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沟通让我们人际关系更亲密更疏远
一辩稿
问候主席和在座各位,微信作为一款具有强大的即时通讯功能的APP,具有私聊,双向沟通,群聊,多点沟通的特质。还有微信步数和微信朋友圈,微信读书等多样化的功能,是功能性全面的平台。我方对沟通的定义是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即时通讯概念的普及,微信这种即时通讯应运而生,我们的社交生活从原本的线下面对面的交谈,渐渐的搬到了线上。人们的社交关系从微信出现前的完全的真实世界交往变成了在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游走。根据传播学及社会学对人际交往经历的交叉研究,得出了两个结论:第一个是自我表露理论,更多的交换彼此的信息,可以带来进一步的紧密。第二个结论是,社会交换理论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一直是我们更希望得到更紧密的关系,同时付出更好的沟通成本。
接下来,我方将从两个方面阐述观点。
其次,微信降低了沟通成本,使得人们的关系更加紧密。从沟通转变为紧密的人际交往,人的交际网络是被地理,血缘,经济等因素所影响的。微信沟通正在打破原有的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降低了我们客服远距离和长时间的成本。异地的情侣分隔两地,都能在微信沟通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因为忙碌的生活,而没空通过电话联系的人,也通过语音消息让父母知道一切安好。在时间和空间都无法限制我们的交往时,人际交往变得更加的紧密了。
首先,微信可以让人与人之间更加了解对方,引发更深层的沟通,从而更紧密。根据巴鲁阿伯学派的关系传播理论,媒介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会携带播种个人关系的信息和社会关系的信息。微信沟通带来的正式比传统媒介更多的个人信息。微信沟通比以往更加高效的展示的收获的动态。朋友圈功能高效地展示了生活动态。据调查显示,61.4%用户,每次打开微信时会浏览朋友圈,关注好友动态在使用微信运动的用户中,有35%增加了朋友的互动。在微信沟通里,有更多的信息,你能看到大家最近的生活,有更新的话题来了解。有更多的共同点等待你来发掘。只要你想和一个人说话总能有更新的话让你们畅所欲言。在自我表露和接受人的表达过程当中,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从而更加紧密。
尽管有时候更了解可能会带来进一步的不理解,可是微信也为之后的亲密留有余地。在没有微信的时代,我们一旦不因为不理解对方而选择疏远对方,就是除了我那天突然热血上头,否则就是老死不相往来。但是有了微信之后,就算我再了解对方,也有可能会在他的朋友圈里面发现他新的闪光点。
中学时候,那个冷酷的学霸,原来和我一样喜欢慢跑,大学是那个冷漠不怎么说话的学姐,原来和我一样喜欢猫猫狗狗。微信沟通在我们选择疏远一个人之后,也给我们留下了一扇了解这个人的窗口。只要我们不放弃在微信上和对方沟通的机会,我们就还有和对方进一步了解彼此的机会。微信沟通,正是通过他的便捷,让我们通过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更加了解对方,因此微信沟通能让人机交往更加紧密,谢谢。
有一个神奇的数字大家可能都听说过,那就是150。150是一个组织的最佳规模。超过了这个数字,组织就必须通过设立部门、层级来进行管理。从军队到公司再到学校,人类的各种组织基本上都遵循着这个数字规则。
这个数字是英国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提出来的。所以,150这个数字又被称作是“邓巴数”。
在《梳毛、八卦及语言的进化》这本书里,邓巴把150这个人群规模称为是“新皮层小组”。什么意思呢?邓巴根据研究认为,一个物种的群体规模,跟这个物种的新皮层面积存在着关联,而且,数据匹配度很高。
新皮层是大脑在进化非常后期才出现的一个部位。我们可以把哺乳类动物的大脑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原始大脑,这部分是原封不动从爬行动物那里继承下来的大脑部分,所以,也有人称之为“蜥蜴脑”。第二部分是负责综合感觉和机械运动的中脑及皮层下区域。第三部分是哺乳动物特有皮质。在第三部分中,灵长类动物的特别之处在于新皮层面积。灵长类动物的新皮层面积比其他哺乳动物有了显著增加。而新皮层可以说是大脑的思考区域,能产生有意识的思维。
邓巴画出了一张图表,两个坐标分别是新皮层比例和平均群体规模。新皮层比例,指的是新皮层体积和其余大脑容量之间的比值。在这个图中,根据人类的新皮层比例,可以推算出人类社交圈的规模是150。
150这个数字也可以从社交手段来推算出来。按照邓巴的理论,人类的语言,就像大猩猩之间的梳毛一样,是一种社交手段。它可以用来建立联盟、取得信任等。
人类可以实现有效谈话的人数不会无限扩大。邓巴说,参与谈话的人数有一个决定性的上限,也就是4个人。在一个聚会上,通常,谈话开始于两到三个人之间的对话。大家会轮流发表意见,并且努力通过接话或者身体语言参与到谈话中。但是,当谈话人达到和超过5个人时,这个会话组就开始变得不稳定。无论再怎么努力维持,也不可能保持所有人的注意力。然后,人们就会分成不同的小的群体,自顾自聊起来。这是人类会话行为的一个显著特征。
是什么让人类的会话组局限在4人这个数字呢?邓巴认为,这不是社交规则的意外产物,而是人类听觉机制的产物。耳朵能听到多少决定了会话组的人数。在一些比较嘈杂的环境中,有效会话人数连4个人都达不到。
因此,一个人最多可以做到同时跟3个人进行交流。灵长类中最大的群体黑猩猩,平均规模约为55只。猩猩梳毛只能1对1,而人类会话可以做到1对3。所以,人类群体就可以达到黑猩猩群体的3倍。邓巴说,人类群体之所以是黑猩猩群体的3倍,是因为投入同等的社交精力,人类可以和3倍的人数互动。
根据4这个人类会话组数字,以及150这个邓巴数,可以为很多现象及理论提供有趣的解释。
比如,著名的六度空间理论。六度空间理论指出,一般只需要六个步骤,就可以通过个人的人脉,联系到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一个人。用邓巴数也可以证明这个理论。
假设有150个人认识另外150个人,通过六个步骤,你就能联系到150的6次方的人,也就是10万亿人。而现在地球人口在75亿左右。当然,大多数人的朋友圈是有重叠的,但是,即使抛开社交圈中的重叠人数,一个人通过关系网理论上也可以抵达地球上的任何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