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该读哪几种类型的书对自己的帮助比较大?

  首先回答问题:故事书

  其次解释:

  故事书有很多有很多种,像“《汉书》”那样的史书就属于故事书,像“《三国演义》”那样的历史小说也属于故事书,像“《三体》”那样的幻想小说同样属于故事书,甚至最经典的“《伊索寓言》”也是故事书。他们并没有高底之分。成年人要想有所收获,就要接纳所有的故事书。

  但是,成年人终究不是小孩子。小孩子看书,看的是剧情,是文风,是意识形态(《钢铁是怎样练成的》意识形态就足够吸引人)。

  因为小孩子看书,是从书的侧面,也就是和作者交朋友的角度去看的。

  但成年人要想从书中有所收获,就要钻到书的里面去,钻到作者的内心。这样才能发现书中的规则,就像达尔文发现生物进化论,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论一样,他们不是站在世界的一边,而是站在世界的“里面”。

  相信我,当你发现《汉书》里的规则,发现《三体》里的规则,发现《伊索寓言》和《钢铁是怎样练成的》里面的规则的时候,你也会发现以你为主角的这个世界的规则。

  几年前开始,有意识系统性的去看了一些书,有些是务实的,有些是务虚的,但都受益匪浅。

  在这里提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碎片信息有没有用,如果你已经有了自己的知识体系,那么碎片信息会为这个体系添砖加瓦,如果没有体系,捡回来的碎片信息可能就是垃圾,还可能有毒。

  很多人会问,那些市面上的各种畅销书不用看吗?个人认为,除了专业书籍,很多书都是把一些东西嚼烂了喂给你,还带着他的口水。

  以下内容较长,但都是用心一个字一个字码出来的个人读书经历,由于本人是一个工科生,请建议结合自身情况去阅读和理解,不足之处接受指正。

  哲学:

  数学是自然科学上的皇冠,那哲学就是社科人文之母。

  第一本与哲学相关的书是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这本书让我对哲学有了一个粗浅的认识,且极大地激发了我对哲学深入了解的兴趣。在做个人评价之前,我还要推荐一本胡适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作家李零在《去圣乃得真孔子》这本书中对这两本巨著做过评价:

  https://m.douban.com/book/review/7343461/

  李零老师是倾向于认为胡适比较大气。个人认为二者相较去读,冯老的也不失厚重,可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文革之后冯老又重新整理出版了《中国哲学史新编》,虽受历史背景影响较大,但是内容确实又增加了不少分量,可参考去读。

  很多人一开始想接触哲学的时候,要么就是去读名著,要么就是去读打着哲学旗号的泛哲学畅销书,这两种方法都不可取,因为哲学名著都比较费解,没有一定的功底和基础都很难看下去,极容易不知所云,而那些泛哲学的畅销书,大多数与鸡汤文无二。对于新入门的小白而言,个人认为哲学类的教科书是一个不错的开始,比如《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译),还有一些主题论文也是不错的选择,个人是福柯的迷弟,当时就因为看了一篇汪民安老师关于福柯解构主体观点的博士论文迅速入坑福柯的哲学思想,进而抱着极大的热情读完了福柯的《疯癫与文明》,《规训与惩罚》。

  其实很多时候,在读书的路上你会凭着新激发的兴趣和新的认知一点点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读书之路,可能都不用别人告诉你该读什么书,自己就会去找。

  除了上述我列举的一些哲学书,要找到最好的书单,有一个小妙招,不是去豆瓣,而是每一本不错的哲学书后面列举的参考书目,这些都是真正的哲学家推荐的书单,对于理解他的思想和拓展你的思想都大有裨益。

  在这里要分享一点,限于西语能力,在选择中译版本的时候一定要谨慎,能做到信、达、雅的翻译家不多,像之前提到的邓晓芒先生就是业界的口碑担当,还有晚清民国时期的严复严老先生,也是以此见长,刚才提到的信达雅就是他提出来的,对后世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影响深远。比如政治经济哲学名著《原富》(即《国富论》),《法意》(即《论法的精神》),《群己权界论》(即《论自由》)都是严老率先带入旧中国的哲学经典。由于晚清民国时期白话文尚未全面推广,所以理解上需要一些文言功底。

  继之前读完那些哲学名著之后,读书方向也开始细分,有政治哲学类,比如之前提到的《论自由》,《社会契约论》,《君主论》等。经济哲学类《国富论》,《经济学原理》(又是教科书),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虽然我不是共产党员,但是在这里我也强烈推荐大家读一读马克思的《资本论》,毕竟生活在社会主义体制下,对于你深刻理解这种体制的本质规律有很大帮助。

  在这里我带一下心理学,因为心理学是否能被称为科学仍颇受争议,但是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巨大效用开始让这种反对声趋于示微。在这里,建议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为起点,其他的心理学思想大多是站在这个巨人的肩膀上成就自己。

  前面大多数是西方的哲学经典,中国传统文化里也有很多哲学经典,《四书五经》当然首当其冲,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也是各种哲学思想最鼎盛的时候,由于历史原因,能够流传于世的大多是道家、儒家的典籍,其他的思想只能作为例证散见于这些经典和一些史书当中。个人比较推崇《韩非子》、《荀子》,因他们的思想更适用于现代社会,而且韩非子与孔门的关系也很微妙。道家中最经典的就是庄子和老子,学术界在界定他们典籍的真伪上也是有很多故事,若有闲暇,研究研究也是一件趣事。

  在这里我要重点推荐道家的一个代表人物列子,参考南怀瑾老先生的《列子臆说》,你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佛家文化,这里不要一提到佛家就想到和尚、寺庙,佛家文化是外来宗教与中国思想最完美碰撞与融合的过程。可以先看看季羡林先生的《佛》,季老是佛学文化的大成者。若是不带宗教情绪的话,可以看看《六祖坛经》,也是中国佛学分水岭的一本著作。我个人就把《心经》背下来了。

  中国传统文化里还有一个最辉煌的成就,那就是军事哲学思想,代表人物:鬼谷子,孙子,孙膑等。还有一个神一样的存在:墨子。个人认为中华文明能够五千年不断代,靠的就是这种朴实的生存智慧。

  在春秋战国之后中国思想可圈可点的就是宋明理学了,张载、二程、朱熹,还有一个人物王阳明,完美诠释什么叫知行合一。另外有个小八卦,唐伯虎点秋香里的宁王造反,就是这一介书生平定下来的,一路都是神操作。他的一生也像开了挂,曾一度被怀疑是从未来穿越过去的大神。

  讲到这,大家应该发现,哲学作为社科人文之母的称号已实至名归。现在有一个词很火,叫底层逻辑。哲学讲的就是事物的底层逻辑,我一直就有一个感受,所有的问题其实最后都会归为一个哲学问题。比如人工智能的最终形态会是什么样子,表面上是由技术决定,其实深层次是由人的思想认知决定的。

  一个人会活成什么样子,是由他的行为决定的,而他的行为又是由意识决定的,这里的意识就是思想,而哲学恰恰就是作用于思想。所以,哲学对于我们的生活的意义可见一斑。

  如果对哲学想要有深入的了解,下面这个链接有比较专业的解答:

  https://zhuanlan.zhihu.com/p/25169211

  文学

  读书人应该大多有一个文学梦,文学是让人暂时超越现实的一种比较快,且比较有效的方式。

  文学有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之分,如果是一个资深的文青,严肃文学是首选,对于培养个人的文学底蕴极有帮助。如果只是一个爱好,通俗文学对增加个人的文学涵养足矣。

  先从古代文学说起,《千家诗》、《全宋词》,进阶的话那就是把个人单挑出来,唐宋八大家,甚至一些冷门选手,都值得拿出来细品。《诗经》、《楚辞》、《汉赋》那就属于高阶选手了。这种文学不用天天捧在手里,有心情就看一篇,想翻的时候就翻一翻,要的是日积月累的熏陶。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浩如烟海,代表性的有《文心雕龙》、《说文解字》、《儒林外史》,《世说新语》、《梦溪笔谈》、《古文观止》、三言二拍、四大名著,等等。

  然后就是古代的通俗文学,像《山海经》、《搜神记》、《徐霞客游记》、《聊斋志异》、《老残游记》、《孽海花》、《官场现形记》之类。《金瓶梅》备受争议,在这就不讨论了。

  再一个就是实用型的文学作品《曾国藩家书》、《了凡四训》、《围炉夜话》、《小窗幽记》、《菜根谭》,胡适就是用《增广贤文》给孩子做启蒙读物。最近比较火的《声律启蒙》,“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是不是很耳熟。

  在这里要提到晚清一个人物:王国维。他的学术成就也是近现代大部分无法超越的。代表性的作品《人间词话》,他对于美学的研究颇有见地,对于我们提升自己的美学思想很有帮助。

  下面这篇文章介绍了一些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参考书,如果想对古代文学有进一步研究的兴趣,可做参考:

  https://zhuanlan.zhihu.com/p/126402862

  说到现代文学,民国是一个比较辉煌的时期,鲁迅,梁漱溟、张爱玲、郭沫若、林徽因等等,都值得有时间的时候读一读。一些冷门的作家,比如胡兰成(这个人背景很受争议),鲁迅的弟弟周作人等等。

  这篇文章对民国时期的文学背景做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梳理: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766929/answer/16126887

  新中国之后的老舍,矛盾、巴金、沈从文、钱钟书、杨绛等等。

  现在比较主流的一些作家:铁凝、莫言、李零、贾平凹等等。易中天写的一些学术专著也很不错。

  我个人比较喜欢王小波,不仅仅因为他与李银河的传奇爱情故事,他个人别具一格的语言风格也是令我折服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他类型的人文读物:

  《文博断想》、《伶人往事》、《鱼羊野史》(高晓松写的)之类的,看个人兴趣,很多是为了开拓眼界。

  日本的文学作品与西方文学作品可视情况去读一读。(等有时间再扩充)

  历史:

  以史为鉴可能是历史最重要的一个功用。

  因为本人不是文科生,所以读历史从最基础的《中国通史》开始入门,在这里强烈安利央视制作的百集通史记录片,良心之作。在逐渐有一些认知之后,开始读一读《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这一类的书。如果对历史感兴趣的话还可以读一读一些史学家的著作,比如钱穆、费孝通、白寿彝、吕思勉、陈寅恪,这个就属于进阶的层次了,在这里就不做具体介绍了。

  自然科学:

  对普通人而言,自然科学只要达到科普的程度就足以对抗生活里的不少伪科学的蒙蔽。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本叫《吃货的生物学修养》的书,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人体各种代谢活动,糖尿病的病理,很涨姿势。

  现在国内科普工作似乎也已经成了热门,很多科研机构都会以浅显易懂的方式给大众做科学普及工作,也推出了很多很有分量的科普读物。

  法律:

  现在是法治社会,法制化也是未来的趋势。如果想更好得掌握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这个领域不应该是一片空白。建议读一些法律条文类的书《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刑法》、《民法典》,还有最高法的《司法解释》,如果是商务人士《公司法》、《商法》也是应该涉猎的。如果在此基础上还想更进一步,可以读一些基础的教科书读物《法学概论》、《法学通论》、《法理学》。对于理解一些法条有帮助。最重要是培养自己的法制观念和意识。

  先讲这么多,后续再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