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班第二十课 从庄子中的成语,看道家的齐物论朴素辨证法
主讲:绝谷画蝶
庄子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其文想象丰富奇特,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被奉为《南华真经》。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流传版本,今已失传。目前所传三十三篇,已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杂的体系。
一、人物生平
庄子像
庄子约生于周烈王七年(前369年),庄子出生于宋国蒙邑。这主要从两个方面考察。首先,《史记》记载庄子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又记有楚威王派使者厚币聘庄子一事。楚威王元年(前339年),即梁惠王三十二年、齐宣王三年,而威王卒于十一年(前329年),且“周能致楚聘,必已三四十岁”,则庄子生年应不晚于公元前369至公元前359年。其次,《庄子》“于魏文侯、武侯皆称谥”,而于惠王“初称其名,又称为王”,则庄子的生年应“在魏文侯、武侯之世,最晚当在惠王初年”,亦即周烈王七年。
司马迁在《史记》用精练的一二百字介绍了庄子的生平,并未提起庄子的字。庄子字子休是由唐人提出的。
二、主要影响
1.哲学
庄子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观点,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他自己也成为了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庄子之学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字,大多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渔父》《盗跖》《胠箧》等篇,都是用来辨明老子的主张的。他把“贵生”“为我”引向“达生”“忘我”,归结为天然的“道”“我”合一。
2.自由思想
庄子认为只有以通达的精神超越现实世界,才能获得无限的自由和心灵的宁静。“道”是庄子超越哲学的核心,“心斋”与“坐忘”是达到超越的理想手段,“逍遥游”是生命自由的最佳境界,“万物齐一”是追求生命自由的必然世界观。
“道”是庄子哲学的基本概念,是追求生命自由的最基本的范畴。庄子基本继承了老子“道”的思想。老子的道重客观的意义,庄子的道从主体上升为一种宇宙的精神。庄子把道和人紧密结合,使道成为人生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庄子认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宇宙万物运动的法则,“道”是无形相的,在时空上是无生灭的。“道”的特点,具有绝对性、创造性、永存性、普遍性、无为性。“道”的存在是无条件的,“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
“无为”形容道的幽隐寂静,“无形”形容道的超乎名相。道虽然幽隐寂静,却在作用上可取得信验(“有信”),所以具有绝对性;道具有创造性,“神鬼神地,生天生地”,在品位上与时秩上都先于天地鬼神,是产生万物的最后根源,也是一切存在的始源;
道“自古以固存”、“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出上古而不为老”,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无限的,故具有永存性;“道”遍及六合四方,“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又具有普遍性;“道”还具有无为性,道无为而万物自化,“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万物常因特殊的际遇而兴起而消失,道运作万物而自身却永不消失。
庄子阐述的“道”,向世人宣告自己体悟的宇宙观、世界观,这也正是他追求生命自由的逍游境界的思想基础,要达到生命的绝对自由,就必须深刻体悟“道”这个基本的范畴。
在庄子看来,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道的境界。如何扩大人的内在生命,便是庄子所关注的问题。人被生存的环境所蔽,为知见所囿yòu,形成锁闭的心灵。庄子所关心的,不在于生理我的满足,不在于家庭我的实现,也不在于社会我的完成,而在于体现宇宙我的理想。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便是宇宙我的体现。宇宙我的体现,有赖于超越精神的展现。超越的意义,在于扬弃与提升,扬弃俗世的价值,而提升到更高更辽阔的精神领域中。
庄子认为,真正的自由是“无待”的,它不依赖于任何条件。无待就是通过“心斋”与“坐忘”来实现。“心斋”,庄子解释为:“若一志,无听之于耳而听之于心,无听之于心而听之于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虚”即虚无,指无执无为的心境而言。
“心斋”作为方法,是一个“致虚”“守静”的过程,亦即去执去为的过程,其要旨是“一志”和“唯道集虚”。“一志”者,义为专一心灵,神不外驰,不为外物所动。这一过程同时是“唯道集虚”的过程。道之性为虚,冲虚自然。人要“体道”,心灵也要冲虚自然。这一虚静之心是需要不断地化欲,反复提升的。
在《人间世》中,庄子认为心不断地集虚,则可以“虚实生白”,使之呈现为一种虚灵空白、无执无著、自然无为的状态,即与道合一之境。“忘”是对外物的超越,“坐忘”是对自我的超越。世人往往寄情于外物,驰心外求,故需返归自观。庄子所说的这两种“执”如同佛学所说的“法执”和“我执”,“忘”的过程就是去掉“二执”的过程。外忘于物,内忘于我。内外俱忘,即为至境。
庄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而不是人为的残生伤性的。在庄子的哲学中,“天”与“人”是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
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的,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在庄子看来,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导什么,规定什么,而是要去掉什么,忘掉什么,忘掉成心、机心、分别心。既然如此,就用不着政治宣传、礼乐教化、仁义劝导。这些宣传、教化、劝导,庄子认为都是人性中的“伪”,所以要摒弃它。
在庄子看来,不滞就是于自然无所违,不凝滞于任何思想、任何事物,从而达到圣人不凝滞于物的境界。“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限的生命去极端的追求无穷的知识、利益,而忽略身边一切的美好这是滞碍郁滞的。庄子认为只有不滞于物,才可乘物以游心,而不被任何思想、利益所奴役、所累,才是全生。
他认为人活在世上须旷达处之泰然(见《庄子·德充符》)。庄子一再强调君主的残暴。所以他不愿去做官,因为他认为伴君如伴虎,只能“顺”。还要防止马屁拍到马脚上,伴君之难,可见一斑。庄子认为人生应该追求自由。
3.平等思想
庄子和儒墨有一点很大的不同,儒家墨家推崇圣人,而庄子则反对推崇圣贤。在《庄子·胠箧》中,他宣扬“绝圣弃知”的思想。庄子反对“人为”,理想的社会是所谓“至德之世”。《庄子·应帝王》的“浑沌之死”就是主张自然,反对人为的寓言。另外,庄子反对儒家的等级观念,儒家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庄子认为“道通为一”,认为道在万物,万物平等。
4.辨证思想
庄子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辨证法因素。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照庄子的逻辑,道是无分别、无界的混沌,因而它不是理性的对象:“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素有天地,自古以固存。”一方面,道是真实存在的,所谓“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所以道是有;另一方面,道又不同于具体之存在,它“无为无形”,因而道又是无。但它不是虚空之无,而是涵盖了万有的无。所以道既派生了万物,又不滞于万物中,表现出超越性与内在性的统一。由此也决定了人对道的认识既不能是简单的经验认识,也不能是理性的逻辑推理,而必须是物我、主客为一的内在观照,即超验的形上学的观照。庄子曾说:“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这里的至知,就是从知进入到不知的浑池的能观照一切的知识境界。道由于其不可言说性和无限性,对道的体认实际上就是超越理性的直觉认知过程。庄子在《齐物论》中提出了“万物齐一的认识原则,主张人应突破自我形躯的局限而对万物加以整体性把握。因此,他对现存的各式知识系统持蔑视态度,认为仅以经验获得的知识含有极大的片面性,并把他们统统归结为“道隐于小成,而言隐于荣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各囿于己见,人人自我执著,一副“喜怒哀乐,虑叹变热,姚供启态”纷争纠结之态。
5.相对主义
庄子思想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相对论认识。庄子的自然原则是和相对主义联系在一起的。庄子认为事物总是相对而又相生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赖的正反两个方面。庄子还认识到事物的变化总是向它对立的方面转化,宇宙万物尽管千差万别,而说到底又是齐一的,没有区别的。
他认为确定认知的标准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因为任何认知都会受到特定条件的限制,受到时空的制约。庄子的相对主义一方面是对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中消极因素的发展,他无限夸大老子的“玄同”思想,从根本上取消的事物的“彼”“此”差别,得出了“齐万物而为一”的相对主义结论;另一方面,在庄子以前或与庄子同时的哲学家,大多有独断论的倾向,庄子的相对主义是作为他们的独断论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庄子的相对主义思想首先表现为否定客观事物物质的区别。
其次,在认识论上,庄子片面强调认识的相对性的一面,认为人的感性和理性都不足以信赖,因为他们都是相对的。他看到一切事物都处在“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中,却忽视了事物质的稳定性和差别性,认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
他认为,天人之间、物我之间、生死之间以至万物,只存在着无条件的同一,即绝对的“齐”;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齐贵贱,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而学“道”的最后归宿,也唯有泯除一切差异,从“有待”进入“无待”。在思辩方法上,把相对主义绝对化,转向神秘的诡辩主义。
6.游世思想
庄子思想中另一个重要部分是游世思想,尤其在内篇七篇,游世几乎是核心思想。游世思想的内涵相当复杂。庄子一方面是以故意的玩世不恭态度,继承了隐者传统的心情灰暗的主题叙述,就是以轻视现实和躲避矛盾,来保护一种弱意义的生存欲求。
可是另一方面,庄子又认为在这样黑暗的存在背景中,隐者传统意义的个人出路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庄子干脆把一种故意不肯负责任的游戏态度贯彻到底,不仅游戏地对待现实世界,而且游戏地对待个人生死,游戏地对待人生一切可能的期待,传统隐者始终小心翼翼保护着的软弱的个人生存渴望被庄子戏谑地扔进黑暗的游戏世界之中。
因此,在庄子游世思想中实际上隐含着一个新的主题,这就是以带有自嘲意味的自我放逐心情,来与一个黑暗的世界对抗。这里的对抗不是正面反抗,而是摆出一切皆不在乎的姿态,直视黑暗世界任何可能的恶意摆布,并且以对这种恶意摆布的戏谑的欢迎,表达对这个黑暗世界的嘲讽。
游世思想这一隐蔽的主题,与寻求个人内心安宁的传统的自我保护主题,在庄子文中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两种叙述,而是混合在同一种词句奇诡变化的叙述之中。两种主题都是真实的,可是相比之下,以彻底的戏弄姿态对抗和嘲讽的主题,更深刻地表达了庄子对人在天地之间无路可走这一绝望处境所作的回答。
7.庄学影响
庄子思想对中国后世哲学、艺术、宗教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庄子》一书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内容和高超文学水平都给后世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巨大的影响。后人在思想、文学风格、文章体制、写作技巧上受《庄子》影响的,可以开出很长的名单,即以第一流作家而论,就有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曹雪芹等,由此可见其影响之大。
后世道教继承道家学说,经魏晋南北朝的演变,老庄学派取代黄老学派成为道家思想的主流。对于庄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庄子其人并被神化,奉为神灵。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二月封“南华真人”,后人即称之为“南华真人”,被道教隐宗妙真道奉为开宗祖师,视其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宋徽宗时被封为“微妙元通真君”,《庄子》一书也被诏称为《南华真经》。
8.文学
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他和他的门人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因此,庄子不但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中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文概》)
《庄子》全书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继承老子学说而倡导自由主义,蔑视礼法权贵而倡言逍遥自由,内篇的《齐物论》、《逍遥游》和《大宗师》集中反映了此种哲学思想。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它和《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庄子“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庄子文章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其行文汪洋恣肆,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其结构很奇特,看起来并不严密,常常突兀而来,行所欲行,止所欲止,变化无端,有时似乎不相关,任意跳荡起落,但思想却能一线贯穿。句式也富于变化,或顺或倒,或长或短,更加之词汇丰富,描写细致,又常常不规则地押韵,显得极富表现力,极有独创性,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总体来说,庄子散文极具浪漫主义风格,在古代散文中罕有其比,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对后世文学具有深远的影响。他的文章体制已脱离语录体形式,标志着先秦散文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可以说,《庄子》代表了先秦散文最高成就。
三、庄子中的经典名句
1.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外篇·知北游》
2.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庄子·外篇·秋水》
3.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内篇·大宗师》
4.哀莫大于心死——《庄子·外篇·田子方》
5.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外篇·山木》
6.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内篇·人间世》
7.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
8.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内篇·大宗师》
9.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庄子·内篇·逍遥游》
10.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庄子·内篇·齐物论》
11.至乐无乐,至誉无誉。——《庄子·外篇·至乐》
12.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庄子·外篇·胠箧》
13.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 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庄子·杂篇·盗跖》
14.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杂篇·盗跖》
15.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杂篇·外物》
16.美成在久,恶成不及改——《庄子·内篇·人间世》
17.灾人者,人必反 灾之。——《庄子·内篇·人间世》
18.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庄子·外篇·天道》
1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内篇·养生主原文》
20.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庄子·内篇·人间世》
21.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庄子·杂篇·天下》
22.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庄子·外篇·骈拇》
23.农夫无草莱之事则不比;商贾无市井之事则不比——《庄子·杂篇·徐无鬼》
24.木与木相摩则然,金与火相守则流——《庄子·杂篇·外物》
25.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庄子·内篇·逍遥游》
26.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庄子·外篇·刻意》
四、《庄子》作品
《庄子》(道家学派经典著作)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
所著道家经文。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庄子之语看似夸言万里,想象漫无边际,然皆有根基,重于史料议理。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被誉为“钳揵九流,括囊百氏”。
《庄子》与《归藏》《黄帝四经》《老子》等著作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性经典,它们不仅是哲学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关于文学、美学、艺术、审美的智慧结晶。庄子等道家思想是历史上除了儒学外被定为官学与道举的学说。
《庄子》不仅是一本哲学名作,更是文学、审美学上的寓言杰作典范。更是对中国文学、审美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深远影响。庄子寓言的出版和研究使得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得以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精神得以发扬,在现实意义上,更为社会主义文明的建设做出了不可忽视的精神铺垫。
1.庄子目录
《庄子》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流传版本,今已失传。目前所传三十三篇,已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杂的体系。
庄子的作品被编入《庄子》一书。《庄子》约成书于先秦时期。司马迁说“庄子著书十万余言”,《汉书·艺文志》著录五十二篇,而今本《庄子》仅三十三篇六万五千多字,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
其中内篇七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
外篇十五篇:《骈拇》《马蹄》《胠箧》《在宥》《天地》《天道》《天运》《刻意》《缮性》《秋水》《至乐》《达生》《山木》《田子方》《知北游》;
杂篇十一篇:《庚桑楚》《徐无鬼》《则阳》《外物》《寓言》《让王》《盗跖》《说剑》《渔父》《列御寇》《天下》。
2.内容简介
《庄子》一书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政治、社会等诸多方面。原有内篇七篇、外篇二十八、杂篇十四、解说三,五十二篇,十余万言。郭象删减后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存三十三篇,大小寓言二百多个,六万五千九百二十字,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五;杂篇十一。该书包罗万象,对宇宙生成论、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价值、批判哲学等都有详尽的论述。
庄子明确否定礼教社会政治制度以及虚假文化生活,在政治上主张不同于儒家社会哲学的进路,直接从天道运行的原理侧面切入,开展了以自然义、生成义、中性义为主的"道"的哲学。天道运行有其自然而然的原理在,道的哲学即是解释此原理的内涵,从而得以提出一个活泼自在的宇宙空间。透过对宇宙运行之无定限、无执着的认识,道家哲学发展出迥然不同于儒家的社会哲学,社会只是一方存在的客体,在其中生存的人们,应有其独立自存的自由性,而不受任何意识形态的束缚。道家从维护个人利益的角度出发,在经济理论、社会实践方面创立了“齐物”的思想观点,但对于社会责任的态度并不先存立场,而能有更尊重人类自主性的态度与存在定位。
3.《庄子》成书过程
《庄子》约成书于先秦时期。《汉书·艺文志》著录五十二篇,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
全书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继承老子学说又发展了新说。他蔑视礼法权贵而倡言逍遥自由,内篇的《齐物论》《逍遥游》和《大宗师》集中反映了此种批判哲学思想。行文汪洋恣肆,瑰丽诡谲,意出尘外。庄子全书以超越精神、博物审美、批判思维为其特色。成玄英云:庄子“内篇明于理本,外篇语其事迹,杂篇明于理事。内篇虽明理本,不无事迹;外篇虽明事迹,甚有妙理。”故王叔岷先生认为,研习庄子当“破除内外杂篇观念。”
总的来说,《庄子》一书其思想还是统一的。庄子写书风格独特,自己称(《杂篇·寓言》)以不拘一格的寓言写作。《庄子》在元初遭到禁毁,其各家注本也大多由此亡轶或缺散。庄学是庄子学派的简称。庄学是研究庄子其人、《庄子》其书、庄子其思想以及《庄子》文学性、艺术性等的一门学问与哲学流派,其研究者、传播者被称作庄学家。具体参见《庄子学史》。
⑴内篇
所谓内篇,乃是郭象所定,故王叔岷认为,研习庄子当破除内外杂篇观念。一般认为应是庄子所著,是庄子思想核心,七篇可构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内七篇篇目都为三字,与外、杂篇取各篇篇首两字为题不同,内篇篇目皆标明题旨。
《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
庄子禺强与大鹏本篇主要讲上古时期宇宙观,以及上古时期的天文和历法,并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作为《逍遥游》宇宙生成总论的鲲鹏变化寓言,深刻寄寓了作者关于万物皆有所待的思想。
《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逍遥游》作为庄子哲学总纲,展现庄子思想的境界与理想。“逍遥”原是联绵词。篇中点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与儒家、墨家乃至老子的理想生命型态做出分判,同时展现“庄学”的修养境界与工夫进路,以“无己”、“无功”、“无名”的工夫,消解形躯与世俗的羁锁,达到超越的逍遥境界。而所谓“逍遥”的境界,即是“无待”,庄子透过“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于无穷者,彼且恶待之”加以豁显,而托寓“藐姑射之山之神人”呈现这样的高远形象。
《庄子·内篇·齐物论第二》
《齐物论》有两种意涵,有学者认为是“齐物”之“论”,也有认为指“齐”诸“物论”。历来皆认为本篇是《庄子》思想最丰富而精微的一篇,因而也最难掌握。历代对于《齐物论》的注释、说解在庄学之中最为可观。
庄子透过《齐物论》意图消解人类对于世俗价值的盲从与执著,解开“儒墨之是非”等各种是非对立的学说论辨。庄子并不对各种价值高低或学说议论重作衡定、厘清,认为如此反而治丝益棼,所谓是非更无终止。庄子认为止辩之关键,在于“照之以天”,洞澈价值与学说彼此之间相异却又相生的道理,进而消辩、忘辩。因为所有辩论的争端,都来自于人类对自我的“成心”,各学说都对其终极价值有所执著与默认,难以去除,根本无从建立论辩各方共同承认的前提,因而所有的辩论也无从解决任何争端。所以庄子透过忘言忘辩的进路,超越彼此相非相生的对立 ,依顺着万物天生的自然,达到“道通为一”的境界。
《齐物论》首段透过南郭子綦与子游问答,提出“天籁”、“地籁”、“人籁”的不同,所谓“天籁”乃是“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也,成其自取,怒者其谁也!”,也就是让万物能全幅展现自身,所谓的“天”就是“天然”,就是天生万物的自然面目。南郭子綦说“吾丧我”,就是指透过主体工夫的修养,不让心思外驰,无止尽地追求,而体察内在“真君”。所谓的“我”是指人的“成心”,会随着言语,不断往外追索。而“吾”是人的“超越主体”,庄子称为“真君”、“真宰”,人心应回复最自然的虚灵状态。这就是《齐物论》的工夫与境界。
《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
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养生主”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
全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可以尽年”,是全篇的总纲,第二部分至“得养生焉”,以厨工分解牛体比喻人之养生,说明处世、生活都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而且要取其中虚“有间”,方能“游刃有余”,从而避开是非和矛盾的纠缠。余下为第三部分,进一步说明圣人不凝滞于事物,与世推移,以游其心,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穷天理、尽道性,以至于命的生活态度。这就是文惠君基本理解到的东西。但是,庄子想要表达的可不止这些。
庄子思想的中心,一是无所依凭自由自在,一是反对人为顺其自然,本文字里行间虽是在谈论养生,实际上是在体现作者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旨趣。
《庄子·内篇·人间世第四》
庄子复原本庄子以为人要有慈悲心和责任感,而又能“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所以颜回想拯救卫国人民;而子之爱亲与臣之事君,二“大戒”也无可逃避。但是,一味直接求取“大用”,必遭横祸;一味退隐自愿“无用”,又白来这一趟,都不圆满。必须知道要“入游其樊而无感其名,入则鸣,不入则止”、尽人事而“自事其心”、“就不欲入,和不欲出”,因无用而大用。“因无用而大用”就是人间世合情合理的人生真实与态度。
《庄子·内篇·德充符第五》
“道德内全之无形符显”就是庄子所说的“德充符”。《文始经》说:“圣人终不能出道以示人。”“道德内全”之人,外表是看不出来的。所以,《金刚经》也说:“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德充符第五》中,王骀、申徒嘉、叔山无趾、哀骀它等人,都是残障或貌丑之人,可是他们都是“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不言而教,无形而心成”之才德内全的圣人。虽然五体残障或面貌丑陋,只要道德内全,自有无形的符显,使他们成为比身体健壮、面貌美好的人更尊贵的圣人。“道不在五形或肉身”,这是《德充符第五》的要义。
《庄子·内篇·大宗师第六》
在宇宙生成论上,庄子首创气化论,认为宇宙万物均同根同源于“一气”《知北游》:“通天下一气耳”;《大宗师》:“游乎天地之一气”。大宗师是指庄子思想中总合道宇宙生成意义的观念,意为开创、传授道理,有成就又受人尊崇的老师。他们已经“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而且“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利泽施于万物,不为爱人。”〈大宗师第六〉中,真人境界的描述很多,例如:“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颡頯,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
但是真人不必“驾鹤飞升”,就能自由出入于仙境与人间,他们的言行心境是如何?〈大宗师第六〉说:“吾师乎!吾师乎!齑万物而不为义,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此所游已。”又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所以,入于“游戏三昧”,“同于大通”,才是真正庄子所说的大宗师。
《庄子·内篇·应帝王第七》
〈应帝王第七〉谈的是君主治理国家应该采用的方法。道家治国的理念是“民主自由,无为而治”,〈应帝王第七〉的见解当然也是一样。所以,“正而后行,确乎能其事者而已矣”,“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有莫举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也”,“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在道家宇宙生成论来看,万物同是物质本源生成,所以有“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的说法。因此,庄子对万事万物的态度,也一样采取不干预的方法。对民心民情、万事万物,若“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就能胜物而不伤。否则,(寓言)对浑沌“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就大大不美矣!
⑵外篇
《庄子·外篇·骈拇第八》
《庄子·外篇·马蹄第九》
《庄子·外篇·胠箧第十》
《庄子·外篇·在宥第十一》
《庄子·外篇·天地第十二》
《庄子·外篇·天道第十三》
《庄子·外篇·天运第十四》
《庄子·外篇·刻意第十五》
《庄子·外篇·缮性第十六》
《庄子·外篇·秋水第十七》
《庄子·外篇·至乐第十八》
《庄子·外篇·达生第十九》
《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
《庄子·外篇·田子方第二十一》
《庄子·外篇·知北游第二十二》
⑶杂篇
《庄子·杂篇·庚桑楚第二十三》
《庄子·杂篇·徐无鬼第二十四》
《庄子·杂篇·则阳第二十五》
《庄子·杂篇·外物第二十六》
《庄子·杂篇·寓言第二十七》
《庄子·杂篇·让王第二十八》
《庄子·杂篇·盗跖第二十九》
《庄子·杂篇·说剑第三十》
《庄子·杂篇·渔父第三十一》
《庄子·杂篇·列御寇第三十二》
《庄子·杂篇·天下第三十三》
五、轶事典故
1.濠梁之辩
庄子和同乡的朋友惠施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散步。庄子看着水里的儵shū 鱼说:“儵鱼在水里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你不知道鱼儿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断定的。”
庄子说:“请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你说:'你怎么知道鱼快乐’这句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问我,而我是在濠水河边上知道的。”
2.鸱得腐鼠
庄子将要去看望在大梁做魏国国相的惠施。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大梁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庄子前去见惠施,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yuān chú,你知道它吗?那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喝!’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
3.材与非材
庄子在山中行走,看见一棵树长得很美很高大,枝叶很茂盛,伐木者停在那棵树旁却不伐它。庄子问他这是什么原因,伐木者回答说:“这棵树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这棵树因为不成材,结果得以终其天年了。”
庄子出了山,来到县邑,住在老朋友的家里。老朋友很高兴,准备酒肉,叫童仆杀一只鹅款待他。童仆请示道:“一只鹅会叫,一只鹅不会叫,请问杀哪只?”主人的父亲说:“杀那只不会叫的。”
第二天,弟子向庄子问道:“昨天山里的树因为不成材而得以终其天年,现在这位主人的鹅却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死,先生您将在成材与不成材这两者间处于哪一边呢?”
庄子笑着说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成材与不成材之间,似乎是合适的位置,其实不然,所以还是免不了遭到祸害。如果遵循道德行事,就不是这样了:既没有美誉,也没有毁辱,时而为龙,时而为蛇,随时势而变化,而不肯专为一物;时而上,时而下,以顺应自然为准则,在万物的原始状态中漫游,主宰万物而不被万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遭到灾祸呢?
这就是神农、黄帝所取法的处世原则。至于万物之情,人伦相传之道,就不是这样了。成功了就会毁坏,强大了就会衰微,锋利了就会缺损,尊贵了就会受到倾覆,直了就会弯曲,聚合了就会分散,受到爱惜就会被废弃,智谋多了就会受人算计,不贤德就会受人欺辱。怎么可以偏执一方而加以依仗呢?”
4.庄周梦蝶
庄周梦蝶故事出自《庄子·齐物论》,说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荡荡,十分轻松惬意。他这时完全忘记了自己原本是庄周。过一会儿,他醒来了,惊惶不定之间,对自己还是庄周感到十分惊奇疑惑。他认真地想了又想,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最后他说,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可叫作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5.鼓盆而歌
庄子晚年丧妻,惠施闻讯,前去吊唁。他是庄子的老朋友,此时已非梁国宰相,不必再摆官架子了,有必要去安慰庄子。
庄子家居陋巷,马车进不去。巷口下了车,惠施走进去。庄子的长子跪在门外迎接吊客,口称:“俺娘给伯父道谢了。”惠施扶起孝子,说了两句按照礼仪应说的话,然后面罩悲悯之容,很严肃地进了大门,步入灵堂。
庄子坐守棺旁,两腿八字张开,撮箕似的很不雅观,手拍瓦盆伴奏,毫无愁容,放声歌唱。看见惠施吊丧来了,也不招呼,仍唱他的。惠施说:“伉俪多年,同床共枕,她为你养儿成人,自己送走青春,老了,死了。你看得淡,不哭也行,可你,唉,竟然敲盆唱歌。你不感到做得太过分了吗?”
庄子说:“你说错了。我也是人啊,哪能不悲伤。但我不能一味的受感情支配,还得冷静地想想呀。我想起从前,那时她未生,不成其为生命。更早些呢,不但不成其为生命,连胚胎也未成。更早些呢,不但未成胚胎,连魂气也没有。后来恍恍惚惚之际,阴阳二气交配,变成一缕魂气。再后来呢,魂气变成一块魄体,于是有了胚胎。再后来呢,胚胎变成幼婴,她生下来,成为独立生命。生命经历了种种苦难,又变成死亡。回顾她的一生,我联想到春夏秋冬时序的演变,多么相似哦。现在她即将从我家小屋迁往天地大屋,坦然安卧。我不唱欢送,倒去嗷嗷哭送,那就太不懂得生命原理了。这样一想,我便节哀,敲盆唱起歌来。”
惠施双手奉上一袋赙金,放入瓦盆,暗自骂了一句“活见鬼”,便告辞了。
6.庄子陪葬
庄子快要死了,学生想用很多好东西给他做陪葬。庄子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时间为连璧,星辰为珍珠,万物是可以作为我的陪葬。我陪葬的东西难道还不够多吗?哪里还用着加上这些东西!”
学生说:“我恐怕乌鸦老鹰吃您的遗体。”
庄子说:“在地面上被老鹰吃,在下面被蚂蚁吃掉,夺过乌鸦老鹰的吃食,再交给蚂蚁,这是多么偏心啊。”
六、关于庄子的成语大全
1.哀莫大于心死
注释:心死指心像死灰的灰烬。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出处:《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2.爱人利物
注释:爱护人民,力求有利于人民。
出处:《庄子·天地》爱人利物之谓仁。”
3.安常处顺
注释:安习惯于;处居住,居于;顺适合,如意。习惯于平稳的日子,处于顺利的境遇中。
出处:《庄子·养生主》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4.安时处顺
注释: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出处:《庄子·养生主》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5.安室利处
注释:指安全便利的处所。
出处:《庄子·徐无鬼》奎蹄曲隈,乳间股脚,自以为安室利处。”
6.安危相易
注释:易变易,转变。平安与危难互为因果,相互转换。
出处:《庄子·则阳》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解相摩,聚散以成。此名实之可纪,精微之可志也。”
7.安之若命
注释: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而甘心承受。
出处:《庄子·人间世》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8.案剑瞋chēn 目
注释:案同按”,握住;瞋瞪眼。握住宝剑,瞪大双眼。
出处:《庄子·盗跖》案剑瞋目,声如乳虎。”
9.白驹过隙bái jū guò xì
注释:白驹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象凶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出处:《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卻,忽然而已。”
10.百舍重趼 jiǎn
注释:百里一舍,足底老皮上又生出硬皮。形容长途奔走,十分辛劳。亦作百舍重茧”。
出处:《庄子·天道》吾闻夫子圣人也。吾固不辞远道而来愿见,百舍重趼而不敢息。”《淮南子·修务训》昔南荣畴耻圣道之独亡于己身……百舍重趼,不敢休息,南见老聃。”
11.搬弄是非
注释:搬弄挑拔。把别人的话传来传去,有意挑拔,或在背后乱加议论,引起纠纷。
出处:《庄子·盗跖》摇唇鼓舌,擅生是非。”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他在平公面前,搬弄我许多事非。”
12.苞苴竿牍bāo jū gān dú
注释:苞苴蒲包,指赠送的礼物,引申为贿赂;竿牍竹简为书,指书信,这里特指请托信。指携着礼物带着书信,去探访人。指行贿请托。
出处:《庄子·列御寇》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牍。”
13.抱瓮出灌
注释:抱着水瓮去灌溉。比喻费力多而收效少。
出处:《庄子·天地》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
14.抱瓮灌园
注释:比喻安于拙陋的淳朴生活。
出处:传说孔子的学生子贡,在游楚返晋过汉阴时,见一位老人一次又一次地抱着畒去浇菜,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就建议他用机械汲水。老人不愿意,并且说这样做,为人就会有机心,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见《庄子·天地》
15.抱柱之信
注释:用以表示坚守信约。
出处:《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记·苏秦列传》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唐·李白《长干行》诗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16.奔逸绝尘
注释:奔逸疾驰;绝尘脚不沾尘土。形容走得极快。也形容人才十分出众,无人企及。
出处:《庄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其后矣。”
17.鼻垩è 挥斤
注释:挥舞斧头削除鼻端之垩。比喻指正错误。
出处:典出《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
18.碧血丹心
注释:满腔正义的热血,一颗赤诚的红心。形容十分忠诚坚定。
出处:《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19.避世绝俗
注释:避世隐居不出仕;绝俗与世间隔绝。脱离现实生活,不和人们往来。形容隐居山林,不与世人交往。一般指消极处世的态度。
出处:《庄子·刻意》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晋书·华轶传》栖情玄远,确然绝俗。”
20.变化无常
注释:无常没有常态。指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律性。
出处:《庄子·天下》忽漠无形,变化无常。”
21.变幻无常
注释:指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律性。
出处:《庄子·天下》忽漠无形,变化无常。”
22.标枝野鹿
注释:标枝,树梢之枝,比喻上古之世在上之君恬淡无为;野鹿,比喻在下之民放而自得◇指太古时代。
出处:《庄子·天地》至治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
23.冰肌玉骨
注释:冰晶莹。肌骨如同冰玉一般。形容女子肌肤莹洁光滑。
出处:《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宋·苏轼《洞仙歌》词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24.冰解冻释
注释:如同冰冻融化一般。比喻困难或障碍消除。
出处:《庄子·庚桑楚》是乃所谓冰释冻释者能乎?”
25.播穅kāng 眯mǐ目
注释:散布糠屑以迷人目。比喻被外物蒙蔽而迷失方向。
出处:《庄子天运》夫播穅眯目,则天地四方易位矣。”
26.播糠眯目
注释:撒播糠秕眯住别人的眼睛。比喻外物虽小,但造成的桅却很大。
出处:《庄子·天运》夫播糠眯目,则天地四方易位矣。”
27.不分畛zhěn域
注释:畛域范围,界限。不分界限、范围。也比喻不分彼此。
出处:《庄子·秋水》泛泛乎其若四方之无穷,其无所畛域。”
28.不及之法
注释:指不适用的法规。
出处:《庄子·拼拇》使天下簧鼓,以奉不及之法,非乎?”
29.不近人情
注释:不合乎人的常情。也指性情或言行怪僻。
出处:《庄子·逍遥游》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30.不可端倪ní
注释:端倪头绪。找不着头绪。形容变化莫测。
出处:《庄子·大宗师》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反复始终,不知端倪。”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
31.不可偏废
注释:偏废侧重一方,忽略另一方。指两方面都应同样重视,不能片面地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山谷下》读《庄子》,令人意宽思大,敢作;读《左传》,便使人入法度,不敢容易。二书不可偏废也。”
32.不上不下
注释:上不去,下不来。形容进退两难。
出处:《庄子·达生》上而不下,则使人善怒;下而不上,则使人善忘;不上不下,中身当心,则为病。”
33.不肖子孙
注释:不肖不象,不贤。指品德差,没出息,不能继承先辈事业的子孙或晚辈。
出处:《庄子·天地》亲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则世俗谓之不肖子。”《孟子·万章上》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
34.不徐不疾
注释:徐慢。疾快。不快不慢,从容自然。
出处:《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35.不言而信
注释: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出处:《庄子·田子方》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
36.不知端倪 ní
注释:端倪头绪。不知头绪。
出处:《庄子·大宗师》反复终始,不知端倪。”
37.不知利害
注释:不知什么为利,什么为害。
出处:《庄子·齐物论》子不知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
38.不知所终
注释:终最后,结局。不知道结局或下落。
出处:《庄子·田子方》日夜无隙,而不知其所终。”《国语·越语下》遂乘扁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
40.不知天高地厚
注释: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深。形容骄狂无知。
出处:《庄子·让王》吾不知天之高也,地之下也。”
41.不主故常
注释:故常旧的常规、习惯。不拘于老的一套。
出处:《庄子·天运》其声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化齐一,不主故常。”
42.材大难用
注释:原意是能力强难用于小事◇形容怀才不遇。
出处:《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43.餐腥啄腐
注释:比喻追求功名利禄。
出处:《庄子·秋水》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哧!’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哧我邪?”
44.冁然而笑chǎn
注释:冁然笑的样子。高兴地笑起来。
出处:《庄子·达生》桓公……冁然而笑。”
45.苌弘碧血cháng hóng bì xuě
注释:形容为正义事业而流的血。苌弘春秋时周大夫,又称苌叔。碧青绿色的玉石。
出处:《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46.苌弘化碧
注释:苌弘周敬王的夫人,后蒙冤为人所杀,传说血化为碧玉。
出处:《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47.超轶绝尘yì
注释:轶车辙;超轶指后车超过前车;绝尘脚不沾尘土。形容奔跑得极快。
出处:《庄子·徐无鬼》天下马有成材,若恤若失,若丧其一,若是超轶绝尘,不知其所。”
48.巢林一枝
注释:指鹪鹩筑巢,只不过占用一根树枝◇以之比喻安本分,不贪多。
出处: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鷯巢於深林,不过一枝。”
49.朝三暮四
注释: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出处:《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50.尘垢秕糠chén gòu bǐ kāng
注释:尘尘土;垢污垢;秕秕谷;糠米皮。比喻琐碎而没有用的东西。
出处:《庄子·逍遥游》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
51.尘垢粃bǐ糠
注释:灰尘和污垢,谷粃和米糠。比喻卑微无用之物。
出处:《庄子·逍遥游》是其尘垢粃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
52.沉鱼落雁
注释: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出处:《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53.瞠乎其后
注释:瞠瞪着眼看;其代词,他。在别人后面干瞪眼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在后面。
出处:《庄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54.瞠呼其后
注释:在别人后面干瞪眼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在后面。
出处:《庄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55.成风尽垩è
注释:形容技艺高超。
出处:《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56.鸱鸦嗜鼠chī yā shì shǔ
注释:比喻嗜好各不相同。
出处:《庄子·齐物论》民食刍豢,麋鹿食荐,且甘带,鸱鸦嗜鼠,四者孰知正味。”
57.齿如齐贝
注释:形容牙齿整齐洁白。贝,白色螺壳。
出处:《庄子·盗跖》唇如激丹,齿如含贝。”
58.虫臂鼠肝
注释:比喻极微小而无价值的东西。
出处:《庄子·大宗师》以汝为汝肝乎?以汝为虫臂乎?”
59.踌躇满志
注释: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满满足;志志愿。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出处:《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60.初生牛犊不怕虎
注释:犊小牛。刚生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
出处:《庄子·知北游》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出之犊,而无求其故。”
61.初生之犊dú
注释:刚出生的小牛,比喻单纯或勇猛的青年人。
出处:先秦·庄周《庄子·知北游》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
62.樗栎庸材chū lì yōng cái
注释:樗栎不成材的树木。比喻平庸无用的人。常用作谦词。
出处:《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
63.褚小杯大zhǔ xiǎo bēi dà
注释:用小口袋装大东西。比喻能力不能胜任。
出处:《庄子·至乐》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64.褚小怀大
注释:褚口袋。用小口袋装大东西。比喻能力不能胜任。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至乐》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65.唇竭齿寒
注释: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出处:《庄子·胠箧》故曰,唇竭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
66.鹑居鷇食chún jū kòu shí
注释:鷇待母哺食的幼鸟,它不挑拣食物。如鹌鹑一样居无定所,象幼雏一样饥不择食。比喻生活俭朴,不求享受。
出处:《庄子·天地》夫圣人鹑居而鷇食,鸟行而无彰。”
67.绰约多姿
注释:绰约姿态优美的样子。形容女子体态的美。
出处:《庄子·逍遥游》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唐·蒋防《霍小玉传》年可四十余,绰约多姿,谈笑甚媚。”
68.辞不获命
注释:指辞谢而未获允许。
出处:《庄子·天地》鲁君谓葂也曰'请受教。’辞不获命,既已告矣,未知中否。”
69.刺虎持鹬 yù
注释:比喻待机行事,一举两得。
出处:《战国策·秦策二》及《史记·张仪列传》载刺虎,战国时,陈畛说秦惠王,引卞庄子刺虎为喻,先待齐楚交战,乘其两败俱伤时进兵。持鹬,用鹬蚌相持”之典。
70.存而不论
注释:存保留。指把问题保留下来,暂不讨论。
出处:《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
71.嗒然若丧
注释:形容懊丧的神情。
出处:《庄子·齐物论》仰天而嘘,嗒焉似丧其耦。”
72.大本大宗
注释:本根本;宗本,主旨。最根本,最重要的东西。
出处:《庄子·天道》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
73.大辩不言
注释:大辩善于辩论。有口才、善于辩论的人,并不多说话以显示自己。
出处:《庄子·齐物论》大辩不言,大仁不仁。”
74.大而无当
注释:当底。虽然大,却无底。原指大得无边际◇多用作表示大得不切合实际、不合用。
出处:《庄子·逍遥游》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
75.大方之家
注释:大方大道理。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出处:《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76.大惑不解
注释:惑,迷惑;解理解。感到非常迷惑,不能理解。
出处:《庄子·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77.大匠运斤
注释:比喻人技艺精湛或文笔娴熟高超。
出处:语出《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78.大梦初醒
注释:象做了一场大梦才醒。比喻被错误的东西蒙蔽了许久,开始醒悟过来。
出处:《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
79.大同小异
注释:大体相同,略有差异。
出处:《庄子·天下》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80.大相径庭
注释:径小路;庭院子;径庭悬殊,偏激。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出处:《庄子·逍遥游》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81.大有径庭
注释: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出处:《庄子·逍遥游》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82.大有迳庭jìng
注释:比喻彼此差异很大。
出处:《庄子·逍遥游》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王先谦集解引宣颖云迳,门外路;庭,堂外地;大有,谓相远之甚。”
83.呆如木鸡
注释: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出处:《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84.呆若木鸡
注释: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出处:《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85.呆似木鸡
注释: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出处:《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86.代越庖俎dài yuè páo zǔ
注释:比喻越出本分,代行其事。
出处:《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成玄英疏庖人,谓掌庖厨之人,则今之太官供膳是也。尸者,太庙中神主也。祝者,则今太常太祝是也,执祭版对尸而祝之,故谓之尸祝也。樽,酒器也。俎,肉器也。”
87.丹心碧血
注释:丹心红心、忠心。碧血血化为碧玉。碧青绿色的宝石,表示血的珍贵。赤诚的忠心,宝贵的鲜血。用以赞扬为国捐躯的重大牺牲。
出处:《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元·郑元祐《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88.弹空说嘴
注释:犹言唱高调说空话。
出处:《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莫要弹空说嘴。假如不幸我庄周死后,你这般如花似玉的年纪,难道捱得过三年五载?”
89.惮赫千里dàn hè
注释:惮赫威震。威震千里。形容声威极盛。
出处:《庄子·外物》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
90.淡水交情
注释:友情像水一样清澈。指不以势利为基础的朋友。
出处:《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91.盗亦有道
注释:道道理。盗贼也有他们的那一套道理。
出处:《庄子·胠箧》盗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耶?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
92.道存目击
注释:一个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人们只需一接触便能感受得到。
出处:《庄子·田子方》子路曰'吾子欲见温伯雪子久矣,见之而不言,何邪?’仲尼曰'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
93.道在屎溺dào zài shǐ nì
注释:比喻道之无所不在。
出处:《庄子·知北游》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耶?’曰'在稊稗。’……曰'何其愈甚耶?’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
94.得手应心
注释: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同得心应手”。
出处:《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95.得兔忘蹄
注释:犹言得鱼忘荃。蹄,兔羋。
出处:语出《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96.得心应手
注释:得得到,想到;应反应,配合。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
出处:《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97.得意忘言
注释:原意是言词是表达意思的,既然已经知道了意思,就不再需要言词◇比喻彼此心里知道,不用明说。
出处:《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98.得鱼忘荃 quán
注释:比喻已达目的,即忘其凭借。荃”亦作筌”。
出处:《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
99.得鱼忘筌
注释:筌捕鱼用的竹器。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出处:《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
100.德配天地
注释:指道德可与天地匹配。极言道德之高尚盛大。
出处:《庄子田子方》夫子德配天地,而犹假至言以修心。”
101.东施效颦dōng shī xiào pín
注释:效仿效;颦皱眉头。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
出处:《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102.冻解冰释
注释:如同冰冻融化一般。比喻困难或障碍消除。
出处:《庄子·庚桑楚》是乃所谓冰释冻释者能乎?”
103.斗升之水
注释:比喻微薄的资助。
出处:《庄子·外物》我东海之波臣,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104.斗水活鳞
注释:比喻得到微薄的资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
出处:语出《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105.独往独来
注释:指行动自由,没有阻碍。又指作文用字独具一格,后指单独往来。
出处:《庄子·在宥》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
106.端倪可察ní
注释:端倪线索。事情已经可以看出眉目来了。
出处:《庄子·大宗师》反复始终,不知端倪。”
107. 短绠汲深duǎn gěng jí shēn
注释:绠汲水用的绳子;汲从井里打水。吊桶的绳子短,打不了深井里的水。比喻能力薄弱,难以担任艰巨的任务。
出处:《庄子·至乐》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108.断鹤续凫duàn hè xù fú
注释:断截断;续接;凫野鸭。截断鹤的长腿去接续野鸭的短腿。比喻行事违反自然规律。
出处:《庄子·骈拇》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109.对牛鼓簧
注释:比喻对不懂事理的人讲理或言事。超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同对牛弹琴”。
出处:《庄子·齐物论》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晋·郭象注是犹对牛鼓簧耳,彼竟不明,故己之道术终于昧然也。”
110.遁天倍情
注释:指违背天然之性而加添流俗之情。一说,违背天性与真情。倍,通背”。
出处:《庄子·养生主》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成玄英疏言逃遁天理,倍加俗情。”
111.遁天之刑dùn tiān zhī xíng
注释:指违背自然规律所受的刑罚。
出处:《庄子·养生主》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
112.二缶钟惑èr fǒu zhōng huò
注释:二疑,不明确;缶、钟指古代量器。弄不清缶与钟的容量。比喻弄不清普通的是非道理。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天地》以二缶钟惑,而所适不得矣。”
113.二缶锺惑èr fǒu zhōng huò
注释:指对缶和钟两种盛器的容量大小分不清楚。比喻是非不明。
出处:《庄子·天地》以二缶锺惑,而所适不得矣。”
114.发硎新试fā xíng xīn shì
注释:硎磨刀石。象新磨的刀那样锋利。比喻刚参加工作就显露出出色的才干。
出处:《庄子·养生主》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115.方外之人
注释:方外世外。原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指僧道。
出处:《庄子·大宗师》彼游方之外者也。”
116.非愚则诬
注释:诬诬蔑。不是生性愚蠢的话,就是故意污蔑。
出处:《庄子·秋水》盖师是而无非,师治而无乱呼?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是犹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其不可行明矣。然且语而不舍,非愚则诬也。”
117.废然而返
注释:本指怒气消失,恢复常态,现在形容失望回来。
出处:《庄子·德充符》我拂然而怒,而适先生之所,则废然而反。”
118.分庭伉礼 kàng lǐ
注释: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同分庭抗礼”。
出处:《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
119.缝衣浅带
注释:宽袖大带是古代儒者的服饰,借指儒者。
出处:先秦·庄周《庄子·盗跖》今子修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辩,以教后世,缝衣浅带,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
120.凫胫鹤膝fú jìng hè xī
注释:指事物各有长短。
出处:《庄子·骈拇》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121.扶摇万里
注释:扶摇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暴风从下而上盘旋很高,风势急且大。
出处:《庄子·逍遥游》抟扶摇而上九万里。”
122.扶摇直上
注释:扶摇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形容上升很快。比喻仕途得意。
出处:《庄子·逍遥游》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123.怫然作色fú rán zuò sè
注释:怫然愤怒的样子。脸上现出愤怒之色。
出处:《庄子·天地》谓己谀人,则怫然作色。”
124.斧钺之诛fǔ yuè zhī zhū
注释:钺古代兵器,像大斧;诛杀戮,杀死。用斧、钺杀人的刑罚。泛指死刑。
出处:《庄子·至乐》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此乎?’”
125.俯仰由人
注释:俯仰低头和抬头,泛指一举一动。比喻一切受人支配。
出处:《庄子·天运》且子独不见夫桔槔者乎?引之则俯,舍之则仰,彼人之所引,非引人也。故俯仰而不得罪于人。”
126.妇姑勃溪fù gū bó xī
注释:指婆媳间的争吵与不和。比喻因日常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
出处:庄周《庄子·外物》室无空虚,则妇姑勃溪。”
127.妇姑勃豨xī
注释:妇姑儿媳和婆婆;勃豨家庭争吵。原指婆婆和儿媳间的争吵◇也比喻内部争斗。
出处:《庄子·外物》室无空虚,则妇姑勃豨。”
128.附赘县疣fù zhuì xiàn yóu
注释:附生在皮肤上的小瘤。比喻多馀无用之物。
出处:《庄子·骈拇》附赘县疣,出乎形哉!而侈于性。”成玄英疏附生之赘肉,悬系之小疣。”
129.附赘悬疣fù zhuì xuán yóu
注释:附赘附生于皮肤上的肉瘤;悬疣皮肤上突起的瘊子。比喻多余无用的东西。
出处:《庄子·大宗师》彼以生为附赘悬疣。”
130.腹载五车
注释:比喻读书甚多,知识渊博。
出处:《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131.改容易貌
注释:改、易改变;容、貌神色、相貌。变了神色或模样。
出处:《庄子·德充符》'吾与夫子游十九年,而未尝知吾兀者也。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子产蹴然改容更貌,曰'子无乃称。’”
132.甘败下风
注释:甘情愿,乐意;下风风向的下方。对人自认不如,真心佩服。
出处:《庄子·在宥》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左传·僖公十五年》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
133.甘井先竭
注释:甜水井的水先枯竭。比喻有才能的人往往早衰。
出处:《庄子·山木》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134.肝胆楚越
注释:肝胆比喻关系密切;楚越春秋时两个诸侯国,虽土地相连,但关系不好。比喻有着密切关系的双方,变得互不关心或互相敌对。
出处:《庄子·德充符》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
135.高官尊爵
注释:显贵的官职和爵位。
出处:《庄子·让王》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
136.膏火自煎
注释:比喻有才学的人的人因才得祸。
出处:《庄子·人间世》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137.槁木死灰gǎo mù sǐ huī
注释: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
出处:《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138.槁项黄馘gǎo xiàng huáng xù
注释:槁枯干;项颈项;馘脸。颈项枯瘦,面色苍黄。形容不健康的容貌。
出处:《庄子·列御寇》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
139.各行其是
注释:行做,办;是对的。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比喻各搞一套。
出处:《庄子·徐无鬼》天下非有公是也,而各是其所是。”
140.绠短汲深gěng duǎn jí shēn
注释:绠汲水用的绳子;汲从井里打水。吊桶的绳子短,打不了深井里的水。比喻能力薄弱,难以担任艰巨的任务。
出处:《庄子·至乐》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141.姑射神人
注释:姑射山名;神人得道的人。原指姑叶山的得到真人◇泛指美貌女子。
出处:《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绰)约若处子。”
142.姑妄听之
注释:姑暂且;妄随便,胡乱。姑且随便听听,不一定就相信。
出处:《庄子·齐物论》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亦以妄听之奚。”
143.姑妄言之
注释: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
出处:《庄子·齐物论》予尝为女(汝)妄言之,女(汝)亦以妄听之奚。”
144.孤雏腐鼠gū chú fǔ shǔ
注释:孤独的鸟雏,腐烂的老鼠。比喻微贱而不值得一说的人或事物。
出处:《庄子·秋水》于是鸱得腐鼠,剜鹐过之,仰而视之,曰'吓!’”《后汉书·窦宪传》国家弃宪,如孤雏腐鼠耳。”
145.孤文断句
注释:指片断、孤立的文句。
出处:鲁迅《〈古小说钩沉〉序》《庄子》举宋鈃之言,孤文断句,更不能推见其旨。”
146.鼓腹含哺gǔ fù hán bǔ
注释:鼓腹鼓起肚子,即饱食;哺口中所含的食物。口含食物,手拍肚子。形容太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
出处:《庄子·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
147.鼓盆之戚qī
注释:旧指死了妻子。
出处:《庄子·至乐》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148.官止神行
注释:指对某一事物有透彻的了解。
出处:《庄子·养生主》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149.管中窥天
注释:管竹管;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通过竹管子的孔看天。比喻见闻狭隘或看事片面。
出处:《庄子·秋水》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
150.诡衔窃辔guǐ xián qiè pèi
注释:诡衔吐出马嚼;窃辔摆脱笼头。马吐出嚼子,咬断缰绳。比喻不受束缚。
出处:《庄子·马蹄》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而马知介倪闉扼鸷曼,诡衔窃辔。故马之知而态至盗者,伯乐之罪也。”
151.鬼斧神工
注释:象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出处:《庄子·达生》梓庆削木为鑜,鑜成,见者惊忧鬼神。”
152.过隙白驹guò xī bái jū
注释:隙空隙;白驹原指白马,后比喻日影。比喻时光像骏马一样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
出处:《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卻,忽然而已。”
153.害群之马
注释:桅马群的劣马。比喻桅社会或集体的人。
出处:《庄子·徐无鬼》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154.含哺鼓腹
注释:哺口中所含的食物;鼓腹鼓起肚子,即饱食。口含食物,手拍肚子。形容太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
出处:《庄子·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
155.邯郸匍匐hán dān pú fú
注释:比喻盲目效仿以致失去自己原来的长处。
出处:《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於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156.邯郸学步hán dān xué bù
注释: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出处:《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157.汗流至踵zhǒng
注释:汗出得多,流到脚跟。常形容极端恐惧或惭愧。
出处:《庄子·田子方》御寇伏地,汗流至踵。”
158.蒿目时艰hàng mù shí jiān
注释:蒿目极目远望;时艰艰难的局势。指对时事忧虑不安。
出处:《庄子·骈拇》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
159.濠梁之上háo liáng zhī shàng
注释:濠梁濠水上的桥。指别有会心,自得其乐的境地。
出处:《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160.和而不唱hé ér bù chàng
注释:赞同别人的意见,不坚持自己的说法。
出处:《庄子·德充符》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城。”
161.河汉无极
注释:河汉银河;极尽头,边际。银河广阔,无边无际。比喻言论荒诞不经,难以置信。亦比喻恩泽广大,使人难以报答。
出处:《庄子·逍遥游》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无极。”
162.涸辙之鲋hé zhé zhī fù
注释:涸干;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鲋鲫鱼。水干了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
出处:《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163.鹤长凫短hè cháng fú duǎn
注释:比喻事物各有特点。
出处:《庄子·骈拇》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164.鹤短凫长
注释:比喻颠倒是非,妄加评论。
出处:《庄子·骈拇》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165.厚古薄今
注释:厚推崇,重视;薄轻视,怠慢。推崇古代的,轻视现代的。多用于学术研究方面。
出处:《庄子·外物》夫尊古而卑今,学者之流也。”
166.厚貌深情
注释:外貌厚道,内心不可捉摸。
出处:《庄子·列御寇》人者厚貌深情,故有貌愿而益,有长若不肖。”
167.呼牛作马
注释:比喻别人骂也好,称赞也好,决不计较。同呼鹏马”。
出处:《庄子·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
168.呼鹏马
注释:呼称呼。称我牛也好,称我马也好。比喻别人骂也好,称赞也好,决不计较。
出处:《庄子·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
169.虎口逃生
注释: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逃脱极危险的境地侥幸活下来。
出处:《庄子·盗跖》孔子曰'然,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头,编虎须,几不免虎口哉。”
170.虎口余生
注释: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逃脱极危险的境地侥幸活下来。
出处:《庄子·盗跖》孔子曰'然,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头,编虎须,几不免虎口哉。”
171.华封三祝
注释:华古地名。封疆界,范围。华封华州这个地方。华州人对上古贤者唐尧的三个美好祝愿。即祝寿、祝富、祝多男子,合称三祝。
出处:《庄子外篇·天地篇》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寿…圣人富…圣人多男子。”
172.化腐成奇
注释:指变坏为好,变死板为灵巧或变无用为有用。
出处:语出《庄子·知北游》是其所美者为神奇,所恶者为腐朽。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173.化腐朽为神奇
注释:神奇神妙奇特的东西。变坏为好,变死板为灵巧,变无用为有用。
出处:《庄子·知北游》腐朽复化为神奇。”
174.画地而趋
注释:趋疾走。只在规定的范围内行动。比喻不知变通。
出处:《庄子·人世间》殆乎!殆乎!画地而趋。”
175.欢呼雀跃
注释:高兴得象麻雀一样跳跃。形容非常欢乐。
出处:庄周《庄子·在宥》鸿蒙方将拊髀雀跃而游。”
176.灰心槁形gǎo xíng
注释:形容意志消沉,形体枯槁。
出处:《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177. 恢恑憰怪huī guǐ lián guài
注释:指离奇怪异。
出处:《庄子·齐物论》恢恑憰怪,道通为一。”
178.恢恢有余
注释:恢恢形容宽广。薄薄的刀刃插入骨节间,仍觉宽广,还有回旋余地。常形容本领大,技巧高,处理问题毫不费力。
出处:《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179.挥斥八极huī chì bā jí
注释:挥斥奔放;八极八方,极远之处。形容人的气概非凡,能力巨大。
出处:《庄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180.喙长三尺huì cháng sān chǐ
注释:喙嘴。嘴长三尺。形容人善于辨说。
出处:《庄子·徐无鬼》丘愿有喙三尺。彼之谓不道之道,此之谓不言之辩。”
181.惠子知我
注释:比喻朋友相知之深。
出处:惠子指惠施,战国宋人,在先秦诸子中属名家,为庄周契友。惠死后,庄周过其墓,曾借匠石斫垩的寓言,感慨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见《庄子·徐无鬼》。
182.混沌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