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版《潜伏》讲述红色故事
文/本报记者 陈冬
图/受访者 提供
厦门作家徐小泓新作——儿童文学长篇小说《涛声入梦来》,近日由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该书系2022年厦门市文艺发展专项资金文本资助项目,同时也被列为2023年福建省中小学生“暑假读一本好书”活动推荐书目。
《涛声入梦来》全书近10万字,被称为“少年版《潜伏》”,讲述了一段在红色地下交通线上的动人故事,小小少年机智勇敢,与敌人斗智斗勇,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终于迎来黎明的曙光。故事发生在鼓浪屿,这里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危机四伏。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名叫李阿涛的渔家少年,投身革命的洪流。从此,李阿涛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以小艄公的身份为掩护,充分发挥自身擅潜水、擅弹钢琴的优势,勇敢机智地参与运送物资、传递情报、护送干部……为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谈及《涛声入梦来》的创作,徐小泓说,有一年她住在鼓浪屿,时常会经过几处革命旧址,如位于福州路127号的“中共福建省委军委机关旧址”等,这让她深感好奇,“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能否把这些故事写出来?”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作家,徐小泓通过讲述一个和少年儿童有关的故事,呈现主人公如何通过种种考验,帮助革命前辈,同时也获得自我成长。为了写好这本书,徐小泓做了大量准备,包括查阅多种文献资料,到鼓浪屿进行考察和采访,邀请鼓浪屿口述历史学会会长黄长铗讲解历史和细节。收集完资料,她又花了三四个月时间集中创作。
《涛声入梦来》与徐小泓以往笔下的儿童文学不同,该书保留真实的地名,让小读者在阅读时更有代入感,感受更为真切。徐小泓告诉记者,这本书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插入一些有关鼓浪屿的历史介绍,如圣约翰医院的来历、岛上当年的情况、寻源书院的介绍等史实,以期拓宽小读者的知识面。而有关故事的设置铺陈,则以文学虚构的形式呈现。“我希望让更多人,尤其是少年儿童能够深入了解这座小岛,爱上这座小岛,而且这份爱,是有着丰厚内涵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