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误判敌情,把日军精锐当伪军打,最终“贵族之花”全部凋零
1940年,在一场抗日的战争中,八路军由于对日军的判断出现偏差,竟然将日军的精锐骑兵认为是蒙古伪军。
但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我军竟然将这支精锐部队彻底消灭。
为什么会出现误判呢?这场战争的战况又如何?又是谁带领我军英勇作战应对敌军的呢?
战前准备,勘探敌情
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逐步沦陷。但日军的野心不仅仅限于此。他们想要蚕食中国、占领亚洲甚至是统治世界!
因此,日军在侵占东北后,为了扩大在中国境内的军事实力,便开始向关内运输军队。
到了1937年,日本恶意挑动事端,最终爆发了七七事变。
从这时起,意味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已经开始发动。
我们中华民族是有骨气的民族,因此我们的亿万万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和决心,都十分地强烈。
但奈何长期以来的闭关锁国和腐朽的政府统治,导致中日之间的军事实力和武器方面相差甚远。
我军的反击虽然十分地坚决,我国人民的御敌也是前所未有的统一,但军备实力终究是最现实的问题。
而日军也像吸血虫一般紧紧附着在华夏大地上,逐渐占领中国的一寸寸土地。
国家危难,任何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国家。
满腔热血的中国人民,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指令,并且组建起了近二十个抗日根据地。
陕甘宁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山东根据地等等,像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但外界的风雨始终会存在,这是无法否认的。
在这些革命根据地中,任务最艰巨、御敌压力最巨大的,当属位于河北省的冀东根据地。
在根据地建成没多久,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和考量,决定委派宝森同志前往冀东军区任职,
时任副司令员,而当时的包森才28岁。
此时不了解包森的人就要开始犯嘀咕了。这个包森怎么年纪轻轻,就能到冀东根据地担任副司令员呢?这个包森是何许人也?
这个包森原名是赵宝森,是陕西省人。
他家里世世代代是穷苦农民出身,因此他也深知,在日军侵略和国民政府黑暗统治下,底层人民的不易和辛苦。
学生时代的他,便积极参与学生运动和爱国游行运动,但却被学校阻止最终开除。
但这些并没有打击包森的一颗爱国之心。
1932年,包森在老家蒲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人。
之后,包森更是积极地参与当地的抗日活动,甚至自己拉起了一支抗日队伍。
包森和他带领的队伍可谓是战功赫赫。
他们在冀东战争中,剿灭了二十几个日军的根据点,多次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在经过数年的磨砺和锻炼,包森已经有了十分熟练的实战经验和作战策略。
他最炉火纯青的便是游击战,这常常把日军打得屁滚尿流。
党中央也十分赏识包森这样的英才。因此才会委派不到三十岁却战功赫赫的包森,前往冀东根据地担任副司令员,建设革命根据地。
包森接到这个委任后并未有所推脱,而是自信地应许了组织的命令和信任。
他带领着自己的队伍前往了根据地,他坚信自己一定能够带领根据地的军民,打好这场抗日保卫战。
在包森一年多的努力来,根据地迅速发展。原本人数不多的队伍也迅速扩充,短短六个月的时间就成长成一支有连队规模的成熟的军队。
到了1940年的夏天,此时正值根据地的人数正在增加中,此时也有一支军政干部队伍,前往包森的队伍所在的根据地。
这支队伍人数多达两百人,且都是军政界的重要人物,任何一个人行动,都对我军的战略方针和作战局势有影响。那么这些人为什么会到冀东根据地呢?
这支队伍的重要性众人都有目共睹,因此他们来到冀东根据地的原因有二:第一是为了视察和慰问冀东根据地的军民们,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和战略安排;
第二是为了借助包森麾下的第十二团的兵力,让他们护送这支军政干部队伍,前往冀东的总根据地。
了解了这批干部军官们的需求,包森自然是热心招待,并且带着他们参观了冀东根据地。
见到根据地的军民其乐融融,大家都感到十分欣慰。
包森也深知这批干部们的重要性,因此在护送他们出发之前,包森派出两名机敏的士兵乔装打扮,到外界打探敌军的情报。
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路上不会遭遇敌人突袭。
这两名勘察的士兵,常年进行打探敌情和收集情报的任务。
因此他们对于这个任务并未有所畏惧。
二人简单收拾完一些物品后,便从冀东根据地离开了。
二人一路上走走停停,不放过任何一处异样。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谨慎,让他们没有错过敌军的动向和情报。
在前往蓟县的半道中,他们就发现了在前往盘山根据地的路上,有一伙日军正在不紧不慢地行进中。
他们沉住气,静静地躲在隐蔽处观察着这些不速之客。在仔细观察后,他们确定是日本军队。
这个紧要的情报让二人心头一惊。此时他们焦躁不安,最想要做的事情就是赶回冀东根据地,向包森汇报这个重要的事情。
终于他们找到了日军停留休整的时机,二人飞也似地赶回了冀东根据地。
回到根据地后,二人大气都喘不过来,便急急忙忙地找到包森,汇报这个重要的军情。
包森听完也是沉思了许久,但当他得知这伙人只有数十人时,包森却也松了一口气。
根据现有情报,距离根据地最近的日军骑兵,还在几百公里之外的驻地。并且这支日军队伍稀稀拉拉地只有数十人,那么是伪军的可能性非常之大。
准备作战,方知来者不善
包森的队伍战斗经验丰富,实力不逊色于日军部队。因此,在包森看来,这一次战役应该只是一场普通的伏击战。
既然敌在明我在暗,包森也是制定了一套详细的作战计划。根据这支伪军军队的行进路线,他们应该是会经过白草洼地区。
伪军不一定熟知这一片的情况,但包森和他的队伍常年在这一片驻守,他自然知道这一片地区地形陡峭,且有很多遮蔽的地方。
可谓是易守难攻,只要他们在这里事先埋伏好,一定能打伪军一个措手不及。
包森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让两个连队的兵力,在白草洼的东南方向驻守。
而需要护送的军政干部队伍则由连队保护,守在北方。
他则带着剩余的士兵们和伪军正面作战。
包森对于为何要这么部署有着自己的考量。根据判断这支军队是伪军,那么便不足为惧。
自己带领着作战经验丰富的队伍打正面战,一方面可以让伪军放松警惕,以为没有埋伏;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自己打先手,先行打乱伪军的步调。
此外,自己这边已经占据了有利地形,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这一仗可没有打输的道理。
后来我军确实打赢了这一仗,但却也损失惨重,但这是后话了。
这支敌军队伍确实慢悠悠地进入了盘山,此时包森和一众士兵都屏气凝神,只待敌军自投罗网,但此时却出现了不寻常的地方。
这支队伍一到盘山山脚边便突然停了下来,看着眼前安静的山路,带队的军官却察觉到了异样。
他十分地谨慎,甚至派出了一个训练有素的士兵到白草洼地带勘察。
事实证明,这个军官的直觉是对的。他所派出的侦察兵很快就返回了山脚处,并且禀明发现了我军的踪迹。
此时包森也发现了不对劲之处。
他小心翼翼地举起望远镜,慢慢地把视野转向了这支队伍,看到的一幕却让包森心头一紧。
包森定睛一看,才发现这支队伍根本不是什么闲散无组织的伪军,而是日本的精锐部队:武岛骑兵!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骑兵这种兵种逐渐退出了战场。
毕竟冷兵器时代已经过去,到了二战期间各类新式武器层出不穷。
但日军的骑兵却在侵华战争中时常出现,而包森遇到的这支武岛骑兵,更是日本骑兵中数一数二的精锐部队。
别看这支骑兵只有不到百人,但每个士兵都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
或许在大型战场中骑兵队伍的作用不够突出,但在白草洼这片山地中,骑兵却能轻易地翻山越岭。
马匹可比冷冰冰的机械更能适应山地地形。
武岛骑兵的领队叫做武岛徐田。此人和包森一般,都有着非常丰富的作战经验。
他年纪轻轻便在九一八战争、热河战争等立下战功,让我军也是恨得牙痒痒。
武岛徐田带着手底下的骑兵,出现在大大小小的战役中,可谓是增添了日军的恶行。
武岛骑兵在日军中也是饱受追捧,甚至其余普通的日军,见到这支骑兵都必须行礼致敬。
不畏强敌,英勇作战
武岛骑兵的长官,在得知勘察兵的情报后,立刻做出了应对措施。
他根据判断,知道东南方的地势对我方不利,所以即使重兵把守也是最为薄弱之处。
于是他一声令下,要求骑兵队伍先发制人,向东南方的我军两支连队发起进攻。
武岛骑兵到了山地地形可谓是如虎添翼,再加上他们的武器比我军更加先进,因此东南方的守军也是陷入了苦战。
此时包森和一众士兵得知敌军真实身份后,并未退缩或者害怕。
包森很快就做出了新的应对措施,他必须调整作战计划,才能有击退武岛骑兵的胜算。
包森下令要求驻守在北侧的军政干部队伍悄悄地撤退,避免被战火波及。
自己则带着剩余的兵力加入战场,缓解东南方守军的压力。
有了包森的队伍的协助,此时的东南方守军压力有所缓解,但武岛骑兵确实是凶狠异常,说是愈战愈勇也不为过。
若是再拖下去,我军必将失守白草洼!
包森迅速观察场上局势,这让包森发现了突破点。此时我军和武岛骑兵还有一段距离,凭借我军的火力根本无法重创武岛骑兵。
武岛骑兵的打法如此激进,正是因为武岛骑兵后方有着重机枪掩护,这些密密麻麻的子弹无疑是武岛骑兵最好的依仗。
而我军想要击败武岛骑兵,也只能想方设法先处理掉后方的重机枪。
这样隐蔽的任务自然不能打草惊蛇。
因此包森带了五个作战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好手,六个人悄悄撤离了战场,沿着另一条山路向重机枪手的方向出发。
包森六人看准局势,对着最容易击毙的重机枪士兵开了枪。
电光火石之间,掩护武岛骑兵作战的火力便损失了大半。
包森这一步可谓是痛击了武岛骑兵,当他们察觉到掩护的火力急剧减少之时,纵使是恶名昭著的武岛骑兵也是乱了阵脚。
此时我军东南方的连队,抓住了武岛骑兵慌乱的时机,迅速反攻。
武岛骑兵一下子少了近乎三分之一的兵力,这也扭转了原本胶着甚至是劣势的局势。
武岛骑兵接二连三减员,他们此时也隐约出现了退意,打法也不似先前那般凶猛和不怕死。
包森自然知道武岛骑兵似有退意,这是歼灭他们的大好时机,可不能放过。
如若放任其卷土重来必定又是一场恶战。
包森大喝一声,带领着士兵们持续进攻。
到了黄昏时刻,武岛骑兵只剩下了十几个人还在作无谓的抵抗。
俗话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何况是恶名在外的武岛骑兵呢?
这剩余的骑兵却也知道此时无路可退,这反而激发了他们的斗志。
他们迅速调整了作战策略,不再正面和我军交火,而是就地在盘山区域,建造了临时的战壕和防御工事。
这武岛骑兵就像缩头乌龟一般躲了进去,再也不愿意出来。
我军多次进攻也是无法击杀这剩余的人马,反而是在进攻中被武岛骑兵抓住机会射杀了我军的许多士兵。
此时包森也有些焦急。一旦等到次日天亮,武岛骑兵的援兵也就到来了。
到时候不仅是白草洼失守,只怕我军负责护送的军政干部队伍,也是无法幸免于难。
在此情况下,包森做出了一个决定。
他带着部分士兵,拿着手榴弹,冲进了武岛骑兵的临时战壕中,他打算用手榴弹炸毁这些防御工事,大不了和他们同归于尽。
几个手榴弹下去,这些临时防御工事也是被悉数炸毁。
此时的武岛骑兵知道抵御无果,也是四处逃窜,但也是被我军逐个歼灭。
到了天亮之时,曾经名扬日本的武岛骑兵,也是惨败在我军手下。
惊现逃兵,包森手下留情
天微微亮之时,剩余的我军士兵正在清扫战场。
根据清点,在这一场战争中,被击杀的武岛骑兵有七十六人,而存活的仅有一人并且被我军所俘虏。
包森没有回应手下的汇报,只是轻轻点了点头。打赢武岛骑兵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我军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看着尸横遍野的战场,想到这些死去的八路军,昨天还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包森叹了口气。
正当包森还在惋惜之时,地上一具武岛骑兵“尸体“却猛地站了起来,并且骑上了马,飞也似的逃跑了。
众人很快反应过来,此时已经有我军战士,想要骑上马追击这个存活的武岛骑兵。包森却挥了挥手,示意让士兵们不需要去追了。
包森这么做也是出于考量。虽然白草洼这一带我军十分熟悉,追杀这个逃走的武岛骑兵并非难事,但难保是否有日本援军接应武岛骑兵残部。
这个逃走的骑兵叫做冢越正男。他本以为自己会被我军追杀,但后方一直没有动静,他也忍不住回头察看情况。他这一回头,却也深深记住了包森这个人。
包森面无表情地看着他离去的方向,在眼神交汇时,包森并没有多余的情绪,他就像百战百胜的战神一般。
冢越正男此刻也突然明白,武岛骑兵败于包森手下也不足为奇。
包森击败武岛骑兵一事很快就传了出去,我军上下自然是士气大涨,而日军却有所挫败,毕竟曾经的神话武岛骑兵也折损于包森手下。
所有人都深知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在1942年之时,包森在遵化一场战役中不幸身亡。
当时的包森仅仅31岁。
当时逃走的冢越正男在战争结束后仍然存活着。但他一辈子都记得包森这个人。
到了1988年,垂垂老矣的冢越正男,从日本老家来到了中国的烈士陵墓前,对着包森的坟墓拜了几拜。
此时,他不仅在缅怀曾经的对手包森,也在为日本犯下的罪行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