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G夺冠背后:富二代烧钱的战队、富一代赚钱的游戏
富二代从电竞中找情怀。
富一代从电竞中找钱途。
于是,电子竞技,成了富一代和富二代眼中的香饽饽。
尽管两代人之间,没啥亲戚关系。
11月7日凌晨,在英雄联盟S11的决赛夜,中国电竞俱乐部EDG力克韩国战队DK,夺得该项赛事的全球总冠军。
EDG的夺冠不仅打出其在英雄联盟S系列赛中的最好成绩,更捧回LPL赛区迄今为止最具含金量冠军奖杯。
夺冠当晚,兴奋的粉丝迅速引发了一场由线上至线下的狂欢。
在狂欢粉丝的热情带动及各大社交平台的“狂轰乱炸”之下,借助EDG的夺冠,电竞再度破圈。
此前,电竞一度被认为是富豪的“游戏”。
准确来说,是富二代的游戏。
包括王思聪、何猷君等明星“富二代”已投资布局多年。
国内电竞俱乐部的背后大多有“富二代”的资本加持,除了“校长”名号已响当当的王思聪之外,中国稀土控股集团执行董事蒋泉龙之子蒋鑫、雏鹰农牧创始人之子侯阁亭、“赌王”之子何猷君都曾对电竞战队进行投资。
甚至包括如今夺冠的EDG,其背后的创始人朱一航也有“地产二代”的背景。
如今,随着职业联赛的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产业资本也开始投身电竞。
2016年,苏宁组建SNG战队。
2017年,B站投资成立BLG电子竞技俱乐部。
2018年,新浪也开始组建微博电子竞技俱乐部。
2019年,李宁收购Snake俱乐部,将其更名为LNG。
2020年,快手收购YTG战队;同年,TT语音母公司趣丸网络建立其电竞品牌——TT电竞。
2021年10月,TT电竞在接连组建了三支职业战队之后,又将和平精英职业战队TMG电竞俱乐部收入麾下,更名为“TT和平精英分部”。
不过,当前大多数俱乐部并未实现盈利,该模式的存续仍需依靠投资方的外部供血,持续盈利的商业化问题仍是摆在投资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对此,《中国经营报》记者宋琪、许心怡相继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
贫道以为:
哪怕亏本也要抱住战队,否则就失去了真正进入电子竞技产业链的机会。
电竞俱乐部是电竞产业的入口之一,且目前看来是最关键的那个之一。
此前游戏电竞直播也被认为是入口,但没有真正打开场景。
而电竞俱乐部则可直接通过赛事的方式创造明星选手(战队),并逐步展开产业链上的周边衍生动作。
当然,投资电竞俱乐部,确实目前是富二代的亏本生意,因为盈利点实在太少。
同时,目前电竞主要的受众是Z世代,这或许是为何富二代们扎堆投资的一个原因。
从本质上说,电竞俱乐部并没太多盈利渠道,主要就是赛事奖金和广告营收来维持生存。
不过,电竞俱乐部在2004年电竞成为体育项目,并在2010年代以前以战队形式逐步成型,在经历了2010年耷2016年直播崛起之间的萧条期后,目前正在迎来高速发展的机遇。
电子竞技本质上有许多商业变现的可能,尤其是电竞俱乐部这个电竞的主要呈现和产业链源头而言。
其最大的商业价值是对电竞产品的直接带货。从早期电竞赛事有硬件厂商全力扶持,到时下电竞直接为其所依靠的游戏产品带来强大影响力和粉丝黏性上,均可看到电子竞技的广告效能。
此外,电竞类游戏直播,是最初期直播起飞的跑道,电竞相关手机等则成为继屏幕、摄像头大战之后,又一个可以强烈击穿用户刚需的存在。
这些都可以围绕电竞俱乐部这个源头来展开。
至于电子竞技从赛事到衍生品一系列的产业链条,目前还都在蓝海状态,本质上场景未开,则更有商业前景和探索可能。
同时,2021年11月5日,杭州亚组委宣布8款游戏项目入选2022年第19届杭州亚运会电子竞技小项,电竞首次作为正式竞赛项目登上大型洲际综合性运动会的舞台。
可以说,电竞入亚会是一个破圈的新契机,其商业化进程可以借鉴球类俱乐部,甚至可能参考国外电竞俱乐部上市模式,获得更多资金支持和战绩展示。
这种状态,使得资本更多的是想进入却不想率先进入。
对于资本来说,“电竞只是游戏”“不务正业”这样的观点,不是障碍。
只不过,目前直接从电竞上获得海量收益的还是竞技用的游戏,其获得极大曝光和更强用户黏性。
不过,电竞游戏的开发,也不是啥好投资项目,毕竟爆款率太低,比起常规氪金伤肝网游来说。
电竞游戏主要的特征就是竞技性与平衡性,需要团队配合与战略战术来达成较好的胜率。
游戏中的任何角色都不会是五边形战士,确保不会一枝独秀而破坏游戏体验。
此类游戏开发时间普遍较长,毕竟要确保游戏的平衡性和减少游戏中可被利用的bug,需要做大量的测试工作,并在游戏上线后不断修补。
不过,以前联机模式的即时战略游戏如星际、魔兽,由于发布后修改难度大,因此研发周期会较长。
而现在如英雄联盟、王者荣耀等MOBA游戏,由于可在线升级、快速迭代,则相对研发周期短一些,但维持平衡性(特别是增加新角色时),同样难度不低。
不过,电子竞技倒有可能成为VR技术支撑下元宇宙中最容易爆发的“原住民”。
虽然目前这种技术还很原始,不足以支撑电子竞技中的对抗性体验。
未来,可能会先衍生出空战、陆战等VR技术相对成熟的电子竞技项目,再通过技术迭代来结合当下的“肉搏风”电竞项目。
至于电竞战队的未来,事实上大有可为。
有观点认为,未成年人游戏新规规定,未满18岁未成年人只能在周五、双休日以及法定节假日玩一小时游戏,这将导致电竞人才出现断层。
但请注意,电子竞技本身是智力运动,手指与头脑的舞蹈,并不一定如其他传统体育项目那样从娃娃抓起。
反而,更加成熟的知识结构能够形成战略战术更迫切需要的大局观。
因此,18岁以后开启电竞之路,并不存在问题。
此前确实有不少未成年选手参与到电竞俱乐部之中,不过在最严防沉迷令之后,多个电竞俱乐部均表态,其选手需满18周岁才能参加比赛。
未来,国内电竞选手的年龄也会普遍跳过18岁线,只要主攻的游戏不过时,选手可以不断竞技下去。
当然,那也是理论,一个电竞游戏项目,往往生命周期也就是十年。
于是,国内电竞选手出成绩(到退役)的最好时间,应该也就是十年(18岁起步,但往上年龄不限哦)。
不过,目前来说,成为电竞运动员,大多数人还只能是为爱发电。
据我所知,明星选手之外的绝大多数电竞运动员,收入普遍一般,至多和当地白领阶层的水平接近。主要还是靠出成绩来获得奖金、奖励和提酬。
作者: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互联网和游戏产业观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