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演奏《哥德堡变奏曲》,宋扬:堪称巴赫不走寻常路的“精神复活”

  对郎朗演绎的《哥德堡变奏》企盼已久,唱片发行后第一时间拿到了豪华装——录音室版和莱比锡托马斯教堂现场录音共4CD。先取出后两张,现场版来聆听。

  资料图 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这个版本足有90分钟,时长堪比一场足球赛的录音,连续听下来却没什么负担。演奏的无瑕、到位、从容与淡泊,形成一股逻辑,其纡徐婉曲与澄澈奔放的平衡感,与逻辑交织着,让人欲罢不能。但全曲演奏自由度大,时而显得顿挫而悠长亦是其特点,甚至颠覆了我们对巴洛克音乐和此作固有的如快慢适中、节拍精确等印象。体现在某些段落较常规慢很多,如变奏3、9、21、24和主题的再现;一段变奏里随时变化的速度和重音;特别是有些变奏只音符和基本时值还在,音乐已被弹成了幻想式、冥想式的自由篇章,如第25段g小调慢板。同时,重复乐段加演的装饰音犹如珍珠般华丽——但乐谱上本无记载,乃是演绎者的二次创造。这些“创造式”的表演,与以往名家如古尔德、朱晓梅等的版本不同,不单听众,或许巴赫都想不到这种弹法!关上音响,沉思片刻,再听,再想……似已感知此版演绎的真谛——它展现的正是巴赫精神。

  巴洛克音乐集大成者J.S.巴赫的每一部名作都堪称创新的典范,而发表于作曲家56岁的《哥德堡变奏》——将三十段性格各异的变奏曲放在两个咏叹调主题间,无论规模还是设计,更是前无古人。郎朗演奏的不步前人后尘、个性凸显,堪称巴赫不走寻常路的“精神复活”。

  “不单作为钢琴技巧的奇迹而发光,还有着敏锐而深刻的反思力。”“对于这份现场录音的伟大与不寻常如何定位,将是个长久的话题!”

  以上是德国媒体对这份录音的评价。随后我以录音室版与之比较,感觉在表演气势、浑然天成乃至即兴方面,似与现场版区别较大。临场的风险虽会导致情绪波动,是挑战也是优势,特别对郎朗这样身经百战的演奏家来说,情感的波澜会变成未知的魅力,就如录音中听到的那样。何况又是一次与巴赫墓近在咫尺的登台,“从未与一位作曲家如此接近,不仅用感觉而且要用灵魂去弹”,他事后回忆道。

  说到底,能贯彻演奏家思想和情感的还是技术与发挥。这部公认最复杂,篇幅也数一数二的键盘巨制,演绎它需要完善的记忆和弹奏技巧,临场也不容许哪怕毫厘的失误,郎朗在访谈时说了他对全曲第26变奏的印象:“快速跑动中左右手交叉演奏并交替奏出旋律,强弱变化丰富且微妙,需要极强的均匀与平衡感……”对一段变奏的要求尚且如此,全曲的难度可以推想,故能在现场表演者历来不多!

  我们祝贺郎朗,继大师朱晓梅之后在巴赫长眠之地成功表演此曲,也让“哥德堡”的演奏榜单又添一颗亮星。

  (原标题:哥德堡新声)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宋扬

  流程编辑:u021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