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人一天到晚都在想什么?

  让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在人类冒险开始的最初阶段,我们的先祖们意识到自己是“人”吗?亦或,如果他们知道自己是“人”的话,他们又是怎么知道的?

  在遥远的四万年前,在人类还只是过着逐水草而生的原始生活时,在那些漂泊不定的年月里,

  他们是如何思考的?思考了什么?

  四万年太久,文字没能记录下他们的奇思妙想(gui chu si wei),但是我们可以推理和猜测这些问题的答案。

  精神分析学家们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实验,原始人类的思维情绪类似于儿童。

  现代科学研究对“儿童的情绪变化”研究,似乎对于猜测原始人思维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但更为显而易见,民间广泛流传的传说,根深蒂固的迷信思维,以及大量古老的习俗与宗教,

  更为现代文明人解开了谜团。

  在人类的最早初期,人们以家族为单位群体生活。

  想要建立起这一种联合,就必须要把长者作为族群的保护人,把对于他们的的尊敬融入生活。

  那么当建立起这种个人崇拜的族群保护人离世,原始人对年长男子的敬畏会在梦里被夸大,

  “梦境”这种神奇的力量让原始人相信他们没有真的死去,而是移居到了一个更远,更有力量的神秘之地去了,

  这样,原始人们就形成了“神”的概念,从而成为原始宗教的主要内容,形成男神和女神的概念。

  儿童的梦境、想象力、抽象思维,都比成年人更生动。在这一点上,原始人与儿童相类似。

  原始人也可能会把动物当作一种仅外形与自己不同的“人”,动机和情感与自己相同。

  所以在他们眼中,经常出现在部落周围动物也是一位神明,进而引出了部落图腾。

  (这种图腾崇拜一直流传到今日,如各国国徽)

  

  原始人也擅长于联系因果关系。世界上任何一个未开化的种族,不会愚昧到连因果关系都不知道。

  不过,原始人缺乏最基本的逻辑分析能力,他们常常会把毫无关联的两件是联系在一起。

  例如一个原始人边喝耗子尾汁边看陈十八调,他会判断出两条信息:

  1、因为看了陈十八调的科普文章,所以见识广了;2、因为喝了这杯忘情水,所以见识广了。

  现代文明人理解这两条因果关系是:前一条是真实的,后一条是错误的。

  我们把错误的因果关系称之为“迷信”,而迷信就是野蛮人的科学。

  与现代科学不同,原始人的“科学”漏洞百出,不成体系,常常错误百出。

  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原始人的文明进化到一定程度后,进入了“兽甲信息时代”。

  与现代不同,那时的“计算机”是毫无规律的占卜,同时他们也坚信好运需要成千上百次的占卜。

  占卜的人员——祭司,即为遥远历史前的“计算机

  学家”或“科学家”。

  这些“科学家”们所掌握的技术,就是一种独有的、处于有用和无用量子叠加态的原始科学。

  :)Q.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