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年龄

  每个人终其一生,都会经历一个从幼稚到冲动,然后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这种心理成熟度,我们称之为“心理年龄”,它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家庭乃至整个人生幸福,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年龄是指人的整体心理特征所表露的年龄特征,与实际年龄并不完全一致。人的一生共经历8个心理时期,即胎儿期、乳儿期、幼儿期、学龄期、青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

  每个心理年龄期都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如幼儿期天真活泼;青少年期自我意识增强,身心飞跃突变,心理活动进入剧烈动荡期;进入老年期,心理活动趋向成熟稳定、老成持重、身心功能弹性降低、情感容易倾向忧郁、猜疑。一般人会在青春期更有叛逆的心理。

  儿童期心理年龄的人,“依赖”是一个很具代表性的词语。他们没有主见,缺乏自信,总是把别人看得比自己重要。他们愿意受到保护,贪图安逸,将自己置于依附与服从的地位,需要一个“权威”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并对可能出现的结果负责。当没有权威需要自己作出抉择时,他们会不知所措。

  “竞争”是儿童期与青春期的分界点,是内心成长的第一次革命。青春期心理年龄的人,在心理上有很强的竞争性。竞争使人们满怀希望,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竞争也容易使人紧张焦虑,情绪冲动,心理失衡。青春期心理年龄的人容易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但很难和他人合作。因为敢于竞争,他们变得优秀;因为只有竞争,他们难至卓越。

  从青春期心理年龄升华到成年期的心理年龄,是内心成长的第二次革命。对于成年期心理年龄的人,最重要的词是“合作”。 社会是由各怀特长的人共同组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是不可取代的,只有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才能创造共赢。儿童期心理年龄的人没有自我,青春期心理年龄的人只有自我,成年期心理年龄的人在自我和他人之间找到了平衡。借用一句话,一个人可以走得更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从成年期心理年龄,到父母期心理年龄,是一种自然回归,这是“拿得起”之后的“放得下”。需要拿起的时候,拿得起;需要放下的时候,放得下。这个阶段,生命便有了选择的自由,而不再拘系于外物。

  健康的人在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上均要符合其年龄特征。也就是说,人的心理年龄要与生理年龄保持一致。心理年龄远大于实际年龄的人,会显得城府过深,很难与同年龄的人有相互的理解与共同的语言;而心理年龄远低于实际年龄的人,则会显得过于天真,不利于个人的社会化生存与成长。

  心理年龄在每时每刻,都和我们每个人在一起,并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品质、人际品质,直至生命的品质。谁都知道心理成熟的重要性。那么一个人成熟与否应该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怎么样才能谓之成熟呢?对自己的全面认知与接纳与适度自信是心理成熟的重要标志,这里说的全面认知包括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不炫耀优点,不为缺点自卑;而适度自信指的是凡事有主见但不固执。总之,心理成熟是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一步一步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