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海安 | 第二实验幼儿园的魔幻时光

   第二实验幼儿园的魔幻时光

  程嘉玺

  今年儿童节,“海安发布”精心制作了上世纪90年代初第二实验幼儿园和2023年的对比视频。熟悉的老师和场景,把人瞬间拉回30多年前。凭着模糊的记忆、泛黄的日记(当时二幼要求学生口述日记、家长记录)和斑驳的照片,慢慢勾勒出二幼的欢乐时光,可能有很多记忆上的偏差,但又何妨,毕竟小时候的记忆经常覆上一层肥皂泡,虚幻缥缈、五光十色。

  ▲ 现在的二幼正门

  二幼坐落于曙光西路北边的一条小巷,东临院内种着大松树的河南招待所(海安宾馆),西接曾经的海安第一高建筑——电视信号转播塔。

  ▲ 上世纪90年代初的海安城区,蓝色五角星处为第二实验幼儿园

  大门朝南,门的东侧是传达室,有一堵马赛克装饰的墙,墙体以白色为主,点缀有蓝、红色马赛克小砖。之所以对这墙印象深刻,盖因某个周一早上,老师在门口检查指甲是否剪干净了,我忘了剪,在墙边急得团团转。大门虽是普通的铁栅栏,但漆得五颜六色的,煞是好看。大门西侧是第二实验幼儿园的木头牌子。

  ▲ 作者摄于二幼门口

  步入校园,是个小广场,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面积算是很大了。广场西侧是一些游乐设施,滑梯、秋千、人力旋转木马、可以钻到肚子里的大红鱼等等,设施比较老了,好多地方包了浆,有种铁锈味。广场东侧是种着芭蕉树、柏树的小花园,有时髦的蘑菇亭、水泥城堡,废旧轮胎做的装饰栅栏,毕业照就是以此为背景的。

  ▲ 作者幼儿园毕业合影

  二幼主体建筑是两栋相连的教学楼,南边两层北边三层,园长室、保健室等都在前面的楼里,二层阳台用马赛克贴着ER YOU汉语拼音。之所以记得园长室,大班时有一次被叫过去,据说来了上级领导要考核学生水平,我因10以内加减法运算出色,在周园长的见证下,快速做了几道题,迎来了这一生在数学领域的高光时刻!

  ▲ 学校南边的综合楼,西侧为曾经的海安第一高塔

  ▲ 学校北边的三层教学楼

  前后楼在一楼相连接的地方是哈哈镜厅,这里放了五六面的哈哈镜,镜中的我们或拔高或拉矮,扭曲变形。两栋楼呈C字型摆布,中间空出来的地方铺着方砖。大约1993年这里盖了一个池子,池底铺着蓝色瓷砖,很像游泳池,里面放满那时还属新鲜事物的海洋球。为了安全和公平起见,每个班轮流着去这个海洋球场玩,一周就一次机会,畅游其中,幻想着搏击大海。我们大三班在教学楼一层中间,可能为了防止孩子们弄脏墙壁,学校斥巨资贴了一米高的白瓷砖,孩子们的绘画作品贴在瓷砖上。

  ▲ 海洋球池,摄于2005年

  教室的绿色课桌很有特色,单个呈梯形,拼在一起组成长条桌。我们中午在学校吃饭并午休,二幼的伙食很好,经常做大肉圆,夏天下午还有西瓜吃。午休有专门的房间,布置了好多黄色木头的上下床,孩子们爬上爬下、嬉戏打闹。

  小班和中班的印象已经不深了,大班带我们的是陈老师,是西场街上的人。还有戴茶色眼镜、教数学的赵老师、负责生活的贾老师。老师们的教学理念很是先进,当时就有“职业扮演”类的活动,还有专门的儿童钞票,用来假装买卖商品,有人当顾客、有人当售货员、还有人当警察维持秩序。

  ▲ 作者与两位好友合影于二幼东侧的小花园

  我和Y同学、L同学幼儿园是一个班,天天玩在一起,巧合的是,我们的父母也在同一家单位、住同一栋楼。某次职业扮演时,老师给了Y同学一个玩具大哥大,说其他职业人选都满了,你就去当大老板吧!30多年后,Y同学已是一家规模很大的制造企业负责人了。老师鼓励我们每天口述日记,让家长帮着记下每天所思所想,这本日记我依然留着。陈老师还经常让学生上台讲故事,锻炼口才。L同学左摇右晃地讲了《机器恐龙开小车》的故事,当时我很不理解,擎天柱的队友机器恐龙钢索那么巨大,怎么塞得进小轿车呢?30多年后,我陪孩子看老版变形金刚动画,终于解开了这个谜团,那一集故事叫《机器恐龙开小差》,海安话里“差”(chai)和“车”(cha)读音几乎相同。

  你还记得你儿时的幼儿园吗?

  留言和小布分享吧~

  作者简介

  程嘉玺

  2005年毕业于海安中学

  现就职于全国政协办公厅

  ▎作 者:程嘉玺

  ▎编 辑:缪 静

  ▎海 报:张丽君

  ▎校 对:王春香

  ▎责 编:缪 凡 许小健

  原标题:《家在海安 | 第二实验幼儿园的魔幻时光》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