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少年的你】西市区院:未成年人常见犯罪之盗窃罪解读
与善良为伴,做快乐向上的你
大家好,我是来自未成年人检察部的“检”老师,你们的大朋友。未成年人检察部是专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以及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部门。老师会给大家带来“特别”的小故事,学法懂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远离犯罪和不法侵害,收获一个纯洁、无瑕的美好青春。
没有经济来源又迷恋网络,贪图享乐同时法律意识淡薄
是未成年人犯盗窃罪的主要原因那么未成年人犯罪是否会被追究刑事责任?犯盗窃罪的法律后果是什么?偷拿亲戚的财物算盗窃吗?盗窃亲戚财物,亲戚不追究,还会被起诉吗?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和“检”老师一起来学习吧~
这一天,一个“奇怪的小偷”被送进了看守所。说他奇怪,是他不仅偷别人东西,甚至偷自己家的东西,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小王小时候误食药物,导致记忆力变得很差,小学没毕业就辍学在家,整天上网玩游戏。在网吧里,16岁的小王认识了比他大几岁的大冰,这个大冰没什么本事,坏习惯可是一堆堆,抽烟喝酒样样不落。在小王眼里,这个满身恶习的大冰却成为了“酷”、“帅”的代言。
认识久了,大冰经常带着小王去偷东西,比如在超市里偷香烟,夜晚砸车玻璃偷取车内的钱款和食品。但是这些东西远远不能满足两个人的需要。
小王犯了烟瘾,却没钱买烟。小王想起了爸爸妈妈平时不在家,也知道家里的钱放在哪里,就和大冰商量去自己家里偷钱,偷东西。大冰高举双手,特别支持。两人从小王家偷走了3000元钱,并偷走了妈妈的金戒指。
在这里,“检”老师要告诉大家,即使偷了家里的钱,也可能会构成犯罪,受到处罚。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即使是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如果实施了犯罪行为,在必要的时候,会被政府收容教养,接受学习和行为矫正。案例中小王不但养成了坏习惯,甚至和大冰一起去偷东西。最终,小王的行为触犯了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已经构成盗窃罪。 敲黑板划重点啦 !!
1.未成年人犯罪是否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的规定: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2.犯盗窃罪的法律后果是什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1)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偷拿亲戚的财物算盗窃吗?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的规定,“偷拿家庭成员或者近亲属的财物,获得谅解的,一般可以不认为是犯罪;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酌情从宽。”“近亲属”在刑事诉讼法中特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4.盗窃亲戚财物,亲戚不予追究,还会被起诉吗?
公诉案件,亲戚表示不予追究刑责,不能直接影响检察机关决定是否起诉,但可以作为从轻处罚的条件,检察机关将对全案进行审查,依法作出起诉、不起诉或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
营口市人民检察院新媒体出品
来源丨西市区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