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漫谈】蒋方舟x郝雨:脱口秀,到底在秀什么?
【蒋方舟说】
蒋方舟:欢迎大家来到我的音频节目,今天我对谈的对象是我最喜欢的脱口秀演员,没有之一的郝雨老师。
郝雨:大家好,我简单私下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个人的故事,我出生在东北一个工业城市哈尔滨,从小对自己的人生路没有太多的规划,其实和大部分的人一样,就是说觉得能有饭吃,将来找个工作多挣点钱就挺好的,没有什么追求。
直到我上大学的时候,那时候读了一些书,然后也开始渴望自我表达,就开始沉迷上了说唱乐,其实我当时大学学的是工科,自动化,但是还是喜欢人文表达这方面的东西,无论是演个小话剧还是唱个rap,都是喜欢这种东西。
就阴差阳错地做了很多的音乐,其中有首歌在网络上就火了,这个歌叫《大学生自己室》,这个歌是2002、2003、2004年的时候,还是flash的时代,就被一些网友做成了flash,我本人不做flash,反正我还是痴迷于音乐本身。
【本期内容摘选】
16:25 从内容上看,我觉得今天的说唱歌手好像首先更加重视制作技术,更加注重文本的文学性了。但是我们那个时候做音乐,其实更加注重的是口语化,就是说希望这个东西更像一种口头文学,无论是说唱的节奏,还是内容本身,你觉得它就是在跟你说话。
22:22 说唱音乐是一个特别典型的国外的经过商业包装之后的,从草根到一个商业文化艺术的一个东西,它是青少年中的一个非常典型表达自己的东西。它是直接用语言的方式来说,所以它对于内容的言之有悟要求就更高。
29:40 我们大部分的单口喜剧演员从事这个行业时间并不长,所以无论是表演,还是文本,它的积累还不够,但是线上的节目它的需求量那么大,推进节目的速度那么快,这就迫使编剧和演员不得不以这种方式来尽快地制造话题,让节目的完成度提高,同时让热搜也能够好搜一点。
33:44 即使同一个演员同一套文本,在不同的场次,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受众,它的反应会相差很大。
38:36 脱口秀是不应该竖起一道墙的,它需要像扔球一样,我这句话一定需要观众给我一个反馈,我才能接着往下进行,需要和观众建立起连接。
45:50 我们看到国外的一个健康生态的脱口秀演员的模式,就是这个人他即使是一个脱口秀的名人,他也会给自己大量的时间去重新回到生活中。
64:15 我们一般会认为你现在已经是一个成名的艺术家了,你的能量大了,你就要有更大的责任,尤其是你所从事的行业,恰恰就是一个表达的行业,你要用你的言语去诠释你对社会的理解,这个时候你如果稍微有一点偏差,或者是跟我们公序良俗有违背的东西,有人就会指出这东西会对未成年人或者对什么造成不良的影响,我觉得可以理解,但是反过来这个东西也会制约这种艺术的发展。
69:03 有的人叫脱口秀是一种冒犯的艺术,不是说这个东西从写的时候就要冒犯到谁。脱口秀正常的创作流程是基于一个创作者个体的负面情绪,基于个体的那种无法改变,无助的愤懑去写,要讽刺的,要吐槽的,要攻击的东西。所以他既然写出这个东西,那么他必然会冒犯到那些他认为僵化的不合理的东西。
70:05 不是我要刻意地去要写一个冒犯性的东西,我恰恰就是为了表达我所观察到的生活,我认为那些荒谬东西的存在,完成一个自我表达,同时是想提醒那些跟我同在社会生活的人,这个社会还有很多的偶然性的存在,我们很多习以为常的,所谓的我们认为合理的规则可能是基于一个巧合,或者是它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是荒谬的,就是给大家提个醒。
74:30 我看其实很多好笑的脱口秀演员,都是四五十岁讲到生活的那些真正的那种苦涩,不是说一些童年阴影或者非常表层的东西,而是一种真正非常悲哀的,觉得人生不过如此。
75:23 真正的好的脱口秀演员,他吸引观众的一个原因也一定不是一两句金句和一个人设,而是世界观。这个演员他对这个世界的洞察,他如何理解生活,这个东西是他的粉丝和他一起成长,是一直跟着他走的。所以我觉得脱口秀的魅力在于,所有的观众进剧场看脱口秀演员,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人。
81:40 我觉得一个艺术形式,比如它是个舶来品,本土化之后,我觉得应该再给几年发展时间,人们再去从线下开始关注到线上,然后再挖掘出一些符合它艺术规律的,能和它艺术规律相结合的商业项目,然后让它健康地生长。但是现在脱口秀它其实恰恰是最需要积累的一个艺术形式。
87:30 如果你发自心里真的觉得单口喜剧是一个艺术,它实际上无论是审美上,还是从你内心表达上,你要想输出一点真正你内心的价值层面的东西,我觉得这可能才是我想看到的脱口秀在中国更好的一个发展,而不是现在简单地跟商业结合的这么一个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