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社科院2023年哲学专业最新招生计划!!

  01上海大学

  招生专业:01. 马克思主义哲学 、02. 科学技术哲学 、03. 外国哲学 、04. 中国哲学(统招11人,推免7人)

  指导教师:孙伟平、王天恩、闫坤如、宁莉娜、夏国军、周丽昀、沈学君、吴立群、刘小涛、尹岩等教授及多名副教授。

  初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45哲学综合、880哲学基础理论

  复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或 中国哲学史 或 西方哲学史 或 科学技术哲学概论

  初试参考书目:

  645哲学综合:《哲学概论》,李德顺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880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黄楠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或最新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肖前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或最新版

  复试参考书目:

  历年分数线:

  报录统计:

  2021年:统考报名人数:77,录取人数:19

  2020年:统考报名人数:100,录取人数:19,推免人数:1人

  2019年:统考报名人数:88,录取人数:17

  2018年:统考报名人数:53,录取人数:19,推免人数:1人

  学院简介:

  010100 哲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海大学哲学学科创建于2002年,2003年建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建成科学技术哲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建成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本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技术哲学、外国哲学、中国哲学等多个研究方向,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向形成了价值哲学特色培养优势,在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方向形成了人工智能哲学和逻辑思想与逻辑方法等特色培养优势。

  哲学学科是上海大学重点建设学科之一,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现有教师24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1人。近年来,本学科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可喜成绩,1人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3人获聘上海大学伟长学者。本学科学术研究氛围浓厚,与国内外专家、院校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和合作关系,科研条件良好,学术成果丰硕。在权威期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百篇,荣获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励,承担了数十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目前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专项以及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十多项。

  本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致力于培养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充满人文情怀和科学精神,富有学术创新精神和较高哲学素养,能从事哲学学术研究、教育教学工作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

  02上海师范大学

  统考信息:

  参考书目:

  学科简介: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主要导师

  张允熠教授:南开大学哲学博士,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赴美国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原为中国科技大学教授,省部级首批跨世纪学术带头人,2006年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上海师范大学供职。张允熠教授在中西哲学与文化的交流史、比较学和马克思哲学中国化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独具特色,自成一家,引起广泛关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关系的资料整理与研究”等多项课题。

  毛勒堂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博士,现为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点负责人,上海师范大学经济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曙光学者。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项、省部级社科项目2项,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曾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主要从事唯物史观、经济哲学和社会发展理论研究,近年来致力于经济正义、资本逻辑、劳动正义等课题的研究。

  何云峰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博士、香港大学教育学博士,现为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研究所所长,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在哲学认识论、知识论、劳动哲学、劳动教育和教育心理学等方面有独到和专门的研究,成果丰硕。在劳动幸福理论研究方面独树一帜,在学界有一定影响。

  崔平教授:山东大学哲学博士,现为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意识哲学,涉及哲学基础理论、认识论、伦理学、文化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等方向。2015年出版四卷本个人文集《重构人类理性批判文丛》(《有限意识批判》、《道德经验批判》、《文化模式批判》、《别思辑类》)。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一般项目3项,省部级社科规划项目1项。获得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2004年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二层次人才。

  张娜副教授:复旦大学法学博士,现为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等课题多项。

  张晓兰副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博士,现为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主持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等课题多项。

  (二)研究方向 :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化背景研究;

  2、唯物史观与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3、认识论专题研究

  (三)研究特色: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化背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价值论、经济哲学、劳动哲学、文化哲学。

  (四)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原著、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专题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专题研究等。

  (五)就业去向:

  1、高校、党校和研究机构的教学研究人员

  2、党务、宣传、组织与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

  3、企、事业单位或各类社会机构的文职人员或管理人员

  中国哲学

  (一)研究方向

  1、中国古代哲学方向。本方向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哲学问题。时间包括中国哲学的发生期、先秦时期、汉唐时期、宋元时期以及明清时期。研究特长包括:经学、东亚儒学、敦煌学、儒家哲学、道家哲学、中国哲学本体论问题、宋明理学与心学研究、公羊学等。主要导师有:崔宜明教授、邓辉教授、郭美华教授、石立善教授、王江武副教授、蔡志栋副教授。

  2、中国近现代哲学方向。本方向主要研究中国近代以来哲学问题。时间包括中国近代哲学、中国现代哲学、中国当代哲学。研究特长包括:中国近现代哲学、近现代哲学与中西文化比较、中国近代本体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中国近现代思潮等。主要导师有:崔宜明教授、邓辉教授、郭美华教授、蔡志栋副教授。

  3、比较哲学方向。本方向主要对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所作的比较研究,尤其是中国哲学与现象学和存在论、中国哲学与分析哲学、儒家心性学与心灵哲学、中国哲学与日本哲学、中国古代政治学哲学与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等等,导师主要有吾敬东教授、樊志辉教授、邓辉教授、郭美华教授、石立善教授、王江武副教授、蔡志栋副教授和袁青博士。

  (二)导师简介

  吾敬东:1955年6月出生。1996年获华东师范大学哲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思维与哲学发生和范型问题研究,兼涉中国古代科学、伦理、宗教。代表性著作有:《中国思维形态——发生与成型期的考察》(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古代中国科学范型——从文化、思维和哲学的角度考察》(中华书局2002)、《中国社会的伦理生活——主要关于儒家伦理可能性问题的研究》(中华书局2007)、《中国社会的宗教传统——巫术与伦理的对立和共存》(上海三联书店2009)、《中国哲学的起源——前诸子时期观念、概念、思想发生发展与成型的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中国文化·哲学思想》(已出和将出中、英、俄、土耳其、伊朗、日、法、西班牙、塞尔维亚文)(五洲传播出版社2014)、《中国哲学起源的知识线索——从远古到老子:自然观念及哲学的发展与成型》(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约110篇。

  樊志辉:1964年7月出生。1990年—1996年就读南开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哲学与比较哲学、中国当代哲学、基督宗教与比较宗教学、形而上学与后实践哲学。有著作6部:《中国当代伦理变迁》(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台湾新士林哲学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内在与超越之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马克思与中国现代哲学的展望》(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1)、《责任、自由与爱、恩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4)、《牟宗三思想研究》(合著,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2)。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目前在研项目有《现代性问题与中国当代哲学研究》(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现代性与心性——现代心性儒学批判》(2014年教育部重大后期资助项目)等共3项。

  邓 辉:1972年9月出生。2003年6月于武汉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酷爱读书思考,学涉古今中西,治学认真严谨,讲究厚积薄发、推陈出新。主要研究方向有中国古代哲学、历史哲学和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尤其钟爱王船山研究。已出版学术专著3部、合著2部、编著1部,主编2部,在《史学理论研究》、《中国哲学史》、台湾《鹅湖》等海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代表性成果有专著《王船山历史哲学研究》、《王船山道论研究》和论文《雅斯贝尔斯的历史哲学》、《王船山四书学思想研究略论》、《反向格义与现代中国小传统》等。主持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二、三等奖各1项。

  郭美华:1972年11月出生。1995年和1998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分别获得哲学学士学位和哲学硕士学位,2003年于华东师范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2004—2005年访学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2009年访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从事中国哲学史和中国哲学原著的教学与研究,主要学术关注点是:先秦儒家与道家哲学(以孟子和庄子为中心)、近代哲学与中西比较(以熊十力哲学为中心)、宋明理学(以王阳明心学为中心)。出版《与朱熹王阳明对话》、《熊十力本体论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十二讲》(合著)、《古典儒学的生存论阐释》四部著作,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石立善 1973年生,现任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文学博士(日本京都大学)。浙江大学、河北大学兼职教授,台湾大学访问学者,朱子学会理事,《古典学集刊》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1.中国哲学史(宋明理学)2.经学 3.敦煌学吐鲁番学

  4.东亚儒学

  王江武:1968年9月出生;1998年在南京大学哲学系获宗教学硕士学位;2008年在复旦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1998年起在上海师范大学任教,2007年晋升副教授。现为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对儒家政治哲学颇有兴趣,近年比较关注春秋公羊学思想。

  蔡志栋:1978年出生于上海康桥。1997年至2009年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学习,哲学博士,2011年晋升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哲学、先秦哲学,专长为章太炎哲学研究、自由思想研究、先秦诸子研究。

  袁 青 1987年生,清华大学哲学博士,现为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教师,研究专长为先秦出土文献与哲学。

  (三)课程设置

  课程有:中国哲学史论、中国古代哲学专题、中国近代哲学专题、先秦哲学原著精读、宋明哲学原著精读读、西方文化专题、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经学史、儒道释概论、专业外语等。

  (四)学习就业

  至今年为止,已经连续招生14届学生,毕业106届学生。学生就业方向包括大学、中学、政府部门、杂志社、商业和金融咨询机构以及继续就读更高学位等。

  外国哲学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1、西方哲学史 2、现代西方哲学 3、政治哲学 4、价值哲学

  主要导师:

  刘云卿,男,1965年1月出生,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博士,曾在厦门大学哲学系工作,现为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分析哲学和后现代性哲学,出版专著和译著多部,发表哲学论文若干。

  张志平,男,1968年8月出生,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博士,现为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欧洲大陆哲学、特别是现象学与情感价值哲学,出版专著和译著多部,发表哲学论文若干。

  高山奎,男,1979年4月出生,毕业于黑龙江大学,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曾任教于江苏师范大学,现为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哲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政治哲学、犹太哲学、古典学和社会批判理论,出版专著和译著多部,发表哲学论文若干。

  乐小军,男,1978年11月出生,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博士,现为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哲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古希腊哲学和德国观念论,出版译著多部,发表哲学论文若干。

  研究特色:分析哲学、情感价值哲学、政治哲学、古希腊哲学

  主要课程:古代希腊哲学 Ancient Greek Philosophy;基督教哲学 Christianity Philosophy;经验论与唯理论哲学 Empiricism and Rantionalism Philosophy;德国古典哲学 German Classical Philosophy;分析哲学 Analytical philosophy;20世纪大陆哲学 Mainland Philosophy in the 20th Century,等。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去向:

  1、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

  2、主要就业方向:各类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国家机关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工作等。

  伦理学

  (一)导师队伍

  1、晏辉教授:1960年出生,1984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哲学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原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伦理学与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现为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晋升为副教授,2001年被评为硕士研究生导师;2006年晋升为教授,2007年被评为博士研究生导师。荣获北京师范大学第二届“十佳教师”称号;出版专著《市场经济的伦理基础》、《公共生活与公民伦理》、《现代性语境下的价值与价值观》等7部,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教育研究》、《学术月刊》、《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230余篇。研究方向:伦理学基本理论、应用伦理学。

  2、张自慧教授:1966年出生,河南大学哲学学士,山西大学法学硕士,郑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化史方向历史学博士;2000年晋升副教授,获评“省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并担任硕士生导师;2009年晋升教授,2016年担任博士生导师;现为上海市哲学学会副会长、哲学系系主任、伦理学学科及博士点负责人;出版专著《礼文化的价值与反思》、《礼文化与致和之道》、《道德失范与文化救赎》、《象牙塔之魂》等7部,主持20余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省部级课题,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研究方向:礼文化与传统教化、中华元典与先秦伦理学。

  3、张永超教授:1982年出生,河南师范大学法学学士,中央民族大学哲学硕士,北京大学哲学博士,辅仁大学博士后。2012年12月担任硕士生导师,2014年12月任副教授。2016年10月获评校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出版《经验与先验》、《仁爱与圣爱》、《天人之际》、《人文关怀论》等专著7部(含合著);在《哲学研究》、《哲学与文化月刊》、《清华西方哲学》、《学术月刊》《中州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研究方向:生命伦理学、道德知识论、比较伦理学等。

  4.伍龙副教授:1985年出生,2016年在华东师范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曾在德国海德堡大学交流访学;2020年晋升为副教授,2021年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在《哲学动态》《学习与探索》《社会科学》《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核心期刊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研究方向:中国伦理学、中国经典研究、先秦哲学、情感哲学等。

  (二)研究方向及其特色

  应用伦理学:包括应用伦理学基础理论、环境伦理学、经济伦理学等领域。

  西方伦理学与伦理学原理:包括道德哲学、伦理学基本理论、西方伦理学史等领域。

  中国伦理学与传统教化思想:中国伦理学史、礼文化与传统教化、中华元典与先秦伦理学、情感哲学等。

  比较伦理学:比较人生哲学、比较道德哲学等。

  (三)在研项目

  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意义的迷失与追寻:当代生活世界的价值哲学批判”

  2.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转型期中国伦理基础变迁及其重建研究”

  3.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先秦元典中的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研究”(15BZS034)

  4.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古代礼文化的“致和之道”及其当代价值研究(07BSZ034)

  5.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三俗”文化冲击下的道德失范与文化救赎

  6.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哲学现代转型中的知识论问题研究”(14CZX028)。

  7.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天道与人道:比较视域下李泽厚“巫史传统论”研究”(13JHQ016)。

  8.上海市哲社课题(教育科研项目)“礼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与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研究”(B12055)

  9.上海市哲社规划课题一般项目“先秦元典中的中华民族精神基因研究”(2014BKS003)

  (四)课程设置

  开设课程:伦理学原理、道德哲学、中国伦理思想史、西方伦理思想史、中国伦理学经典选读、西方伦理学经典选读、应用伦理学、比较伦理学、中外人生哲学、学习与研究方法专题、专业外语等。

  (五)学习就业

  学生就业方向包括继续读博深造,大学、中学教师,政府部门公务员,出版社、杂志社、企业和其他社会机构工作人员等。

  美学

  哲学学科美学专业目前主要研究方向:

  1、美学原理;2、中西方美学史;3、艺术哲学(含部门艺术)

  主要导师:

  刘云卿:1965年出生,男,哲学博士,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古典美学经典著作、电影美学。代表作:《现代绘画与北方浪漫主义传统》,《在浪漫主义中放纵沉醉》等。

  黄家瑾:1969年出生,女,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西方艺术史,建筑史及理论。代表作:《湖南传统民居》,《卡拉瓦乔的世界:作为隐喻的“逃亡”》,《论委拉兹贵兹的“傧相”》等。

  牟 春:1980年出生,女,博士,教授。主要研究领域:西方艺术理论、西方美学史,中西美学比较。代表作:《山水图像及其象征意义——贡布里希论中西艺术传统的根本差异及其相通之处》、《图像效果的发现与发明——论贡布里希的漫画研究》、《“移情说”与中国现代美学观念的生成》等。

  主要课程:

  西方美学专题研究 Topics on Western Esthetics;

  中国美学专题研究Topics on Chinese Esthetics;

  现代西方美学专题研究 Topics on Modern Western Esthetics;

  艺术哲学 Philosophy of Art;

  西方美学原著 Western Aesthetics Works;

  部门艺术 Various Kinds of Art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去向:

  1、 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

  2、 主要就业方向:各类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师;文化、出版单位等。

  宗教学

  专业名称: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民间宗教、宗教学原理、宗教心理学

  宗教学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目前在综合性大学发展较快。它培养适合中国国情的宗教研究人才、管理人才和文化事务人员,旨在服务于宗教与中国社会和谐发展。我校宗教学学科门类齐全,以中国宗教为主攻方向,在“宗教文献”、“宗教史”、“宗教仪式”和“宗教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等领域较有特色,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

  侯冲,1966年2月生。1984年-1988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专业学习,获哲学学士学位;2005年-2009年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学习,获哲学博士学位。1988年至2009年在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工作。2009年任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和硕士生导师,2013年任博士生导师。目前主持和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各1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项;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宗教,长于汉传佛教仪式、民间宗教及其文献研究。出版个人专著《中国佛教仪式研究──以斋供义式为中心》、《汉传佛教、宗教仪式与经典文献之研究》等5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王志军,1969年5月生,2005年6月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毕业,获博士学位。2005年9月至2008年10月,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为加拿大劳瑞尔大学(Wilfrid Laurier University)和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访问学者。2014年任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博士生导师。2020年任上海师范大学哲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在中国的俄罗斯东正教史、犹太教史。目前主持全国社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各1项。出版著作4部,公开发表论文50篇。

  牛宏,1972年8月生。2005年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毕业,获博士学位。2009-2010年为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宗教学访问学者。2011年任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2016年任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硕士研究生指导领域为藏传佛教历史与文献研究,汉藏佛教关系研究。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出版专著《章嘉宗义研究》等。

  吴雁,1972年10月生.宁夏大学外国哲学专业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期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德国莱比锡大学联培。现任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学术方向:伊斯兰教、宗教心理学。主要从事伊斯兰教哲学与文化、宗教心理学和哲学心理学等研究。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出版专著《伊斯兰文化中的新柏拉图主义》、《宗教人类学:人本主义的文化研究》、《哲学专业英语进阶》,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吴广成,男,1976年11月生,1995年进入武汉大学哲学系学习,先后获哲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5年起任职于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其中2012-2013年任美国耶鲁大学访问学者。现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基督教哲学和宗教学理论等领域的教学研究工作。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研究一般项目1项。

  王招国,1977年7月生,2006年-2008年日本京都花园大学大学院佛教学专业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8年-2011年日本东京国际佛教学大学院大学佛教学专业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2011年至2013年国际佛教学大学院大学日本古写经研究所研究员。现为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副教授,硕导。学术擅长佛教文献学,主要从事敦煌遗书、日本古写经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研究一般项目2项,主持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课题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已出版专著《敦煌本〈御注金刚般若经宣演〉的文献学研究》(日文)、《佛教文献论稿》等2部,以及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伍小劼,1981年11月生。2004年在海南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学士,2007年在河南大学获历史学硕士,2010年在上海师范大学获哲学博士,2010-201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2012年至今在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任教。2013年评为副教授,2014年任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佛教文献、道教和儒释道三教关系。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

  宗教学已有十二届硕士生毕业。他们有的继续读博士学位,有的到高校当老师,有的到政府宗教相关部门工作,还有的奔赴社会事业单位工作。应该说,随着宗教在当代社会中承担越来越重要的功能和义务,宗教学研究生就业前景可观。

  科学技术哲学

  导师王幼军简介:2004年于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于2003年、2006年、2007年和2011—2012年分别在柏林工业大学哲学系、德意志博物馆/慕尼黑大学科学史系、法国里尔大学数学系、普林斯顿大学哲学系作访问学者。目前为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科学哲学专业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科学哲学暨学科哲学、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科学与宗教、科学史与科学教育,等。

  研究特色:概率及统计的思想史研究及有关的哲学问题研究、科学史与科学教育(HPM)研究、数学与近代哲学之关系等。

  研究成果:《拉普拉斯概率理论的历史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拉普拉斯的概率哲学思想阐释》(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从“理性人”到“平均人”:概率论主题的转换》(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12)启蒙视野中的概率期望思想(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06),拉普拉斯早期概率思想的发展(自然辩证法通讯,2009.04),等等。

  课程设置:科学思想史、科学哲学原理、学科哲学(数理逻辑与数学哲学)、学术讲座与文献研讨等。

  导师孔庆典简介:2009年于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2013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高级访问学者。先后获得2010年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研究基金、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目前为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科学哲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中国古代科技史(天文学史),中外科学文化交流。

  研究特色: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研究,近代中西科学文化交流

  研究成果:《十世纪前中国纪历文化源流》(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隋唐时期佛道文献中的星宿纪日》(世界宗教研究,2012.8),《德国内布拉星盘与中国中古时期北方民族的昴星团历法》(西域研究,2011.4),《中古时期中国西北民族的生肖纪年》(西域研究,2010.7),《七元甲子术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9.3),《11~14世纪回鹘人的二十八宿纪日》(西域研究,2009.4)等

  课程设置:科学史、科学史原著选读、中国古代科技史、近代中西科学文化交流专题、跨文本写作等。

  本学科专业的就业去向:主要面向各级学校教育、科研机构、出版系统及现代媒体,以及行政机关,培养既有科学理论素养,又有学术研究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03上海社科院

  招生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科学技术哲学、伦理学、宗教学

  初试科目:

  

  考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