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认权益的规定是什么

  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认权益的规定是什么

  一、关于依法处理侵害未成年认权益的规定是什么

  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相关规定是当监护人有性侵害,遗弃,虐待,暴力伤害孩子或者是将孩子置于无人监管和照看的状态,拒不履行监护职责达六个月以上,有吸毒,赌博等这些恶性习惯,教唆、利用孩子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情节恶劣的将会被撤销监护资格。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2014年12月18日公布的《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的规定,以下7种情况,父母将丧失对孩子的监护人资格:

  1、性侵害、出卖、遗弃、虐待、暴力伤害孩子,严重损害孩子身心健康的;

  2、将孩子置于无人监管和照看的状态,导致孩子面临死亡或者严重伤害危险,经教育不改的;

  3、拒不履行监护职责长达6个月以上,导致孩子流离失所或者生活无着的;

  4、有吸毒、赌博、长期酗酒等恶习无法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或者因服刑等原因无法履行监护职责,且拒绝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致使孩子处于困境或者危险状态的;

  5、胁迫、诱骗、利用孩子乞讨,经公安机关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等部门3次以上批评教育拒不改正,严重影响孩子正常生活和学习的;

  6、教唆、利用孩子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情节恶劣的;

  7、有其他严重侵害孩子合法权益行为的。

  二、一般规定

  1、本意见所称监护侵害行为,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下简称监护人)性侵害、出卖、遗弃、虐待、暴力伤害未成年人,教唆、利用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以及不履行监护职责严重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等行为。

  2、处理监护侵害行为,应当遵循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则,充分考虑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和人格尊严,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

  3、对于监护侵害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劝阻、制止或者举报。

  公安机关应当采取措施,及时制止在工作中发现以及单位、个人举报的监护侵害行为,情况紧急时将未成年人带离监护人。

  民政部门应当设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包括救助管理站、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对因受到监护侵害进入机构的未成年人承担临时监护责任,必要时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

  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申请和撤销监护人资格案件并作出裁判。

  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处理监护侵害行为的工作依法实行法律监督。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设有办理未成年人案件专门工作机构的,应当优先由专门工作机构办理监护侵害案件。

  4、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民政部门应当充分履行职责,加强指导和培训,提高保护未成年人的能力和水平;加强沟通协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未成年人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的有效衔接。

  5、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民政部门应当加强与妇儿工委、教育部门、卫生部门、共青团、妇联、关工委、未成年人住所地村(居)民委员会等的联系和协作,积极引导、鼓励、支持法律服务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组织和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共同做好受监护侵害的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

  综上所述,作为监护人是对未成年最亲近的人群,但这也经常会出现一些侵犯未成年权益的行为发生,所以就要依法对监护人进行处理,作为监护人应该维护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但如果即使是亲生父母对未成年造成侵害的都会对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