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以《战狼》为例,谈谈电影中的伦理解读与伦理抵达

  原标题:以《战狼》为例,谈谈电影中的伦理解读与伦理抵达

  文案法拉

  编辑|

  法拉历史

  吴京导演执导的电影三部曲《狼牙》、《战狼》、《战狼2》以“狼”为主题,这个关键词不仅是电影题名,也是人物性格和剧情的重要线索。

  在《狼牙》中,孤独的“狼”阿布凭借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化解了恩怨纠葛,最终成为了自己的主人。

  而在《战狼》系列中,冷锋则是一位“狼”中之王,他有着无比强大的战斗力和荣誉感,为了保护同胞和国家,他不惜一切代价。

  在《战狼2》中,冷锋则面临着更加艰难的挑战,他必须与恐怖分子展开一场生死搏斗,最终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国家的和平。

  这三部电影虽然讲述了不同的故事,但是它们有着相同的主题:以“狼”为代表的个性与精神。这个“狼”既象征着坚强的意志和不畏困难的勇气,又表现出了对家族、部落和国家的忠诚和担当。

  这种“狼”的精神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提醒着人们要始终保持对正义和真理的追求,同时也要为了自己的家庭、社会和国家负起责任。

  团结是电影《战狼》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其中“狼”这一图腾在影片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影片通过展示战狼中队的集体荣誉感和强大的战斗力,表现了团结一致的力量。狼图腾则是这种力量的象征,它象征着勇气、智慧和团结精神。

  冷锋是一名身怀绝技、忠诚勇敢的“战狼”,他用自己的行动体现了“军人”这一职业的价值普遍性和伦理诉求。在《战狼2》中,他面对着来自国外的恐怖主义威胁,毅然决然地投身到保卫祖国的战斗中,不畏艰险,不辞辛劳,最终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荣誉。

  在伦理视角下,冷锋的身份不仅是一名军人,更是一名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担当者。只有当他自觉意识到这一点,将其作为自己行动的归宿,才能真正承担起自己的伦理身份。否则,他就不能称得上是一名真正的“战狼”,更不能代表着军人这一身份的伦理内涵。

  从浪人阿布到军人冷锋,两位主角的问世时间相隔七年之久。在这七年中,吴京不断地对自己的执导思路进行了探索和实践,这也促使他对主角身份的认识和处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不同的身份设定,会为故事的情节、场景、时间和角色等方面带来不同的变化和冲击。在电影中,杀手和刺杀对象之间的冲突是主要矛盾;而军人和敌人之间的冲突则是主要矛盾。这种身份设定的变化,必然会导致故事内涵的改变。

  尽管《狼牙》和《战狼》系列都有着相似的复仇主题,但阿布和冷锋的复仇行动却有着不同的伦理支点。吴京的反思和调整,让他在电影创作中更加注重人物的身份设定和故事情节的逻辑性,这也为他赢得了更多观众的认可和支持。

  阿布是一名浪人,他只为了自己的信念而活,不受社会伦理和规章的约束,采取私刑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最终面临寡不敌众的死亡结局。

  他的私刑行脱离了既定的社会伦理身份和社会联系,采取不受控制的暴力手段来解决问题,最终也只会反噬他自己;

  而冷锋的行为逻辑是以军队组织的命令为基点,他采取的行动有着合法性和正当性的伦理支撑,最终完成了一次合法合规的“复仇”。这种差异也影响了观众对两部电影的认同程度。

  身份的不同导致了浪人刺客阿布和臂挂“中国人民解放军”臂章的军人冷锋的行为背后有着完全不一样的伦理内涵。

  同样面对毒贩,同样为了复仇,同样使用暴力,但他们根本的不同就是身份的不同。要维系这种不同就必须时刻保持身份背后的伦理诉求。

  否则就会遇到认同危机,即在道德空间中一种严重的无方向感的形式,人们常用不知他们是谁来表达它,但也可被看作是对他们站在何处的极端的不确定性。

  当角色身份背后的伦理支撑充分到位时,角色形象就能够更加深入人心。这也是为什么导演在创造主要角色时会仔细考虑角色身份背后的伦理支撑是否足够到位。

  吴京在电影《战狼》中强调“国界线”这一存在背后的原因也与此有关,因为当军人吴京失去了背靠祖国的国界线时,他的暴力行为就失去了国家和法律的依靠,就会变成游离在社会既定身份之外的“浪人”。

  《战狼》中对于伦理身份的强调与重视塑造出了一个可以打动人心的军人冷锋形象,并且使他与《狼牙》中的浪人阿布完全不同,尽管两者的行为和动机有许多共同之处,但是观众对这两个角色的评价却完全不同,这种人物身份的蜕变是《战狼》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

  因此,导演必须时刻保持角色身份背后的伦理诉求,以确保角色形象深入人心。在电影《狼牙》中,浪人刺客阿布的特征是肆意的暴力和随心所欲的行踪。

  他可以只身游离于社会规则之外,不论是偷偷过境还是闯入寺庙砍下毒贩马爷的头都说明了这一点。而冷锋则步步小心面朝国境线完成自己的使命,他的这种人物身份的蜕变,使得观众对于冷锋这个角色的评价发生了质的变化。

  从一开始的冷漠、不屑,到最终的敬佩和赞赏,这种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在电影中取得了成功,在现实中也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和认同。

  《战狼 2》中主角冷锋所面临的困境也更加艰难,因为他不再是像之前那样只需要面对一个恶势力团体,而是要在陌生的国度中完成任务,面对复杂的地缘政治、文化差异等问题。这种改变既提升了影片的观赏性和震撼力,也增加了主角的形象深度和人物魅力。

  在影片开头,画面便展现出两艘海盗快艇高速冲向一艘远洋货轮,紧张的气氛让观众瞬间进入剧情。此时,大喇叭广播的声音响起,警告货轮上的人员注意海盗的存在。

  接着,画面切换到海盗快艇上,几名身着迷彩服的武装分子在配合指挥的口令下迅速靠近货轮,气氛更加紧张。这种流线叙事方式能够让观众快速理解故事的背景和关键情节,更好地投入到电影中去。

  在《战狼》系列电影中,无论是第一部中的冷锋抓捕毒贩敏登,还是第二部中的冷锋保护侨民撤离战乱区,国家的背景都被明显地呈现在画面中。第一部中,冷锋身后响起解放军武装直升机的轰鸣声,第二部中,他高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还有解放军舰艇在海上巡逻。

  硬汉冷锋的个人英雄主义最终得到了国家的强有力支持,才得以彰显自己的力量。这种形象的刻画使观众对国家的自信感有了更为直观的体验。尤其是在《战狼2》中,由于影片基于真实事件,如现实中的也门和利比亚撤侨事件,艺术表现更为真实可信。

  自信的情绪也因此在现实的支撑下得以更加积极地传达。此外,随着自信与自卑的转换,以前隐藏的自卑情绪也得到了解决,这为文化自信的增强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战狼》系列电影展现了军人在党和国家领导下守土有责的核心诉求,软实力的表达不仅仅体现在军肩章上,还通过静物符号和真实存在的国产装备表达出来。

  这种军事软实力的影视表现方式给观众带来新的艺术感受,强调武器的硬核构建,国产先进装备的动态展示展现出硬实力的绝对物质性。

  对于以军事装备为硬实力基础的影片《战狼》来说,观众被其内容吸引的核心在于一种参与性的认同,作为中国的国民,对国产先进的军事装备会自然产生共鸣和自信之情。

  同时,《战狼》系列电影强调冷锋为国土尊严和人民生命安全而战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通过冷锋的战斗意志和硬汉形象输出到荧幕上,构建出影片软硬实力塑造的有机融合。这种塑造方式不仅强调军事硬实力,更强调军人的责任和价值观,表达了中国政治价值观的软实力。

  冷锋的人物形象还承载了影片所要传递的伦理价值观。在第一部中,冷锋是一个自信、果敢的军人,但在第二部中他遭遇了一系列挫折,包括失去军人身份和遭受外部压力等。

  这一系列事件让冷锋陷入了低谷,他不得不面对自己的弱点和局限性。然而,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开始思考自己的价值和责任,并逐渐走出了阴影。

  在影片第二部中,冷锋的个人伦理得到了凸显,他不再依赖原先的军人身份和集体伦理,而是开始了自我探索和成长。他在海外遇到了各种挑战,但他始终保持着坚韧和勇气,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在这个过程中,他的自信逐渐得到了升华,并且他重新找回了自己的定位和方向。

  除了冷锋的个人成长之外,影片还通过多种方式传递了中国军人的责任和担当。其中包括真实存在的国产先进装备,以及通过冷锋的行为所呈现出来的国家尊严和人民安全。

  这些元素的结合,让《战狼》系列影片成为了一部具有强烈爱国主义色彩的电影。同时,它也传递了一种正能量和自信的精神,鼓舞着观众勇往直前,敢于追梦和挑战自我的精神。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