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备战2023年山东省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

  这是一份专题05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备战2023年山东省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精编(中外历史纲要上),共52页。

  C.民众深受日本文化影响D.辛亥革命提升民族意识

  2.(2022·山东菏泽·二模)日本学者丸山松幸认为,与“墨守祖法”不切实际一样,“全盘西化”也不可能成为现实,“中体西用”论也缺乏使两者有机结合的内在逻辑;康有为的尝试虽然失败了,但他所提出的问题却寓意深远。作者肯定的康有为“提出的问题”是

  A.学习西方政治制度B.传统与近代的结合

  C.以皇帝的名义变法D.将传统儒学宗教化

  3.(2022·山东青岛·二模)如表为中国1865—1911年对外贸易数据统计表(单位:两)。表中数据说明

  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近代民族工业得到了初步发展

  C.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D.洋务运动导致了中国入超现象

  4.(2022·山东青岛·二模)太平天国运动,初期不允许阅读《四书》《五经》,见之即毁。定都南京后,允许诵习删改后的儒家经典。这一变化旨在

  A.推进北伐战争B.维护政权稳定C.调整革命策略D.应对国际形势

  5.(2022·山东泰安·三模)下表为19世纪后半期中国进口商品总值以及大宗商品进口值的变化表(单位:海关两)。它反映出

  A.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的程度加深B.列强对华转入资本输出为主的侵略阶段

  C.国际竞争影响下鸦片贸易萎缩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取得显著的成就

  6.(2022·山东济南·二模)太平天国时期,贡生沈梓在日记中说:“徐抚军(指曾任江苏巡抚的徐有壬)合两浙官员禁除赌匪,穷年累月而不得,而伪忠王以一土寇之号令一朝灭之而肃清。”吴江人柳兆薰在其日记也称:“长毛往来,市人不惊。”这说明( )

  A.民众对清政府统治的失望B.太平天国社会治理取得成效

  C.二人都认同太平天国政权D.太平天国重视发展商品经济

  7.(2022·山东·模拟预测)湖北机器织布局在1896年大力整顿之后,“竟赢余十八万金”,不但其产品畅销,还把厂中九名外国技师裁去八名。该现象

  A.使民族工业增强了信心B.得益于放宽设厂的限制

  C.表明实业救国成效显著D.打破了外资的技术垄断

  8.(2022·山东·模拟预测)1842年地处上海附近的吴淞镇,因地扼中外船只入港要口,备受各方青睐,昔不过三里之市场,今则自镇以南马路日增。在这之后,江南港口城镇大为发展,是因为

  A.西方列强开设工厂B.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

  C.清政府的自强运动D.江南自然经济已瓦解

  9.(2022·山东·模拟预测)1909年,驻京各国使节向清政府提出抗议,反对华商银行发行钞票;到1921年各外国银行又群起配合,要求“将现在施加于中国邮局、海关以及中东路等关于接受和行使外国银行钞券的限制全部取消”。这一现象表明

  A.清政府被迫接受西方金融规则B.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重要手段

  C.外国银行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D.各国相互勾结侵损中国国计民生

  10.(2022·山东·模拟预测)19世纪40年代和(19世纪)50年代西方的冲击,是使人难以支持的打击。然而,对19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90年代下一代的人来说,西方却成为仿效的榜样,以便更好地加强中国的实力来对付西方。据此可知

  A.西方成为中国社会转变的决定因素B.中国社会转变与救亡图存产生共鸣

  C.西方思想得到中国社会的普遍认可D.政治领域的近代化是这一时期主导

  11.(2022·山东·模拟预测)1881年开平矿务局开始兴造唐山至胥各庄铁路,以便利运输煤炭,“虑朝议禁驶机车,乃声明以驴马拖载,使得邀准”。这表明

  A.清朝统治者对铁路仍存疑虑B.开平煤矿生产能力有限

  C.洋务派在朝廷并未掌握大权D.唐山附近地方风气未开

  12.(2022·山东·模拟预测)19世纪初,对长江三角洲贸易的描述是“由苏州分销全省”等;到了六七十年代,这一描述已变为“从上海携带……前往苏州”等。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商品输出扩大B.农民运动的冲击

  C.江南经济的衰退D.民族工业的兴起

  13.(2022·山东·模拟预测)甲午战后,江南制造总局分设了江南船坞等十多所企业,天津机器局也设立了诸多分厂,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则合并为商办“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由此可以得出洋务企业

  A.并未受到战争的影响B.以发展重工业为主

  C.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D.调整中国工业布局

  14.(2022·山东·模拟预测)光绪末年,地方督抚愈来愈频繁地与各国接触,并且自借外债,用这些钱来办新政、建军队、弥补地方财政的亏空。对这种情况,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嗣后各属与各国领事交涉,须将详细情形,详明上司,转报农工商部立案”。这说明晚清时期

  A.旧有政体阻碍社会转型B.中央统治秩序受到冲击

  C.列强侵略激化社会矛盾D.地方割据势力日益强大

  15.(2022·山东·模拟预测)如图为1840—1950年间中国茶叶生产出口总量示意图。据此可知

  A.近代茶叶销售以内销为主外销为辅B.前期茶叶出口增加根源于产量激增

  C.中期以后中国茶叶的出口趋于劣势D.后期茶叶产量下降加速小农经济破产

  16.(2022·山东·模拟预测)在鸦片贸易中,英印政府(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政府)按鸦片成本的300%税率抽税,税额总量不断上升。1792年鸦片税占到岁入的5.2%,1812年上升至7%,1822年达到10%。这一变化说明

  A.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B.英国工业革命加速推进

  C.英印财政依赖鸦片贸易D.中英贸易愈发畸形发展

  17.(2022·山东·模拟预测)1842年,英国对华贸易总额为96.9万英镑,此后连续增长至1845年的239.5万英镑,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76%。一直到1869年,英国对华的进出口贸易在中国全部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分别维持在91%和76%的水平。这种现象反映出

  A.鸦片战争后我国自然经济得以解体B.中英之间的贸易是平等的是健康的

  C.中国是英国海外贸易的最主要国家D.工业革命后英国迅速抢占中国市场

  18.(2022·山东·模拟预测)在《马关条约》的谈判中,李鸿章对日方说:“我国人民对贵国抱怨之声甚多,然与抱怨之感怀相比,余个人也许应该感谢贵国唤醒了中华国人。”由此可见,李鸿章

  A.认清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利的根源B.认为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加剧

  C.肯定了甲午中日战争的启蒙作用 D.认同日方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19.(2022·山东·平原县第一中学模拟预测)“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纲领。因为西学是新学,中学是旧学,“中体”和“西用”不会互相侵犯,“用”在“体”中会发酵。这说明“中体西用”的思想

  A.束缚了知识阶层的思想进步B.无法推动中国的现代化

  C.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D.促进了社会的新陈代谢

  20.(2022·山东德州·二模)太平军创兴之时,实行人无私财原则的圣库供给制度。定都天京后,把城市人民的经济生活也纳入圣库的供给范围。这一做法旨在

  A.建立正常的经济秩序B.保障太平军的供给

  C.满足民众生活的需求D.顺应历史发展趋势

  21.(2022·山东济宁·二模)如图为《天朝田亩制度》的部分规定。它反映出太平天国政权

  A.主张土地国有B.倡行西方民主C.力主男女平权D.注重基层治理

  22.(2022·山东·临沭县实验中学模拟预测)“《资政新篇》比《天朝田亩制度》‘新’,它体现了时代精神,反映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将来临的征候。”材料中《资政新篇》的时代精神主要体现在( )

  A.利用西方技术维护统治B.宣传西方民主的优越性

  C.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D.摆脱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3.(2022·山东·模拟预测)1898年1月24日,光绪帝紧急寄谕各省,“据荣禄奏,各省煤铁矿产以山西、河南、四川、湖南为最,请饬筹款设立制造厂局渐次扩充,从速开办,以重军需。着……各就地方情形认真筹办,总期有备无患,足以仓卒应变”。这一寄谕

  A.顺应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需要B.推动近代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

  C.加强了中央政府发展实业的职能D.达到以行政改革来消弭革命目的

  24.(2022·山东·模拟预测)1901年,慈禧和朝臣希望举行乡试以提振权威,但刘坤一、张之洞坚决反对,最终西南、西北等省按期举行乡试,东南各省则展期一年。刘、张这一举动表明清政府

  A.权力结构开始改变B.选官制度废除的必然性

  C.民族意识不断增强D.中央集权受到严重威胁

  25.(2022·山东·模拟预测)1840年鸦片战争时,琦善派人探听了一些英国的情况,并据此写了一份奏折上报朝廷,部分内容如图,材料反映出

  A.琦善主张坚决抵抗英国军事侵略B.英国女王权力受到国内大臣的制约

  C.清廷官员深受传统政治文化影响D.清廷对于西方有着清晰准确的认识

  26.(2022·山东·模拟预测)如表为中国近代鸦片战争至民国初年留学生情况统计简表,据此如表分析,影响如表变化的因素不包括

  A.日俄战争的刺激B.清政府的鼓励和提倡

  C.日本放松对中国的侵略D.近代民族危机的加深

  27.(2022·山东·模拟预测)1866年,由美国传教士创办的广州博济医院增办博济医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西医教育机构。1879年,学堂招收了两名女生并最终学成从医,学堂开办46年共培养了120多名毕业生,孙中山年轻时,也曾在此就读。博济医学堂的发展历程反映出

  A.西方侵略手段更加隐蔽B.广州市民对西医较认同

  C.近代教育受到西方影响D.“经世致用”新学风兴起

  28.(2022·山东·模拟预测)下表是1843-1860年我国茶叶出口情况统计(单位:磅)。据此可知近代中国,茶叶

  A.成为最主要的出口商品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C.中国贸易保持出超局面D.中国正被逐步卷入世界市场

  29.(2022·山东青岛·一模)1882年,李鸿章上疏朝廷说:“臣维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这表明李鸿章( )

  A.鼓励发展资本主义B.率先学习西方科技

  C.主张发展民用企业D.宣扬中体西用思想

  30.(2022·山东·临清市实验高级中学二模)1853年,马克思写道:“在英国的武力面前,清王朝的权威倒下,成为碎片;天朝永恒的迷信破碎了;与文明世界隔绝的野蛮和密封被侵犯了,而开放则达成了。”该观点揭示了

  A.清政府与世界发展潮流背道而驰B.清朝中央权力的不断下移

  C.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双重影响D.资本主义侵略扩张的本性

  31.(2022·山东·临清市实验高级中学二模)早在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就认定“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到1894年,张之洞仍然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二十余年思想几无进步。这主要是由于

  A.传统儒家思想根深蒂固B.洋务派的阶级局限性

  C.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D.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32.(2022·山东·模拟预测)《马关条约》签订后,李鸿章向光绪帝陈词:“深盼皇上振励于上……及早变法求才,自强克敌。”张之洞也认识到“救时必自变法始”,并认为“不变其习,不能变法;不变其法,不能变器”。由此可见,甲午战后( )

  A.“中体西用”的思想藩篱被彻底突破B.变法救国思想成为社会主流观念

  C.洋务派对救国道路进行了深刻反思D.洋务运动已经触及对制度的变革

  33.(2022·山东·临沭第一中学模拟预测)1858年中英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其中第七条规定:“英商不论向内地输入或由内地出货物,应纳的子口税都要交给起运口岸的海关。”这一条款( )

  A.体现了中国关税征收的简化B.反映了英国扩大商品输出的企图

  C.阻碍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D.推动了中国海关管理的近代化

  34.(2022·山东·临沭第一中学模拟预测)鸦片战争后,魏源指出:“周、孔语言文字,西不逾流沙,北不暨北海,南不尽南海。广谷大川,风气异宜,天不能不生一人以教治之。”这体现了魏源( )

  A.开放包容的文化观B.天下一家的一统观

  C.固守传统的华夷观D.多元一体的民族观

  35.(2022·山东泰安·模拟预测)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商民皆困,出现“道光萧条”;19世纪后期,西方银价下跌,中国茶、丝出口大增,形成白银内流,同时清廷还大发银票、宝钞,铸铁钱等,造成通货膨胀,形成“光绪萧条”。二者共同反映出

  A.全球化冲击清王朝经济安全B.工业革命提升西方商品竞争力

  C.条约体系阻碍中国经济转型D.政局动荡影响清王朝金融调整

  36.(2022·山东·平原县第一中学模拟预测)1843年,中英签订《虎门条约》规定"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之后西方列强与中国订立条约时均援引此款。1871年中日签订《中日修好条规》时,则首次取消了"一体均沾"的条款。这反映出

  A.传统的宗藩国家体系逐渐解体B.中国面临的列强侵略压力减轻

  C.清廷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增强D.洋务运动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

  37.(2022·山东泰安·一模)据统计,1843一1860年,香港与五个通商口岸共出版西书434种。其中纯属宗教宣传品的有329种,占75.8%;属于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地理学、地质学、博物学植物学、医学等方面的书籍105种,占24.2%,科技书籍比例上升较快。据此可知

  A.西方科技知识由此开始传入中国B.西方科技知识促进中国近代科技发展

  C.西方科技知识获得中国普遍认同D.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了解西方科技的主动性增强

  38.(2022·山东·文登新一中模拟预测)1890年,薛福成提出:“《尧典》之定四时,《周髀》之传算术,西人星算之学未始不权舆于此。其他有益国事民事者,安知非取法于中华也?昔者宇宙尚无制作,中国圣人仰视俯察,而西人渐效之。今者西人因中国圣人之制作而踵事增化,中国又何尝不可因之?”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说明

  A.中国古代科技的先进性B.西方国家强于中国的原因

  C.学习西方长处的合理性D.东西方文明发展的互动性

  39.(2022·山东滨州·模拟预测)面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日新形势,1901年4月,日本陆军元老山县有朋发表《东亚同盟论》,主张与清政府合作。1905年8月,山县在《战后经营意见书》中表示“战后之急务在于扩张军备并维持和强化同清国的合作”。以寺内正毅为代表的陆军省也主张同清政府合作。这些日本军政要人强调与清政府合作,其意图之一是

  A.共同抵御欧美列强的侵略B.着力化解中国的民族主义

  C.借此向中国转嫁经济危机D.改变日本对华的基本方针

  40.(2022·山东泰安·一模)由于轮船招商局等企业的股票购买者大都得到了丰厚的股息回报,19世纪80年代初,人们把购买股票作为一种理想的投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大量资金纷纷投向上海股票市场,各种中外股票大量发行。这说明。

  A.列强操纵近代中国经济B.近代金融市场趋于成熟

  C.洋务运动进入深化阶段D.新型经营形式得以发展

  41.(2022·山东菏泽·一模)1875年,郑观应提出:“故公法一出,各国皆不敢肆行,实于世道民生,大有裨益……如中国能自视为万国之一,则彼公法中必不能独缺中国,而我中国之法,亦可行于万国”。这一主张

  A.延续了传统的华夷观念B.基于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C.超越了他所生活的时代D.体现了对国际法的矛盾心态

  42.(2022·山东·模拟预测)咸丰年间,清政府允许督抚将人犯就地正法。同治八年,御史奏请“遇有获案要犯”须经刑部、三法司及皇帝“覆核办理,以重人命”;曾国藩等督抚则以匪患泛滥为由反对。就地正法存废之争由此迁延至清末。这反映了

  A.社会矛盾的缓和B.洋务运动的进步性

  C.中央权威的削弱D.中华法系的近代化

  43.(2022·山东·模拟预测)《尼布楚条约》签订时,清政府第一次把满文“中国”一词作为正式国名与俄罗斯对应。此后,在对外交往文件中,却再未称自己为“中国”。一直到《南京条约》签订时,汉文“中国”才正式写进外交文书,此后清朝多以“中国”名义与外国签订条约。这反映了清政府

  A.天下观的缓慢转型B.极力维护天朝上国形象

  C.注重捍卫国家主权D.积极融入国际关系体系

  44.(2022·山东潍坊·一模)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他认为戊戌变法的意义在于

  A.效法明治维新改革道路B.试图改变旧的政治制度

  C.推动了民众的思想解放D.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

  45.(2022·山东聊城一中高三期末)如图为鸦片战争后清朝地方外交权的演化过程示意图,这反映出,清朝

  A.中央集权受到冲击B.外交出现制度性的变化

  C.地方权力持续扩大D.积极开展独立自主外交

  46.(2022·山东·二模)太平天国运动在宣传四海皆兄弟等观念的同时,又强调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各有名分,“子不敬父失天伦,弟不敬兄失天伦,臣不敬君失天伦,下不敬上失天伦”。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A.以儒家思想为主要的指导思想B.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C.仍受传统思想观念和道德束缚D.与传统农民起义斗争方式一致

  47.(2022·山东·模拟预测)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李鸿章建议的主要意图是

  A.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实现富国与强兵

  C.改变洋务企业经营方式D.与洋人商战争利

  48.(2022·山东菏泽·高三期末)曾国藩、李鸿章以及直接受太平军威胁的地方官吏何桂清、薛焕等人感知,在军事上太平天国借用了西洋技法,因而需“借洋兵助剿”;在中央的奕?、桂良等人也力主改变国策,向西方学长技。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

  A.引起清朝权力结构的变化B.曾得到外国势力的援助

  C.改变了清政府官员的思想D.促进了洋务运动的发生

  49.(2022·山东·高三开学考试)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提出"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等思想,也提出过在"学堂大兴、人才日盛"之前,不要把议院制提到日程;同时还提出了"政艺兼学"及"政尤急于艺"的主张。这表明张之洞

  A.具有"中西合壁"的理念B.放弃"中体西用"的思想

  C.突破了"天朝上国"藩篱D.坚守"因夷变夏"的观念

  50.(2022·山东青岛·高三期末)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我们主张趣味教育的人,是要趁儿童或青年趣味正浓而方向未定的时候,给他们一种可以终身受用的趣味。这种教育办的圆满,能够令全社会整个永久是有趣的。”梁启超意在

  A.促进国民素养的提升B.批判传统教育的危害

  C.培养维新变法的人才D.提升民众的生活水平

  51.(2022·山东青岛·高三期末)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农民领袖们蔑于对世界的认识,以天朝上国自居。运动后期“天下万国之真主”“进贡”“来朝”之类的说法,在对外文件中消失。这一变化反映出太平天国的领导者

  A.放松了对西方列强的警惕B.摆脱了农民阶级狭隘思想

  C.初步具备了近代外交理念D.主张国家之间应平等往来

  52.(2022·山东威海·高三期末)清咸丰帝以前,地方总督主军政,巡抚掌民事,互不统属又多牵制,且以布、按二司分割巡抚权力,以提镇武职牵制总督权力。但是,咸丰以后,督抚的权力不但强化,而且得到集中乃至恶性膨胀。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事件是

  A.东南互保运动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

  53.(2022·山东·沂水县第一中学高三期末)如图为1908年《戊申全年画报》刊载的漫画《对内对外两种面目》,画中一副笑脸(对外),而倒过来看则是一副怒脸(对内),一笑一怒两种不同表情巧妙地集于一个人的面孔上。该漫画的刊载旨在

  A.揭示清政府的反动面目B.凸显其浪漫主义画风

  C.彰显资产阶级的两面性D.体现其针砭时弊功能

  54.(2022·山东潍坊·高三期末)1862年,英国首相巴麦尊指出:“……既然中国的政策是鼓励和世界各国的商业,那么对我们来说,如果不努力协助这个开明的中国政府从事于改进的努力,那是自取灭亡的”。基于上述认识,英国

  A.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B.协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支持清政府维新变法D.实行“以华制华”的政策

  55.(2022·山东·曲阜一中高三开学考试)《天朝田亩制度》颁布后,在太平天国占领区内,据记载,天京附近的农民“交长毛钱粮,不复交田主粮”;江苏扬州附近,“凡佃人田者,亦思抗租不纳”。这些事例说明太平天国的土地方案

  A.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理想B.否定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C.违背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D.打击了农村的封建势力

  56.(2022·山东日照·高三期末)19世纪60年代,容闳、冯桂芬、王韬等都对传统经学教育进行批判,极力推崇西式教育。然而此后30年间,他们对全盘改革旧教育、建设新的现代教育闭口不提,见到的仅是补缝堵漏的主意。思想敏锐而行动怯懦成为思想家们的典型性格。这一现象表明

  A.社会整体环境不适应变革需要B.士人对社会变局存在矛盾心态

  C.知识分子的变革思想尚未成熟D.经济结构落后制约着人才需求

  57.(2022·山东日照·高三期末)据统计,自1898年以后短短的10多年中,《天演论》就发行过30多种不同的版本,这是当时任何其他西学书籍都不可比拟的,“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都渐渐成了报纸文章的熟语。这一现象反映出

  A.西方文化在中国深入传播B.思想文化界趋于科学理性

  C.维新变法思想已深入人心D.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

  日至1898年9月21日,与材料时间“自1898年以后短短的10多年中”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58.(2022·山东枣庄·高三期末)下列表述与图中所示历史事件的影响相符的是

  A.清政府的权力结构发生变化B.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C.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运动起步D.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59.(2022·山东·模拟预测)下图是两位清朝皇帝写给英国国王的敕谕,下述言论反映了当时

  A.中国国力和制度远胜于英国B.中国的社会发展隐藏着危机

  C.中国工商业发展已完成转型D.盛世繁华与对外政策的矛盾

  60.(2022·山东·模拟预测)《马关条约》签订时,御史王鹏运形容:“大臣争于上,庶僚争于下,台臣争于内,疆臣争于外,以及防边之将帅,上计之公车,泣血拊膺,合词呼吁,下至农工商贾之流,废业奔号,辍耕太息。”王鹏运的描述表明了甲午中日战争

  A.使中国国际地位大幅度下降B.使士大夫开始反思传统文化

  C.刺激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D.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欲望

  61.(2022·山东·模拟预测)盛宣怀主张“实业与人才相表里,非此不足以致富强。”由此,他创设商务学堂,专教以信义为体、以核算为用的理财之道。创办上海医学堂、南洋公学高等学堂、天津电报局、湖北矿务学堂、上海图书馆等。由此可知,盛宣怀实业教育的思想

  A.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B.与维新派的思想主张相一致

  C.深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D.兼具现实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62.(2022·山东德州·高三期末)清代刘锡鸿认为∶"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骛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而惟骛心于凶器之末何欤?"这反映出他

  A.赞同中体西用B.主张学习西方科技

  C.维护伦理纲常D.强调学习西方政治

  63.(2022·山东·模拟预测)下面是对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事件的评价:引起国家政治格局的变化、对未来抱有乌托邦式的憧憬、想把民族传统文化全部推翻、把西方国家的使节称为“洋兄弟”。这一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新文化运动D.辛亥革命

  64.(2022·山东滨州·高三期末)下表为1867年和1885年列强在华全部进口货物总值的占比情况统计表。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中法战争的失败

  C.列强侵华权益的扩大D.鸦片贸易的罪恶性

  65.(2022·山东·平原县第一中学模拟预测)1864年以后,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集团有60多人做到督抚位置,慈禧在任命江南各省的巡抚布按时均会征求曾国藩的意见。1868年,非湘军出身的马新贻代替曾国藩就任两江总督。据此可知

  A.地方势力现尾大不掉之势B.内忧外患导致清廷人事动荡

  C.清政府中央权威相对稳固D.洋务运动得到朝廷大力支持

  66.(2022·山东聊城·高三期末)如图是1911年时人创作的一幅政府漫画《加人一等》。作者意在

  A.揭露列强不断侵略中国B.阐明人民大众深受压迫

  C.批判清政府与洋人勾结D.强调社会变革势在必行

  67.(2022·山东·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一模)某学习小组为研究中国近代重大事件,搜集到以下图片,据此可知

  A.地主阶级主动融入世界B.学习西方先进制度以图富强

  C.传统华夷观念彻底打破D.地主阶级被动学习挽救危机

  68.(2022·山东省济北中学模拟预测)1879年,郭嵩焘出使英、法归国后,指出:“天地自然之利,百姓皆能经营,不必官办督率。若经由官开采,则将强夺民业,烦扰百端。”他极力主张官府不要采取行政手段干预工商业,只要“创置器械推行之各省,俟民之择而从焉”即可。郭嵩焘的这一认识

  A.奠定了洋务运动的思想基础B.顺应了实业救国的思想潮流

  C.反映了民族企业发展的要求D.推动了民族工业的独立发展

  69.(2022·山东·模拟预测)1864年,清政府急欲恢复江南驻防旧制,欲添造兵房1万余间,公廨官署200余所,并要求两江总督李鸿章设法筹款。后经几任两江总督拨款,直至1879年,累计建造官署、兵房5400间。这说明

  A.地方与朝廷分庭抗礼B.农民运动摧垮江南经济

  C.清政府财政制度崩溃D.中央对地方的依赖加深

  70.(2022·山东·模拟预测)鲁迅曾经说:“我们从古以来,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上述材料,从近代中国思想演变角度,谈谈你对鲁迅所说的话的理解。

  71.(2022·山东枣庄·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晚清的教育改革

  依据材料,谈谈你对晚清教育改革的理解。

  72·山东·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到底指哪里?

  ——据欧阳哲生《中西交通史上的“西方”概念之探源》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中国人所指的“西方”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73.(2022·山东·平原县第一中学模拟预测)对洋务运动存在不同的解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最仇视的,是我们的政府形式。满大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如果自由的原则籍着我们的榜样的力量进入这个帝国,接踵而至的将是这个“奉天承运”的王朝的末日,以及他们借助盘剥和暴政而自肥的寄生生涯的终结……由于没有现代海军军衔制度,进而导致集体凝聚力的缺乏……一旦发生战事,这些武器就会轻而易举地成为第一支开来的欧洲军队的战利品。

  ——美·薛斐尔(时任美国驻华海军武官)《致萨金特公开信》(1882年)

  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尤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明知为纸片糊裱……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吴永(曾任李鸿章幕僚)《庚子西狩丛谈》

  (李鸿章)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茫乎未有闻焉。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梁启超《李鸿章传》(1901年)

  (洋务派是)经外国侵略者改造适合镇压太平天国的新封建军阀……(洋务运动直接后果)加深殖民地化.——摘编自范文澜(延安马列学院历史研究室主任)《中国近代史》(1947年)

  根据材料结合史实,对“洋务运动的不同解释”做出解释。

  74.(2022·山东·文登新一中模拟预测)19世纪60年代以后,清廷强化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管理,对新疆、蒙古、西藏、台湾等地区推行边疆、内地一体化政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5年6月)清廷发出上渝:“现在和局虽定,海防不可稍弛;亟宜切实筹办善后,为久远可持之计。着各抒所见,确实筹议,迅速具奏。”在各大臣上奏意见中,左宗棠于1885年7月奏请“将福建巡抚移驻台湾,以资震慑”。10月12日,军机大臣奕譞、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奕劻等奏言“似属相宜,恭候钦定”。1885年10月,刘铭传被清政府任命为首任台湾巡抚。上任后,刘铭传着手调整行政体制,按照省的设置,在台湾设3府1直隶州,领11县5厅。1887年设西学堂于台北,同时派汉文教习二人教以经书。——摘编自刘海荣《浅谈刘铭传与台湾的近代化》

  材料二 1882年,新任督办新疆军务的刘锦棠向清廷提出了新疆建省方案。两江总督左宗棠也奏请清廷在新疆建省。1884年,清政府委任刘锦棠为首任新疆巡抚。1885年,刘锦棠针对当时原有伯克(少数民族上层)欺压甚至奴役民众的现实,在委署州县官吏的同时,陆续将各城伯克大量裁撤,大量伯克占有的土地收归国有,新疆民政等事务尽归中央委派官员。刘锦棠任巡抚时,还在新疆遍设义塾,以《孝经》《论语》等汉文典籍为教授内容。——摘编自童远忠《刘锦棠抚新政策述论》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以后,清政府鼓励内地汉民移居东北、内外蒙古等地。伴随着内地移民的增加,在内蒙古,州府、县逐次设立,在东北改将军体制为行省建制,在西藏东部设立具有行省性质的特别行政区。——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晚清政府边疆治理加以阐释。

  【答案】清朝中后期,列强侵略加深,边疆危机、民族危机加剧;开明官员的推动;清政府边防意识进一步增强;洋务运动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清政府的实力。清廷通过移民戍边,开发边疆;重新设置行政机构,加强对边疆的管理;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清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打击了侵略和分裂势力,有利维护了领土主权的完整和国家统一;推动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强边疆人民对祖国的文化认同。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处于清朝中后期,列强侵略加深,边疆危机、民族危机加剧;洋务运动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清政府的实力;根据材料中左宗棠的奏请、刘铭传的举措、刘锦棠的方案等可知,开明官员的推动;根据材料“现在和局虽定,海防不可稍弛;亟宜切实筹办善后,为久远可持之计。着各抒所见,确实筹议,迅速具奏”“清政府鼓励内地汉民移居东北、内外蒙古等地。伴随着内地移民的增加,在内蒙古,州府、县逐次设立,在东北改将军体制为行省建制,在西藏东部设立具有行省性质的特别行政区”可知,清政府边防意识进一步增强;清廷通过移民戍边,开发边疆;重新设置行政机构,加强对边疆的管理;根据材料“1887年设西学堂于台北,同时派汉文教习二人教以经书”“还在新疆遍设义塾,以《孝经》《论语》等汉文典籍为教授内容”可知,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根据材料“上任后,刘铭传着手调整行政体制,按照省的设置,在台湾设3府1直隶州,领11县5厅”“在委署州县官吏的同时,陆续将各城伯克大量裁撤,大量伯克占有的土地收归国有,新疆民政等事务尽归中央委派官员”“清政府鼓励内地汉民移居东北、内外蒙古等地。伴随着内地移民的增加,在内蒙古,州府、县逐次设立,在东北改将军体制为行省建制,在西藏东部设立具有行省性质的特别行政区”可知,清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打击了侵略和分裂势力,有利维护了领土主权的完整和国家统一;推动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强边疆人民对祖国的文化认同。

  75.(2022·山东省实验中学一模)近代以来,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其主张。

  (2)根据材料,联系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趋势,说明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

  76.(2022·山东济南·高三开学考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海防问题上,郑观应认为“枪炮器械宜精也,不精则彼利我钝;轮船、火车、电报宜兴也,不兴则彼速而我迟”。“徒以分省设防画疆而守,遇有事变拨调他省师舰以为接济,而号令不齐,医械不一。平日既无统属之分,临进难收臂指之效”。他还认为中国建立的海军的目的在于“卫商民,收防海之实用”,“张国威,护华商”。而发展工商业又为建立海防提供了物质保证,他说:“非富不能图强,非强不能保富,富与强实相维系也”。

  ——摘编自刘中民《中国近代海防思想史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郑观应的海防主张进行探讨。

  77.(2022·山东青岛·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骞言大宛之天马汗血……乃大兴师伐宛,历数期而后克之。夫万里而攻人之国,兵木战而物故(注:死亡)过半,虽破宛得宝马,非计也。当此之时,将卒方赤面而事四夷(注:与四面八方的敌人作战),师旅相望,郡国并发,黎人困苦。——(西汉)西汉桓宽编著《盐铁论》

  材料二 剑舞轻离别,歌酣忘苦辛。从来思博望,许国不谋身。

  ——(唐)张说《将赴朔方军应制》(节选)

  材料三 从来奇物产天涯,安得移根植帝家。犹胜张骞为汉使,辛勤西域徙榴花。

  ——(宋)欧阳修《千叶红梨花》(节选)

  材料四 博望通西域之役,其功在汉种者有三:(一)杀匈奴猾夏之势:……张博望首倡通月氏结乌孙之议,卒以断匈奴……及孝式末世,递至匈奴远遁……自今以往,如有能继博望之精神以对于外种者乎,则世界之历史,安见为阿利安种人(注:白人)所专有电!(二)开欧亚交通之机:……盖中国希腊两文明种之相接近实起于是,是黄种人与阿利安种交通之起源也。……而沟而通之者,实始博望,博望实世界史开幕一大伟人也。(三)完中国一统之业:……遂开滇池,达交趾,卒使数千年为国屏落。虽其事不专成于博望而创始之功,实博望尸(注:掌握)之。——梁启超《张博望班定远合传》,1902年

  (1)分别说明材料一、二、三体现出的对张骞所持的态度。

  (2)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针对张骞的评价蕴含的时代特色。

  (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我们看待张骞应该涉及的视角。

  78.(2022·山东青岛·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在中国第一次引入股份制。这种筹资方式,开阔了视野并促进了招商局的迅速壮大。此后十年间,中国的股份制企业增至20多家。《中报》评论:“招商局开其端,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据李鸿章估计:“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外,招商局还率先投资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中国通商银行等。招商局创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

  ——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材料二 1896年8月28日李鸿章抵达纽约,开始对美国进行访问。9月2日,李鸿章接受了《纽约时报》记者的采访。

  记者:阁下,您在这个国家的所见所闻中什么最使您感兴趣呢?

  李鸿章:最使我感到惊讶的是20层或更高一些的摩天大楼,我在中国和欧洲从没见过这种高楼。这些楼看起来建得很牢固,能抗任何狂风吧?但中国不能建这么高的楼房,因台风会很快把它吹倒,而且高层建筑若没有你们这样好的电梯配套也很不方便。

  记者:阁下,您赞成贵国的普通百姓都接受教育吗?

  李鸿章:我们的习惯是送所有男孩上学。我们有很好的学校,但只有付得起学费的富家子弟才能上学,穷人家的孩子没有机会上学。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有你们这么多的学校和学堂,我们计划将来在国内建立更多的学校。

  记者:阁下,您赞成妇女接受教育吗?

  李鸿章:在我们清国,女孩在家中请女教师提供教育,所有有经济能力的家庭都会雇请女家庭教师。我们现在还没有女子就读的公立学校,也没有更高一级的教育机构。这是由于我们的风俗习惯与你们(包括欧洲和美国)不同,也许我们应该学习你们的教育制度,并将最适合我们国情的那种引入国内,这确是我们所需要的。

  记者:美国资本在清国投资有什么出路吗?

  李鸿章:清国政府非常高兴地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我的好朋友格兰特将军曾对我说,你们必须要求欧美资本进入清国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帮助清国人民开发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但这些企业的管理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我们欢迎你们来华投资,资金和技工由你们提供。但是,对于铁路、电讯等事物,要由我们自己控制。我们必须保护国家主权,不允许任何人危及我们的神圣权力。我将牢记格兰特将军的遣训,所有资本,无论是美国的还是欧洲的,都可以自由来华投资。

  ——摘编自《帝国的回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在促进中国早期近代化进程方面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李鸿章的答记者问?

  79.(2022·山东·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科学技术实为“救国之良药”

  材料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流亡海外,亲眼目睹了科学技术对于国家存亡、强弱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于1904年写出了《物质救国论》,通过中西之得失的比较,康有为把科学技术看作是“救国之急药”,认为“科学实为救国之第一事”,并明确提出“科学救国”的主张。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康有为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80.(2022·山东德州·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这民族站得住或站不住,就要看民族自觉心的强弱何如。所谓自觉心,最要紧的是觉得自己是“整个的国民”,永远不可分裂不可磨灭。

  ……我们断断乎不肯自己看轻了自己。确信我们是世界人类的优秀分子,不能屈服在别的民族底下,这便是我们几千年来能够自立的根本精神。

  ……有了自觉,自然会自动;会自动,自然会自立;一个人会自立,国民里头便多得一个优良分子;个个人会自立,国家当然自立起来了。

  ……国民志气一旦颓丧了,那民族便永远翻不转身来。……只求国民别要自己看不起自己,别要把志气衰颓下去,将来在全人类文化上,大事业正多着哩。我们今天替国家做满十岁的头一回整寿,看着过去的成绩,想起将来的希望,把我欢喜得几乎要发狂了。——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1921年10月10日双十节天津学界全体庆祝会讲演)

  81.(2022·山东·模拟预测)开平煤矿与一位美国总统

  1878年,在直隶唐山开平镇,“开平矿务局”诞生。1882年产煤38000吨,1898年达730000吨,不仅能供应轮船招商局和天津机器局等一系列企业使用,还有富余产量可以销售到市场,总资产已近白银600万两。

  1899年赫伯特·克拉克·胡佛(后当选为美国第31任总统,曾给自己取中文名“胡华”)被英国矿业投资公司毕威克一墨林公司派到中国工作,同时出任开平矿务局的技术顾问。1900年,英国人以“饲鸽传递消息,疑与拳匪相通”为由,抓捕开平矿务局督办张翼。德国顾问德璀琳要求张翼任命自己为开平矿务局总代理,予以便利行事之权以便保全矿务局。随即,德璀琳以矿务局总代理身份同胡佛(墨林公司代表)签订了“租借”合约,签字时文本由“租”改为“卖”。内容为:开平矿务局所有之地产、码头、铁路、房屋、机器、货物,并所属、所受、执学或应享有之权利、利益,一并允准、转付、移交、过割与胡佛胡佛有权将其由此约所得的一切权利、资料、利益,转付、移交与开平有限公司(该公司由英国财团东方辛迪加投资公司组建),中国的开平矿务局归英国企业家所有。在屡次交涉无果的情况下,清政府派人赴伦敦劳伦斯法庭打了一场国际官司。清政府胜诉,但判决书“无法强制执行”

  ——秦秀梅《“开平”被卖;晚清的国资流失大案》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开平煤矿的历史变迁。

  82.(2022·山东·临沭第一中学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提取两幅图片中有效的历史信息,找出两幅图片之间的历史逻辑,自拟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信息充分,逻辑清晰,说明合理。)

  83.(2022·山东潍坊·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图摘自1910年《小说月报》第4刊《飞艇图》。

  已时人对飞艇的描述,涉及结构、载重量、操作方法等,将其作为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来讴歌,也提到气球可能成为重要的战争武器。但中国的科学小说家,不讨论这武器到底属于何方,也不考虑空气动力、飞行速度以及太空中的失重等。此外,画报也不忘引经据典,《庄子·逍遥游》“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的说法也用于飞艇描述。——摘编自陈平原《晚清科学小说为何先天不足》等

  提取材料信息。谈你对当时国人关于”飞艇“措述的认识,并加以的阐释(提取信息不能照抄原文,观点明确,阐释逻辑清晰)

  84.(2022·山东·平原县第一中学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本书的遭遇

  材料一 1895年秋,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墨迹未干,群情激愤,痛心疾首,广州民间书局印行了曾任中国驻日参赞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如图)。此时此刻,此书甫一出版自然洛阳纸贵,风行天下。人们惊讶地发现,这部中国近代第一部深入系统地研究日本的著作,居然在八年前的1887年就已成书,然而一直未能出版。曾有人指责黄:“如果此书早就出版,国人了解日本,主战派大臣就不会轻易言战,于是战争赔款“偿银二万万可省矣”。

  ——摘编自雷颐《帝国的覆没——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困局》

  黄遵宪的《日本国志》

  材料二 近代对日本明治维新了解程度之深且影响之著者,可数近代著名爱国外交官黄遵宪。他敏锐地看到明治维新的成效,又指明日本在追求富强的同时已有称霸野心,中国首当其冲可能遭受其害。《日本国志》于1887年夏完成。1887-1889年间,黄遵宪通过北洋大臣李鸿章、两广总督张之洞向总理街门推荐,但被“久束高阁”。黄遵宪转而寻求民间出版,但仍遭冷遇,说明民间认为有关日本之书不值得出。这本书迟至1895年底甲午战败后才正式刊行。对此,时人痛惜万分,称“虽风行一世,而时已晚矣”——摘编自戴东阳《论黄遵宪对日本明治维新的认识》

  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以“一本书的遭遇”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85.(2022·山东·曲阜一中高三开学考试)下为时人对《南京条约》的看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渍》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清朝君臣对《南京条约》的看法,并进行评论。

  86.(2022·山东·模拟预测)容闳

  容闳出生于广东香山的贫困农家,幼时就读于澳门的一所教会学校,学习英语和近代自然科学课程又兼习《四书》《五经》。后来容闳在校长的资助下进入美国马萨诸塞州一所学校就读,阅读了大量西方著作,尤爱读《爱丁堡评论》(苏格兰启蒙派的重要阵地)。1854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耶鲁大学,决心用自己的新知识改造旧中国。

  容闳回国后,把改造中国的希望寄托在太平天国身上。1860年他拜会洪仁玕时提出创办新式学校,创立现代银行、金融制度等建国之策。但经过一番考察,容闳对太平天国相当不满和失望。1863年,容闳受曾国藩“三请”,帮助建立制造来复枪的工厂。容闳认为,中国最需要的不是制造枪炮的工厂,而是制造“机器母厂”。曾国藩采取这一建议并付诸实施。1854年至1872年,历经18年的不懈努力,容闳最终促成首批30名官派幼童留学生赴美。留美幼童受到西方文明影响后发生巨大变化,被顽固派诬告为“毫无管束,遂致抛荒本业,纷纷入教”。1881年,首批留学生被强令回国。人数不多的留美幼童在中国近代困难重重的转型中起了非同小可的作用。

  1898年,容闳参加了保国会成立大会。后来,容闳认识到难以在体制内改革清政府,于是走向了暴力革命,积极筹款支持革命派。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给他写亲笔信,邀请他担任要职。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阐释容闳的个人经历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87.(2022·山东滨州·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图为1909年上海环球社出版的《图画日报》“上海之建筑”专栏中的“轮船招商总局”。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表达清晰。)

  88.(2022·山东德州·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6年,主张废除中医的领袖人物余云岫(余岩)撰著《灵素商兑》,对中医基础理论进行系统批判,其后又持续著文力倡西医学、力主废除中医。思想文化界包括梁启超、梁漱溟等,在反思与批判传统文化时,也都对中医理论及中医实践中的庸医与迷信现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质疑和批判。

  深研中医的文化学者杜亚泉著文回应,主张中西医相互借鉴,以中华文明融汇外来文明。中医名家如陆士谔、陆渊雷、杨则民等,开始持续著书立说,回应挑战,主张发挥中医药优势,实现中西医药并存。——摘编自张可荣李艳飞《近代中医存废之争的文化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医存废之争"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89.(2022·山东潍坊·高三期末)维新派效法西方,将“人”视为改造社会的关键,通过教育提高国民素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维新派的教育思想

  提取材料信息,围绕“维新派的教育思想”,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析。(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答案】A

  【详解】依据材料“自1905年起,该词不仅为大量新式知识分子所运用,而且见诸官方文书;辛亥鼎革前夕,‘领土’更是取代‘版图’成为中国最为核心的疆土概”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加深。随着“领土”概念在中国的迅速传播,完整意义上的近代主权观念传入中国,较之中国传统疆土的概念,“领土”最重要的内涵特征是其以排他性的“主权”理念为基础。这反映了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国人对国家主权的强烈诉求,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国人对主权的强烈诉求,不是“西学东渐影响语言结构”,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民众深受日本文化影响,排除C项;依据材料“辛亥革命前夕”可知,当时辛亥革命还没有爆发,排除D项。故选A项。

  2.【答案】B

  【详解】从材料可得出,该学者即反对全盘西化,也不主张传统,而是肯定康有为把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思想相结合的方式,B项正确;学习西方制度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皇帝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与宗教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3.【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国1865—1911年进出口贸易额快速增长,表明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C项正确;鸦片战争后,即19世纪四十年代之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排除A项;仅凭材料信息不能说明近代民族工业得到了初步发展,排除B项;洋务运动兴办了近代工业,有助于抵御外来经济侵略,有助于扭转入超现象,排除D项。故选C项。

  4.【答案】B

  【详解】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中,定都南京前后统治阶层对儒学的态度前后变化较大,定都南京后,允许诵习删改后的儒家经典,是为了减小与知识分子阶层的对立,维护政权稳定,B项正确;太平军北伐属于军事行动,与改变对儒学的态度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了太平天国的领导阶层对儒学的态度发生变化,还没有达到调整革命策略的高度,排除C项;材料所述与应对国际形势变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5.【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可以看出,19世纪后半期,中国进口外国商品总值明显增加,而且棉纺织品进口总值占比上升,这意味着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的程度加深,A项正确;甲午战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转入资本输出阶段,排除B项;鸦片进口量上升,因此不是贸易萎缩,排除C项;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排除D项。故选A项。

  6.【答案】B

  【详解】忠王李秀成将原来清朝地方政府长期未能解决的赌博、盗匪问题,一举“灭之而肃清”,太平天国将士所到之处,商贸往来正常进行等,反映出太平天国社会治理取得成效,B项正确;民众对清政府统治的失望与“长毛往来,市人不惊”等不符,排除A项;“伪忠王”“长毛”等说明二人并不认同太平天国政权,排除C项;太平天国肃清在“赌匪”方面卓有成效,不能说明其重视发展商品经济,排除D项。故选B项。

  7.【答案】A

  【详解】19世纪末,湖北机器织布局经过整顿,“赢余十八万金”“产品畅销”,培养出了更多本国技术人员,反映出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有所发展,这有利于增强民族工业发展的信心,A项正确;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打破了湖北机器织布局等洋务企业的垄断,促进的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B项;实业救国是民族资本家的追求,并非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排除C项;湖北织布局裁去部分外国技师不能说明中国企业“打破了外资的技术垄断”,排除D项。故选A项。

  8.【答案】B

  【详解】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吴淞地处上海附近中外商品交流频繁,以吴淞镇为代表的港口城镇由内向型经济转为外向型经济,B项正确;允许西方列强开设工厂是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排除A项;清政府的自强运动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排除C项;《南京条约》签订后,通商口岸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并不意味着江南自然经济瓦解,排除D项。故选B项。

  9.【答案】D

  【详解】1909年各国使节发起抗议,1921年各外国银行群起配合,由此可见各国之间相互勾结,在华利益具有连带关系,各国联合起来侵损中国国计民生,D项正确;材料所述现象未涉及清政府的具体反应,更未涉及其是否接受西方金融规则,排除A项;资本输出指的是列强在华进行投资或提供贷款,材料没有强调这一点,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各国抗议结果,也无法判断他们是否把持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排除C项。故选D项。

  10.【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60至90年代,“西方却成为仿效的榜样,以便更好地加强中国的实力来对付西方”,结合所学可知,这说明中国社会的转变与救亡图存产生了共鸣,B项正确;西方入侵对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变产生了影响,但并非是“决定因素”,排除A项;西方成为中国仿效的榜样,并不意味着西方的思想得到中国社会的普遍认可,排除C项;19世纪60至90年代,中国仿效西方主要体现在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器物,政治领域的近代化表现在维新派在90年代提出建立君主立宪制,排除D项。故选B项。

  11.【答案】A

  根据材料可知,清廷同意建此铁路,又不同意“机车”牵引,只同意“驴马”拖载,符合“疑虑”态度之意,A项正确;题干材料未有开平煤矿设备、技术、生产等方面信息,难以推知其“生产能力”情况,排除B项;驴马曳引车辆不能说明“洋务派在朝廷并未掌握大权”,排除C项;禁驶机车是“朝议”(朝中议政)的主张,此主张之依据是否与唐山风气未开有关,题干材料未有信息,不能确定,排除D项。故选A项。

  12.【答案】A

  【详解】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初,苏州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随着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上海成为通商口岸,随着列强商品输出的扩大,长江三角洲的贸易主要围绕上海进行,A项正确;农民运动不利于贸易的发展,因此农民运动不是材料所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列强商品输出冲击江南地区的自然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而不是衰退,排除C项;民族工业在19世纪60—70年代开始兴起,不能成为材料所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13.【答案】C

  【详解】江南制造总局、天津机器局开办分厂,部分企业由官督商办转为商办,说明发展近代工业是趋势,洋务企业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C项正确;甲午战争中洋务企业遭到了破坏,排除A项;没有更多的信息作比较,我们得不出“以发展重工业为主”的结论,排除B项;工业布局指工业各部门、企业在全国或特定地区范围内的设置和组合状况,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4.【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光绪末年,地方督抚的财政自主权逐渐扩大,甚至使得中央被迫允许其事后汇报,这反映了中央集权遭到削弱,中央统治秩序受到冲击,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旧有政体的阻碍作用,排除A项;材料论述的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不是社会矛盾,排除C项。材料中地方督抚并未形成割据势力,排除D项。故选B项。

  15【答案】C

  【详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丝、茶等农产品日益商品化,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西方列强操纵着市场,使中国丝、茶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但国际市场上也有来自印度等的茶叶竞争,中国出口减少表明竞争力减弱,与材料中中期“出口减少”相符,C项正确;材料中“1880-1910年”明显是内销少于外销,排除A项;近代中国茶叶输出根源不在于产量,而是鸦片战争后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使中国丝、茶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排除B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下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而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农业经济中的自给自足的成分,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加速小农经济破产,排除D项。故选C项。

  16.【答案】D

  【详解】中英间鸦片贸易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无论在英国还是中国,鸦片基本上都把它看成一种毒品,这种毒品的贸易大多时候都是非法的,非法贸易的增长反映了贸易的畸形发展,D项正确;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是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工业革命和鸦片贸易增长之间无直接联系,排除B项;英印政府的财政收入只有10%来自鸦片税,10%的程度尚构不成依赖,排除C项。故选D项。

  17.【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后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迅速抢占中国市场,因而英国的对华贸易迅速增长,D项正确;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一个过程,而鸦片战争后是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A项;从题干材料无法判断中英贸易之间是否是平等健康的,排除B项;材料并未反映中国是英国最主要的贸易国,排除C项。故选D项。

  18.【答案】C

  【详解】依据材料“我国人民对贵国抱怨之声甚多,然与抱怨之感怀相比,余个人也许应该感谢贵国唤醒了中华国人”并结合所学可知,《马关条约》签订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因此材料中李鸿章的言论肯定了甲午中日战争的启蒙作用,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讨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利的原因,排除A项;李鸿章的言论中并没有谈及民族危机的加剧,排除B项;李鸿章感谢的是战争的“唤醒”作用,而非对侵略战争的认同,排除D项。故选C项。

  19.【答案】D

  【详解】据题意可知,作为“用”的西学在作为“体”的中学中发酵,这就促进了中学的更新和发展,D项正确;“中体西用”思想没有束缚知识阶层的思想进步,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排除AB项;中体西用思想没有起到抵制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

  20.【答案】B

  【详解】太平天国政权将所有财物纳入圣库,这有利于统一调配物资,保障太平军的供给,B项正确;这一做法是为了保障太平军的供给,并不是为了保障经济秩序和民众生活的需求,排除AC项;圣库制度不利于调动民众的生产积极性,是违背历史发展趋势的,排除D项。故选B项。

  21.【答案】A

  【详解】根据“物物归上主”、“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等信息可知太平天国主张耕者有其田,实行土地国有,A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太平天国主张土地国有,BCD项中的说法由材料内容都无法体现,排除BCD项。故选A项。

  22.【答案】C

  【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发表《资政新篇》,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体现了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特征,C项正确;A项是洋务运动的目的,排除;《资政新篇》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愿望,并不是宣传西方民主的优越性,排除B项;《资政新篇》不是农民战争的产物,而且在当时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未能真正推行,并没有摆脱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排除D项。故选C项。

  23.【答案】B

  【详解】根据“请饬筹款设立制造厂局渐次扩充,从速开办,以重军需”可知,光绪帝紧急寄谕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情况下,为解决财政危机而放宽民间设厂限制,从而推动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B项正确;题干涉及的是放宽民间设厂限制,不是顺应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需要,排除A项;从题干中“着……各就地方情形认真筹办”可知是地方政府筹办不是中央政府,排除C项;题干涉及的是放宽民间设厂限制,不是行政改革,排除D项。故选B项。

  24.【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1901年出现地方部分地主实力派与清政府的离心与不合现象,清政府的中央权威受到极大威胁,D项正确;清政府的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指洋务派的崛起,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排除A项;材料并未谈及科举制的弊端与实施情况,无法得出废除的必然性,排除B项;清政府希望举行乡试的目的在于维护和巩固清王朝的统治,并非民族意识增强,排除C项。故选D项。

  25.【答案】C

  【详解】据材料1840年鸦片战争时,琦善派人探听了一些英国的情“该国有大族二十余家,皆其国之权臣”“揣其词意,或前此粤省烧毁之烟,其中即有各该权臣之物”,“且系年轻弱女,尚待择配,则国非其国”可知,清政府对于英国的政治体制并不了解,而是据中国传统来推测其状况,“且系年轻弱女,尚待择配,则国非其国”,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强调英国的情况,未涉及中国对英国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强调“且系年轻弱女,尚待择配,则国非其国,意本不在保兹疆土”,未涉及英国女王权力受到国内大臣的制约,排除B项;这份奏折的介绍与英国实际情况不符,D项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26.【答案】C

  【详解】清末民初日本加强对中国的侵略,并非放松,C项不符合史实,符合题干要求;材料表格显示甲午战争后留学日本的人数急剧增加,A、B、D三项均为这一变化的影响因素,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故选C项。

  27.【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博济医学堂是由美国传教士创办的中国近代第一所西医教育机构,这说明中国的近代教育受到西方影响,C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近代教育受到西方影响,不是西方侵略手段更加隐蔽,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近代教育受到西方影响,没有广州市民对西医较认同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近代教育受到西方影响,没有体现“经世致用”的新学风,排除D项。故选C项。

  28.【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茶叶出口总量大幅度增加,这与中国逐步被卷入世界市场有关,D项正确;材料仅提供了茶叶的销量变化,说明不了茶叶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排除A项;生丝属于初级原料,不是工业品,排除B项;从茶叶一项说明不了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

  29.【答案】C

  【详解】李鸿章认为国家的发展立足于民生,先富后强,这说明当时的李鸿章主张以富求强,即发展民用企业,C项正确;李鸿章是地主阶级代表,不是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排除A项;B项错在“率先”,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中体西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30.【答案】C

  【详解】根据“在英国的武力面前,清王朝的权威倒下,成为碎片;天朝永恒的迷信破碎了;与文明世界隔绝的野蛮和密封被侵犯了,而开放则达成了。”可得出马克思一方面强调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灾难,另一方面也使中国融入到世界,因此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C项正确;ABD项都不是马克思所强调的主旨,排除ABD项。故选C项。

  31.【答案】B

  【详解】根据“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二十余年思想几无进步”可得出,地主阶级洋务派固守传统的制度与理念,没有真正的求变,反映出地主阶级的局限,B项正确;思想和制度都是阶级局限的体现,排除AC项;材料没有强调小农经济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B项。

  32.【答案】C

  【详解】材料反映了以李鸿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在甲午战争后开始对“富强之术”进行反思,主张变法救国,这说明他们对救国道路进行了深刻反思,C项正确;由材料中“自强”“变器”可知,李鸿章、张之洞二人并未彻底突破“中体西用”思想的藩篱,排除A项;又由材料信息无法得知变法救国思想成为社会主流观念,排除B项;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33.【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迫使清政府同意,英商进出口货物只需一次性交给起运口岸的海关,方便了英国对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反映了英国扩大商品输出的企图,B项正确;针对英国商人的税收政策不能说明整个中国关税征收的简化,排除A项;英商向中国缴纳关税的手续简单化,不能直接影响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且当时中国的近代工业尚未产生,排除C项;不平等条约中就商业税收程序的规定不能推动中国海关“管理”的近代化,排除D项。故选B项。

  34.【答案】A

  【详解】魏源认为周、孔语言文字流播范围有限,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风俗人情,中国文化不可能适用于所有地区,这体现了魏源开放包容的文化观,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相反,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鄙视其它地区的观念,不属于传统的华夷观念,排除C项;多元一体在材料中无法体现,而且材料主旨不属于民族观念,排除D项。故选A项。

  35.【答案】A

  【详解】不管是“道光萧条”“还是“光绪萧条”,都是全球经济发展导致的结果,对于清王朝而言,这是不利的,说明全球化冲击清王朝的经济安全,A项正确;B项与题无关,而且“光绪萧条”是白银内流导致的,排除B项;C项脱离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白银的流入流出和经济安全之间的关系,而非政局动荡,排除D项。故选A项。

  36.【答案】C

  【详解】1871年中日签订条约时,取消了"一体均沾"条款,改变了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援引《虎门条约》规定,扩大侵略权益的做法,反映出清廷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增强,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中国传统宗藩国家体系逐渐解体,排除A项;1870年代,西方列强正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并逐步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中国面临的列强侵略压力并未减轻,排除B项;材料与洋务运动及其影响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37.【答案】D

  【详解】本题以近代中国前期西书出版为背景材料,考查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萌发,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这一时期西书的出版,西方科技知识的输人,中国一些知识分子主动了解西方科技的动向,D项正确。明末清初,利玛窦等传教士东来,已将西方科技知识传人中国,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促进中国近代科技发展,排除B项;“普遍认同”表述明显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38.【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昔者宇宙尚无制作,中国圣人仰视俯察,而西人渐效之。今者西人因中国圣人之制作而踵事增化,中国又何尝不可因之”可知,薛福成认为西方现有的科学成就是学习古代中国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所以中国也可以取西方之长,因此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说明学习西方长处的合理性,C项正确;A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论证学习西方长处的合理性,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强调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合理性,D项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39.【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国内民族主义高涨,反对外来侵略的呼声日高。因此日本强调与清政府合作其意图在于化解中国国内的民族主义和对日反对情绪,B项正确;日本是为了对中国进行侵略,而非共同抵御欧美侵略,排除A项;经济危机发生于1929—1933年,排除C项;日本没有改变对华的基本方针,排除D项。故选B项。

  40.【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洋务运动的产生和发展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起到了诱护作用,而洋务运动出现的股份公司等新的经营形式也影响到了整个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说明洋务运动使新型经营形式得以发展,D项正确;材料中不能体现列强对中国近代经济的控制,排除A项;材料中的内容并未体现金融市场趋于成熟,只是作为新兴经济的产物,排除B项;材料并不是洋务运动的深化阶段,排除C项。故选D项。

  41.【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后期,郑观应从国际法的普遍约束力入手,指出其“于世道民生,大有裨益”,即在他看来,中国需要国际法,国际法也需要中国法,是基于其认识到了国际法对于中国国家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郑观应有关国际法的主张冲破而非延续了传统的华夷观念,排除A项;郑观应对国际法的认识顺应但并未超越他生活的时代,排除C项;郑观应对国际法的心态是理性的,并不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

  42.【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获得就地正法人犯特权的地方督抚,长期拒绝将权力交还中央,反映了晚清时期中央权威的削弱,C项正确;清末社会矛盾复杂尖锐,并未得到缓和,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并非洋务运动的进步性,排除B项;中华法系的近代化与地方督抚长期控制地方司法权等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43.【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清政府第一次把满文中国一词作为正式国名与俄罗斯对应”、“此后,在对外交往文件中,却再未称自己为中国”、“一直到《南京条约》签订时,汉文中国才正式写进外交文书”及所学知识可得,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清政府对世界的看法也在发生着变化,自己的天朝上国思维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天下观的缓慢转型,A项正确;材料的意思不是在说清政府的行为在维护自己的形象,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清政府这些行为不是重视自己的主权表现,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清朝晚期不是主动融入世界的,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44.【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外国人认为戊戌变法有优点,并把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对比来表达对戊戌变法的对旧制度改变的肯定,B项正确;效仿明治维新改革道路不是意义,排除A项;材料肯定的是对旧秩序的变动,不是思想解放,排除C项;戊戌变法并没有社会基础,排除D项。故选B项。

  45.【答案】A

  【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地方外交权限和授权对象以及外交适用事务都不断增强,中央对其外交权的控制度监督却在不断减弱,这说明地方外交权力不断增强,中央集权受到冲击,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地方外交权的增强,没有体现出现制度性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地方外交权力不断增强,不是地方权力持续扩大,排除C项;积极开展独立自主外交,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46.【答案】C

  【详解】太平天国运动一方面强调平等,另一方面又宣扬等级名分,说明其仍受传统思想观念和道德束缚,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以拜上帝教发动起义,儒家思想不是其主要的指导思想,排除A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太平天国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排除B项;D项偏离材料主旨,材料也没有与传统农民起义斗争方式进行比较,排除D项。故选C项。

  47.【答案】B

  【详解】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但不准洋人在中国兴办相关企业,说明是要自己赚取相关利润,因此是要实现中国的富国强兵,B项正确;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排除A项;CD项由材料无法体现,而且也不是李鸿章的主要意图,排除。故选B项。

  48.【答案】D

  【详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之后,由于农民军借用了西洋技法,因此清政府的官员认为有必要学习西方的技术,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促进了洋务运动的发生,D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权力结构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内容未涉及外部势力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援助,排除B项;C项夸大了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

  49.【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张之洞于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反映了其洋务思想。作为洋务运动后期的代表人物,张之洞已经看到了西方的先进,其“学堂大兴,人才之兴之前”,主张晚开议会,不是反对议会;“政艺兼学”表明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技术等,其理念具有“中西合璧”的特点,A项正确;作为封建官僚和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其天朝上国的观念根深蒂固,同时仍然坚守“中体西用”的思想,排除BC两项;其并不主张全面引进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思想,D项错误。故选A项。

  50.【答案】A

  【详解】根据“给他们一种可以终身受用的趣味。这种教育办的圆满,能够令全社会整个永久是有趣的”可知梁启超意在推动社会教育的发展和普及,这样有助于国民素养的提升,A项正确;梁启超是在推动新式教育,并不是在批判传统教育和提升民众的生活水平,排除BD项;19世纪末维新变法已经失败,排除C项。故选A项。

  51.【答案】C

  【详解】太平天国时期的农民领袖从蔑于对世界的认识再到“天下万国之真主”“进贡”“来朝”之类的说法的消失,说明太平天国政权在对外认知上发生变化,初步具备了近代的外交理念,C项正确;这一变化是太平天国领袖外交理念的变化,不能说明放松对西方列强的警惕和摆脱了农民阶级的狭隘思想,更不能体现他们的对外主张,排除ABD项。故选C项。

  52.【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咸丰以后,督抚的权力不但强化,而且得到集中乃至恶性膨胀,主要和太平天国运动有关,地方督抚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权力不断得到加强,致使清朝的权力机构也发生变化,D项正确;东南互保运动是地方督抚势力强化的表现,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北京条约》,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53.【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对内对外两种面目》漫画中,对外是一副笑脸,对内是一副怒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漫画的刊载旨在揭示清政府对内镇压人民、对帝国主义谄媚的反动面目,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现实主义画风,排除B项;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革命性与妥协性,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针砭时弊是漫画某一方面的作用,并非其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

  54.【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时间“1862年”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中国正在爆发太平天国运动,而根据材料“如果不努力协助这个开明的中国政府从事于改进的努力,那是自取灭亡的”可知英国打算协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维护在华既得利益,B项正确;此时英国抓紧侵略中国,排除A项;此时维新变法尚未开始,排除C项;实行“以华制华”的政策是在八国联军侵华后,排除D项。故选B项。

  55.【答案】D

  【详解】从材料信息看,《天朝田亩制度》颁布后,在太平天国占领区内,出现了农民反抗地主的斗争,这说明太平天国的土地方案打击了农村中的封建势力,D项正确;材料反映农民反抗地主的斗争,没有体现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农民拒绝交租的情况,没有涉及到土地所有制的变革,排除B项;农民反抗地主的斗争,有利于社会进步,排除C项。故选D项。

  56.【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有:容闳、冯桂芬、王韬等。在教育方面,他们提出学西学、设立新式学堂、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改良科举制度等主张。到19世纪90年代,这种思想,在阶级和民族矛盾更加激化的条件下,很快形成了资产阶级救亡图存的政治改良运动—维新变法运动,但运动最终失败。容闳、冯桂芬、王韬等由“全盘改革旧教育、建设新的现代教育”到“仅是补缝堵漏的主意”,表明社会整体环境不适应变革需要,A项正确;材料现象表明社会整体环境不适应变革需要,未体现士人对社会变局存在矛盾心态,排除B项;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90年代,中国掀起了微信变法运动,C项中“变革思想尚未成熟”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社会整体环境不适应变革需要,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

  57.【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0多年间,《天演论》就发行过30多种不同的版本,书中“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都渐渐成了报纸文章的熟语,说明《天演论》在国内很流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天演论》契合了这一时期的社会潮流,D项正确;仅凭《天演论》在国内的传播,不能得出“西方文化在中国深入传播”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未体现“思想文化界趋于科学理性”,排除B项;维新变法发生于1898年6月11日至1898年9月21日,与材料时间“自1898年以后短短的10多年中”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58.【答案】A

  【详解】从材料中所涉及的“金田”可得出是金田起义,与太平天国运动有有关,根据所学,太平天国运动使清政府的权力结构发生变化,A项正确;B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排除B项;C项是洋务运动,排除C项;D项是鸦片战争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59.【答案】B

  【详解】根据题文信息可知,清朝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对外实行保守的闭关锁国政策。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社会发展隐藏着危机,B项正确;ACD三项表述都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项。

  60.【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中“大臣争于上,庶僚争于下,台臣争于内,疆臣争于外,以及防边之将帅,上计之公车,泣血拊膺,合词呼吁,下至农工商贾之流,废业奔号,辍耕太息”可知,《马关条约》签订时,引发了社会各阶层的反对与抗争,刺激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C项正确;“中国国际地位下降”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士大夫对传统文化的反思,排除B项;《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但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61.【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盛宣怀主张“实业与人才相表里,非此不足以致富强”,并且把这种思想付诸实践创设商务学堂,创办上海医学堂、南洋公学高等学堂、天津电报局、湖北矿务学堂、上海图书馆,说明盛宣怀实业教育的思想兼具现实性和实用性的特点,D项正确;从材料“专教以信义为体、以核算为用的理财之道”可知仍然在肯定中体西用思想,排除A项;维新派主要是对西方政治制度的学习,二者的主张并不一致,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62.【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刘锡鸿认为中国的纲常伦理是“本”,主张重在整饬纲常伦理,不必纷纷学习西方,C项正确;中体西用是清末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主张以中国伦常经史之学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术为应用,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刘锡鸿主张维护伦理纲常,“主张学习西方科技”“强调学习西方政治”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BD项。故选C项。

  63.【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引起国家政治格局的变化、对未来抱有乌托邦式的憧憬、想把民族传统文化全部推翻、把西方国家的使节称为‘洋兄弟’”,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事件是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洪秀全率部在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天国利用拜上帝教发动组织民众,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宣扬绝对平均主义,对传统儒家伦理和信仰规范提出了强烈的挑战,希望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A项正确;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掀起了的自救运动,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的思想解放运动,排除C项;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的旨在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排除D项。故选A项。

  64.【答案】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