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辽一直修到清,乾隆在上面花了30年,5朝千年皇家园林票价5块钱
“2002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晚一些......” 18年之后,2020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得却更早了一些。 毕竟,新年才刚刚5天,比以往更欢快、更劲爆、更扬眉吐气的北京大雪,只花了不到5个小时,就把北京的冬天装饰的分外妖娆......。1月6号,赶上拍雪第一景别的紫禁城例行的周一闭馆;北京老哥只得急急忙忙的来到了有山有水有人家的北海公园,记录下久违了的北京雪景。
说良心话,尽管在北京这个地界儿已经混了50年头,还真的没细细咂摸北京城的这些老百姓的遛弯晨练的场所;什么天坛、地坛、景山、中山公园、紫竹院等百姓公园。 既不知道它们的身价,也不了解它们的出处,更不知晓它们的过人之处.....。在用一天的时间逛完了3块的中山公园、2块的景山、最后来到最奢侈5块钱的北海......。 进来一看,受了这辈子最深刻的教育:北海,竟然是最完整最古老的皇家园林,竟然比故宫还老400年。
老哥这代人,对北海唯一的影响就是: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船儿推开波浪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却不知道这北海,还历经辽、金、元、明、清数个朝代,横跨中国近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代表了中国皇家园林艺术的最高水准,它是凝聚着历代园林文化艺术之大成的杰作。直到看到这座路边这块毫不招摇的告示牌:金代“燕京八景”之一。 感觉脑袋瓜子被“啪”的一击猛击,身为北京人,却不了解身边的历史.....。
或许,这2020年的第一场大雪,让我这个枉为北京土著的地主,先仔细学习一下眼前的这一亩三分地儿的历史掌故,再去走出北京、迈出国门吧。为了表示对于北海千年历史的敬重、以及2020第一场黑白分明的大雪的留念,下面的照片特意刷成黑白的,以寄托对于历史的尊重和年代的追忆.....。
北海园林,是根据我国古代神话故事《西王母传》中描写的仙境建造的。历经辽,金、元、明、清五代,逐步形成了今天的格局。 战国时还传说,渤海东面有“蓬菜”、“瀛洲”、“方丈”3座仙山,山上住有神仙,藏有长生不老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希望自己能长生不老。 方士徐福忽悠说要寻找3座“仙山”,寻长生不老药、带童男女数千人,渡海寻找,未果。(徐福不敢回来复命,童男女们慢慢繁衍,成为了日本人的祖先)
被忽悠的秦始皇左等右等不来,便在兰池宫建百里长池,筑土为蓬菜山,刻石为鲸,长200丈。 到了汉朝,汉武帝重蹈覆辙,仍未找到仙山,于是降旨在建章宫后挖一个大水池,取名“太液池”。将挖出的泥土的池中堆了3座山,象征蓬菜、瀛洲、方丈3座仙山。 此后历代皇帝都在宫殿附近建“一池三山”,北海林也是继承这个传统而建。北海和中海还是太液池,琼化岛如“蓬菜”,团城为“瀛洲”,中海犀山台似“方丈”。
北海琼华岛上的犹如仙境的亭台楼阁,而且还能看到神人庵、吕公洞以及铜仙承露盘等传说中的仙岛景物。北海不但保留了神仙宫苑幻想意境等高超的造园艺术,达到历史顶峰的基本形态,还把寺庙园林、江南文人园林和宗教名胜艺术的成就融合在整个宫苑之内。 规模宏大,历史悠久,艺术成就高超,堪称中国皇家园林中的精品之作。
史料记载,最初这里曾是永定河的一段故有的河道,永定河河道南迁后留下一片原野和池塘。 辽代,辽太宗耶律德光在会同元年(938年)建都燕京后,就在城东北郊“白莲潭”(即北海)建“瑶屿行宫”,在岛顶建“广寒殿”等。 《辽史》记:“西城巅有凉殿(即广寒殿),东北隅有燕角楼、坊市、观,盖不胜书”。 朱元璋时期编纂的《洪武北平图经》(之后被载入《永乐大典》)也有记载“琼华岛辽时为瑶屿”。
金灭辽后,燕京改名为“中都”。金海陵王完颜亮天德二年(1150)扩建“瑶屿行宫”,增建了“瑶光殿”。 金大定三年至十九年(1163年--1179年)金世宗仿照了北宗汴梁(今河南开封)艮岳园,建琼华岛,并从“艮岳”御苑运来大量太湖石砌成假山岩洞,在中都的东北郊以瑶屿(即北海)为中心,修建大宁离宫。
从那时起,北海就基本形成了今天皇家宫苑格局。 当时,把挖“北海”的土扩充成岛屿和环海的小山,岛称“琼华岛”,水称“西华潭”,并重修“广寒殿”等建筑。
公元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决定在旧中都城东北郊选择新址,营建大都。至元元年到至元八年(1264--1271年),忽必烈三次扩建琼华岛,重建广寒殿。广寒殿东西宽120尺,深62尺,高50尺,殿广7间,作为帝王朝会之处。殿中放置"渎山大玉海"(今北海团城内的大玉瓮 ),建"玉殿"放"五山珍玉榻"(今在台北),并建有一座玉制假山,殿顶悬挂玉制响铁,殿内另有两个小石笋各有龙头,喷吐着从山后用水车提上来的湖水。
至元八年(1271年),琼华岛改称"万寿山"(又称"万岁山")。以琼华岛为中心,又在湖的东西两岸营建宫殿,将北海建成一个颇有气派的皇家御园。 清乾隆六年至三十六年(1741年--1771年),对北海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葺和增建,前后连续施工30年之久,建起了许多亭、台、殿、阁。清乾隆自谓"园林之乐,不能忘怀",于是把江南园林的精华、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引进皇家宫苑,先后建成北海的静心斋、画舫斋、濠濮间等"园中之园"。
至于北海在历朝历代的功用,各个朝代都有不同。清朝主要作为佛教祈福之用。 清朝初年:“有西域喇嘛者,欲以佛教阴赞皇猷,请立塔寺,寿国佑民",这项提议得到了顺治皇帝的恩准,于是修建了白塔。清代是比较推崇佛教的,而藏传佛教认为,北京皇城是一座大威德金刚的坛城,坛城的中央正是琼华岛,在此处建塔可寿国佑民,因此清代朝廷多次在此举行盛大的佛教活动。
有老人说,北海是距离紫禁城最近的拜佛祈福的地界儿。皇上从紫禁城出北门很快就能抵达。 皇帝每年夏天,都从故宫北门,带着皇子嫔妃来到西苑-北海公园,逃离层层叠叠的故宫砖木建筑,来到北海公园的水面旁边。既享受夏日难得的清凉,又学习礼佛。现在北海公园里依然保留着大西天,小西天等佛家殿宇。
再就是,由皇后所主持的亲蚕礼,率领众嫔妃祭拜蚕神嫘祖、采桑喂蚕,以鼓励人民勤于纺织的礼仪。透过这样的仪式,不但有奖励农桑之意,也清楚界定男耕女织的工作区分,自周代以后,历代多沿袭奉行。乾隆七年(1742年),始仿照古制建先蚕坛于苑(今北海、中南海)东北隅。
也渐渐深了,北海冰面上的雪花塑造成一个个小蘑菇,在夜晚路灯的照射下,散发着蓝色的幽光.......。想象着,10世纪的辽代祖先们在一条改了道的河汊子上,一点点一滴滴建立起一个如今这样规模的园林。作为已经没有皇族与百姓概念的我们,可以随便进出皇家禁地,着实是出生在一个值得骄傲的时代......。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