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乎的,是那些普通人散发出的「微光」|创公司
“社交媒体兴起,能生产内容的网红大V们脱颖而出,普通人的社交空间反而被挤压到《王者荣耀》、吃鸡游戏上了,微光关注那些在现有社交平台上失落的普通人。”
作者 | 任彤瑶
编辑 | 张一童
采访 | 任彤瑶 任彤瑶
这是「新商业情报NBT」报道的第552家创业公司
在微光没有人叫她翅膀,尽管这是她作为产品经理界的LO娘段子手,被叫了很多年的名字。
他们叫她001,叫她1姐,还有人叫她老大。用户知道她的微光号是001,是这款名叫“微光”的APP的创始人,他们乐于和她分享自己在微光上的“喜怒哀乐”。
微光 APP上线于2017年10月,最初是以“随机匹配一起看视频”作为核心功能,让用户可以在观看一类内容的时候,能够实时匹配到一个同样在看这个内容的人,并和对方实时聊天的社交APP。后来又逐渐增加了邀请好友,连麦,自主创建房间、主题聊天室、一起听歌等一系列的功能。
微光的首页上,没有用户照片和优质内容的展示,能看到的是只有一两个人的主题房间,有的人在等人一起看电影,有的人在等人一起听歌,有的人在等人一起在线云吸猫……这使得微光给一些人的第一感受,像是个冷冷清清的直播间。
但创始人伊卡洛斯之翼(翅膀)认为,社交的前提并不是都是那些优质的内容。在所有社交平台都试图招揽,展示那些拥有光鲜亮丽的外表,和优质内容创造能力的内容生产者的时候,翅膀希望关注到更多因缺少创作能力和创作动力,在社交媒体时代感到失落的普通人,努力让每个普通人能够简单地获得朋友和快乐。
在产品逻辑上,以“弹幕”为灵感的互动模式提供了最没有门槛的参与方式,而放映厅的形式提供了无需沟通也能形成陪伴关系的空间。翅膀认为,在微光最重要的不是一个人有多少人关注,而是每个人是不是都能够有人陪伴。
这让微光在很多设计上与传统的社交产品不同,比如,相比“热闹”,“最新”被放在更显眼的位置,因为刚刚创建的房间更需要人进入。陪伴方式也不止于一起看片,“看电影”之外,微光又逐渐拓展出一起听课、一起玩游戏和主题聊天室等多种互动形式,有些用户的创意玩法甚至让翅膀本人感到“还有这种玩法?”。
微光专门开设了一个“一起???”的频道。有人在这里“云健身”、有人在这里“云吸猫”,“还有人在微光挂房练琴,一练好几个小时。”
创立以来,没有过大规模推广的微光靠着用户间的自传播,在两年间逐渐积累起自己的用户。目前,微光的用户在15岁到25岁之间,日活在90万左右,日均停留时长超过1小时,日均新增用户在10万左右。
翅膀自己就是微光的重度用户,每天在微光上流连超过三小时,她围观过许多千奇百怪的房间,也是许多网络恋情的见证者。
她会发布与用户有关的奇妙对话吐槽,也会发布简短的运营公告。比如分享与被小侄子误升级了账号,私聊她想找回原号码的用户的对话,翅膀写道:“快过年了,又到了有机会打熊孩子的时候”,收获一堆“哈哈哈”的评论。
翅膀也在微光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猫、想买的裙子、搬家、喜爱的乐队。整个春节假期,她都在为帮助武汉筹集物资奔波,在一条物资送达的动态中,她说:“感谢支持微光的你们大家,有微光,不绝望。”底下有上百条评论在说“加油”。
我们和翅膀聊了聊微光,以及她和用户的故事。
《新商业情报NBT》:做微光的初衷是什么?
翅膀:以前刷各个弹幕网站的时候,经常能看到一些“有人在吗?”、“X分钟前”、“XX个在线的小伙位们你们好呀”、“前面说XXX的别走”等诸如此类的弹幕。
在弹幕网站的WEB版上,左下角会显示有几个人在看,有时候在深夜的时候,看着那孤零零的“2人在看”时,我经常很好奇,那个和我一样不睡熬夜看这个一点也不火的东西的人,究竟是谁。想和他随便聊两句这样的心情,成了我做微光的初衷。
在视频网站的弹幕里面,你无法回溯发布弹幕的人并与他进行实时互动。但是在微光,用户可以知道此时此刻的跟自己一起的人是谁。
《新商业情报NBT》:微光的用户是些什么样的人?
翅膀:都是年龄大概在18到25之间的年轻人,你我身边最普通的普通人。他们可能不具备太多社交的优势,不是网红,也不会编写动人的情话,也没有特别的技能,但是他们是真诚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渴望得到陪伴和认同,哪怕只来自于一个人。那对他来说,也别具意义。
而现在几乎所有的社交媒体,都在关注那些能生产内容的头部用户。用户在其它的社交平台,要么被迫贡献隐私资料换取社交机会,要么需要生产高质量的内容来展示自己“有趣的灵魂”,然而这些对于只想找人聊聊天打发时间的普通人来说,无异于增加了一道极高的门槛。
普通人在所有的社交平台上都是失落的。
所有的平台都关注能生产内容的头部用户,需要人们贡献隐私,向他们推荐热门内容,这些对于普通人来说要求都好高。没人关心他们是不是真的有人陪,是不是真的能交到朋友,能获得爱情。而微光关注的是这些在现有社交平台上失落的普通人。我们希望为他们提供一种自然轻松的相处方式,让每个人都能更容易的交到朋友,获得快乐。
给APP起名为“微光”,是因为联想到晚上一个人在黑暗的房间里,躺着拿着手机,从屏幕里透出的微弱光线,也像黑夜中有光从一栋楼的一些窗户里透出,让你知道里边有人。我们希望微光与微光相遇,让普通人彼此之间的陪伴产生价值。
《新商业情报NBT》:微光的功能板块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基于怎样的考虑?
翅膀:一开始,微光只有随机匹配的功能,后来我们意识到熟人互动的需求也很强烈,就进一步开通了邀请功能,可以让用户邀请好友一起看。
然后我们增加了创建房间的功能,让用户可以通过自主分享部分视频网站的免费内容链接,来寻找同样对这个内容感兴趣的人。这样也是为了让用户的陪伴需求有一个更为实际的载体对外呈现,这个载体就是房间。
后来又增加了连麦功能,为了让女性用户不被恶意骚扰,我们限定1V1的连麦必须是好友之间才能发起,也是为了让声音只是成为一种沟通手段,而非交友前提。
后续增加的动态广场,是为了给实时互动的社交场景,添加非实时的补充场景,主要是为了给用户成为好友后的后续关系维护提供支撑。
扩充的“一起听”、“一起聊”、“一起???”和“一起玩”也都是为了让用户有更多种玩法,更快地找到有相同目的的玩伴。
《新商业情报NBT》:您觉得微光现在做的这件事情是有壁垒的吗?假如视频网站增加类似的互动功能,或有其他的产品出现,是否会对微光产生影响?
翅膀:视频平台关注的焦点是内容,微光关注的人与人的关系。目前视频平台催生的关系是很脆弱的,发布者与观看者之间不是一种互相关注的状态。在这些社区里,是一种对KOL、对内容的渴求。内容的生产者是最重要的,但是观看者不重要。而微光的用户渴求的是人,是一种更契约化,更牢固的关系。
你会发现即使视频平台增加类似功能,也不会有多少人用。因为他们不可能把网站首页的推荐的热门内容拿掉,换上普通用户的房间展示,他们本身关注的并非普通人。
而满足普通人对陪伴的渴求,是微光在设计上首要考虑的问题,和其他直播类、视频类网站不一样,我们会将最新建立的房间进行前置,把目前在等人的房间往前推,而不是首先显示热门房间。
内容在微光上只是一种载体。其实我们并不关心大家看什么东西,我们关心的是这个人此时此刻开的一个房间,有没有人陪他。因为内容也是用户自己从视频网站分享过来的免费内容。你看什么都行,你玩什么都行,只要你合法合规。
有内容当然更好,我们擅长分发长尾内容,可以跟视频网站形成很好的互补,目前我们也有在和一些视频平台协商合作。
《新商业情报NBT》:和用户间有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吗?
翅膀:我们的产品研发团队经常会在在微光里跟用户直接沟通BUG和意见反馈。我自己每天也会花3个小时左右玩微光,我经常能够深刻地感觉到,用户要么是想调戏我,要么是想气死我。可爱起来是真可爱,气人的时候也是真气人。
我在微光上的账号是001,大家叫我001,或者是一姐。很多用户都知道,那个编号001的是这APP的创始人。
我在微光认识了各种各样的人,有在校学生,有年轻的护士,前两天还在微光上认识了工地的工头。很多用户利用微光做的事很有创意。有云旅游的,在线做题的,甚至还有说在线教火星文的,最有意思的是一个开云饭馆的用户。他天天来微光开一个房间,主题是宵夜,就在麦上一个人待着,也不说话。但你进去跟他打招呼,他会问你想吃什么,然后给你发自己拍的食物图片。跟你分享他在哪吃过这个食物,详细描述它的味道是怎么样的,这是我遇到过最有趣的一个人。
最近很流行在线课堂,其实在疫情之前已经有人在微光上网课了。有位老师跑来问我们:房间人数能不能提高上限?原来他要给网校的学生们上影视鉴赏课,想请我们给他开个大的房间。他给我发了张截图,他组的微光群里整整齐齐,全是他班级的学生,我都傻了,没想到有这种用法。
我今天上午还遇到了在微光里练琴的人,弹的也不是很好,但你知道有一个人在弹琴,这种感觉是很奇妙的,这个人此时此刻会跟你产生一些奇怪的共鸣。
《新商业情报NBT》:您怎么看微光在“脱单”上突出的表现?
翅膀:用户在我们这里边谈恋爱简直太容易了,只要你愿意花时间陪女孩子。女生的逻辑是你要么花钱给我,要么花时间陪我,要求这个男人此时此刻不能撩别人,必须是实时的陪伴。
两个人在房间里,一块儿看一个内容也好,听一首歌也好,这种互动的效率一定是高的,大家相互陪伴的过程不尴尬,这就很容易产生一些化学反应。
我在微光上认识了一位年轻的单亲妈妈,每次想起她,我都觉得这个女孩儿很不容易,很希望她得到真正的爱情。后来她在微光上认识了一位男生,两个人交往了。
前两天,我的用户邀请我参加了一场微光的网络婚礼,他们在微光创建一个房间,网恋的双方、亲友、主持人都在麦上,一切的流程都仿佛一场正规的婚礼。有人通过微光结识了自己的另一半,也有人在微光失恋,网络上的爱情,虽然有时候来得快去得也快,但我真的希望,来微光的每个用户,都能得到幸福。不管是不是通过微光。
《新商业情报NBT》:疫情激发了更多线上需求,微光的数据有哪些变化,你怎么看待它带来的长期影响?
翅膀:我认为这次疫情是一个放大器,让大家提前体验未来——大家对线上生活、情感陪伴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烈。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会有更多的空闲时间,这些时间需要被打发,需要有其他的东西来填补空白。这些空白通常依赖两种方式填补,第一是自我的提升,第二是他人的陪伴。
人是群居性动物,为了不使自己孤立于这个世界,他是需要有其他人的响应的。只不过大家需要陪伴的对象不一样,有些人有猫猫狗狗就很好,有些人需要有一个真实的人去陪,有些人需要虚拟的陪伴。
目前线下社交的成本是更高的。认识一个人,保持频繁的接触,维护关系,这些成本都很高。人对自己觉得累的事情会本能地回避。
而到了线上,可选项会变的比现实生活中多很多,而且负担更轻。比如我在微光的房间连麦打个游戏,又开心,没准儿还能谈恋爱,一举两得。可能这个房间结束了,我觉得不开心,或者是不喜欢跟我在一起的人,就可以换,总有新鲜的人能陪你玩。我们高度online的生活,可以让他人随时随地找到自己,一起实时去做不同的事。
我希望每个微弱的光芒,都能因为遇到彼此,而闪闪发亮。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