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想要学习,却坚持不下来,繁忙的成年人如何才能坚持读书?

  原标题:想要学习,却坚持不下来,繁忙的成年人如何才能坚持读书?

  毕业前,我开心再也不用学习。入职后,我才发现,学校学习的知识在工作中压根用不上。

  换句话说,我们还需要学习。这时候的学习,只能抽空进行。刚从学校出来,我们忙着享受生活,忙着理出工作上的头绪,学习很难坚持下去。

  刚拿起书本那会儿,我坚持不到一个月,就再也不想早起。被窝里那么温暖,手机里的APP那么精彩,我为什么要跟自己过不去,非要早起呢?不想起床,我又不能心安理得地呼呼睡大觉,于是,只能一边在床上半梦半睡,一边下决心明天一定早起。

  就这样,在努力与不努力间拉锯了半年,工作中的一次机会与我失之交臂,让我意识到,一定要坚持学习!

  为了能够有持续学习的动力,我翻阅很多书找到了答案:必须改变对学习的认知。

  通常,我们的学习是被迫的。不学习,会失去机会,会被其他人超越,会被裁员。这样的学习,我们是被动的、痛苦的,是不得不坚持下去的。

  我们不想学习,但是不学习会带来各种问题,这样的后果我们不愿意承担,学习只是改变这种后果的途径之一。比如,你默默无闻地为某个职位学习了大半年,但升职的却是另一个和领导关系比较好的同事。

  而且,不学习造成的的后果,离我们现阶段有点远,未来也并不一定绝对发生,学习只是预防手段。譬如,裁员一般发生在35岁以后,也不是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

  重要的是,学习带来改变的过程很长。我们必须吸收、不断练习学到的知识,才能熟练掌握。积累达到一定量,知识才能带来质的改变,这需要的时间要以“年”为单位。短时间内看不到反馈,我们也容易放弃。比如写作,想要熟练掌握这门技能,至少要3到5年时间。很多人坚持几个月,就会认为自己没天赋,或者需要学习得太多,进而放弃继续学习。

  想要让自己能够有持续学习的动力,我们必须改变对学习这件事的认知,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让自己在潜意识里觉得,学习是必不可做的一件事情,甚至能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这样我们才能坚持下来。

  比如玩游戏。刚开始,新手一受虐,也会产生不想玩的念头,但是随着时间累积,他们的操作越来越熟练,体验到了游戏的乐趣,根本不会产生不想玩的念头。

  学习也一样,想办法改变认知,自然能找到学习的乐趣。

  周岭在《认知驱动》里告诉我们:找到学习这件事的意义,可以激活我们情绪面的力量,让情绪脑这台动力强劲的发动机为我们所用。

  我们的潜意识由本能脑和情绪脑共同掌握,它的力量比意识的力量要强得多,它从内心开始影响我们,改变我们对事情的认知。

  就拿领导的批评这件事来说,如果认为批评是领导在针对自己,我们会心情烦闷,忐忑不安,甚至会向外寻求发展机会。如果把批评认为是领导对自己的提携,我们不会有抵触情绪,不仅认真反思,还会找资料主动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只要在潜意识里种下积极的种子,它就会潜移默化改变我们的认知,让我们忽视其中的痛苦,专注于积极的方面,从内改变我们。

  为学习寻找意义,就是在训练我们的潜意识,让它领先我们现在的领悟力,牵引着我们在学习路上前进,而不是躲在舒适区得过且过。

  要想在学习上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我们就要刻意、主动多花时间建设内在的自我,让自己充分认识到学习对于我们的意义。

  我们可以告诉自己,学习并不仅仅是不让自己落后,还是实现价值与理想的助手,甚至是解除心中疑惑,找到答案和人生意义的重要手段。

  每个人能够来到世上,也是战胜了很多对手。一路磕磕绊绊走来,也有很多疑惑,这些通过学习就能够找到答案。比如,迷茫时我们会觉得生活没有意义。找到问题的答案,我们就能摆脱迷茫,找到生活的目标。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习是为了让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这样想,我们就会明白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更好。这样我们就不会产生被迫学习的感觉,心甘情愿地沉浸在学习之中。

  找到了学习的意义,我们还要学会碎片化学习。

  作为成年人,我们没有大块时间学习,也没有老师指导我们遇到的问题,一切学习都要靠自己,我们就要学会找各种碎片化时间。

  上学那会,我们都听过鲁迅的名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就会有。当时我怎么也不理解,觉得时间就那么多,怎么挤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呢。当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必须之后,我学会从日常里面挤时间出来。比如,早起,通勤途中听书等等。

  我们能够用于学习的时间最好是早起,其次是各种工作间隙。

  早上,我们基本是7点起床,开始忙一天的工作。想要有时间学习,我们可以早上5点起床。当然前一天不要熬夜太久,上床后不要玩手机,不要相信我只玩10分钟这种想法。

  刚开始可能需要闹钟的辅助,当我们习惯这样的生物钟后,到那个点自然就醒了。如果刚开始起不来,我们可以这样想:这2个小时本来是睡眠时间,但现在争取了出来,白白多了一段时间,好像赚到了。这种感觉会让你不再赖床,精神百倍。

  这里的起床,指的是切切实实地离开被窝,洗漱后坐在书桌前看书。良好的环境也更容易让我们沉浸在学习当中。如果觉得一个人默默努力没人关注,我们可以在朋友圈打卡每天的读书内容,这样不仅会收到朋友鼓励,还能树立自律的人设。

  一个朋友每天在朋友圈分享涂鸦心得,居然感动了她的老板,老板还发了一个大大的红包鼓励。

  除了利用好早起这段时间外,我们也要利用好各种碎片化时间。比如,等通勤车的时间,开会的时间等等。

  工作间隙,如果没有固定安排,我们通常会拿起手机刷短视频或者是其他的各种信息。当我们有了安排,我们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计划利用好每一个碎片时间。

  我们每天会读很多资讯,也会遇到有意义的文章,但是有时候时间不允许,我们没有看完。这个时候,可以用浮窗或者收藏功能,把有意义的文章收藏起来,等碎片化时间打开阅读,省去了查找时间,也不会因为遗忘错过重要信息。

  每天尽早完成学习任务,等到晚上,我们可以健身,甚至是放松自己,想学习也可以学习,这段时间自由支配就可以。

  找到学习的意义,探索出合适的学习时间,我们的学习就能按部就班地进行下去。时间一久,这些会形成肌肉记忆,我们就不会再觉得痛苦,甚至开始享受学习的乐趣。

  只有认知到这些,我们才能有所行动。

  自从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以及可以挤时间后,我利用这些时间,每年也读了三四十本书。我时常后悔醒悟得太晚,如果能早10年,我也能多读几百本书。但罗曼·罗兰的一句话安慰了我:种一棵树最好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只要意识到,我们开始就不算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