种趋势的主要表现。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后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不断进步。19世纪,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工作,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

  ——W·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材料二:

  从最早时代起,就有机器发明出来……但是,在近代人们已发明了做出发明的方法,已发现了做出发现的方法。机械的进步不再是碰巧的、偶然的,而成为有系统的、渐增的。

  ——W·李普曼:《道德序论》

  (1)材料一所说的“科学时代”开始于哪次工业革命?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科学时代”科学进步与技术发明的关系,归纳这一时期机械进步的特点。

  三、问答题

  23.简述唐朝两税法的主要内容及其施行的原因和作用。

  24.评述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和得失。

  25.试述第一次世界大战至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美日关系的演变。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

  1.C 2.B 3.B 4.B 5.C

  6.C 7.B 8.D 9.D 10.C

  11.A 12.C 13.B 14.D 15.C

  16.C 17.B 18.B 19.A 20.C

  二、材料解析题

  21.答案要点:

  (1)大量农民丧失土地,由自耕农、半佃农沦为半佃农、佃农。

  (2)农产品价格的增长幅度低于工业品价格的增长幅度,农民的实际购买力降低。

  (3)农民佣工的工资收入不断降低。

  22.答案要点:

  (1)第二次工业革命。

  (2)科学进步与技术发明紧密结合,科学进步带动技术发明;技术发明是系统的、渐增的、可预见的。

  三、问答题

  23.答案要点:

  (1)主要内容:按土地和财产的多少,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收税。

  (2)主要原因:土地的买卖与兼并使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因此无法实行,唐政府财政收入困难。

  (3)主要作用:扩大了税源,增加了唐政府的收入,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24.答案要点:

  (1)清统治面临“内忧外患”,国内发生太平天国起义,英法联军攻入北京,迫使清政府订立《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2)创办军事工业,编练新式海陆军;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经营方式,创办资本主义民用工业;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3)在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所办军事、民用工业带有封建色彩,政治上不改变君主专制制度,对外妥协。

  25.答案要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扩大势力,与美国发生冲突。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华盛顿体系建立,美日达成妥协,20年代美日关系相对稳定。

  20世纪30年代日本走上法西斯扩张道路,发动侵华战争,美国利益受到威胁,但采取纵容政策。

  1940年,日本向东南亚扩张,美日矛盾趋于尖锐。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由于试题格式原因:请点击以下链接,进入网站下载:

  最新版港澳台华侨生联考---历史考试大纲及样题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