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李重俊冤死,无人敢去收尸,只有他看不惯,挺身而出了

  公元705年(神龙元年),以宰相张柬之为首的朝廷5位重臣,发动了神龙政变。

  他们杀掉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然后带兵包围了集仙殿,逼迫武则天退位。

  无奈之下,武则天被迫还政于李唐。就这样,太子李显登基称帝,是谓唐中宗。然后李显立他的三子李重俊为太子,朝廷开始走入正规

  。

  在当时的男权社会中,武则天能当上皇帝,一个是无比的艰难,在就一个,就是对后世的影响十分巨大。

  李显虽然当了皇帝,但由于他并没有汲取这个教训,致使以武则天为标杆的韦皇后,又开始崛起了。

  李显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明确了韦氏的皇后身份,然后让她参与朝政;而对于拥戴他成功复位的张柬之等5位功臣,则全部加封为王,但是却剥夺了他们在朝廷中的实权。

  这还不算,联想到当年,自己就是为了提拔韦后的父亲韦玄贞,才成了他下台的导火索。现在韦玄贞虽然已经死去多年,但他还是要完成这个心愿,固执的不顾大臣们的极力反对,报复性的破格追封韦玄贞为王。

  李显和韦皇后有个宝贝女儿,大名叫安乐公主,小名李裹儿。他将自己的宝贝女儿嫁给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对于上官婉儿,则封她为昭容,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由此掌握了生杀大权。

  慢慢的,在后宫中以韦后为首,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和儿女亲家武三思这些人,他们结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开始左右朝政了。

  但懦弱的唐中宗对此已无能为力。

  李重俊是李显的3儿子,生母不详,史书只是记载“后宫某氏”,地位肯定很低。

  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一心想回到女性说了算的武则天时代,

  当时她们的目标是,唐中宗一旦驾崩,韦皇后当皇帝,安乐公主当储君,所以,第一步是要实现当皇太女的心愿。

  可是眼下有个太子,所以李重俊就成了她们夺权路上的绊脚石,自然就成了他们首要的打击目标。

  武崇训经常唆使安乐公主当面凌辱李重俊,这让李重俊十分的愤懑。

  李重俊后来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太子之位岌岌可危了,不反抗已经没有出路了。于是在公元707年(景龙元年)七月,发动了政变,史称“景龙政变”。

  李重俊私下联络了左金吾大将军李千里、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和右羽林将军李思冲这些将军,在他们的配合下,带领各自的部队举行政变。

  李重俊亲自带兵来到武三思的府邸,杀死武三思、武崇训父子。

  这边处理完之后,命令李千里把守宫门,李多祚带队到别处寻人,自己则提着滴血的刀剑在后宫寻找韦皇后和安乐公主。

  能有本事左右皇上,那韦皇后也不是白给的,她听说宫内发生了政变,

  立刻就护着唐中宗慌不择路的逃跑。

  李显生来肥胖,胆又小,此时已经吓的尿了裤子。

  他们一行人气喘吁吁的跑到玄武门的门楼,往下一看,李多祚已经率领一百余人包围了玄武门。

  李显此时已经没了主意,还是韦皇后有定力,她知道,这些参与兵变的禁军,大部分都是受到了蛊惑,只要皇上一发话,顿时将做鸟兽散。

  于是使劲给李显吃定心丸,并鼓励他站到城头上向下面士兵喊话。

  李显只好站到墙头,战战兢兢的向下面士卒喊话道:“你们都是保护我的卫士,为何要犯上作乱?大家若能归顺,斩杀贼首李多祚等,我将保证大家都荣华富贵。”

  毕竟是正宗的皇帝,唐中宗此话一出,叛军立即倒戈,千骑军官王欢喜等立马斩杀了李多祚等人,向皇上投降了。

  此时还在皇宫中找寻仇家的李重俊,闻听政变失败了,再顾不上许多,只带百余骑兵奔出肃章门,逃往终南山。

  等叛乱平息后,李显终于腾出手来找政变的元凶算账了,他派出果毅都尉赵思慎率轻骑去追赶李重俊一伙。

  此时的李重俊可谓是狼狈至极,他们出逃的时候有百余人,跑着跑着,人越来越少,等晚上抵达鄠县时,只有几个贴身的亲随跟着了。

  此时天色已晚,城中又不知虚实,便想在树林中休息一宿之后,明天再做打算。

  俗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夫妻都是这样,何况身边那些小喽啰呢?

  此时的李重俊已经被打上叛贼的烙印。他是落荒而逃的,逃跑时又没带什么贵重物品,李重俊身上目前最值钱的,也就是那颗脑袋了。

  李重俊刚歇息下,准备打个盹的功夫,一名亲信举起大刀,咔嚓一下,李重俊就尸首分离了。

  这些亲信拿着李重俊的脑袋和尸体去邀功请赏去了。

  李重俊死后,不管东宫的旧属也好,或者太子生前交好的人员也罢,竟没一人去给他收尸,任他的尸首裸露于野。

  此时

  永和县丞

  宁嘉勖看不下去了,他挺身而出:

  “节愍太子兵散遇害,宫窃莫敢近者。有永和县丞宁嘉勖,解衣裹太子首号哭。时人义之。”(《大唐新语·卷十·节义》)

  韦后的心腹、宰相宗楚客一看还真有替太子出头的,大怒,将不知深浅的宁嘉勖收监,先是给把调到兴平当县丞,后来找机会给杀了。

  这桩冤案一直沉寂了许多年,直到唐睿宗李旦掌权,开始复审李重俊旧案,追复了李重俊的太子名位,并将他陪葬定陵。

  定陵是唐中宗李显的陵墓,这个举动也就是说,李重俊的孤魂在外面飘荡多年之后,终于又认祖归宗了。

  那位关键时刻伸出正义之手的宁嘉勖,也附带的被平反,追赠为永和县令。

  永和人以宁嘉勖而自豪,为了纪念这位英雄,大伙集资修建了天龙寺和解剑亭,并立碑纪念,碑文上镌刻的就是睿宗对宁嘉勖的褒奖令:

  “能重名节,事高栾、向,幽途已往,生气凛然。静言忠义,追存褒宠,可赠永和县令。”(《大唐新语·卷十·节义》)

  宁嘉勖的义举,不光成全了自己的身后之名,还荫及子孙。

  参考资料:《旧唐书》 《大唐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