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 “大出清”生存指南《GP 生存发展报告 2023》正式发布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FOFWEEKLY Author FOFWEEKLY

  国内创投行业风云突变,随着以政府引导基金为代表的国资类 LP 的强势崛起,注册制的逐步实施,整个中国创投行业开始进入 " 下半场 ",人民币市场已经成为主战场,一个创投的 " 中国时代 " 已然来临。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国内投资行业越发需要提升行业洞察力,来适应新变化,寻找新机会。

  2023 年 7 月 7 日至 8 日,「2023 母基金年度论坛暨第四届鹭江创投论坛」在厦门特房波特曼七星湾酒店圆满举办。

  会议现场,FOFWEEKLY 创始合伙人 &CEO、杉域资本合伙人张予豪发表致辞并正式发布《GP 生存发展报告 2023》。

  《GP 生存发展报告 2023》由 FOFWEEKLY 与歌斐资产、金圆股权联合编写,从中国市场的特殊错配和大出清现状入手,通过对 GP 资管属性和功能属性、基金的产品属性和工具属性进行拆解,结合软实力理论体系,尝试研究和探索中国投资机构的新发展范式。

  创投的 " 中国时代 "

  国内创投行业风云突变,进入下半场,大出清背景下,多重因素叠加,GP 生存困境进一步加剧。

  报告指出:中国的股权投资市场体量巨大、产能庞大、进步迅速,但基础创新不足、社会资本投入不足,为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意味着中国股权投资行业正在进入发展范式转换期,无差别大规模出清则是这一周期开始的突出特征。

  上述变化的背后,令市场越来越强地感知到 " 中国时代 " 已经到来。

  在 FOFWEEKLY 创始合伙人张予豪看来," 中国时代 " 背后有三层意义:

  1. 股权投资市场主要基金币种,从美元基金主导到人民币基金主导

  2. 从投资方向上,从过去 TMT 等行业全面转向国家战略新兴产业

  3. 从管理方式上,过去以市场化、追求绝对收益为主导的风格转向以国资、政府招商诉求、产业诉求为主的中国特有模式。

  行业面临大出清,GP 生存发展面临更大挑战。好消息是国有资本主导下的出资回暖。据统计,2023 年上半年累计机构 LP 出手 8494 笔,出资总额过万亿,较去年同期,LP 活跃度上涨 11%,整体募资规模增加 36%,其中国资 LP 和政府引导基金总体占比在 70% 以上。

  行业进入发展范式转换期

  中国股权投资行业正在进入发展范式转换期,大规模出清则是这一周期开始的突出特征。

  当投资机构在过去的发展模式中,难以找到更有效的 " 新发展 范式 ",同质化竞争就让机构的出清变得无差别。中国的股权投资市场体量巨大、产能庞大、进步迅速,但同时基础创新不足、内卷化摊薄利润、社会资本投入不足也为市场带来巨大的挑战。

  全球化分工时代被地缘政治日益撕裂,产业链完整性在关键节点上面临巨大威胁,让中国市场无论是从金融还是产业、微观还是宏观的角度来看,变得极为特殊。GP 如何在如此特殊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发展,如何对冲大出清时代带来的威胁?

  报告从市场环境,资金、资产、管理人面临的现状等方面着手,分析当下 GP 赖以生存发展的原动力。

  市场剧烈震荡,下行加速:根据 FOFWEEKLY 所编制的股权投资市场综合指数,我国私募股权市场自 2020 年以来波动明显,指数变化范围高达 903 点,整体指数自 2020 年开始下跌 487 点,跌幅高达 50%,近一年跌幅为 46%。

  管理人大面积出清,行业面临募资困境:2022 年中国私募股权 AUM 增长 4.77%,增长率下跌 65.1%,为自 2016 年以来最低值;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存量下跌 4.72%,自 2016 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资金端、资产端、管理人端多重困境:市场中 40% 以上的政府资金供过于求,而市场化资金明显缺位,不同属性资金诉求难以弥合;产业升级、国产替代类行业融资规模占据 80% 市场份额,资产端的高集中度拔高机构投研能力,同时放大资源比较优势;退出不畅致使私募股权市场资金回流不畅,进一步加剧管理人生存困境;多重因素叠加下,管理人需要兼具资管属性与功能价值才能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 软实力 " 体系助力机构对冲市场无差别出清:" 功能价值 " 具体表现为软实力体系的构建。在出清标准和出清对象都呈现 " 无差别 " 特征的情况下,GP 需要根据新的市场变化,通过建设软实力体系实现差异化优势。

  国内私募股权行业进入新周期,依托国内外大环境影响,私募股权市场尤其是人民币基金市场的投资逻辑和募资逻辑产生变化,投资机构发展进入新阶段。在新的市场环境中,投资机构如何顺应新的发展氛围,成为构建新竞争力的核心因素,而投资机构的 " 软实力 " 也将成为未来竞争中的有力体现。

  然而,大多数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成长期到爆发期的阶段,并没有形成较为全面的软实力体系," 企业属性 " 并不明显。例如,在战略、品牌与流程制度管理方面的建设不够完善;在品牌定位、价值观与企业文化方面,许多机构没有对内或对外进行系统性的建设或宣贯;在制度流程管理方面,制度的建设及流程管控、监督管理措施不够明确。

  " 重投资、轻品牌 "、" 重运营、轻体制 " 是市场面临的普遍情况。

  随着市场竞争的提升与资产规模的扩张,机构的 " 企业属性 " 将会越来越重要,想要在未来脱颖而出的 VC/PE,需要抓紧建立自身的软实力体系,加强品牌与企业文化的建设,不仅要将 " 投资策略、基金打法、发展布局 " 形成具备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优势,还要落实体制机制的流程管理。

  在市场全面 " 无差别出清 " 的大环境下,六大软实力目标助力机构实现全面科学化、差异化发展。

  组织治理——三层支柱——提高资产管理能力

  机制管理:组织架构、人力资源、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

  运营管理:投研管理、投后管理、退出管理等

  经营管理:市场研究、投资目标制定 / 分解 / 实施等

  市场影响—— 3R 合一——提高募资吸引力

  提高政府关系管理能力(GR)

  建立机构品牌与个人品牌(PR)

  加强 IR 专业能力,提高募资效能(IR)

  服务赋能——壹 + 壹 = 三——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服务出资人、赋能被投企业,满足不同 LP 与企业的诉求

  创新驱动——三新业态——提高未来持续竞争力

  新科研能力:提高科技研究能力

  新工具使用:利用数字化工具提高投资效率

  新业务发展:开展创新业务,实现差异化发展

  社会责任——三大转型——加强品牌建设与行业影响力

  投资理念转型:形成社会责任理念

  投资逻辑转型:建立长期主义投资价值观

  投资赛道转型:开展影响力投资或其他公益性质的活动

  价值创造——三化目标——提高风险控制与收益回报能力

  " 内控机制科学化、信义义务专业化、收益回报理想化 "

  履行信义义务、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保护投资者资产,最终为投资者创造价值是机构的核心使命

  张予豪表示:未来,挑战很多遍,但充满着机会,中国时代,带来的是中国机会,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的投资范式将完全不同于过去的西方市场发展路径的模式。借用达尔文在进化论中的一句话来总结:" 生存下来的物种,不是最强壮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适应变化的 "。

  扫码了解报告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