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腐烂是什么原因(西瓜根部发霉腐烂是什么病)

  西瓜是夏季家庭必备的鲜果之一,而很多人都会遇到西瓜腐烂的问题。西瓜腐烂是由于许多内在和外在因素引起的,如长时间存放、温度过高、受伤、感染细菌等。了解西瓜腐烂的原因可以有效延长西瓜的保鲜期,让您可持续地品尝到新鲜美味的西瓜。

  根据情况而定。西瓜烂的原因有三种:一是霉变腐烂;二是磕碰撞伤;三是低温冻伤,其中因磕碰撞烂及冷冻解冻后有软烂的现象,通常可以食用,此时的西瓜中并无有毒成分,食用不会危害健康,若因发霉或其他微生物入侵导致腐烂,即使只烂掉一点也不能吃,因霉烂的西瓜其有毒霉菌会扩散到整个西瓜内部,食用有害健康。根据情况而定。西瓜出现烂的原因可有三种:一是霉变腐烂;二是磕碰撞伤;三是低温冻伤,其中因磕碰撞烂以及冷冻解冻后有软烂的现象,通常可以食用,此时的西瓜中并无有毒成分,食用不会危害健康,若因发霉或其他微生物入侵导致腐烂,即使只烂掉一点也不能吃,因霉烂的西瓜其有毒霉菌会扩散到整个西瓜内部,食用有害健康。

  西瓜的果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气候条件不适或栽培管理措施不当,均可引起生理失调,使正常生长受到抑制,往往会产生一些不正常的果实,即“异常果”。异常果一般有畸形果、空洞果、黄带果、裂果、日烧果、脐腐果、肉质恶变果(紫瓤)等等。异常果一旦形成,再采取措施也难也挽回。因此在西瓜的栽培上要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和加强田间管理,针对不同异常果的不同成因,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促进西瓜果实形状整齐、外表美观,提高西瓜的产量和品质。

  1、畸形果:畸形果种类有扁形果、尖嘴果、葫芦形果、偏头畸形果、棱角果等。

  (1)成因:①扁形果是低节位雌花所结的果,果实膨大期气温较低,果实扁圆,有肩,果皮增厚,一般圆形品种发生较多,在温室和塑料大棚栽培时低温干燥、多肥、缺钙等原因而产生扁形果。②尖嘴果多发生在长果形品种上,果实先端渐尖,主要是果实发育期的营养和水分条件不足,果实不能充分膨大。③葫芦果表现为先端较大,而果柄部位较小,往往长果形品种在肥水不足、坐果节位较远时发生。④偏头畸形果表现为果实发育不平衡,一侧生长正常,另一侧发育停顿,是由于授粉不均匀所引起,授粉充分的一侧发育正常,切开后种子着生正常,而发育停顿的一侧表现种胚不发育,细胞膨大受阻。⑤西瓜在花芽分化过程中受低温影响形成的畸形花,在正常的气候条件下所结的果实亦表现为畸形。

  (2)防治 *** :减少畸形果是提搞果实商品性的重要一环。除针对以上形成因素予以防范外,重要的是深耕土壤,增施有机肥,促进根系发达,注意保温,促进果实顺利膨大,并根据栽培目的的控制坐果部位,人工授粉时,撒在柱头上的花粉要均匀。在坐果期选留子房圆整的幼果,摘除畸形幼果。

  2、空洞果:(1)表现症状:有两种情况。一是从果实的横断面来看,从中心部沿着子房的心室裂开,这种空洞果发生在果实膨大的初期,果皮随着果实的肥大而不断增大,内部空心随之增大,果实表面纵向凹陷,由此外观上可以判断为空洞果。另一种是纵裂空洞果,从果实的纵断面来看,在西瓜着生种子部位出现空洞。

  (2)成因:前一种空洞果大多是近根部低节位的变形果。在低温时所结的果实,往往发生空洞,这些果实因种子数量少,心室容积不能充分增大,遇到低温干燥时,同化养分输送不足,种子周围没有很好的膨大,尔后又遇到高温加快了成熟,也促进果皮的发育,最终形成空洞果。后一种空洞果是在果实膨大后期形成的。当近种子部位已趋成熟,而靠近果皮附近的一部分组织仍在发育,由于果实内部组织发育不均衡,而使种子周围那一部分组织裂开。可能是由于以坐果节位为中心,下位叶和上位叶的叶面积不等,同化养分失去平衡,果实膨大不均匀而造成纵裂。上位叶面积较大时,果实膨大期延长,容易形成纵裂果。

  (3)防治 ***

  ①设施栽培在结果期注意保温,让果实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坐果和膨大。

  ②在保温条件差或露地条件下避免低温期结果,可推后坐果节位。

  ③防止徒长和粗蔓发生,使同化养分正常运输到果实,保证果实的正常发育。

  ④围绕着促进植株正常生长,增加同化效能,进行合理施肥、灌溉、整枝。

  3、黄带果:(1)表现症状:西瓜果实的中心或着生种子的胎座部分,从顶部的脐部至底部果梗处出现白色或黄色带状纤维,并继续发民用工业为粗筋,这种果实称为黄带果或粗筋果。

  (2)成因:粗筋部分主要是集中的维管束和纤维,是运输养分和水分的通道,在正常果实膨大的初期,这些粗筋较为发达,而随着果实的膨大和成熟逐渐消失。但有些果实进入成熟期后,部分粗筋残留下来形成了黄带。土壤中缺钙,高温、干旱、土层干燥、缺硼等不利因素影响钙的吸收,黄带果显著增加。

  (3)防治 ***

  ①合理施肥,防止徒长,使植株营养生长和结果相协调。

  ②深耕土层,增施有机肥,地面覆盖防止土壤干燥,保证对钙、硼的吸收。

  ③保护好植株功能叶,促进同化效能。

  4、裂果:(1)症状:西瓜果实开裂可以分为田间裂果和采收时裂果。田间裂果是在静止的状态下果皮爆裂,采收期裂果是在受震动时引起的裂果。

  (2)成因:田间裂果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水分发生骤变。如在果实发育某一阶段土壤水分少,果实发育受阻,突然遇雨或大量浇水,土壤水分剧增,果实迅速膨大而造成裂果。亦有认为果实发育初期因低温发育缓慢,之后迅速膨大而引起裂果。裂果与品种有关,果皮薄、质脆的品种容易裂果。小型果的品种皮薄亦易裂果。

  (3)防治 ***

  ①采用棚栽防雨,防止土壤中水分突然变化是防止裂果的关键。

  ②设施栽培中适当换气和防止夜间低温,可防止裂果。

  ③栽培小果型品种采取不整枝或留4—5蔓整枝,防长势过旺而裂果。

  ④增施钾肥提高果皮韧性,傍晚时采收,可减少裂果。

  5、日烧果:(1)症状:西瓜果实在烈日的暴晒下,果实表面温度很高,果面组织灼伤坏死,尔后形成一个干疤。

  (2)成因:皮色深的品种容易发生,其次在丘陵地区土质较瘠薄,植株营养生长差,藤叶少,果实暴露情况下发生多。(3)防治 *** :前期增施氮肥,促进生长,果面盖草防晒等。

  6、脐腐果:长果形品种在果脐部生长溢缩、干腐,形成局部褐色班。

  (1)成因:脐腐果的发生与品种有关。发生的原因,一是植株缺钙,二是土壤干旱,供水不足,影响钙的吸收,而土壤不一定缺钙。

  (2)防治 *** :遇长期干旱时,应适时浇水,促进根系对硼的吸收,进而提同对钙的吸收,可有效防治缺钙而引起的脐腐。

  7、肉质恶变果(紫瓤):成熟时用手拍打发出当当的敲木声,与正常熟瓜和生瓜发声不同,剖开西瓜见果肉部的种子周围呈水浸状红紫色,严重时渗血状,可闻到一股异味,完全丧失食用价值。(1)成因:果实受高温或阳光直射,叶面积不足,导致果肉发生恶变。

  (2)防治 *** :一是深翻瓜地,多施农家肥料,保持良好通气性;二是深沟高畦加强排水,经常保持适当土壤水分;三是适当整枝,抑制根系的生长;四是当叶面积不足或果实 *** 时,应盖草遮荫;五是防止病毒病传播.

  烂果属于细菌性病害,打药也没用的,直接拔掉清除吧。出瓜胎后染上细菌性病害的。主要是瓜胎时温度低湿度大引起的,而且湿度大传染特别快

  

  主要是细菌性的,西瓜在整个生长期都会受到破坏,导致子叶、真叶和果实疾病。苗期子叶下部开始出现浸水性绿斑。当子叶开放时,病变变为深褐色,沿着主静脉发展成黑褐色坏死点。幼年真叶上的病变很小,深褐色,周围有黄色的光晕,通常沿着静脉发展。西瓜生长中期,叶片病变呈深褐色,略呈多边形。当田间湿度较高时,沿病叶基部叶脉可见浸水点。

  果实受侵害,最初出现在果实表面有小水浸没点,后来扩展到边缘不规则的深绿色水浸没点。在果实的阳面上经常会出现疾病斑点。当皮肤严重时,皮肤会裂开,并经常溢出粘稠透明的琥珀细菌。水果很快就分解了。根、藤和叶柄一般不受影响。

  果实腐烂主要通过种子、土壤、水分、昆虫和人工修剪等途径传播。细菌通过风和雨、灌溉用水、昆虫和农业操作,从伤口或气孔侵入田间传播。多雨、高湿度、易发生淹水灌溉,温度24~28℃,1h后,细菌可侵入湿叶,潜伏期为3~7天。

  西瓜整个生长期均可受害,引起子叶、真叶和果实发病。幼苗期,子叶下侧最初出现水浸状褪绿斑点,子叶张开时,病斑变为暗棕色,沿主脉发展成黑褐色坏死斑。幼小真叶上的病斑初期较小,暗棕色,周围有黄色晕圈,通常沿叶脉发展。西瓜生长中期,叶片病斑暗棕色,略成多角形,田间湿度大时,病叶基部沿叶脉处可见水浸状斑点。

  防治办法

  1.进行旋转并与禾本科等非水果和蔬菜一起旋转2年以上。施用完全分解的有机肥;采用塑料薄膜双层覆盖栽培 *** ,注意通风除湿,西瓜膨大后,应采用防止冬瓜。

  2。在病区内,由于与禾本科作物轮作,西瓜不能连续种植。在病田发生前或雨季应加强预防,并结合其他疾病的控制。

  3、及时取出果实后,将残余花瓜掩埋或焚烧,应在发病前或雨季加强预防。可用的药物:链霉素、水环素、中国抗生素等。..

  田间许多病害都是由低温、高湿度引起的,因此保持棚内适宜的温度和及时通风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