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成人该看的动画片
原标题:这才是成人该看的动画片
雨夜。
一个醉酒的男人下了车。
踉踉跄跄、一步三晃地往家走。
推开门。
他开始不住地喘息、呕吐。
恶臭的呕吐物流了一地。
那里面是跳动的活鱼、乱爬的螃蟹、打火机......
奇怪吗?男人毫无察觉。
他瘫倒在椅子上,睡了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
有什么“东西”推了推他。
他揉了揉眼,扭过头,定睛一看。
自己面前站着的......
居然是一只硕大的老鼠?!
救命!!!这是啥?
恐怖童谣?都市怪谈?惊悚动画?
不。
派爷必须告诉你,这是现实题材——
癔症
以上这个片段。
来自B站“胶囊计划”的第二部动画短片《癔症》。
剧情,相当简单:
喝醉酒的男人回到家,惊愕地发现家里有一大一小两只老鼠。
再往后的发展就不难猜了。
无非是抓老鼠、打老鼠,或者......杀老鼠。
所以面对小老鼠。
他拿起扫把打,用水瓶砸。
顺手抄起一个脸盆,将小老鼠死死扣在下面。
看着老鼠不停挣扎,还要拿起旁边的箱子压上,确保它逃无可逃。
面对大老鼠。
他掐住它的脖子,踹它、打它。
当着小老鼠的面,像拖死尸一样,把大老鼠锁进卫生间。
这场“战斗”他大获全胜了?
但,你看。
大老鼠身上穿着粉色的围裙。
小老鼠脚上穿着蓝色的拖鞋。
你看。
当他醉得不省人事的时候。
是大老鼠在他身边,努力想把他扶起来。
当他暴力伤害大老鼠的时候。
是小老鼠在哀嚎求情,抱着他的腿无助地哭喊。
你再看。
当男人闯进房间无差别攻击“它们”的时候。
从画面中传来的哪儿是老鼠的声音。
这分明是女人一声又一声的惨叫、和孩子上气不接下气的哭声。
到这里,整个故事已经非常清晰。
醉酒男人打的不是“老鼠”,而是他最亲近的妻子、孩子。
动画的主题更是显而易见——家庭暴力。
短短12分钟的动画。
没有一句对白,却看得派爷毛骨悚然。
不仅是因为沉重的主题,也是因为它极其巧妙的拍摄技法。
男人摔倒,那一瞬间犹如坠入水中的窒息感,让观众立刻身临其境。
男人进屋,房屋倒转。
既是模拟天旋地转的醉酒感觉。
又是在暗示男人醉酒后大发雷霆,把房间砸得七零八落。
还有开车门时,从车底望出去的低位视角;
每次睁眼后的POV镜头;
持续倾斜的楼梯间、房屋;
每一景,都在给人具象化的感官体验。
男人眼中以老鼠形象出现的妻子和孩子。
是在面对体能差距时,妇女、儿童毫无还手之力的表现。
也能解读为在家暴案件中常见的一种情况,即许多没有经济来源的家庭主妇难以奋起反抗、摆脱现状。
短片用“老鼠”设下悬念,从头到尾没有直接的打“人”镜头。
但仔细看,处处都是家暴的意象。
暴雨倾盆,喝醉的男人开着车,毫不留情地碾过带着花苞的蒲公英。
家暴的主题,一开场就有暗示。
进入家门时,老旧的电视机里持续报道着家暴案件:
“......提交的伤情照片和证物。”
“丁女士本以为自己的证据很充分,没想到法院......”
雷声过后,象征危险的红色蔓延。
此后这种颜色在男人的暴力行为下贯穿全片。
雨过天晴时,只有满地狼藉的房间知道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
到这里无论是拍摄技巧还是故事表达,《癔症》都已经做得相当完善。
画龙点睛的一笔,是一切被白光吞没后,渐渐浮现出的那行字:
“本片声音片段取材自真实录音。”
彼时女人的哭喊和绝望仿佛就在我们耳边,这句话的分量是巨大的。
所以派爷敢说,这是一部无限贴近现实主义的动画作品。
很多时候说起动画,大家总会第一反应“那都是给小孩看的”。
先入为主地给动画片打上“幼稚”的标签。
但《癔症》的出现无疑是给这些刻板观念的一记重击。
“表现力好绝”、“带入感太强”是观看过程中弹幕最常刷屏的两句话。
而“震撼”、“心痛”、“鸡皮疙瘩起来了”......
是无数人看完以后的第一反应。
作为现实题材动画,它用动画的形式,讨论沉重的社会话题。
短片里不管是用天旋地转的镜头运动模拟醉酒视角;
还是醉酒视角里将妻子孩子异化成老鼠的设定,都是巧妙且成熟的。
这是成人动画才会有的设计,也是成年人才能秒懂的故事。
事实上动画领域从来不缺优秀的创作者。
动画作品的创作也从未止步于子供向。
2017年《大护法》上映,在没有分级制度的情况下,率先自我分级。
影片中花生人的“同类互食”。
不仅指的是花生人的“饲料”皆由他们孵化失败的同类幼崽而来。
也是每个花生人对同族的举报、揭发、屠杀。
花生人,一群有独立意识的智慧生物。
却因为独裁者的愚弄,甘愿戴上假眼睛、贴上假嘴巴,生怕自己变得“与众不同”。
身上的黑蘑菇、开口说话的能力,明明是他们与生俱来的东西。
这一切却因为“与众不同”,变成了花生人眼中最可怕的传染病。
观众对《大护法》的解读层出不穷,并且从未停止。
电影播出以来几乎每年都有B站UP主拆解、分析,一字一句地讲解企图扒开背后的意义。
真正意义上的常看常新。
2021年,B站9.8分的《时光代理人》横空出世。
从第一集女性遭遇的职场性骚扰;
第二集敬告大家不要忘记初心与梦想;
到后来直指2008年的“512大地震”。
还原了那一年无数人在地震来临前最平凡的一天。
可能有人刚刚赢了篮球比赛;
可能有人鼓起勇气终于想跟初恋告白;
可能有人跟妈妈吵架后心心念念想着和解.......
随后,戛然而止。
这个悬念一压再压,最后迸发出撼动人心的力量。
每一集都有泪点,每一集都能让人代入现实。
一脸开心地点进来,泪流满面地退出去。
但退出去不是结束,而是擦干眼泪后绞尽脑汁要把这个动画安利给全世界,形成二次破圈效果。
每一部,都是国产动画向前跨越的一步。
每一步,都在向我们证明动画作品绝不是只适合哄孩子的低幼内容。
揭露人性的《大护法》;
直面国人伤痛的《时光代理人》;
还有今年以家暴为主题的《癔症》......
我们能看到有越来越多优秀的创作者正尝试做更风格化、实验性的表达。
他们在等待一个机会,一个证明动画创作拥有无限可能的机会。
只要提供渠道、抓住时机。
你就不难发现他们在主流市场之外有着更多的“表达欲”。
比如B站这次的“胶囊计划”就给足了创作者发挥空间。
因为他们的目标就是“极致”,一层层加码带给观众极致的情绪体验。
所以在《癔症》里,你会看到硕大老鼠、红到诡异的色调、天旋地转的镜头和坠入深海的窒息感。
最大可能地调动我们的感官,以致于真相揭开时的刺痛、警醒才会更深刻。
《癔症》打破了大众对动画低幼向的认知。
故事内核、叙事节奏、镜头语言,巧妙且成熟。
用动画才能表现的超现实画面,讲完一个直击人心的现实故事,《癔症》做到了。
但B站的“胶囊计划”不止有《癔症》。
而是会有14支独具风格的专业团队进行5-15分钟的短片创作。
每一部短片都必须精益求精。
因为他们并不着眼于当下的胜负,而是向前、再向前,以“登上世界舞台”为目标。
第一届“极致情绪”的主题,让题材千差万别、主旨各不相同的动画有了同台的机会。
比如以失去自我为代价换取金钱的《终极体验》
赛博朋克的道士vs醉生梦死一次次挑战生理极限的受害者,是极致“幻”和“燃”的体现。
讲述在人工智能高度发达的社会,机械少女拥有“人性”面临挣扎与选择的《界》
是欲望不断膨胀下,少女成“神”后的肆意妄为。
以及醒悟的瞬间发现自己不过是被操控的傀儡,让人头皮发麻。
探讨两性关系中由于过度的掌控欲带来自毁的《晴转多云,有时蝌蚪》
从一见钟情、初尝爱情的“喜”。
到亲手毁灭掉一切美好、从此成为陌路人时悔恨的“泪”
从这些优秀的、肆意展现才华的作品里,你可以窥见B站对于动画创作者们的关注。
从最开始扶持动画院校学生的小宇宙计划,到面对专业动画团队的胶囊计划。
B站始终在挖掘更多新鲜的动画内容。
并且试图抛开了主流路径,尝试更多动画表达。
胶囊计划的动画作品里,“刺、欲、喜、幻、麻、泪、燃”,7种情绪胶囊,两两组合。
碰撞、交织,带动了更多题材丰富的类型动画的出现。
创作者们用一个又一个开脑洞的设定,讲出了触摸社会现实的故事。
把观众的情绪一次次推向高潮,带来视听盛宴。
成人动画的高口碑也足以说明。
动画创作可以兼具现实的沉重感与超现实的想象力,进行更深刻、严肃的表达。
动画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它的解法不止是有“哄孩子”一种。
属于成年人的动画,未来也是一片蓝海。
只要给这些动画团队机会、给他们曝光的渠道。
他们可以被当做茶余饭后的消遣、也可以变成揭露现实的利刃。
还可以让我们从每部作品的未尽之言里咂摸出自己的人生。
显然,动画作品能带来的惊喜,远超我们的想象。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