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晓作者十篇

  春晓作者篇1

  《春晓》作者听到了鸟叫声、风声、雨声,看到了落花,想起晚上听到的风雨之声,感受到了春天的到来。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后入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

  全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来源:文章屋网 )

  春晓作者篇2

  十万火急

  少女罹患罕见“扩心病”

  2015年5月下旬,湖北省武汉市协和医院紧急收治了一名病危少女,这名16岁的少女名叫任晓雅,来自浙江省金华市。医院检查后发现,任晓雅已经出现了严重心衰的迹象,心功能的等级仅为四级。四级是心脏功能最严重的一个等级,此外,她的肾、肺等重要器官的功能也开始退化。面容苍白、毫无血色的她,生命已岌岌可危!

  任晓雅的母亲应春丽介绍,任晓雅从小走路就没有力气,吃饭时胃口极差,爬几步楼梯就会气喘吁吁。主治医生注意到,任晓雅的心脏体积非常巨大,正常人只有左拳般大小,而任晓雅的心脏像一个小排球一样。主治医生对应春丽说:“这个孩子是十分少见的‘扩心病’,这种病症会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心脏不停地膨胀,而膨胀的心脏就如同一颗定时炸弹一样,随时会终结患者的生命!”应春丽的眉头被愁云紧紧笼罩:“那可怎么k呢?孩子还这么年轻!”医生明确地告诉应春丽:“扩心病最终的解决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进行心脏移植手术。不做手术的话,孩子就只有死路一条!”可是,在医生接下来的解释中,应春丽的心情降到了冰点。

  原来通过医生讲解,她了解到:目前的换心手术其实就是等心手术,要等到一个新鲜可用的心脏,有的患者甚至需要数年的时间。心脏移植的数量,全球每年大约在5000例左右,国内的数量近年来有所递增,已经维持在300例上下。可是心衰的病人却达到了30万人次,也就是说,1000名病人里面,只有一个人可以获救,是真正意义的“千里挑一”。因此供需矛盾很大,缺口更是十分巨大。此外,血型、年龄、性别等因素也要考虑进去,最好是供体与患者大体一致。否则的话,很容易诱发排斥反应。这样一来,合适的心脏就更加难找了。

  医生还告诉应春丽:很多病人与家属之间可以进行割肝救子、割肾救子,但是在心脏移植上是无法照搬的。因为心脏每个人只有一个,只有在供体生命终结的时候才能捐献出来。总而言之一句话,想要移植心脏的话,不仅需要高规格的医学支持,还需要一份十分难得的运气!应春丽的眼泪无声地流了下来。她伤心地想:这样看来,等心的过程简直就是一个奇迹,而女儿任晓雅所需要创造的,更是奇迹中的奇迹,因为她面临的情况比一般病人要难上千倍。

  相对于换心手术更难的是,应春丽深知女儿任晓雅的血型非常特殊,医学上叫RH阴性血,常被人们称为“熊猫血”。从概率学上讲,平均每千人中只有3个人是RH阴性血,而任晓雅想要进行心脏手术,就要求捐献人必须也是“熊猫血”。等心的概率已经是千里挑一了,再加上是“熊猫血”,女儿难道真的没有生路了吗?

  回到病房中,应春丽不知道如何将这个消息告诉任晓雅。不过,对于年仅十六岁的任晓雅来说,她更加烦恼的是,无法拿起她心爱的画笔,制作她的各种画板。任晓雅对应春丽说:“妈妈,这次一住院,我是不是就永远无法出去了?家里还有许多水墨画没有画完,这可怎么办呢?”看着女儿期待的、无比清澈的眼睛,应春丽更是心如刀绞!

  应春丽还回想起,由于女儿从小十分羸弱,担心她的身体扛不住,除了上学,她很少让任晓雅出门玩耍。为此,任晓雅不止一次对她表示,自己最最羡慕的事情,就是看到别人家的孩子结伴上街,或是在傍晚时分互相牵着手,一边嗑着瓜子一边看电影。女儿这样小小的愿望都无法满足,应春丽不禁拉着她的手说:“晓雅,妈妈真的太对不起你了……”女儿病情及治疗方案的不客观,让任晓雅一家陷入到无边的痛苦与煎熬中。然而,医院的医护人员却没有半分放弃。很快,协和医院向国内的所有器官移植中心发出了救援的信息,经过不断地搜索与查询,属于任晓雅的奇迹真的露出了冰山的一角!

  5月末的一天,四川成都市器官移植中心发来了反馈,该市的一家医院收治了一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因为凝血功能很差,这名患者已经走到了生命的边缘,并且出现了脑死亡症状。患者43岁,男性。最重要的是,他的血型等主要生化指标,竟然与任晓雅完全一致,也是罕见的“熊猫血”。这样一来,换心手术完全符合了各项要求。成都方面还告知,这颗四十多岁的心脏一直没有血管病史,因此十分难得。至此,与任晓雅匹配的心源终于出现了……

  一波三折

  等心的过程危难重重

  好事多磨。6月4日上午,四川省器官移植中心的协调员,试探着向家属提出了“遗体捐献”的建议。刚开始时,患者的妻子断然拒绝了,对方表示:“人都不在了,还不能留‘全尸’,这在农村是会被戳脊梁骨的。”协调员听了对方的态度,顿时心灰意冷了。可是,患者几位开明的家人却极力劝阻这位妻子:“捐献器官能挽救别人的生命,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你的丈夫虽然不在了,但可以通过捐献器官,让他身体的一部分仍然活在世上啊!”经过反复劝说,这位患者的妻子终于被打动,第二天早上,她在捐献协议上签字了。

  签字的情况传到武汉协和医院,医生们都十分兴奋,第一时间将这一好消息告诉了应春丽。不料,就在所有人都觉得任晓雅即将得救之际,应春丽却对这台手术产生了犹豫。原来,任晓雅早在两岁时,便患上了急性白血病,治疗的过程中,又发现任晓雅是罕见的“熊猫血”,全家总动员的配型中,最后只有应春丽配型成功。任晓雅的白血病曾让应春丽整天生活在恐惧中,她常常产生一种幻觉,与女儿的每一次相处都将成为最后一次。

  在任晓雅四岁时,她总觉得胸闷与呼吸急促,随后,她被诊断为药源性心肌病。而这种病症,正是长期用药和化疗诱发的。幸运的是,由于亲情的呵护与不遗余力的照顾,进入小学之后,任晓雅的病情渐渐稳定下来了。不过,在任晓雅进入了青春期后,她的心脏负荷突然加重,病情也很快急转直下,心脏出现了严重扩张,并出现了心脏衰竭的迹象,保守疗法已经起不到任何的作用了。

  这一期间,每当任晓雅需要输血治疗之际,总是由应春丽挺身而出,数十次的输血,大部分由应春丽来完成。可惜的是,治疗白血病药物的副作用,让任晓雅患上了严重的心脏衰竭,让她的心脏病态地扩大,并且最终导致了扩心病的发生!“晓雅真是个可怜的孩子!”医生们听罢应春丽的叙述,无不啧啧地感慨。医者仁心,他们也完全理解应春丽的心情,毕竟任晓雅的身体太过虚弱,恐怕根本扛不过这样的一台大型手术。

  不过,现实已经由不得应春丽过多的思虑,一旦拖延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生死攸关之际,应春丽还是做出了移植手术的决定。2015年6月3日,任晓雅被推入了手术室,走廊送别的那一刻,应春丽亲吻着女儿的脸颊,不停地安慰她:“心脏移植,就像是换一个零件一样,你一定能行的!一定要坚强!”安慰女儿的同时应春丽也非常清楚,心脏这个“零件”换起来的话,其实并不简单。

  因为医生手术前曾经明确地告诉应春丽:这样一台大型手术,抛开一些技术层面上的难度,最重要的是,这种移植手术有着极强的时间限制。心脏从捐献者体内取出之后,到最后的移植完成,不能超过六个小时。一旦超过六个小时的“时间窗”,这颗心脏就彻底地失效了!捐献者的心脏远在成都,距离武汉足足有一千多公里,空运至少两个小时。如果再算上从机场赶到医院的距离,变数实在是太多了。再加上航班可能出现延迟等情况,后面的事情就像是多米诺骨牌一样,全部要推倒重来。

  为了任晓雅的年轻生命,为了她一家人的幸福,武汉协和医院的专家医生们,紧锣密鼓地制定了移植方案。就在医生们忙碌之际,成都却传来一个不利的消息:捐献者的情况非常不稳定,随时都会停止呼吸。由于捐献者的大脑皮层此前已经完全损毁,完全不可能恢复,但是心跳缘于植物神经的作用,还一直在顽强地跳动。但此时的捐献者循环系统有衰竭的迹象,这样一来,很有可能导致植物神经失去作用,而植物神经一旦停止工作,心脏可能在一个小时之内,就停止跳动了!

  生命奇迹

  “熊猫少女”千里换心

  时间已经刻不容缓!这场箭在弦上的生命赛跑迅速开始了。当天晚上7点,武汉协和医院的王国华教授一行人,赶到了当地的机场,准备搭乘晚上9点的飞机前往成都。步履匆匆之中,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一个问题,捐献者能否坚持到最后一刻呢?

  极度忐忑的心情之中,当天深夜时分,负责取出心脏的医生们到达了成都。万幸的是,捐献者的血压还算稳定,动脉升压也没有起伏,心脏的质量也很好。医生们终于舒了口气,他们倒推了一下时间:成都返回武汉的航班是早上七点钟,医院到机场的路途需要一个半小时,手术时间需要一个半小时。因此,这台获取心脏的手术安排在凌晨四点最为合适。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凌晨四点整,捐献者被推入了手术室。短短的二十分钟时间,捐献者的心脏就被取了出来,这颗鲜活的心脏,也即将去往千里之外的武汉。而这一刻,“六小时时窗”倒计时正式开始了!

  缣动的红色心脏,被快速地放入一个专用的医用箱内,上面压上了医用碎冰。包裹完成之后,一行人急匆匆向成都机场赶去,争取乘坐最早的一趟航班回到武汉。救命的心脏已经在来时的路上,应春丽已经看到了女儿任晓雅的生命曙光,十六年的提心吊胆也似乎就要过去了。可是,就在任晓雅一家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之际,意外再次发生了:武汉这边的医生们进行手术中的血液准备,血浆准备了两千毫升,全血准备了七百毫升,但是却发现没有血小板了。换心手术无疑是一台大型手术,需要大量的血液,没有血小板的话,手术将无法进行。

  此时,应春丽十分困惑,即然要准备这台手术,为什么不早些准备一些血小板呢?医生对应春丽解释:血小板是有保质期的,如果超过五天的时间,血小板就会变质。而任晓雅是“熊猫血”,所以血库里面不可能有这样的血小板。没有血小板,女儿的手术该怎么办?就在应春丽焦急万分之时,血液中心的医生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武汉市区内有一位叫张巍的年轻女性,是一位拥有“熊猫血”的志愿者,征求她愿不愿意捐献血液,也许可以解决燃眉之急。

  于是,医生迅速打通了张巍的电话,当时张巍正在上班途中,得知这种情况,她当即表示愿意献血!而另一位名叫柳爱民的男士,得知之后也赶到了医院。至此,任晓雅的血小板难题解决了!在张巍与柳爱民紧急献血的同时,当天上午九点四十分,飞越了一千多公里的航班终于降落到了武汉。随后,在警车的护送之下,医生们一路疾驰奔向协和医院。此时,心脏从捐献者体内取出已有四个多小时了,留给任晓雅的时间也不多了。与此同时,血站里的医生也在紧急分离着两位捐献者血液中的血小板。

  上午10点,医生们打开了任晓雅的胸腔,取走了有病的心脏,并建立起体外循环系统,这个时候任晓雅的心脏就彻底“失效”了,只能依靠人工心肺机来维持生命的基本体征。此时,从成都赶回来的医生也到达了手术室,大家立即展开了移植手术。没想到,在移植过程中,发现两个心脏的血管口径出现了很大的偏差。任晓雅由于扩心病的缘故,心脏足足有小排球大小,因此口径与捐献者相差极大。危急关头,医生们做出了一个紧急决定――“修剪心脏”!可是六小时的“时间窗”眼看就要到了,“修剪心脏”还来得及吗?但医生们来不及多想,他们能做的就是快一点,再快一点!

  终于,在经过一系列复杂的修剪之后,新的心脏口径达到了要求。这时,又一个问题来了,这颗心脏能否跳动吗?幸运的是,医生们惊喜地看到,新的心脏刚刚安装上去,就轻轻地跳动了一下,接着又是一下。过了十几分钟之后,它竟然正常地搏动起来!在场的全体医生护士擦擦脸上的汗水,长长地舒了口气。

  不过,这还仅仅是心脏移植手术的第一关。任晓雅的身体能否适应这颗心脏,她能否顺利地苏醒过来,一切还都是未知数。此时,大家都齐刷刷地看着任晓雅的脸庞,有人还在不停地喊着任晓雅的名字,可是,任晓雅似乎没有任何清醒的迹象。就在大家有些不知所措之际,让所有人期待的一幕终于出现了:任晓雅缓缓地张开了她的眼睛,眼角还流淌着重生的泪珠,她的生命终于可以活泼健康地再次起航了!

  2016年11月,经过一年多的精心调养之后,前往武汉复查的任晓雅惊喜地得知,新的心脏在她年轻的躯体内十分正常而活跃地工作,她的生活已完全达到了正常人的水准!拿到复查的确诊报告之后,应春丽高兴地对任晓雅说:“妈妈现在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和你买你最喜欢的画布,还有新款的水墨画笔!”

  春晓作者篇3

  刺青指环与手链 一见钟情爱意扑面

  2008年8月中旬,春晓出任一个大型音乐盛会的颁奖嘉宾。在后台休息室,她正和熟识的同行说话,一个身影出现在她面前。对方主动伸手和她打招呼:“是春晓吧,我是彭坦。”

  原来,彭坦写了一首新歌,男女声对唱。圈里的朋友向他推荐春晓。这次彭坦来到颁奖礼担任表演嘉宾,刚好碰到春晓。两人聊得十分投机,临分别前都有一丝恋恋不舍的感觉。

  两天后,春晓正在外地演出,彭坦发来一条短信:“我知道你不仅是个好模特,歌也唱得很棒,有没有兴趣一起合作?”春晓会心一笑,毫不犹豫地回复:“好啊,我回北京就联络你!”

  春晓和彭坦几乎天天见面探讨合作事宜,往往聊着聊着,两人就跑了题。从对艺术的理解,业余生活的兴趣爱好,到穿衣打扮的心得,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感悟,话题包罗万象。随着交流的增多,春晓和彭坦惊讶地发现,相互间在各个方面的见解和做法都出奇的相似。

  两人在心里都十分庆幸能与对方相识,彭坦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依我看,我们俩的关系不是兄妹,便是情侣,只有这两种可能。”心有灵犀的春晓当然听出了他是在探口风,她一笑:“兄妹肯定是当不成了,至于情侣……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吧!”彭坦顿时特别激动,他轻轻拉住春晓的手,脸上绽放出像花一样的笑容。

  转眼到了8月26日,这天是春晓的生日,她邀来一大班人聚会。彭坦伸出左手,春晓清晰地看到,在他无名指上纹着由9个“日”环成的刺青指环。“你的‘晓’字里有个日,我纹上它就可以一辈子戴着,而且不可以更改。这一生只和你在一起,我不会换人了!”彭坦的真情告白让春晓的眼睛瞬间湿润了,她喃喃地说:“这是我有生以来收到的最特别的生日礼物,也是我们爱情的标记。”

  看着春晓激动的样子,彭坦用手轻轻为她拭去泪水,大声招呼道:“店小二,主菜刺青戒指已上,该上甜品了!”只见彭坦的朋友从外面推进来一个两层的心型大蛋糕,上面的奶油做成了玫瑰形状,彭坦则像变戏法般捧出99支玫瑰花,放到春晓的怀里。这一刻,春晓甜蜜无比。

  第二天彭坦到外地参加演出,等到他回到北京时,春晓同样给了他一个惊喜。他欣喜地看见春晓的无名指上纹着由9个“土”环成的刺青指环。春晓深情的说:“你的“坦”字里有个“土”,你在奉献你,我也奉献了我。它们被刻下,就预示着再也不会被摘掉了。我们相识是老天赐予的缘分,我们能否天长地久是自己可以把握的结果!”

  通过相处,春晓不但领教了彭坦的浪漫,而且体会到了他的心灵手巧。在认识整整一个月时,彭坦约春晓出去吃饭庆祝。他拿出一条手链给春晓带上,看着春晓有些诧异的表情,他揭开了谜底:“我没乱花钱,这是自己做的,送给你,作为我们相识的永久纪念。”

  手链是用吉他的弦扣做的,每个金属的小珠子都是吉他的弦扣。自从认识春晓之后,只要吉他弹废了,彭坦就把珠子换下来,攒起来做成了手链。手链上还有一个坠子,那是一个被雕刻成的天使。春晓感动地说:“这件东西对我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我会一直戴着,而且用心戴下去!今后无论到哪里去演出,只要看到它,就像和你面对面一样!”

  日复一日皆贴心 生活快乐爱潮滚滚

  春晓和彭坦搬到一起生活,每天早上彭坦边煮咖啡边叫春晓起床。看到春晓懒洋洋不愿起来的样子,彭坦就会在她耳边柔声细语:“是不是闻到咖啡飘香了?你要是再做小懒猪。咖啡就凉了,你今天一天也就成了迷糊虫。”从春晓穿上衣服到洗漱完毕,彭坦掌握的时间简直可以精确到用秒来计算,当春晓坐到桌前时,咖啡刚好出炉,彭坦得意的哼着小曲,把早餐和咖啡端到她的面前。

  彭坦常逗春晓,说她是“早不起晚不睡的春妞儿”。夜深了,春晓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这时候彭坦拿出了杀手锏。慢条斯理地翻开床边的童话书,声情并茂地讲童话故事,过不了多久春晓就会甜甜入梦了。

  明星的工作很繁忙,作息没有规律,身体往往都留下了病根,春晓也不例外。她的颈椎不好,坐着或者低头的时间长了,就会感觉疼痛,有时疼得她直咧嘴。彭坦看在眼里,非常心疼,他悄悄跑到中医按摩院,通过朋友拜一位知名的医生为师,勤学苦练按摩技艺。

  这段时间春晓觉得彭坦神神秘秘的,总也不在家,每次问他忙什么,他总是含糊其辞。实在拗不过春晓软硬兼施的“拷问”。彭坦呵呵一笑:“我呀。在学一门独门武功,专门用在你身上,害怕了吧!再有一段时间我就学成了,到时候你想躲也跑不了了!”春晓不知道彭坦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可她相信彭坦做的任何事情都一定是为了他们的情感。

  等到彭坦给春晓精心按摩颈椎时,春晓方恍然大悟,她觉得自己的痛一下子减轻了很多。她把彭坦的手放在自己的手心,动情地说:“这是一门爱情武功,给予爱强大的力量,还有坚定的信念。爱得到的越多,身体的痛就感到越轻!”两人紧紧抱在一起,陶醉在爱的氛围中。

  彭坦的细心让春晓非常幸福。但她知道彭坦正处于事业的冲刺期,她也很清楚过日子是实实在在的,不可能总是浪漫相伴。因此。她并不奢望彭坦这样的举动做得太久,哪怕一周或者一个月坚持下来,她就知足了。彭坦只要不去外地演出,一直周而复始地做着同样的事情,仿佛变成了一种习惯。春晓除了感到幸福,更是十分感动。

  彭坦轻描淡写的说:“这有什么啊,就像我们每天一定要吃晚餐,我觉得照顾你就像我们的晚餐一样,是必须的也是应该的。”

  一天,春晓的胃突然不舒服,疼得厉害,吃了药也没有太大的缓解。此时她特别希望彭坦能照顾她,给她接杯热水喝,背她去洗手间。可看到彭坦赶了一天的通告,到家已经是筋疲力尽的样子,她不忍心再打扰他。彭坦实在太累了,倒头就睡,一觉就到了次日天亮。

  等彭坦醒来时。春晓的胃痛也好了一些。看到她一夜未合眼憔悴的样子,彭坦的心顿时揪了起来。彭坦赶紧给春晓熬粥,道歉:“昨晚怎么不告诉我呢,我还以为是很轻微的疼痛呢,哪想到这样严重!你最需要我照顾的时候我却成了大懒蛋,关键时刻简直当了逃兵,我真是太没用了……”彭坦说着眼泪流了下来。

  春晓的泪水也不禁夺眶而出,她依偎在彭坦的怀里,由衷地说:“我相信会流泪的男人是真性情的,也是充满感情的。我哭,并不是我觉得受了委屈,觉得你对我不够好,而是感到太幸福了,这是幸福的眼泪,笑着流泪的

  感觉真好!”彭坦破涕为笑,春晓的话让他内疚的情绪平复了很多。

  幸福的情侣付出的感情总是相互的,在很多方面也是互补的。彭坦喜欢做饭,烹调很有一套,春晓更愿意洗碗,一边刷一边哼唱着彭坦的歌曲。两人珠联璧合组成锅碗瓢盆交响曲,乐在其中。

  两人也偶尔因为一些小事吵架,春晓的性格很直爽,有什么说什么,她和彭坦“约法三章”:遇到问题产生争执,当时一定要解决好,不遗留,谁对就听谁的。每到这个时候,春晓和彭坦总有一个人是理智的,会让争端很快平息,不愉快烟消云散。特别让两人欣慰的是,每一次吵闹之后就再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在一起生活的心得也会感悟得更多。

  恋情公开告天下 二人世界爱意绵长

  2008年11月,彭坦开始全力筹备自己的新年音乐会。两个月以来,他每天奔忙于排练室与会议室的两点一线生活中。春晓逗他说:“你真和音乐会的名称一样‘疯’了!”彭坦握了握拳头自信地回答:“当然了,像打仗一样的彩排!”

  彭坦一工作起来就进入忘我的境界,春晓已经习惯了,这也是她最欣赏他的地方。春晓想为彭坦做点什么,她承诺担任音乐会的表演嘉宾,还帮着设计为歌迷打造的专属T恤。彭坦把手放在她的肩膀上,鼓励道:“这回你小试身手,可以尽情发挥想像力,我相信你的眼光!”春晓含笑不语,彭坦最懂她的心。她在舞台上极尽奢华。但离开镁光灯下的生活很单纯,平时最喜欢拉着彭坦去西单买一些便宜衣裳,然后回家用剪刀重新裁剪,即便剪出一堆破布都还舍不得扔。彭坦常把一堆布头举过头顶。高喊:“一个叫春妞儿的服装设计大师就要诞生了!”两人嬉戏打闹成一团。

  2009年1月1日,“疯啦――新年快乐!彭坦专场音乐会”在北京星光现场热闹开场。彭坦身穿黑西装,白衬衫,再配上一条娇艳的大红裤子,春晓设计的造型为这个新年夜注入了一股暖暖的元素。在全场的欢呼声中,春晓作为神秘嘉宾闪亮登场,和彭坦深情对唱了由他创作的《SONG F》和《甜蜜蜜》。彭坦牵着春晓的手,被现场火爆的气氛所感动,脑海里突然回想起与春晓相识相恋以来的点点滴滴,他的声音几度哽塞,终于控制不住流下了幸福的眼泪。

  彭坦和春晓的恋情曝光了,两人的粉丝纷纷在网上表达了喜悦与祝福,希望他们能白头偕度此生。春晓和彭坦在电脑前一边看着留言,一边把手握得更紧了,两人由衷地感到欣慰。自从拍拖以来。两人从来没有在公开场合避讳过亲密的举止,有朋友好心劝他们别因此影响事业的发展,但是他们一致认为真爱是不能隐藏遮蔽的。

  2009年情人节前夕,彭坦和春晓利用难得的空闲时间去海边旅游。两人对大海都有一种特殊的情怀,恋爱后只要是一起旅游,一定是到有海的地方。两人游泳,堆沙子,打沙滩排球,尽情奔跑,一起高歌。

  天黑了,彭坦和春晓坐在沙滩上,感受海风吹来的阵阵惬意。彭坦突然拿出一个CD机。把耳机插在春晓的耳朵里。这是一首春晓从未听过的歌曲,有着伦巴舞曲的美妙旋律,歌词表达了每个人内心都曾渴望的那个“相爱的小小世界”,充满甜蜜、温暖和思念。

  春晓如醉如痴,反复听了几遍,跟着哼唱起来。望着她闪烁的眼睛,彭坦深情地说:“在为音乐会排练时,我就在想我们在一起的第一个情人节,我该送你怎样与众不同的礼物。还好让我想到了,我觉得音乐和歌声是上天馈赠给我最珍贵的礼物。如果能把我们俩彼此相爱的感觉通过音乐来表达,一定是一份极其特别的情人节礼物!”

  春晓十分感动,目不转睛地望着彭坦,若有所思地说:“我们应该把这样的情感传达给更多被爱和相爱的人们,这首歌对我们来说,是生活中的一味调剂品,一道甜点,我非常爱吃;对大家来说,是一首好听的新作品。那就一起吃,一同分享!”彭坦频频点头,给了春晓一个响亮的吻。

  春晓作者篇4

  他是国内最早一批读大学期间结婚的大学生,书写了一个美丽的爱情童话。但不久前,他却手持两把尖刀闯入妻子的情夫家中,将情敌捅得浑身是血!

  这场美丽的爱情童话,究竟为何惨淡收场?

  大学生结婚轰动一时,岂料妻子红杏出墙

  2002年9月,江苏徐州小伙苏方平考进了南京某大学,进大学后,性格内向的苏方平迷上了上网聊天。

  坐在网吧电脑前的苏方平好像变了一个人,他自信,幽默,吸引了很多女网友。这其中,一位网名叫“等爱的女孩”的网友对苏方平最为热情,总在网上对他嘘寒问暖。

  到2004年11月时,苏方平已经和“等爱的女孩”洪晓静在网络上以老公老婆互称了。不久,两人从网络夫妻发展成了现实间的恋人关系。

  这时候,国家教育部撤消了禁止大学生在校期间结婚的禁令,这一禁令的撤消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社会舆论沸沸扬扬。

  洪晓静也看到了关于这条禁令撤消的报道,顿时有些心动,她独自在外飘泊了很长时间,而且苏方平是个大学生,人也很实在,是个不错的结婚对象。于是她装作无意地问苏方平:“你想不想吃一下螃蟹,做全国最早一批结婚的在校大学生?”

  苏方平觉得很犹豫,现在还靠父母供他读书,要是结了婚,该怎么养活家呢?

  可洪晓静越来越想结婚,她经常在苏方平面前含泪说:“你就忍心我每天晚上孤单一个人吗?我害怕!”有一次,她和同事发生冲突,哭着给苏方平打电话,苏方平非常心疼。为了哄女友开心,他在电话里说:“晓静,你别难过了,我们结婚好不好?”

  突然听到这句话,洪晓静似乎有些不相信,她连声问:“你是认真的吗?”

  苏方平说:“当然是认真的!我们9月份就结婚!”

  2005年五一假期,苏方平带着洪晓静回了一趟徐州老家,他郑重地向父母宣布:他要结婚了。

  父母表示了强烈的反对。不仅因为他们不喜欢洪晓静,更因为苏方平还是个不能自食其力的学生,年龄又太小,不适合成家。父母劝他说,你这个年龄,不成熟,还没有识人之明,不知道自己该找什么样的女人结婚。

  可父母的反对,没能让苏方平改变主意。2005年9月初,苏方平和洪晓静正式结为了夫妻,成了国内最早结婚的在校大学生之一。

  苏方平的结婚在校园内外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他为此很得意,觉得自己书写了一个美丽的爱情童话!可童话很快就破灭了――在他婚后,父母断绝了对他的经济支持,而且不久,洪晓静就怀孕了苏方平顿时被生活的重担压得焦头烂额。

  毕业在即,别的同学已经开始四处奔波寻找工作单位了,苏方平却忙于照顾妻子。他总是安慰自己:工作今后随时都可以找,但妻子怀孕,这辈子恐怕只有这一次,一定要把她照顾好。

  在苏方平的精心照顾下,2006年4月,洪晓静在医院生下了一个女孩,他们用洪晓静以前的积蓄支付了住院费用。妻子生完孩子不久就上班了,苏方平更加忙碌,更没有时间找工作了,只能一天到晚呆在租来的房子里,给女儿洗尿布,哄女儿睡觉……

  这个时候,他们的积蓄已经差不多花光了,一家三口人,只能靠洪晓静每个月几百块钱工资生活,日子非常艰难。

  因为生活艰难,洪晓静以前看苏方平的那些优点,现在全部变成了缺点,他这个人实在太老实了,只会在家里照顾孩子,完全没本事赚钱,她看苏方平的眼神,开始有了不屑。

  苏方平做梦也没有料到,结婚后的洪晓静竟然看不起自己了,他很失望。苏方平狠狠心,把女儿送回了徐州老家,父母虽仍对儿子早婚一事耿耿于怀,但他们还是毅然承担了照顾孩子的重任。

  苏方平回到南京,开始找工作了,这个时候,他才发现工作是那么难找,根本就没有单位要他。

  洪晓静没想到丈夫一个堂堂大学生,竟然连工作都找不到,她很恼火,最终,她托一位朋友帮忙,帮苏方平在南京夫子庙地区某里找到了一份管理工作。

  苏方平开始长期上夜班,而洪晓静上的是白班,夫妻俩很少有时间交流,苏方平明显感觉到,洪晓静对他的态度越来越冷淡,这让他非常难过。

  这个时候的洪晓静,几乎对苏方平彻底失望了,她开始暗暗后悔当初结婚的冲动。

  2007年初,洪晓静工作的网吧里,来了一个新同事,新同事负责网吧的管理工作,他叫孙春明,大学毕业。孙春明性格外向,来网吧没多久,就跟同事们都处熟了。

  看着总是谈笑风生的孙春明,洪晓静情不自禁地拿他跟丈夫比较起来,两个人差距太大了,苏方平一天到晚沉默寡言,跟他生活在一起,什么乐趣都没有;可孙春明呢,每次跟他交流,她都感觉很开心……

  有意无意地,洪晓静开始跟孙春明接触,孙春明对活泼外向的洪晓静印象也非常好,两人关系迅速密切起来。

  洪晓静感觉孙春明已经离不开自己后,向他坦白了自己已婚的事实,孙春明非常恼火,愤怒地质问她:“你既然结婚了,为什么还要跟我交往?”

  洪晓静斩钉截铁地告诉他:“我跟他一点共同语言都没有,你放心,最长一年时间,我一定会跟他离婚!”

  在洪晓静的再三保证下,孙春明勉强答应了跟她继续保持恋爱关系。

  有了新男朋友后,洪晓静对苏方平更不满了,为了达到离婚的目的,她开始找茬跟他吵架。家里几乎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

  苏方平曾引以为傲的婚姻在走过了短短两年多时间后,竟变成了现在这局面。他非常痛苦,为了挽回洪晓静的心,他想了各种办法,甚至从老家把女儿接了回来,可是,洪晓静还是一定要离婚!

  捅伤第三者,凄凄惶惶投案自首

  2008年春节,洪晓静坚决拒绝跟苏方平一起回徐州过春节,苏方平无奈,只好失望地抱着女儿回了家。大年初三那天,他实在不放心独自留在南京的妻子,便把女儿托付给父母,匆匆赶回了南京的家。

  家里冷冷清清的,妻子根本没有住在家里,他拼命拨打妻子的电话,电话却已关机,无法拨通。

  那几天,苏方平茶饭不思,发疯似地寻找着妻子的下落,可她好像蒸发了似的,不见一点踪迹。

  大年初六那天,洪晓静终于回到了家,苏方平担心地问她:“你去哪里了,害我担心死了!”洪晓静却冷冷地告诉他:“我在跟网吧的一位同事交往,我觉得他才更适合我,我们离婚吧!”苏方平无比震惊,质问妻子:“你忘了我们曾经那么美好的日子吗?”洪晓静却说:“我们之间有过美好的日子吗?跟你结婚后,我受了多少罪?都怪我当初瞎了眼,找了你这个窝囊废!”听到妻子这么骂自己,苏方平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苏方平不想失去这段婚姻,他开始跟踪妻子,这一跟踪,他发现妻子竟已跟她的同事处于半同居状态了。

  他们常常下班后一起回家,然后第二天早上一起出门!

  苏方平心里真恼火呀,可是他不恨妻子,他觉得今天的局面都是妻子那个同事造成的,他恨不得冲到那个第三者家里,好好教训他一顿。

  理智阻止住了苏方平的冲动,他觉得现在还没到找第三者算账的地步,得给妻子留点体面和尊严,他还想挽回婚姻。2008年4月18日晚。苏方平向单位请了假,做了一大桌子菜,然后给妻子打电话,让她务必晚上回来吃饭。

  随后,他又跑到南京中央商场,用积蓄给洪晓静买了一条金项链。

  晚上,洪晓静很不情愿地回到了家,看到那一桌子菜,她也没心思吃饭。苏方平就把那条项链拿出来送给妻子,没想到洪晓静竟然连正眼都不看一下,冷冷地说:“你别白费力气了,婚,我是跟你离定了!”说完,她抱过被子,在沙发上躺了下来,再也不理睬丈夫。

  苏方平的心在流血,彻夜难眠。

  第二天一早,洪晓静就离开了家,此后几天,她再也没有回家。

  4月22日晚,苏方平又没有去单位上班,坐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回想着曾经的幸福,再看看如今的凄惨,他又想到了那个第三者,他要报复那个男人,他要让那个男人因为插足他人的家庭而付出代价!

  气愤难平的苏方平把家里的两把尖刀放进口袋,然后出门了,因为曾跟踪过妻子,所以很顺利地找到了孙春明的家。敲开孙春明的家门后,苏方平看到了更令自己愤怒的一幕:洪晓静正穿着睡衣,悠然自得地躺在孙春明的床上。

  突然看到苏方平,洪晓静却很镇静,她甚至依然躺在床上,连身都未起,只是开口问了一声:“你怎么来了?”反倒是起床开门的孙春明,多少显得有些惊讶和羞愧。

  都是这个人毁了自己的幸福!苏方平再也忍不住了,他掏出尖刀,狠狠地捅向了孙春明!

  孙春明措手不及,身上顿时喷出了鲜血,没捅几下,因为用力过度,苏方平手中的刀断了,他迅速掏出另一把尖刀,又捅了孙春明几下,直到孙春明满身是血,他才扔下刀,夺门而逃。

  躺在床上的洪晓静惊呆了,直到苏方平逃走后,她才反应过来,尖叫着拨通了急救中心的电话……

  从凶案现场逃出来后,苏方平心里非常乱,在大街上狂奔了好一会后,他的心情勉强平静下来了,理智告诉他,只有去自首,才是惟一的出路。

  晚上9点钟左右,苏方平跌跌撞撞地走进了派出所,说:“我杀人了,我要自首!”带上手铐后,苏方平终于长出了一口气。

  孙春明被急救车迅速送到了江苏省人民医院。幸运的是,尽管他被捅了将近10刀,但没有一刀捅在致命的地方,经过医生紧急抢救,他的性命保住了。

  捡回一条命以后,孙春明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开始反思自己和洪晓静之间的纠葛。他曾经多次明白无误地告诉洪晓静,他愿意跟她交往,但前提条件是,她必须跟丈夫离婚。洪晓静也曾多次向他保证,丈夫答应了跟她离婚,就差手续没办理了……

  可是自己被捅伤的事实,证明洪晓静在撒谎。孙春明的心凉了,他无法原谅洪晓静的欺骗行为。他冷冷地对洪晓静说:“你走吧,我们之间结束了!”

  看到孙春明冰冷的眼神,洪晓静明白,他们之间完了!她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医院,此后再也没有回来。

  死里逃生,他找法官为凶手求情

  苏方平很快被刑事拘留了,这个时候,他也开始后悔当初的冲动了,当得知孙春明并没有死后,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并再三对办案人员表示:孙春明治疗的所有费用,我都负责赔偿!

  被关押在看守所里,苏方平依然对洪晓静不死心,他多次询问办案人员,洪晓静现在怎么样了?她在为我担心吗?请你们转告她,我没有事!

  办案人员一开始不忍心告诉他实际情况,但看他依然执迷不悟,便说:“你不要再想着她了,她已经彻底失踪,她心里根本没有你,你为她犯罪,值得吗?”苏方平垂下了头。

  刚被苏方平捅伤那几天,孙春明恨不得法院判苏方平死刑。但随着洪晓静的决然离去,孙春明渐渐对苏方平不再那么痛恨了,恰恰相反,他开始有些同情苏方平,他甚至惭愧地想:我明知道洪晓静当时没有离婚,却答应跟她同居,我也是这场悲剧的制造者啊!

  一个念头突然从孙春明的脑海里冒出:我要去法院和检察院为他求情,请法官判他轻一点1

  2008年5月23日,孙春明就带着尚未完全愈合的伤口,走进了建邺区检察院的大门,找到负责苏方平的检察官后,诚恳地说:“我请求你们能对苏方平网开一面,因为在这起案件中,他才是真正的受害者,而我是个第三者……”

  检察官认真听取了孙春明的讲述,最后告诉他:“你的意思我们明白,你回去等消息吧!”

  2008年6月24日,苏方平伤害孙春明一案在建邺区人民法院审判庭正式开庭。法院考虑到苏方平犯案后主动自首,认罪态度较好,受害人又多次为他求情,主审法官最后当庭宣判,被告苏方平犯故意伤害罪,判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

  苏方平愣住了,他没有想到被他伤害了的孙春明会帮他求情!他激动得流出了眼泪……

  可是,从一名大学生沦落为一名罪犯,想想自己以后的路,苏方平真是追悔莫及……

  春晓作者篇5

  带着好奇和钦佩,前不久记者来到了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科技园区的北京海鑫科金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鑫科金),试图揭开刘晓春和他的团队创立的这家“以生物识别技术”著称的高科技企业的神秘面纱。

  服务:全面的公共安全防范体系

  海鑫科金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客户的特殊性,董事长刘晓春总是用“中小企业”来自称,但低调并不能掩盖实力。目前公司的产品已经服务近万家政府部门和公共安全服务企业,包括10多个省部级公安单位、300多个地市级公安局、数千家公安机关以及金融、交通、教育机构。

  什么是生物识别技术,这个词对于普通人来说有些玄妙。刘晓春向我们做了通俗易懂的解释:掌纹识别、DNA比对、人脸识别,通过对这些生物特征的识别帮助公安系统破案。但海鑫科金现在已不满足于此,“目前我们做的领域已经延伸到笔迹识别、车牌识别、虹膜识别等领域”。通过各种识别技术的应用整合,海鑫科金有效支撑着社会公共安全体系下对犯罪行为的打击、防范与控制。

  目前,海鑫科金的掌纹自动识别系统最大库容可支持3亿人,独家承建的法庭科学DNA数据库已经有近千万人的数据,人脸自动识别系统的实际建库容量最大可支持上亿人,人像比对可以在1秒内完整搜索数千万条记录。对于打击犯罪来说,这绝对是一个有力的高科技助手。刘晓春介绍,目前指掌纹系统年破案达5万起以上,DNA数据库年破案万起以上。

  因为从事行业的特殊性,刘晓春经常需要面对一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端两头的天平。难能可贵的是,这架天平却永远倒向“社会效益”的一边。“在我们的心中,社会效益永远大于经济效益。获取经济效益是为了维持企业更长久的生存,而企业存在的最终目的却是为了回报社会。”十多年来,海鑫科金已经无偿参与到很多轰动全国的打击犯罪行动中,但他们从不把自己引入公众的视线中。如2011年为打拐公益组织“宝贝回家”网站无偿提供人脸识别系统,建立失踪儿童目标比对库,加快了宝贝们回到亲人身边的时间和可能。

  创新:多生物特征识别的领导者

  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的刘晓春不但有着雄厚的技术背景,而且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上世纪80年代还在大学生活的他已怀揣高科技梦想。“人盯人”、“人海战术”,这些当时社会治安的常用词一遍遍刺痛他的心,怎样才能让预防、打击犯罪变得“轻松”起来,他盯上了当时在国内还很罕见的生物识别技术。1998年,刘晓春终于圆梦,成立了“海鑫科金”,专注于向社会公共安全领域提供基于识别技术、智能监控技术的产品和服务。十年转瞬间,“海鑫科金”已成为国内当之无愧的多生物特征识别行业的领导者。

  怎样在短短10余年时间里从一个学子成长为行业领导者,刘晓春掷地有声:“创新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他把创新看得既深又透,“海鑫之所以能够有发展和进步,是因为一直把创新作为最核心的工作。我们能有今天的成绩得益于创新,未来的发展仍依赖于创新”。

  海鑫科金从国外产品在国内的销售起家。利用“”,他不断地对国外技术进行引进、消化、创新,慢慢地从单一的产品商蜕变成一个全方位的生物识别技术提供商。“产品设计的创新、市场营销的创新、管理机制的创新……我们从未停止过创新的脚步。通过创新,让我们的产品更强大、更简约”,刘晓春如是说。海鑫科金成立至今,已有20多项产品取得国家专利,成功实现多项高科技成果的转化。

  随着实力的增强,位于北京的海鑫科金总部已拥有员工近300人,其中包括7名博士、20名硕士在内的近150人的研发团队。刘晓春也不再满足单枪匹马,与其他企业合作、加大企业的产学研结合,永不停歇的“折腾”精神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从2006年完成股份制改造,到2009年成立子公司北京海鑫智圣技术有限公司。从与清华大学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到成为院士工作站单位、博士后流动站点。海鑫科金一路风风火火,目前的年销售收入已达1.5亿元。如今,海鑫科金的指纹识别、人脸识别技术蜚声国际,2006年被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评为“人脸识别性能全优于人类”奖,2008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9年海鑫科金被授予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型企业称号。

  数据:维持公平公正的决策基础

  “如果一个人有一副强壮的身体,那么肯定会有发达的大脑和心脏。企业也一样,我们的心脏就是创新,而大脑就是我们精密的数据中心――统计数据汇总与分析。”当提及统计工作在企业发挥的作用时,刘晓春的答案令人惊喜,“客观、准确的统计数据是维持国家正确决策的基础。同样,数据也是企业维持公平公正的基础”。

  无论是海鑫科金成立之初的十几人,还是现在的几百人,有一个部门和岗位刘晓春异常重视,那就是“统计”。创业之初,鑫海科金就成立了数据中心,汇总的数据来自财务部门、信息部门、业务部门。“就比如财务数据,每个区域每类产品的销售情况如何、效益如何、利润状态如何,这些数据都是公司做决策最重要的依据”,谈到数据的重要性,刘晓春表现出少有的兴奋,“企业发展的每一步都必须拿数据说话,绝不是老总自己拍脑袋!”

  春晓作者篇6

  赵晓春,一名街道办事处工委书记,在业余时间里,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是农民工家长学校校长。

  5月24日下午,接受记者采访时,赵晓春拿着讲课用的U盘笑着说:“我,加上这个U盘,就是我们学校的全部。”

  一个U盘,一个人,4年来,6000余名农民工走进这所专门为他们开办的、流动的、免费的学校,去聆听一个未必决定他们眼下生计,却关乎他们未来幸福的话题:家庭教育。

  创办的灵感

  赵晓春从大学毕业开始上班那天起就基本没有离开街道办,只是随着职务的升迁,他从一个街道办转到另一个街道办。街道办为他提供了一个观察社会的窗口,更培养了他关注基层人物生态的习惯。

  2008年农历新年前的一个清晨,赵晓春在上班的路上看到一位裹着一件土黄薄棉衣的母亲正在自己家水果摊边上大骂自己学习不好的孩子;不久,他又看到一位爸爸,一边责骂孩子学习成绩差,一边在大街上打着自己女儿的耳光。

  “我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两位家长都是农民工,他们孩子哭泣的表情永远印在我的头脑中。”赵晓春说,他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农民工在教育孩子方面无时间、无心情、无方法、无目的,“四无”带来的粗暴教育将会让这些基本上回不去农村的农民工二代们在城市中面临既尴尬又危险的境地。

  一次,赵晓春在一家面铺吃早餐的时候,一位曾经听过他课的农民工过来跟他打招呼,并问道:“赵老师,我家这孩子都10岁了还得喂饭,你说这可咋整啊?”

  10岁的孩子还需要家长喂才能吃饭——赵晓春意识到,在农民工这个群体中,在教育孩子方面不仅仅有简单粗暴的现象,溺爱也同样出现。渐渐地,一个念头在赵晓春头脑中生发出来:让农民工掌握必要的家庭教育方法已经刻不容缓。

  如果说,对社会的关注让赵晓春产生了想要为农民工做点什么的想法的话,父母的影响则让他为开办农民工家长学校找到了方向。

  赵晓春告诉记者,他的父亲非常优秀,当年从农村凭借一纸通知书在城市扎根,但父亲对他的巴掌教育却让当年的小春有些吃不消。与父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来没打骂过他的母亲仅仅用一碗面条和一句温和的话语改变了他的一生。

  带着对自己成长的感悟,2008年3月,拿着四页讲稿和一个U盘,赵晓春的农民工家长学校开课了。

  迷茫家长的信任

  “我小时候学习成绩不好,班级50人我总是排在四十五六的位置,每次成绩,我回家都得挨我爸一顿揍。有一次,是我妈去给我开家长会,还是四十五六名的成绩,回家后我妈找出了家里一周都吃不了两次的白面给我做了一碗手擀面。面条端上来的时候,我妈说了一句话:‘春啊,以后好好学习啊!’也就是从这碗面条和这句话开始,我的人生改变了。”

  在赵晓春讲这个故事的时候,至少有近10位家长偷偷地抹去了眼角的泪水。

  赵晓春说,这种情况在他的课堂上并不少见,因为通过四年的历练,他已经很熟悉用什么样的语言、什么样的方式能找到与农民工家长们在情感上的契合点。“我叫赵晓春,来自海伦,当年我父亲就是从农村来到城市工作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也是农民工的第二代。”每次上课,赵晓春都会指着胸前写有“海伦赵晓春”的纸牌做自我介绍。

  “与农民工交流,一定要建立在一个平等的平台上。”赵晓春说,“我不是专家,来听课的人也不是学员,我们都是兄弟姐妹,我是揣着一颗真诚的心来和大家交流的。”

  为了建立这个平等的平台,赵晓春的讲座没有一句空话、套话,基本都是“大白话”,支撑每一个观点的论据都是感动人心的小故事,所举的案例也都是家长们耳熟能详且最容易理解的;因为他在讲课口渴的时候会喝水,所以每次讲座,他都为来听课的家长送上一瓶水;讲座时穿的衣服也都是仔细研究过的,夏天穿白衬衫,冬天穿大棉袄,总之是越普通甚至越土越好。

  赵晓春说,就连如何与这些农民工家长们说话、握手、拍肩,他都认真考虑过。有些方法是从心理学的书本上学来的,但更多的都是从实践中一点一点磨出来的。

  2008年,当赵晓春第一次开办讲座的时候,不仅他主动找上门的学校不相信他能办成,那些有小孩在这里上学的农民工也不买他的账。

  拿着学校给的名单,赵晓春挨家挨户去请家长。第一家,不去,因为要出摊;第二家,不去,因为要收废品;第三家、第四家……一家一家走下来,最终答应来听课的人寥寥无几。

  赵晓春向学校承诺,如果有5%的家长听课中途离开,他就再也不来了。

  四年过去了,无论是一百多人的课堂还是几十人的课堂,5%的“目标”始终未实现。不仅如此,请赵晓春讲课的人越来越多,家长们也越来越喜欢他的课。

  记者在课堂上看到,一位坐在第一排的家长因为有业务,在讲座期间来来回回出入,接了三次电话,但最终,他还是回到课堂上听课。课后,赵晓春笑着说:“这要是在我们单位开会时候这样,我早就批评他了,但是在这里不行,因为家长们都在忙于生计。在城市中,他们的心始终是处于一种漂浮的状态。一颗漂浮的心是很难听进去别人的说教的,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能找到与家长们沟通的最好办法。”

  两小时带来的感悟

  在5月24日的讲座开始前,记者与来自安徽、在哈尔滨做了废品回收生意的刘玉莹聊了起来,她坦言,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真的很迷茫,生活的压力让她没时间去考虑到底应该给孩子些什么。而在课后,刘玉莹不好意思地笑着说,她觉得自己收获很多,就是说不出来,但她在听课时真的是反思了一下,她发现自己对孩子确实不够理解。

  春晓作者篇7

  曹春晓院士坚信一句话,社会给予你荣誉越多,你更应力所能及的服务社会、回报社会。1995年初,为尽快编写完成陶瓷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研究的技术总结,他经常通宵达工作。几天的连续作战,加上还要准备第二天出差去沈阳,曹春晓院士体力严重透支,晕倒了。他被诊断为心动过缓,心跳短时暂停,医生最后给他装上了心脏起搏器。看到曹春晓院士为工作如此拼命以罕于累坏了身体,家人和同事都留下了不忍的泪水,曹春晓院士不以为然,由于起搏器的外壳是钛合金做的,他反而风趣地说:“我搞了一辈子钛合金,这下更是与钛合金结下了不解之缘啊”。

  为了材料事业,曹院士还经常转战大汀南北,在各厂所之间就材料事宜进行协调,费尽心力为兄弟单位排忧解难,不论是故障分析还是材料研讨会,只要是他能帮上忙,他都义无反顾地冲上去。例如为了解决飞机及其发动机用钛的问题,他曾多次到贵州的兄弟单位帮忙解决问题和共同攻克难关。当年山沟里的生活条件艰苦,苍蝇到处飞,老鼠内外窜,曹春晓院士每到此地出差必带黄连素,拉肚子是常事。就是在在这种今天看来近乎无法忍受的环境下,曹春晓院士一住就是几个月。

  曹春晓院士以生命坚守航空材料科研战线的同时,还用自己的全部身心奉献社会。2001年始,在航材院从事科研工作的同时,曹春晓院士还受邀担任了南昌航空大学(简称昌航)学术委员会主任,他通过校学术委员会积极指导学校学科建设和科研方向,对各学院特别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发展也给予了较多关注。曹春晓院士将金钱看得很淡,主动将昌航给他的大部分报酬拿出,设立了“昌航之春”奖,用于奖励在教学、科研和管理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教职员工。“昌航之春”奖迄今已评出九届,奖励总金额近80万元。

  2007年,曹春晓院士偶然听到了一些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事迹,一股对莘莘学子的恻隐之爱瞬间在他心中涌动。于是,他将剩余的报酬拿出来另设“春晖”奖学金,以资助贫困学生。“春晖”奖学金迄今已经评选八届,奖励总金额近10万元。曹春晓院士的善举在昌航传为佳话,209年起,昌航开始每年从部分新生中选拔基础扎实的优秀学生,设立以曹春晓院士命名的“春晓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以感恩和学习曹春晓院士的大爱精神。

  曹春晓院士一直重视对年轻人的培养,主动担当起传授知识和传递科技接力棒的光荣任务。从1982年罕今,他先后指导了20余名硕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均以优秀成绩毕业或出站。他多年担任航材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主席和中同航空研究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并积极参与中同航空学会、中同机械工程学会、中同有色金属协会等学会、协会工作,并同时担任《材料工程》杂志主编和《航空材料学报》副主编,为我同材料领域学术水平的提高做了大量工作。

  当选院士之后,曹春晓院士深感自己对材料科普的责任更加重大,他花了更多的精力继续从事科普活动。他潜心编著了《材料世界的天之骄子――航空材料》一书,用生动、流畅的笔触激发各类读者对航空材料的兴趣。除了写书,他还走上“首都科学讲堂”等各类讲台,为普通大众举办多次科普报告,唤起更多人对航空的热爱。另外,他还积极与媒体合作,通过接受电视台、报纸、网络的采访,广泛宣传普及科学知识。

  “勤学习、勤实践、勤思考,善自控、善合群、善生活”,这是曹春晓提出的“三勤三善”人生哲学,也是他为人处世的真实写照。曹春晓院士严格要求自己,航材院为他配备了专车,但曹春晓院士每天坚持骑自行车上下班。2014年7月,航材院举办航空材料院士论坛,期间大家共祝曹春晓院士80寿辰,一些朋友还给他送了礼物,曹春晓院士将这些礼物折成现金,自觉上交给院工会作为爱心帮扶基金。

  曹春晓院士与夫人张王j}联相敬如宾,一直过着非常勤俭的生活,曹春晓夫人直到现在还将儿子的衣服改小了自己穿,裤子长了就截断一些,腰部肥了就用绳子绑上,老两口至今还住在一个普通的宿舍楼里,从来没有再装修过,他说这就很不错了,不知道比以前强多少倍了。曹春晓院士至今记得刚结婚的时候,两家合住一个单元,每家的卧室面积不到12平米,厕所公用,阳台封上当厨房,婚后好几年家里都连炉子、锅盆都没有。岳父去世后接来岳母,12平米的小房住着5个人,家里没有地方放书桌,他就把卫生间当作了写字间,支起小桌子写下了不知道多少篇报告论文。外人根本无法想象,影响中国钛合金研究发展的一系列成果和思想最初都形成于单元房的卫生间里。

  曹春晓院士还是一个有名的孝子,生活上一直非常孝顺夫妻双方的父母,他悉心赡养百岁岳母的故事更是传为佳话,曾被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政府授予“孝亲敬老之星”。

  春晓作者篇8

  一、关于中日在东海的合作

  为使中日之间尚未划界的东海成为和平、合作、友好之海,中日双方根据2007年4月中日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以及2007年12月中日两国领导人达成的新共识,经过认真磋商,一致同意在实现划界前的过渡期间,在不损害双方法律立场的情况下进行合作。为此,双方迈出了第一步,今后将继续进行磋商。

  二、中日关于东海共同开发的谅解

  作为中日在东海共同开发的第一步,双方将推进以下步骤:

  (一)由以下各坐标点顺序连线围成的区域为双方共同开发区块(附示意图):

  1.北纬29°31′,东经125°53′30″

  2.北纬29°49′,东经125°53′30″

  3.北纬30°04′,东经126°03′45″

  4.北纬30°00′,东经126°10′23″

  5.北纬30°00′,东经126°20′00″

  6.北纬29°55′,东经126°26′00″

  7.北纬29°31′,东经126°26′00″

  (二)双方经过联合勘探,本着互惠原则,在上述区块中选择双方一致同意的地点进行共同开发。具体事宜双方通过协商确定。

  (三)双方将努力为实施上述开发履行各自的国内手续,尽快达成必要的双边协议。

  (四)双方同意,为尽早实现在东海其它海域的共同开发继续磋商。

  三、关于日本法人依照中国法律参加春晓油气田开发的谅解

  中国企业欢迎日本法人按照中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的有关法律,参加对春晓现有油气田的开发。

  中日两国政府对此予以确认,并努力就进行必要的换文达成一致,尽早缔结。双方为此履行必要的国内手续。

  当天,姜瑜就中日就东海问题达成原则共识发表谈话。全文如下:

  中日双方经过认真磋商,同意在实现有关海域划界前的过渡期间,在不损害双方各自法律立场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在东海选定适当的区域迈出共同开发第一步。

  中日此次就东海问题达成原则共识并就共同开发第一步达成谅解,是双方为落实两国领导人关于使东海成为和平、合作、友好之海的重要共识而采取的重要步骤,也是双方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通过平等协商达成的互利双赢的成果。上述成果的取得,有利于东海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中日加强在能源等领域的互利合作,有利于中日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当天,日本外相高村正彦和日本经济产业大臣甘利明在外务省对媒体记者共同了中日两国就东海问题达成的原则共识。高村在记者会上说,这一共识是双方落实两国领导人关于使东海成为和平、合作、友好之海共识的第一步。这一共识的达成,是双方无论在怎样困难的问题上都能通过对话加以解决的良好例证,也是两国战略互惠关系的重大成果,对两国关系发展来说是可喜的事情。今后双方将继续谈判,争取将这一共识早日付诸实施。

  甘利明说,日中两国经过3年半的艰苦谈判,克服了巨大的困难,最终达成了这一为双方带来利益的互惠共识。今后日方将在通过磋商建立起的日中信赖关系的基础上,为相关海域的共同开发作准备。此次达成的共识是双方在东海问题上合作的第一步,今后两国将进一步协商,使东海不仅成为和平、合作、友好之海,也成为日中两国重要的能源来源。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当天在首相官邸说,双方达成共识要使东海成为和平友好之海,是非常好的事情。今后双方要合作推进油气田的共同开发。

  自民党前干事长加藤一在电视节目中就日中达成共识评价称,“这并非领土问题而是经济问题,只能进行共同开发。我给双方打80分”。日本公明党政调会长齐藤铁夫在记者会上强调,“(这一共识)是现实的,而且是可以接受的,我对此表示肯定”。日本最大在野党政调会长直岛正行也积极评价称,“基本令人满意”。

  6月19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就中日东海问题有关协议向中外记者发表谈话,并回答了提问。

  一、中日双方达成三项共识

  一是要使东海成为和平、合作、友好之海。

  二是在不损害各自法律立场的情况下,在东海选择一个区块进行共同开发。

  三是日本企业按照中国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参加春晓油气田的合作开发。

  二、中日双方就东海问题达成的共识有两个重要前提

  一是有关共识不损害中方在东海的权利和管辖权,不损害中方在东海有关问题上的法律立场和主张。中方在东海划界问题上不承认日方所谓的“中间线”主张,中日之间也不存在划定“中间线”问题。

  二是日方同意依照中国法律参加春晓油气田有关合作,接受中国法律的管辖,承认春晓油气田的权利属于中国。合作开发在国际上比比皆是。外国企业在中国沿海,中国企业在外国都有这种形式的合作开发。

  中国有关石油公司此前曾在春晓油气田与尤尼科、壳牌石油公司合作。这两家公司因商业原因退出。日本企业依照中国相关法律,参与春晓油气田的合作,其性质与尤尼科、壳牌公司参与春晓合作开发完全一样。

  三、中方在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上的立场

  中方主张自然延伸原则解决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日方主张“中间线”。这个争议短时间内难以解决。如不妥善处理好这个问题,任凭东海问题升温,势必干扰中日关系大局。为了使中日关系能够顺畅地向前发展,中日双方决心在不涉及权益问题的情况下,作出过渡性安排,避免这一问题成为影响中日关系稳定发展的障碍。双方就共同开发达成的共识就是这种过渡性安排。

  早在30年前,中国领导人在解决海洋权益问题上,就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构想。中日双方就共同开发达成的共识,就是这一构想的具体实践,体现了中方的一贯立场。

  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仍需双方今后通过谈判加以解决。

  四、妥善解决东海问题符合中日双方利益

  中日两国都是亚洲和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此次双方达成有关共识,显示双方有能力、有诚意通过对话与磋商,妥善处理双边关系中的敏感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东海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中日加强在能源等领域的互利合作,有利于中日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中日关系的改善和发展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当天,武大伟在吹风会上强调,春晓油气田的权利属于中国,中国企业根据中国法律吸收日本企业投资参与春晓油气田的合作开发与中日两国就解决东海问题所提出的共同开发是两回事。

  “春晓油气田的合作开发和共同开发是两回事。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春晓油气田的开发必须要依照中国法律来进行合作,这也标志着春晓油气田的权利属于中国。这点讲清楚非常必要。”武大伟说。

  武大伟表示,共同开发是指搁置争议,中方的主张和日方的主张都不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选择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海域进行共同开发。在共同开发的这个区块内,不是依照中国法律,也不是依照日本法律,而是根据两国政府商定的办法和原则来进行开发。

  武大伟说,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专属经济区问题还需要中日双方通过谈判解决。在最终解决之前,双方就共同开发达成的共识“只是过渡性安排”。

  武大伟指出,共同开发在国际上是一种新的尝试,目前为止已有20多个国家通过协商搁置争议,就海上争端作出了临时安排。中日双方这次达成的协议并不是第一个案例。

  武大伟表示,2007年后中日关系明显改善,为两国就东海问题取得共识、达成谅解创造了必要条件。

  “中日关系改善了,敏感问题就容易解决了。我相信,中日两国在东海问题上取得突破,预示着两国也同样有能力解决双边关系中其他的敏感复杂问题。”武大伟说。

  6月24日,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就东海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中方就东海问题同日方达成协议出于什么考虑,从中得到了什么利益?

  答:外交部已就东海问题多次阐明中方立场。我想再次强调,中日两国此次通过协商,就东海问题达成谅解,是双方为落实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使东海成为和平、合作、友好之海而采取的重要步骤,是互利双赢的结果,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有日本政府高官日前表示,日方并未承认春晓油气田权利属于中国,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我想讲两点:第一,春晓油气田的权利属于中国,这是毋庸置疑的。第二,中日双方一致确认,日方企业将依照中国关于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的法律参加春晓油气田有关合作,接受中国法律的管辖。这本身就充分体现了中国对春晓油气田的权利。

  三、中方为何同意日本企业参加春晓油气田开发?

  答:吸收外资参加近海油气资源对外合作开发是符合中国法律和国际惯例的通常做法。中国有关企业此前曾在春晓油气田与尤尼科、壳牌等外国石油公司进行过合作。

  此次中国企业同意日本企业依照中国相关法律,参加中国春晓油气田的对外合作,性质与尤尼科、壳牌公司参加春晓油气田合作开发完全一样,并无任何特殊含义。

  我想强调,正因为如此,这一合作开发受中国法律的管辖,由中国企业主导。

  四、有日本官员称,春晓油气田开发是不是共同开发取决于共同开发的定义,叫不叫共同开发并不重要,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共同开发与合作开发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共同开发是一种过渡性安排,它不适用任何一方当事国的法律。中日两国企业在春晓油气田将要进行的是合作开发,它所依据的是中国法律。

  五、日本国内有人称,中日在东海北部海域搞共同开发是以“中间线”为基础,你对此有何看法?

  答:在东海划界问题上,中方过去从来没有承认过日方所谓“中间线”的主张,今后也不会承认。中方主张按自然延伸原则实现东海大陆架公平划界。东海的最终划界问题,将由中日双方通过谈判加以解决。

  六、中日东海有关协议对中日两国海上权益会产生什么影响?

  春晓作者篇9

  一个家庭,兄弟二人同时被判处如此之重的刑罚,在江苏省实属罕见。一审宣判后,当审判人员问起他们是否上诉时,朱晓春摇了摇头,表示不再上诉,朱晓鸣则低头不语,一脸无奈与茫然。

  贪污公款600万助兄

  现年31岁、具有大专文化的朱晓春,原系南通市运输管理处财务科的现金会计。其兄朱晓鸣,现年34岁,中专文化,原系南通中行运营部的员工。

  从部队退伍转业以后,朱晓鸣不经意迷上了,妻子几番劝阻无果,两人终在2002年5月办理了离婚手续。无人管束的朱晓鸣从此在的道路上越走越远,2003年9月,他因被公安机关罚款3000元。但是朱晓鸣并未从中吸取教训,反而变本加厉,不思悔改。据朱晓鸣本人交代,自2002年1月至2006年8月,他参加网络,一共输掉了人民币600多万元。这网络的方法是,先通过网址注册自己的账号并设定密码,每次时先下注,但不用预先付款,待第二天比赛结果出来后,自然会有人与你单线联系,找上门来与你结账。因为不用预先付款,所以朱晓鸣在屡赌屡输的情况下愈发迷狂,总想把输掉的钱一下子扳回来。

  2003年7月,朱晓鸣为了赌资第一次向朱晓春借钱。由于朱晓春本人的工资收入并不高,加上结婚买房,自己也向银行按揭贷款10万余元。碍于手足之情,朱晓春最终还是动用了2万元公款。朱晓鸣还算讲信用,没隔多久就将这2万元还给了他,朱晓春也将该款及时、如数地还到了单位的账上。

  2003年10月的一天,朱晓鸣又为赌资向朱晓春提出借钱。想到上次借钱哥哥蛮讲信用,估计这次总不会言而无信,朱晓春再次自作主张地开了张11万元的支票,又悄悄地从本科科长的文件柜里取出存放有单位财务章的抽屉钥匙,在支票上偷偷地盖上这财务公章,就这样顺利地到银行取出了款。朱晓春将这11万元现金取出后,先是用公款还清了自己的购房按揭贷款余额,以取得房屋的完全产权,然后又将该房产向银行抵押贷款22万元,并分作两次将此款借给朱晓鸣,供其。结果又被朱晓鸣输得一干二净。

  此时的朱晓鸣仍心有不甘,继续疯狂,输了钱之后又一次向其弟提出借钱。朱晓春告诉他:“为了帮你还赌债,我既动用了公款,又连自己的住房也都抵押给了银行,如果你再向我借钱,这钱从哪里来?”朱晓鸣恳求道:“我的赌债如果还不上,这些人会上门找麻烦的,父母知道了也会很伤心的,你再帮我想想办法,你不是单位会计吗,先弄点钱出来应急,以后再想法补上。”从小就与哥哥感情很好的朱晓春,于是在2003年11月的一天,又采取上述办法,从单位账上取出8万元人民币借给哥哥,结果仍被朱晓鸣输得精光。

  此时的朱晓春已完全被朱晓鸣牵着鼻子走。自恃有弟弟提供赌资,朱晓鸣从此的劲头一发不可收拾,一输钱就找朱晓春要。仅2004年的8、9月间,一次就向朱晓春借钱50万元。最多的一次,朱晓鸣一下子就输掉了61万元。朱晓春从此对哥哥也是有求必应,且借给朱晓鸣的钱从不记账,直至案发,他也不知道确切的数额。后经检察机关立案侦查和法院开庭审理,这才帮他弄清楚:自2003年10月至2006年7月间,朱晓春采取现金支票提现不入账和收入不入账或隐匿收据记账联等方法,从本单位的公款中,一共支付给朱晓鸣人民币600余万元供其用于及归还赌债。这也是司法机关认定朱晓鸣参与共同贪污犯罪并对其作出刑事处罚的重要依据。

  妄想中奖堵300万“窟窿”

  私挪单位的公款供朱晓鸣,知道这是国家法律所不允许的。只是碍于亲情,朱晓鸣为了赌资和赌债向其一次次借钱时,他也就一次次地如数给了他,直至发现账上的“窟窿”越来越大,动用的公款已经到了300万元左右。他想,自己夫妇二人的年收入加起来还不超过7万元,而朱晓鸣已成性,不可能也不指望他能把借去的钱还上,然而仅凭自己的能力永远也填不平这个“窟窿”,于是他决定在动用公款供其哥哥的同时,也用公款购买,希望有朝一日能中个大奖,好把这个“窟窿”补上。

  从2004年的年初起,朱晓春就开始购买体育,最初数额不算很大,每次购买只有数百元、上千元,后来发展到了每次购买4、5千元,每周买3次,结果中的都是些小奖。这时,朱晓春又感到,如果就这样下去,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有出头之日,于是孤注一掷,不弄上一个大奖决不罢休。从此,他每次用公款购买的数额已高达3、4万元,最多的一次高达7万元。案发后,侦查机关从朱晓春住处依法扣押了大量的体育,其票面合计人民币630余万元。在这期间,朱晓春也曾中过几次数额较大的奖,总计大约有18万元,但是中奖之后,他并没有考虑到归还公款,而是将这笔钱买了一辆福克斯轿车,供自己享受。

  庭审中,当公诉人问其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的回答是:因为此时的他已经觉得,动用的公款毕竟数目太大,填平“窟窿”已不现实,只想着先潇潇洒洒地过上几天快活日子。

  据南通市检察院办案人员介绍,朱晓春有一张建设银行借记卡,自2005年1月至2006年4月的16个月,他一共消费了15万多,月均消费近1万元,先后购买了一套价值人民币6万多元的高档邮票以及高档的衣服、照相机、摄像机、手提电脑等物,多次带着家人到香港、澳门等地出境旅游。据统计,自2003年10月至2006年7月间,利用担任南通市运输管理处现金会计的职务之便,一共非法侵吞公款人民币1321.06余万元。

  据检察机关的办案人员介绍,朱晓春的作案特点完全有别于传统的贪污犯罪手段,用法言法语来表达,叫做“无账贪污”。这样的贪污是裸的,不用做账。别人搞贪污还得要做做手脚加以掩盖,而他却利用职务之便,私自用现金支票提现以及收取单位收入不入账,或者少入账,直接将这些公款占为己有,且从不做账。又据朱晓春本人交代,因为从银行取款每次不能超过5万,否则要提前通知银行并要经批准,所以为了逃避银行监管,也为了提款方便,他就经常是一次取款4.9万元。在这不到3年的时间里,他一共从银行账户上提取现金290余次,平均每月提取现金近40万。

  法网难逃

  2005年10月,南通市运输管理处要进行财务审计,由于长期偷拿公款,造成了单位银行日记账与银行真实存款数的绝对不一致,心怀鬼胎的朱晓春为了掩盖自己的贪污行为,立即找到了朱晓鸣,告诉他:“单位马上要搞审计,你得赶快帮我找人刻个银行章”,并随即向其提供了中国建设银行南通市城中支行业务章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南通支行人民西路分理处业务章样本及刻章所需的钱,朱晓鸣心知肚明,因为自己已从朱晓春那里拿了很多的钱,为了应付单位查账,也就只得这样干。

  当晚,朱晓鸣就到南通汽车站附近溜达,他从电线杆子上找到了私刻公章的小广告,然后又通过电话与刻章的人取得联系,最后花了3000余元钱刻了两枚橡皮章,朱晓春看了这两枚橡皮章后觉得与真正的公章挺像,也就根据自己所取款的差额,在自己家中电脑上伪造假的银行对账单,把有关账目统统做平。在他们的精心伪装下,这一次的审计居然蒙骗过关。见这招还真行,朱晓春贪污的胆子愈发大起来。

  2006年5月,南通市运输管理处又提出要朱晓春将其原来所管理的交通银行账册移交给其他会计。由于该账户上的资金也已被其窃取,为了继续掩盖犯罪事实,他又一次找到了朱晓鸣,让他再次设法为其私刻一枚银行公章,以防止罪行败露,并同时向朱晓鸣提供了交通银行南通分行城西支行转讫章样本。这一次,朱晓鸣又如法炮制,花了2000多元钱为朱晓春私刻了一枚橡皮章,朱晓春也仍按照上一次的办法,伪造银行对账章,将交通银行的有关账户做平。当该账目移交给科里同事时,居然没有被发现。

  春晓作者篇10

  “我在这儿待了十年了。”说这话的是李晓春,他生长在阿坝黑水草原、向往自由,却在温江“隐居”了十年,只干了一件事――复原八栋明清时期的老建筑。

  70后的李晓春以前干过工程,搞过旅游,积累了上千万的家产,然而现在却为了这些老建筑,花尽了所有家产,遭到周遭人的不理解和质疑。

  3月6日,本刊记者来到离成都不远的温江区万春镇郫温路上,探索李晓春与老建筑的情缘。

  让古建筑继续生长

  从成都出发,经成温邛高速,从温江出口下来,开车二十多分钟就到了李晓春的住处。从2007年开始,他在这里租了七亩地,开始复原古建筑。

  眼前的李晓春肤色有点黑,体格结实,这是多年来四处奔波寻访留下的痕迹。

  说起复原古建筑的初衷,李晓春只是说,“喜欢嘛,好玩儿嘛。”但他渐渐地从最初的爱好过渡到后来尽全力的保护――不愿意看到这些老建筑在岁月的侵蚀中消失。

  随着他的脚步,穿过园林,几栋古建筑映入眼帘。院子左边最里面的那栋是清道光年间的县衙老爷居所,这是他复原的第一栋老建筑。

  这栋约100平方米的老建筑被人锯下了一面山墙,拆下来的木头被卖了不少。2007年,李晓春在广元剑阁第一眼见到它时,就决定买下来。因为老宅涉及了8户人家的产权,要挨家挨户地做工作、谈条件。李晓春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往返四次剑阁,才终于拿下。

  运回来的过程也很麻烦,但他回想起来脸上却洋溢着得意的笑容:“先要把所有零部件编上号,再依次拆分,这个房子所有的部件我们都拆回来了,瓦、柱子、梁、石头,一件都不落。”

  拆下后还得清洗,这些老物件使用了上百年,积了很多脏东西。为此,李晓春一遍又一遍地钻研和尝试了很多办法:“开始,也用过一些洗涤剂,但对木头有腐蚀,我们就改用最原始的方法――人工慢慢刮、搓,直到清理到露出木纹。”

  进行组装时,一些腐朽的部件要重新配。李晓春是个倔强的人,他追求“原汁原味”,这些部件不仅要尺寸、样式合适,还需要够“老”,所以,为了寻一个部件,他跑过乡下,去过木材市场甚至还有废品收购站,经常花上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但不是所有部件都能找到,李晓春望着身旁的柱子说:“这么粗的金丝楠柱头,现在几乎已经买不到了。”

  这里最老的一栋房子,要数明时期的祠堂了。

  祠堂的门槛很高,大概有四五十厘米,迈着有些费劲。头顶上,红色的主梁很显眼。通向二楼的楼梯很陡,几近70度,两边没有扶手,李晓春低着头,背着手,“噔噔”地快速上楼了。李晓春爱这些老建筑爱得深沉,这段楼梯他已经不知道走了多少遍。

  “这些木头从宋朝的时候就开始生长,距今已经有800年了,F在把它修复起来,也是让它继续生长。”李晓春看着屋顶的梁说。

  与古人对话

  老建筑的后面有一条青石板路连接着他住的小院。

  进院后有两栋农家小楼。生活中的他也被各种老物件包围着:房子的墙上挂着清朝的犁,屋檐下摆着明代石雕水缸,门口蹲了有好几个抱鼓石,院子地面还有刻画的石砖……

  院中央有一个清朝将军家的大门门厅,高约三四米,是李晓春2008年从彭州购来的,俗称“龙门”,这是李晓春的“会客厅”。

  门上的挂落、花罩等做工十分考究,虽历经数百年,但颜色、描金保存完好。柱上的雕刻十分精美,凤柱上雕着吉祥八宝,龙柱上是一幅幅生动的生活场景。画面中的人物神态、面貌、动作都雕刻得极为细致,连桌布的纹路都清晰可见。

  摸着这生动的场景,李晓春撇了撇嘴,“很可惜,门上的匾在我去之前已经被卖掉了。”

  坐在龙门里,望着院子里的现代两层农家小楼,这一古一今显得有点格格不入,但李晓春说,这里面才藏着他的宝。

  他的“藏宝阁”中,藏着一对2004年在阆中买下的清代圈椅,正是这对椅子,开启了他和古建筑的缘分之路。

  圈椅后,李晓春又陆续收藏了桌子、屏风、绮窗等各种古建筑上的配件。从2007年起,他开始把这些东西慢慢地“拼”进老建筑里,用他的话来说,“我修房子是先软装,再硬装。”

  在李晓春看来,每买一件东西就是一次学习。“古人把文化精髓都浓缩在日常生活里了。”

  而古文化也渐渐融入李晓春的生活中,从他居住的小楼就能看出。

  两栋小楼的大门上,各悬挂着一个吊檐,整个吊檐镂空雕满了纹饰。

  门上挂着对联,主人是川军将领刘湘的三姨太,上联“资富能训惟一永年”,下联“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意思是,即使自己富足了,也要感恩、造福乡亲。李晓春很喜欢这幅对联,这也时时警醒着他,平和待物,与人为善。

  屋内有一个明国时期的屏风,是一位老人过70大寿时,儿女及弟子请人并雕刻的,“这就是孝文化,传统文化就在这些细节里头。”他指着旁边一个门板上的画说:“这是鹿回头,也寓意着孝道”。李晓春常与这些传达孝文化的老物件交流,孝文化也影响着他,在屋子的二楼,李晓春供奉着未谋面的爷爷奶奶,并坚持每天给他们上香。

  “还有一个图案特别有意思。”这是刻在一个撑工上的图案,一个人,手上拿着一个面具,意思是取下面具做人。李晓春笑着说:“你看这些多有意思,人呐,得活得真实。”

  “连睡觉的时候都在看。”李晓春指的是他的床。这是一张清时期老床,“躺在上面可以和古人对话”。

  “选择了就要做下去”

  和古人对话也是需要成本的。

  这些年,李晓春在收藏和修复老建筑上花尽家产,但却没给自己买一套住房。

  目前他的古建筑修复工程暂时停滞了,“现在没钱了,等有钱了,我还是要坚持做下去,我还想把那个老祠堂建成博物馆,然后再改造出几个古建筑民宿。”

  但对于李晓春来说,“坚持”在现实生活中却又有些无奈。

  除了资金,人们对古建筑保护的意识不够,这是他最无能为力的。“我看到太多的古建筑,木头拆下来卖给家具厂,还有的甚至直接拿来当柴烧。”还有一些老建筑,人们在使用的时候,为了方便,在柱体上打孔、钉钉子,造成了各种无法修补的伤害。

  还让李晓春担忧的是老工匠的后继无人。在修复这些古建筑时,找木匠师傅让李晓春颇下了些功夫。“现在能做这种工的师傅很难找了,我们找的修复师傅已近70岁了,以后就更难了。”

  “风花雪夜暗香处,几人识得腊月春”,李晓春写了一首诗,这也是他内心的感慨。

  在修复老建筑这条路上,李晓春走得有些孤独。

  在问及家人是否理解时,他略微犹豫了下,“不理解,不理解就算了!”

  不过,一直过着与同龄人不同生活的他也有些迷惑了。他的同学几乎都有了孩子,为家事所忙,而他却撇下一切,追寻理想。

  李晓春声音有些低沉地看着我说:“这样做对不对?”

  沉吟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