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案例集锦.do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案例

  案例1—指纹的秘密

  1.案例呈现

  说到指纹,大家可能比较感兴趣,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终生不变的指纹纹形。指纹纹形的分类,通常是分成五大类:我们平常说的簸箕,准确地讲,这种纹形叫做“箕形纹”。簸箕的开口朝向小指的种纹形叫做“正箕”,簸箕的口是朝向拇指方向的,那就叫反箕。 除了正箕形纹,反箕形纹,斗形纹以外,还有一种叫弓形纹,它这个中心的纹线就像一个弓一样,是形状最简单的指纹纹形;还有一种叫双箕斗形纹,中心纹线是一个S形的,就像两个簸箕连在一起。 尽管有五种指纹形状,但指纹的组合也是有一定规律的,这五种指纹基本上不可能在同一个人的手指上同时出现。比如,某某个体有四个弓形纹,两个反箕和四个正箕的这种出现率,理论计算是百万分之三,理论计算,实际统计是零,也就是说在正常人群中间,基本上不出现这种组合。 因为弓形纹和反箕本身量就很少,占到整个指纹总量的2.5%,在人群中间出现率都是2.5%,因此在同一个个体上面,同一个个体,同一个人身上,十个手指上面,出现了弓形纹,他就不会出现反箕,出现了反箕他也就不会出现弓形纹。

  舟舟,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先天愚型的孩子,他的神经发育有问题。 1936年,英国的解剖学家库明斯发现,所有像舟舟这样先天愚型的人,他们的指纹都异于正常人。 比方说,他们都有反箕纹,并且都出现在小指位,如果正常情况下,这种指纹应该出现在食指的位置上。神经类型和指纹发生的关系后来引起医学界高度的关注,进行大量的其他病例的研究,然后从胚胎遗传学的角度来进一步分析,就找到了一些根据:受精卵在形成以后,它要不断地分裂生长,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两个细胞再分裂成四个,当受精卵分裂到八个细胞的时候,就开始向器官方向发展了。这个时候细胞分成了三层,最外面的那层主要发展为两大器官,一是神经系统,另外就是人的皮肤。

  科学研究表明,当神经类型受损,发育不良的时候,就会导致指纹发育不良。因为神经的小的系统,就是末梢神经深入不到表皮,皮肤发育就会不良,就会导致指纹的异常。因此我们现在就知道,通过指纹可以看到分析一个人在胚胎期,神经类型发育是不是正常,反过来说,神经类型如果是有缺陷,一定在指纹上,他会有所表现。 在医学临床实践中,利用指纹可以对先天性痴呆儿进行诊断已经是比较普遍成熟的做法。

  2.案例来源

  /science101206.shtml CCTV《走近科学---指纹的秘密》)

  3.思考讨论 (1)结合案例说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及其特点。 (2)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4.案例点评

  本案例介绍了指纹纹型与神经系统发育的关系。人们很容易看到指纹的纹型,这属于感性认识阶段。认识的辩证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这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实现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跃。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指纹的纹型组合是有规律的,五种基本纹型不可能出现在同一个个体上。有的纹型组合在正常人群中间,基本上不出现。而这属于理性认识内容。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它们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二者的联系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这和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原理是一致的,是由认识的秩序决定的。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离开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了主观自生的东西了。指纹的规律认识是通过对若干个体的具体纹型研究的基础上发现的,而不是主观自生的。

  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这是由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和认识的真正任务决定的。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从感性认识自身来看,它所认识的只是事物的表面现象,未深入到事物内部去,这种认识是肤浅的,因而有待于深化。从认识的任务来看,认识是为了揭示事物的本质,为了完成认识的任务,就必须使感性认识深化为理性认识。指纹纹型的规律研究具有实践意义,在医学临床实践中,利用指纹可以对先天性痴呆儿进行诊断已经是比较普遍成熟的做法。

  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在认识的实践过程中,既没有纯粹的感性认识,也没有纯粹的理性认识。首先,感性认识中渗透着理性认识。其表现是:人的理性的价值观念、目的要求影响和制约着感知的方向;主体已有的理性知识影响和制约着感性认识的深度和水平。在对指纹的观察过程中,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