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婴儿”:这个世界不需要不顾伦理的“科学狂人” | 沸腾

  ▲贺建奎在生育治疗过程中,改动了七对夫妇孩子的胚胎,其中一位孕妇顺利生产。贺建奎称“我的目的并不是治疗或者防止遗传性疾病,而是要尽力保留只有少数人才具有的特征,即天然抵抗某些艾滋病毒。”

  其次,这一实验对于人体健康权的保证极差。

  CCR5基因的人为突变在原理上能够降低HIV的感染效率,但CCR5基因突变后所带来的其他病毒感染概率的改变则是一个风险。考虑到CRISPR技术存在一定概率的脱靶效应,其对于其他基因会产生何种干扰则是另一个风险。

  因此在这些风险存在、且发生概率并未控制到足够低的情况下,贸然对人体进行基因编辑操作,以致产生新生儿,这是对孩子健康权的极大损害。

  更为令人忧虑的是,此技术对于两个孩子乃至整个人类社会所带来的长远影响。如果说前面讨论的是在技术层面所带来的影响的话,那么这里的影响则是社会性的。

  例如,这两个孩子如何融入社会就是一个难题。尽管从科学角度上来说,这一基因编辑的操作和自然突变造成的影响是等同的,然而就目前人类社会的认知来说,社会对他们的身份认同感是打折扣的,一旦这一身份公开,对于这两个孩子的社会身份和生活将是不小的打击,更不要说目前甚是火热的“基因修饰后的人是否为人”的争论了。

  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这一实验都是仓促、盲目、功利的,而对于生物医学实验的伦理则有意或无意地置之脑后。实验者或许并没有将这两个孩子视为两个活生生的、具有生物和社会双重属性的人。

  二、没有对科学伦理的遵守,就可能让自己成为“科学狂人”

  而针对争议,贺建奎昨晚通过视频回应,“设计婴儿”是一种误解,“相信历史(伦理)终将站在我们这边。”

  他还说,“请您在听到指责声音的时候不要忘记,还有许多沉默的家庭,他们眼睁睁地看着孩子饱受遗传疾病的痛苦。没理由让他们继续承受苦难……他们人虽微,言不轻。因为,他们命悬一线。”

  ▲贺建奎谈“基因编辑婴儿”争议:历史将会证明伦理站在我们这一边。

  这听起来颇具悲悯,我们当然也不能否定贺建奎团队“造福人类”的初心,但没有对科学伦理的遵守,没有对科学共同体底线意识的敬畏,这就可能让自己成为“科学狂人”。

  这类“科学狂人”尽管能在没有任何约束的情况下可以做出新的技术突破,但丢失了基本的科学伦理,其实验结果对人类社会的危害也是不可控的。

  事实上,这样违法实验伦理准则的事情所带来的一系列恶果,并不是没有。2015年国内所进行的“黄金大米”实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这一案例中,实验者在未经实验伦理审查和批准的状态下,用“黄金大米”这一品种进行人体营养学实验。尽管科学界一致认为“黄金大米”不存在安全性风险,但这一实验因为程序上的丧失依然极大地损害了科研的权威性,影响到了民众对科学技术的认知及发展。

  而今天,“基因编辑婴儿诞生”这一更为严重违反实验伦理规范的行为,其所导致的对民间认知的震荡,依然不可小觑。

  科学和技术永远是中性的,而其究竟是造福于人类还是作恶于人类,实验伦理就是划分的规则之一。

  科学和技术要有所为,更要有所不为,因为这个世界不需要不顾伦理的科学狂人。一个缺乏规则约束的科学技术,难免在大众心目中成为弗兰肯式的怪物。而这,是科学和技术研究的悲哀。

  文/飞雪之灵(生物学博士、科普博主)

  编辑:新吾 校对: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