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听力反复听坚持下去真的能提高吗?
我只要一个有切实经历的回答,我不要什么速成,什么经验什么特别的方法。曾经看过央视的一个同声翻译用了4年打通耳脉,恶魔的奶爸也是提倡不断的反复听,已经听了8个月,每天1-2小时,越听越发觉不会,听了就忘,忘了再听,这个还是其次,最关键的就是听懂知道的词换个句型换个环境又听不出来是什么了。所以需要一个信心,当然无论答案如何,我都会坚持下去,只是希望能有个亲生经历的告诉我,那么会更有信心,能看见一丝光芒。
一句话,能!
一点小建议,不要急于求成,每天1-2小时,个人认为这个时间有点长,用力过猛了。每天半小时就足够。1-2小时,基本上相当于看一部电影的时间,这时候就不要过于追求逐字逐句都能听懂,就跟着字幕听就可以。
我个人经历,因为我中学学的是小语种,到上大学的时候连26个字母都没正经学过,大学期间也没怎么上心学英语,就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等到大学毕业的时候已经能跟同车的旅客闲聊打发时间。回国之后考CCNP的时候开始有主动学习的意愿,边听课边学英语,等考完之后,自我感觉专业范围内的英语完全无障碍。
之后就是日积月累,打游戏、看电影、论坛上闲聊、刷TopGear、Mythbuster、老友记、刷Youtube,至今十余年断断续续。跟众多科班出身的肯定是没法比,但是自我感觉每年都比前一年有进步,现在只要是我兴趣范围内的内容,完全不需要字幕。我比较懒,够用就行。
我的回答肯定不如英语专业的答主系统规范,好处则在于是完全根据个人修野狐禅总结出的心得,最大的好处是没有负担,只要有学英语的兴趣就够。其实英语的学习门槛是最低的,有着无穷无尽的素材,只要肯用心。完全可以零负担学习,刷抖音也是一天,刷YouTube也是一天,听郭德纲也是催眠,听TED演讲也是催眠。如果是成年人学习英语,希望能够掌握运用英语,没有什么升学考级的压力,那我的方法还是挺适合的。
开宗明义,本文只适合目标为希望掌握、使用英语,已经脱离学校系统学习,且不在英美澳新加等英语国家生活的人士,几乎不适用于为了应付考试的场景。如果你希望能够掌握英语,或是为了工作需要,或是为了出国旅游,或是为了能够自由访问海量的知识资源,同时又不想付出过于艰辛的努力……只想佛系修行,圆融自在。那么本文还是会提供一定帮助的。
拿自己来举个例子吧,虽然在知乎这个大神云集的地方属于班门弄斧,到现在我的英语水平也谈不上好,只是个人觉得够我自己用了。在自己的兴趣范围内,不用死等汉化包,不用跪求字幕组,只要不是长篇大论,论坛里扯扯淡也还成,够了。
我中学学的是小语种,大概在高中毕业的时候英语单词量100-200吧,认识一些最简单的单词比如if, music, love什么的。曾经很认真地问同桌的英语课代表t-w-o什么意思,硬是把妹子给问懵了,脑子转了三圈才反应过来是二兔!
大学有了英语课,不过人家又不会从头教,自己都忘了期末考试是怎么混过去的。
总之基础很烂就是了,26个字母都没正经学过,音标到今天都不认识,起点低到马里亚纳。我想,任何一个上过初中的基础也应该比我要强。I can do it, you can do it.
Ok then,学英语首先要给自己订立一个目标,明确自己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列举几个常用场景:工作需要,典型如码农或者工程技术人员,需要阅读原文的技术文档。其实这是最简单的,初中的英文基础足够了,我就是从考CCNP才开始正儿八经把学英语列入日程的。说明书、技术文档、科技类的文章不要求辞藻华丽修辞复杂比喻巧妙,只求通俗简洁明确言简意赅。并且只需要被动理解,所以说学逗唱,错了,是听说读写可以直接废掉三门。只掌握阅读就可以。不出意外的话,两三个月就可以初见成效,半年到一年,基本上你专业范围内的文档应该可以无障碍了。生活需要。比如旅游。比起阅读说明文档,多了对于口语的要求。基础的衣食住行简单交流也不需要花太大力气,三五个月就可以有一定成效。然而要想做到无障碍交流,那要求就非常高,可以说是学无止境。看剧刷视频。这方面要求同样可高可低。重点在于听力,同样可以试着跟读来练习口语。我刷最多的是老友记,其它就是YouTube上各类自己感兴趣的视频。看个人的兴趣爱好,没有一定之规。只要持之以恒,一两年下来应该也会收获颇丰。文字交流沟通。简单的沟通交流、邮件往来、论坛聊天打屁,同样不需太长时间,一年左右就能有不错的成果。重点在于单词拼写和简单的语法句式。现在有了auto correction,记单词的功夫也能省下不少。
如果能够达成上面四个目标,已经可以说是听说读写沟通无碍了。当然,下的功夫不同,掌握的深度、流利程度也不同。不过基本的沟通交流什么都不会有太大问题,足够满足普通人的需求了。或者根据自己需求,达成一两个目标也完全没问题。作为后天习得的外语,几乎不可能达到如母语般的流利程度。学习曲线基本上如下图:图侵删
万事开头难,在最初的学习过程中会感觉到处都是障碍。看文章如同天书,练听力仿佛念经,记单词前面背后面忘……
但是一旦跨过了“翻译”门槛,后文细说,就会进入迅速发展的加速阶段,之前遇到的障碍都不再可怕,学习过程变得令人愉悦。直到进入高原区或者说平台期。
进入高原区之后,还能继续走多远,就看个人需求了。
我个人的学习方法虽然见效比较慢,但是好处在于几乎没有学习成本和负担。只要能够熬过开始的破局阶段进入发展期,就可以自然生长了。忙起来放一阵子也无所谓,学习的进度会自动auto save,不会那么容易退化。
一、破局阶段
万事开头难,破局阶段是最难坚持下来的,80%的人倒在了第一关的BOSS之前。就像巫师3一样,熬过威伦,那就玩进去了。比如魂3,能从古达老师手下毕业,也就可以说入门了。学习任何一名外语都是一样,特别是对于中文母语的玩家,密密麻麻的字母天生就自带劝退属性。大兄弟,要挺住!
其实,只要有初中三年的基础,已经相当于有个老玩家带着你把古达推了一遍,基本的招式和应对方法都有了。你所需要做的是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再辅以一定的恒心毅力,早日跨过“翻译”这个门槛。
目标前面已经说过,再来细说一下。目标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长期目标,也就是前面说过的四个大方向,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切忌好高骛远,今天开始学,下礼拜就要到联合国发表演讲……那样只会打消自己的积极性。
另一种的短期目标,把长期目标具体细化到一个个可以在一天内完成的小目标。比如读一段文章、听10分钟演讲、看一部电影,用英文发个朋友圈记录下日常生活……这样每一天都可以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小目标要定得具体且可行,难于实现就会易于放弃。一般来讲,每天的学习时间控制在15-30分钟就可以。具体如何制订因人而异,量力而行,集腋成裘,重在坚持。
每个人目标、兴趣、要求、基础、时间都不一样,这里只能提供一些general tips词汇量vocabulary还是基础,不要迷信一些花里胡哨的软件,老老实实扎扎实实才是正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准备一个可以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走到哪里都带着,手机上下载一个有道字典就够了。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就写下来记在本子上,没事的时候拿出来翻一翻看一眼就行。我个人的经验是不要刻意去“背”单词。对于成年人来说,这样会搞得自己很疲惫,一本正经的样子也有点中二,随心就好。写单词的时候,不要写对应的中文,这点很重要。也不要像抄字典一样,把音标名词动词形容词标注得清清楚楚,再附上两个句式。没那个必要!不认识的单词、词组、idiom、短句……抄一遍就行!没事的时候拿出来翻翻笔记本,随机打开一页,看看自己还认不认识,不认识就再抄一遍。记忆力好的人,可能抄一次就记住了。记忆力不太好的,抄个三四五六七八遍也足矣。接上一条,为什么不要写中文。重点在于学习任何一门语言,你所需要记忆的不是单词对应的翻译,而是单词的内涵!!!什么时候看到kiwi想到的不是猕猴桃,而是下图这个东西的时候。才算是真正acquire了一个单词。
4. 再接上一条。不写中文也是为了尽早跨过门槛进入发展区做准备。开始区和发展区的分水岭就是能否去掉大脑里的“翻译”过程。即刚才所说的看到kiwi立即想到实物而不是对应的中文。到这一步就算真正入门了。所以,再说一遍,学外语的本子上绝对不要写母语,一个字儿都别写!拐杖必须要扔掉!
5. 依然是辅助小窍门。对于名词来说,可以直接用google查找实物。现在网络非常方便,甚至如果你像我一样懒的话,连抄都可以不抄,不认识就拿出来随手一查就好。
6. 善于总结。其实英文单词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总结一些前缀、后缀、词根有助于快速记忆。中文有俗语识字识半边,其实学外语也一样。比如前缀un-, in-, ir-, il-, im- 很多时候都是表示反义词,unbelievable, unbearable, irrelevant, impossible, , inevitable, illegal, and etc;后缀-able则是表示可行,比如do and doable, believe and believable, possibility and possible, reason and reasonable。所以只要记住一个词根,配合前后缀就能事半功倍。
7. 再多讲一点,涉及到二外三外。其实英语、德语、西班牙语、俄语等字母语言,其中比较近现代的单词基本都是一致的,只是拼写读音不同。比如revolution
德语:revolution
法语:révolution
西语:revolución
意大利语:rivoluzione
俄语:революция,斯拉夫语系拼写区别比较大,不过掌握规律之后,斯拉夫语系内部基本通用
波兰语:rewolucja
荷兰语:revolutie
所以,只要记住一个单词,就等于白送了一车,超值啊有木有?!在进入发展区之后,个人建议开分城学二外,有助于更加快速地成长,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8. 关于教程选择。学外语不是为了吃苦而是为了学以致用。从实用的角度来说,我个人比较推荐刷论坛、看文章、刷视频这几种方式。每个人兴趣爱好不同,跟着自己的兴趣来就可以。比如我对于游戏、科技和摄影比较感兴趣,那YouTube上有海量的相关资源可以当作教材来学习。由于是自己熟悉的领域,有些单词或许不知道,但是看到实物就认识了,更有助于记忆单词的内涵。一来可以学习英语,还可以获得知识,又能够保持兴趣。一举多得。开始可以找带有双语字幕的视频来看,等能够啃得动生肉了,也就入门了。
9. 学会魔法上网,熟练使用Google、YouTube、Instagram、Quora、Twitter、Wikipedia等工具。特别是Youtube,上面有着海量的免费资源,英语就是打开宝库大门的钥匙。
10. 忘记说音标了。初中毕业的应该都没问题,如果是像我这样半路出家的,也没必要刻意去掌握,自然拼读就好。读得多了,语感自然就有了,偶尔读错几个单词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比如dynasty,我一直读“戴拿斯提”,后来在看全战视频的时候发现主播读“帝拿斯提”,还以为自己错了好多年都不知道,过两天换个视频发现也有读“戴拿斯提”的。原来是英音美音有区别,不管了,随它去!
二、发展期
等到进入发展期,天赋有高低进境有快慢,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此时应该可以进入“心流”阶段,每次的学习都能获得正反馈,也自己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修炼方法。这里给出一些我推荐的YouTube频道以供参考
如何正确地使用 YouTube?82 赞同 · 13 评论回答
有哪些值得推荐的摄影网络课程/老师/平台/资源?62 赞同 · 10 评论回答
刷Youtube视频的好处在于你可以遇到各种各样的口音、语速,内容也更加贴近生活和时代。关于视频的所选难度,大约控制在能够听懂七八成就可以,太简单的无助于进一步提高,过于难的又会增加挫折感。
懒人此时可以放弃笔记本了,只听就可以,听不懂的地方不要过于纠结,听懂梗概就可以,单词的具体意思可以结合上下文去猜,猜不出就跳过,无所谓。
此阶段应当尽量营造语境,适当加长“学习”时间。比如上下班通勤路上,可以把英文视频当作背景音乐,睡前把郭德纲的相声换成一段TED演讲。靠潜移默化的力量被动学习。当然好学生可以继续破局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学习英语的便利条件就在于有着海量的各种资源,不愁找不到新的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听来读。
进入发展期的同时还应该增加说和写的比重,无论你的最终目的如何,听说读写是相辅相成的,缺一门就会很别扭。前两年去非洲参加一个工程项目的验收,结果当地项目部的翻译是生活翻译,工程方面的单词也不是很熟。看得人着急,干脆自己上。虽然语法语音什么的肯定比不了人家专八出身的,但是涉及到本专业的单词我还是比较溜。术业有专攻,英文单词太多,深入到某个特定领域之后就连母语使用者也未必明白某个专业术语的含义。
练习可以到论坛上参加一场讨论,可以找个语言交换的朋友等等。秘诀在于打破做题考试的思维,不要怕错,不要怕自己有口音。在与英语母语者对话的时候,对方拥有超强纠错功能,只要别错得太离谱,对方都能够正确理解你的意思。
“救如比我现在打这样,即使不方爱你懂我想什么说。”
关于口音也是一样,不要害怕有口音,对于非母语使用者来说,带点口音是非常非常非常正常的。甚至英语本身的方言也是千差万别。只有中国人才会笑话中国人语法不对、口音糟糕,这是应试教育惯出来的臭毛病。语言的意义在于沟通,不在于做题拿多少分。
中国人学英语唯一需要注意的是连读和弱读,中文的风格是字正腔圆,这点和英语是有很大区别的,需要注意。比如all of us,中式读法是奥~奥夫~阿斯,所以听起来会有点奇怪。英语则是连读当作一个单词处理allofus奥拉法斯。
另外,在具有一定基础之后,开分城学二外。推荐使用Duolingo、Rosseta、Memrise一类的软件和APPs。选一门自己感兴趣的语言比如西班牙语,然后选择通过英语来学习西语。这样在学习新语言的过程中又能同时巩固加强英语。win win赢两次!
PS:拉美的西语音乐真的非常好听!
三、平台期
三五年的功夫下来,也就进入了平台期。还是那句话,学无止境。而我的方法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任何负担,刷Youtube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根本不需要付出任何额外的成本。
英语,作为实际的世界语,是一名最重要的工具语言或者说桥梁语言。就好比从老家考到了985,211。同寝室的室友来自天南海北,总不能要求大家都跟你去学家乡话。
学会英语,就打开了一扇通往免费宝库的大门。我上面推荐的摄影相关频道,随便拿出来几个,在国内也要卖几千块钱,而只要学会了英语,这些资源都是你的随意取用不收分文,质量还远远高出墙内抄来抄去的同质化内容。
21世纪都过去五分之一了,英语、电脑、开车,属于生活必备基础技能。努力吧,骚年。I can do it, you can do it.
最后一点,忘记说了。不要刻意去掌握所谓的fancy word,but不说but偏偏要说however,这只是应试教育下的畸形产物。跟茴字有四种写法没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