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究竟是如何起作用的?
很多来访者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希望咨询师通过一次或者几次咨询了解TA的问题和困难,给出建议或简单的指导。然而,心理咨询并不是干脆利落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建议-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访者之所以需要心理咨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建议并非在所有时候都能起作用。
免费送3500本心理咨询师参考电子书+数千部心理学大咖课程资源哈! 分享模式为百度云盘保存到自己的百度云后就是自己的啦 需要请在我的主页个人简介处领取
今天我们想简单和大家谈谈,动力学取向的心理咨询(以下简称“心理咨询”)到底可以怎么样帮助来访者。
来访者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进入心理咨询,如焦虑、抑郁、强迫、失眠、恐惧,沉溺于赌博、游戏,在事业、感情、生活的路口难以选择。以精神分析的视角来看,这些需要通过心理咨询解决的困难,归根结底都是关系的问题。
关系的问题,最好可以在关系中修复。而心理咨询,正是在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建立安全、深入、持久的关系。
在咨询关系中,会发生什么呢?
刚进入咨询关系,绝大多数来访者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安、忐忑、疑惑、质疑。既然是建立长期和深入的关系,就和日常生活一样,眼缘和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见光死”也并不少见。
有些来访者觉得,咨询师不能给TA想要的,或者这样的咨询方式不适合TA,可能在进行几次尝试后,陆续离开。当然,这就像“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一样,他们可以寻求其他流派心理咨询的帮助,或者尝试更多的方式。
然后,留下来的来访者,就会逐步和咨询师开始一场漫长的“厮杀”和“搏斗”。当然,“厮杀”和“搏斗”背后是有爱和链接的,这和谈恋爱类似,相爱相杀,甚至是相互“伤害”。
在咨询过程中,来访者会有各种各样的感受被激活,也有各种各样的情感指向咨询师:爱的,恨的,愤怒的,感激的,欣赏的,贬低的,温暖的,冷漠的,等等。当然,也有些来访者感受不到和咨询师之间情感的流动,可能觉得咨询师是一个树洞般的存在。
咨询中,为什么会讨论咨访关系?
如果你进入一段稳定的咨询关系,你会发现,咨询师会时不时提出讨论你们之间的关系,讨论你在咨询过程中体验到的种种感受和情感,有时甚至让你感觉烦不胜烦:“诶,又来了。”
问题来了,这到底有什么用?是咨询师在自作多情,没事找事吗?
咨访关系同样是一种关系,所以,来访者在其他关系中的模式和问题也会在这里呈现出来。同时,它的不同在于,咨询师会持续不断地这样“没事找事”。
举个例子:
一个人因没有办法建立稳定的恋爱关系而苦恼,每段恋爱维持不到三个月,然后不知道为什么,就发生矛盾,以分手告终。(此案例为虚构,不涉及个案工作,特此声明)
如果TA进入一段咨询关系,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就是:一开始,咨询进行得很顺利,TA会稳定地前来咨询,逐渐打开内心,进行自我探索,和咨询师也逐渐亲近;从某个时候开始,TA会逐渐发生变化,也许是对咨询师百般挑剔,也许是在会谈中很沉默或者滔滔不绝,也许是频繁请假、缺席、迟到,等等。这其实就像,恋爱维持一段时间后,就难以继续下去。
在生活中,可能伴侣感受到这些变化后,会发生矛盾,甚至是激烈的争吵,然后分手。(当然,不排除有少数很暖的伴侣。)然而,在咨询中,当咨询师感受到这样的变化后,会温和而不带有攻击性地指出来,与TA讨论,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TA这些变化背后:
有哪些糟糕的体验和感受
有哪些难以名状的担心和恐惧
有哪些难以表达的期待和渴望
那这些又和什么更具体和细微的部分有关……
在这样的讨论中,来访者可能会看到,TA如何地以及为什么害怕咨询关系进一步深入,这样,就可以帮助理解TA在恋爱关系中,为什么会遭遇类似的困难,也许,再次在亲密关系中有种种感受的时候,TA的应对方式就会有些不一样了。
当然,这个虚构的例子是非常简单和粗略的,想借此让大家看到心理咨询如何帮助来访者理解自己,进而在生活中有更多的选择。真实的咨询往往复杂太多太多,而且会有很多的疗效因子,也就是起作用的方式。
如何找到靠谱的心理咨询师
很多来访者会首先考虑到公立医院心理门诊挂号(切记不要去私立的莆田系医院)。医院的心理咨询师大多集中在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和门诊,对精神科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甚至不少咨询师是精神科医护人员。
在医院接受咨询费用相对便宜,咨询师水平大部分有一定的保障(仍然要注意甄别,不可掉以轻心)。但是最大的问题在于挂号太难,咨询难以持续进行。如果在医院接受心理咨询,建议寻找挂号相对容易的医院,或者和咨询师协商,能否通过其他方式(如加号)保证咨询持续进行。
通过心理咨询平台寻找咨询师同样是不错的方式(如简单心理)。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知乎等网络平台寻找咨询师,不过这仍有赖于你小心甄别。
另外,如果你有亲朋好友是心理咨询师,请他们推荐是比较省时省力的方式。当然前提是,他们本身是靠谱的。
如果你正在寻找心理咨询师,这里有几个小tips:
1.培训经历
有些咨询师会罗列一大堆培训经历,其实,培训更重要的是质量,为期几天的工作坊和会议对咨询师的帮助微乎其微。
高质量的培训通常是系统性的,大多会涵盖技术课、理论课、伦理课、集体督导,至少持续一年。
2.督导经历
所谓督导,就是咨询师在更有经验的咨询师的指导下进行咨询,一般分为个别督导、集体督导、朋辈督导。
通常,咨询师都需要有个别督导,如果因为费用受限,至少应该有集体督导。
3.咨询和分析经历
是的,你的猜测没错,通常咨询师也有TA自己的咨询师。通常,精神分析(动力学)取向的咨询师必须接受咨询或者分析,而其他流派,比如认知行为,并没有这样的要求。
当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并不是说咨询师参加的长程培训越多,督导时长越长,咨询或分析时长越长、频率越高,TA就越胜任。咨询师的胜任力与多种因素相关,更与TA这个人本身的特质密不可分。
4.网上搜一搜
在决定进入咨询关系之前,可以通过百度、微信等搜一搜咨询师的名字,如果发现这三种情况建议慎重考虑。
1、咨询师在文章里谈及来访者的情况或咨询的细节,甚至拿“成功”的案例做广告。
2、精神分析(动力学)取向的咨询师在公共网络空间大量暴露其生活和隐私。当然,与TA的专业能力相关信息和文章是可以的,但必须以保护来访者的隐私为前提。
3、咨询师讲一些情感挽回的课程,比如如何打败“小三”,挽回出轨的伴侣。
注意:这里说的搜一搜指在进入咨询之前。如果你在咨询过程中有强烈的搜索咨询师信息的冲动,建议你和咨询师谈及这部分。
如果你已经在咨询关系中
如果你已经进入了一段咨询关系,那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感受咨询师是否靠谱以及你们之间是否匹配。
1. 咨询师是否打包票,告诉你心理咨询一定有效甚至“几次见效”,如果你被医院诊断为精神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咨询师是否未了解详细情况就告诉你不需要吃药,做咨询就够了。
2. 咨询师有没有和你们共同认识的人谈论你,或者打听你的消息。
3. 咨询师是否向你透露TA与其他来访者工作的情况,以此告诉你,TA的咨询很有效。
4. 咨询师除了向你收取咨询费用以外,是否还希望从你这里获得其他利益,如打听一些行业、消息、内幕(这些对于理解你并没有帮助),是否请你帮TA什么忙。
5. 咨询师有没有在咨询室外频繁与你联系,有没有让你查看TA的朋友圈或者主动查看你的朋友圈,甚至和你互动。
6. 咨询师是否很难守住咨询设置,例如是否难以准时开始和结束咨询,是否会随意调整、延长咨询时间,是否会经常随意地取消咨询。
7. 咨询师是否在咨询中太多谈论TA的感受和经历,而你觉得这些对你并没有帮助,甚至占用你的咨询时间。
8. 咨询师是否要求你接受TA的价值观,是否对你有一些指责或者评判。
9. 你觉得咨询师有帮助你深入地理解和探索自己,还是浮于表面地给你一些看起来有用的建议。
10. 你和咨询师在一起自在吗,你是否觉得你可以自由地表达。温馨提示:以上几点,越靠前的部分越与咨询师的伦理有关,甚至属于伦理红线。而靠后的部分,与咨询师的胜任力以及你们的匹配程度有关,也许,在这些情况下,你需要更多地与咨询师谈论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