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突然下降,当心视网膜闹“分家”!这五类人要特别小心!

  七岁孩子在一年时间内,一只眼逐渐看不清东西。单眼视力明显下降不是因为近视,而是因为可致盲的视网膜脱离!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3月24日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底病治疗中心获悉,有不少人误以为视网膜脱离是高度近视者、老年人的“专利”。实际上,儿童也可能受害。

  眼底病专家呼吁,有视网膜脱离高危风险的人群,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视力下降,尤其是单眼视力下降,不要以为是“近视加深、白内障加重”而一拖了之,应尽快到眼科进行检查,排除视网膜脱离的风险。

  七岁近视?原来视网膜脱离了!

  七岁的男孩洋洋(化名)从一年前开始左眼看东西渐渐模糊,视力下降,而右眼的视力没有明显变化。由于孩子平时总是歪着头玩手机、电脑,爸爸妈妈以为一侧眼睛的视力下降与用眼习惯不良有关。到了寒假带孩子验光时才发现,孩子的视力问题其实并不简单。

  “孩子转到我的门诊时,出问题的左眼有明显的视网膜脱离,而且视网膜脱离范围较广,出现了较严重的视网膜增殖。”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小儿眼病与眼遗传科张钊填副主任医师遗憾地说,尽管及时给洋洋做了手术,但由于孩子错过了发现问题和进行干预的最佳时机,术后视力恢复有限。

  有不少孩子使用电子设备时习惯不好,喜欢歪头看。“歪头看并不会直接导致视网膜的脱离。”张钊填表示,视网膜脱离大多数首先出现在单侧,小小年纪就发生视网膜脱离,往往背后另有隐情。

  经过详细的检查,洋洋被查出患有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目前视力没有明显下降的右眼,其实也存在着裂孔,但是还没有出现视网膜脱离。医生及时给洋洋做了右眼视网膜激光治疗,帮他稳住视网膜。

  视网膜闹“分家”?黄斑部受损后果更严重

  “如果患者患有600度以上的近视,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高度近视,视力出现突然模糊,有比较大的可能就是出现了视网膜脱离。”张钊填解释说,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之间的脱离,导致两者之间出现间隙。视网膜闹“分家”后,上面的感光细胞会持续地不可逆转的凋亡,尤其是黄斑部受损,其后果更为严重,最终导致不可逆转的视力损害。

  张钊填表示,高度近视本身是视网膜脱离的高危因素。由于高度近视眼轴变长,视网膜被牵拉到一定程度,就容易出现裂孔,玻璃体里面的液体随着裂孔流入视网膜下,最终导致视网膜脱离。

  “有些人以为自己不近视或者近视度数不高,离视网膜脱离的风险远着呢!其实并非如此。”张钊填表示,视网膜脱离可以分为三大类,分别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其中,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最为常见的类型,也是需要尽快处理的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致盲性疾病,若没有得到尽快的治疗,会对视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最严重的可以导致完全失去视力。

  “我们在门诊的时候,有时候会遇到一些患有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患者因为各种原因,如误认为只是近视加深或者白内障导致视物不清,而没有及时去正规就诊,导致被确诊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时,视力已经所剩无几。” 张钊填表示,就算手术,不但难度较大,视力可恢复的程度也非常有限。但近些年,随着大家越来越重视眼健康,病发后及时就诊的患者越来越多。而通过及时、规范的手术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恢复较为理想的视力。

  五类人是视网膜脱离高危人群

  张钊填表示,视网膜脱离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高度近视患者、有视网膜脱离家族史者、老年人、无晶体眼和人工晶体眼的患者、有眼外伤病史者。对于这些人群,应尽早做散瞳下的眼底检查排除风险。一旦若发现存在明显的视网膜变性区和裂孔,应及时采取视网膜激光光凝封闭异常区域的治疗措施。

  发生视网膜脱离后,很多成年人最担心的是“会不会遗传给子女”。“目前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有明确的遗传性,但是某些遗传病会增加患者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几率。” 张钊填介绍,例如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和Stickler综合征等,因此,医生建议,视网膜脱离患者的父母、子女和兄弟姐妹,也要积极检查眼底,以排除和治疗潜在的眼底病变,及早构建预防视网膜脱离的“防线”。

  特别提醒的是,眼部的外伤也有可能诱发视网膜脱离。“我们遇到过患者踢球时,眼球不慎被足球击中,因巨大的外力冲击受伤而发生视网膜脱离。”张钊填表示,除此以外,一般的工作和运动不会诱发该病。

  值得注意的是,视网膜脱离前,只有部分患者会接收到“警报”:包括眼前的闪光感、出现飞蚊症或飞蚊症突然加重、眼前出现固定或逐渐扩大的阴影、视物变形变暗,以及视力下降等。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往眼科就诊,通过散瞳下检查眼底,对症处理。

  手术治疗让视网膜复位,视力未必能恢复!

  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措施,是为了让脱离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重新粘合。然而,即使重新粘合,视功能受到的损害也无法全部恢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就算视网膜成功复位,视力也不能恢复到发病前的水平。”张钊填表示。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可以让视网膜复位,对于新鲜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总体的手术成功率可以达到90%左右,但是视力恢复的幅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于黄斑部还没有被累及的新鲜视网膜脱离患者,一般是发病72小时内进行手术,而对于黄斑部已被累及的患者,我们也会综合各种因素,尽快安排手术治疗。”张钊填表示,视网膜受损的时间越长,视网膜感光细胞凋亡得越多。如果发病后不及时就诊,视网膜复位后视力恢复的幅度可能有限,个体差异比较大。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手术前应行常规的入院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胸片等,并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有利于预防术后的眼部感染,另外须注意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避免裂孔和脱离范围的扩大,如果是局部麻醉,手术当天可以少量进食,如果为全身麻醉,则应提前禁食禁饮,具体以麻醉医师的要求为准。

  视网膜手术后要趴2-3周

  手术后,如果是填充了气体和硅油,一般均要求保持面部向下体位,一般趴着的姿势需要保持2到3周左右,具体以手术医师的指引为准。

  饮食上,术后应坚持清淡饮食,避免剧烈运动,若在手术后出现头痛和眼部的胀痛感等明显的不适,应及时至眼科就诊。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邰梦云、唐艳丽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