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10000多家电影院停摆,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去院线看电影?

  原标题:10000多家电影院停摆,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去院线看电影?

  与餐饮不同,疫情对电影市场造成的损失是持续的。

  美国人对电影业的担忧也越来越大。

  2020年,对于影院来说,可能是最坏的一年。

  1. 上映,遥遥无期

  受疫情影响,春节电影撤档,后续电影撤档,影院集体关门,工作人员惨淡经营。

  一天不能开门就亏一天钱,饭店可以外卖,消费品可以网购,电影院,没有任何收入。

  这些文案提出了具体的复工卫生要求,包括建立观众信息登记制度、隔排隔座售票等措施。

  截至日前,全国各大影院仍处停业状态,复工遥遥无期。

  “一季度算是凉了,整个行业票房损失保守估计在一百多亿。”多位电影从业者感叹道。

  票房占有率第一的万达电影,2019年上半年,实现票房49.7亿元,同比减少0.97%,观影人次1.08亿,同比减少9.36%。

  2019年前三季度,横店影视实现营收21.31亿元,同比下降3.43%,归母净利润2.6亿,同比下降19.4%……

  种种窘迫的盈利数据在前,再加上这个大档期的消失,这对影院无疑是雪上加霜。

  2. 怎么缓过来?

  活人不能被尿憋死,办法总比困难多。

  有的,开始送起了外卖,饮料、冰激凌、烤肠之类的,市区送货上门,能卖多少卖多少,总比留着等过期强。

  还有的变身微商,向盒马、沃尔玛、家乐福等超市输出员工。

  一些报道还写到:“有的影院选择将爆米花成品分给员工,还有让员工把玉米粒带回家拿去喂鸡。”

  看到报道里的这句话,隔着屏幕都能闻出求生欲来。

  迟迟不营业,解决积压的卖品成为影院的当务之急。

  很快,这位博主就连续发出了多家影城的甩卖信息。

  重庆的某家影院也给出了甩卖清单。

  有的影院谈批发甩卖,有的谈商品退货……这些影城处理卖品的对象一般是商家。

  “可即便这样,仍是杯水车薪。”一位影城人士坦言,卖品销售不能解决损失的实质性问题。

  要知道,影院一般多设在寸土寸金的商圈,都是大型商业地产。

  一边是不开业没收入,一边是高昂的租金要付,影城经营左右为难。

  目前,很多商场业主也已经主动提出减租等措施,全国各地相关电影协会机构已经发文呼吁业主减免租金。

  还有一方面开销,则是工资。

  一个电影院,上下有几十张要吃饭的嘴。没有收入的情况下,一些影院开始给员工降薪。

  “员工与影院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社保公积金公司没有拖延,还是正常缴纳,所以员工方面还好。”

  3. 何时能开业?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分支叫“灾难经济学”。

  它将地震、火灾、水灾等定义为需求刺激型灾难,将传染性疾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列为需求抑制性。

  后者在灾难发生期间造成消费抑制、财富毁灭,但之后的重建会提升需求。相当于一部分需求减少,激活了另一部分需求。最终经济活动总量提高或者复苏。

  电影院的消费会随着疫情的结束,得到报复性的反弹吗?

  中银国际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说:

  “在疫情过去之后,被抑制的经济活动会焕发出来,形成恢复性的反弹……可能反而会强于常态,一定程度上弥补一季度经济留下的缺口。”

  他还认为,中国过去产能和劳动力长期没有满负荷运转,但需求一直存在,疫情带来的停工相当于给产能挤水分,可以在日后提高产能利用率来弥补。

  此前也有媒体预测:“随着影城长达2-3个月的封闭,在疫情正式结束后,电影市场有可能会迎来‘报复性’观影的市场回暖。”

  但与餐饮业不同,疫情对电影市场造成的损失是持续的。

  首先,在成本上。

  其次,在排期上。

  截至日前,之前宣布撤档的电影,没有一部定档公布上映日期。

  一方面是因为疫情尚未完全控制,即便复工,谁先上映,能不能一块上映,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另一方面,如果抢先上映,会不会引起舆论的反感,或许就有人反对,进而留下不负责任,不讲大局的话柄,所以谁也不愿做这个出头鸟。

  总之,电影院还会有人去看,希望春暖花开之后,我们能像从前一样,愉快地去电影院享受一次电影。

  并且,大部分电影院还活着。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