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未成年人的“调查报告”让人不寒而栗,该如何拯救我们的孩子?

  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的未成年人极其家庭面临怎样的困境?

  手机网络游戏给未成年人和家庭带来怎样的伤害?

  01

  为了解真实情况,帮助解决未成年人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的难题,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开展了关于“未成年人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现象”的深度调研。

  本次调研以随机抽样的方式,深度访谈了全国各地向我们反映孩子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的103位家长。

  同时详细整理了49封来自各地家长给中心的信件,归纳分析了共计152份材料。

  其中,83%的家长明确表示自己家孩子沉迷《王者荣耀》。

  15%的家长因为对游戏不了解,并不清楚孩子玩的是什么游戏,但大多描述为“打打杀杀的手机游戏”。

  另有2%的家长表示自己孩子玩的是其他游戏。

  调研发现,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的未成年人以男生居多,占到93%左右。

  02

  未成年人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的危害后果:

  1、扰乱作息和饮食

  调查报告显示:约有65%的孩子每天打游戏超过10个小时,其中8%的孩子超过15小时,甚至连续玩游戏时间最长是38小时。

  安徽赵爸爸反映:

  “孩子睁开眼就玩游戏,玩到没有精力了就去睡觉。现在吃饭也不按时,全都乱套,一天一顿两顿。身体不是很好,干活也没有力气,也不运动。之前家人亲戚都劝过,都没用……”

  东段妈妈的儿子今年17岁,已经辍学在家了,段妈妈表示:

  “他经常晚上开着灯,一宿一宿的不睡觉,通宵打游戏,房门都是关着的,谁也不能进去……”

  2、情绪暴躁易怒

  在本次调研中,90%的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沉迷手机网络游戏后,脾气和性格较之前大不相同,甚至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

  河南胡妈妈的儿子今年11岁了,她在访谈中讲到:

  “孩子玩《王者荣耀》、《和平精英》,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以前喜欢看书、打球、踢球,之后也不看书打球了,整天脾气很暴躁,口头禅是‘他妈的、傻逼、神经病’,我都被气出病了……”

  3、严重影响学业

  在接受访谈的家长中,81%明确表示因孩子长期沉迷游戏对学业造成了很大影响。有学业出现明显退步、休学,甚至辍学的情况都有。

  上海的何爸爸说:

  “孩子现在白天睡觉晚上玩,下午醒过来继续玩。现在已经1年多不上学了,学校、援助中心、社会机构都找过了,都解决不了,我现在是给学校写假条让孩子休学……”

  4、影响现实社交能力

  自从沉迷手机网络游戏后,这些未成年人与身边同学的关系逐渐淡化,越来越沉浸在自己的虚拟世界里。他们对外界的活动、运动、风景等均表示没兴趣。

  如河北的马爸爸反映:

  “现在孩子回到家,只要进门就锁卧室的门,不出去、不接触人。游戏对同学关系也特别大影响,之前周末总是同学一起玩,后来就剩下一个沉迷游戏的同学,其他同学不怎么在一起了……”

  福建的马妈妈说:

  “以前没有游戏的时候,孩子还会看书、打球运动,孩子本来对这些运动很感兴趣,但是现在因为沉迷游戏、抖音、快手,根本就不出去活动了”。

  5、精神萎靡、损害身体健康

  很多家长反映,孩子为了玩游戏,不洗澡、不睡觉、不理发,精神状态看起来非常萎靡颓废。

  山东的马妈妈说:

  “现在长时间地玩《王者荣耀》,也不睡觉。有时候一整天都不起来吃饭,或者一天就吃一顿,脸色蜡黄,头发掉一地,不吃饭、不洗澡、也不收拾自己……”

  此外,沉迷于手机游戏导致的睡眠、饮食不规律、近视加深,让孩子身体出现了极大的问题。

  四川谢奶奶的孙子整天都在玩游戏,甚至是一天二十四小时玩游戏。饿了之后就吃一碗方便面,瘦的皮包骨。

  个别家长表示,孩子因为连续长时间打游戏,多次出现突发疾病、生命垂危的情况。

  6、严重影响心理健康

  在家长们看来,未成年人长期沉迷手机网络游戏,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一些未成年人还有抑郁的表现。

  湖北的李妈妈也说:

  “我们就把他带到武汉的医院看精神科,医生说是孩子有轻微的抑郁症。医生跟我们讲,不能让他再玩游戏了,说是来他们这里看病的,很多抑郁、躁狂的孩子都是因为游戏……”

  此外,也有个别家长讲述,孩子在沉迷游戏后,有时候会产生幻觉,情形严重时甚至危及到生命安全。

  如湖北齐爸爸在访谈中跟我们说:

  “女儿今年11岁,游戏成瘾问题很严重。去年有两次她在我们睡着后跑到阳台上,准备跳楼的,然后又突然大声哭了起来。事后我问她怎么了,孩子和我说,当时好像后面有人和她说‘跳下去、跳下去’……”

  7、对未成年人家庭的负面影响

  家长们普遍反映因为游戏问题,孩子经常与家人出现言语冲突,一些未成年人甚至经常辱骂家长。

  河南一位母亲说:

  “孩子打起来游戏,那就爹不是爹,娘不是娘,谁要说他了,那人就不是人了。谁都不行,就跟游戏最亲……”

  很多未成年人与家人发生肢体冲突,一些未成年人甚至对父母拳脚相加,拔刀相向,以致有些母亲不敢一个人和孩子相处。

  广东的崔妈妈和我们说了他们与孩子之间的冲突:

  “因为玩游戏,孩子曾对我出手,还踢踹、推我,脾气非常暴躁。孩子爸爸也管不了他,他也会对爸爸动手。孩子也会用‘傻逼、他妈的、我操、神经病’等口头禅和我们讲话……”

  03

  看到上述这份报告摘取的一些资料,已经让我们毛骨悚然,不禁感叹:游戏成瘾和鸦片成瘾有什么区别?这不是正在毁掉一个健康的孩子,毁掉一个家庭吗?

  日前,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针对未成年人过度使用甚至沉迷网络游戏问题,制定管理措施,坚决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切实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第11版《国际疾病分类》中,游戏障碍被归入精神疾病的范畴。同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数据显示,全世界范围内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的发病率是6%,我国的发病率已接近10%。

  一旦青少年过度沉迷网络,进而引发严重健康问题,该如何应对?

  04

  成都医学院心理学院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杨奇伟提醒:

  要早干预、早治疗,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

  如有相关症状出现,家长要引导限定上网时间,并采用心理治疗、行为认知治疗、生物物理治疗、饮食治疗等综合干预方法。

  对于情况较严重,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应该在心理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药物治疗。

  “现阶段主要的治疗方法有行为疗法和认知疗法。”

  杨奇伟表示,行为疗法是从条件反射理论衍生的治疗方法,对于治疗尤为有效。基于条件反射的规律,该方法通过网络情景和厌恶刺激反复结合,试图使患者达到对网络情景的厌恶,在患者减少上网行为时,治疗师要及时给予奖励,由此达到戒除行为与奖励之间的联结。

  而认知疗法主要适用于有一定自控能力的患者。该方法针对不同个体的知识体系、认知能力,通过科学事实或具体生动的案例,使患者认识到沉迷网络对个人身心的危害,从而建立更加健康、适应性的信念和认知。

  “从神经生理角度提高前额叶的抑制控制也成为近年的一个焦点。实时功能核磁共振神经反馈技术也被应用于治疗中,它可以控制患者的渴求,调节与抑制控制功能有关的脑区激活和相关行为表现。”

  “预防往往比治疗更为重要。”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功能神经调控实验室副主任医师卢健军建议家长:

  要注意孩子的上网行为,每天要有足够的时间与青少年进行现实交流,给予心理上的满足。同时在电脑及手机上可以设置管理模式,减少孩子受到网络上不当信息的影响。

  杨奇伟认为,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家庭方面,家长应着力构建和睦的亲子关系,及时与孩子真诚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帮助其解决现实中的困难;培养孩子除上网以外的其他爱好,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

  学校方面,学校可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设立心理健康热线,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业和同伴压力,培养其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激发学生自我激励的力量,强化自我成长的内在动机。

  社会方面,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社会环境尤其是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加强对网络的信息监控和过滤。”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致诚儿童公众号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南七道清华大学研究院C610(从2号电梯上6楼),1号线深大地铁站C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