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技巧】思辨类作文写作训练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王尔德说: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强调爱自己
孟子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强调爱别人
作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个人,对于爱自己和爱他人--二元,你有怎样的体验(可以写成记叙文)和思考(可以写成议论文)?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把个人放入时代--号召段:青年人怎样做
【要求】1、题目自拟;2、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3、不得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
这是一道思辨类、关系型作文题。
本题中要求“作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个人,对于爱自己和爱他人,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命题人意在引导考生思考“爱自己”与“爱他人”的关系,考生审题立意时必须将思考重点放到对二者关系的探究上,不可仅仅扣住其中之一来写。王尔德的话强调的是爱自己,孟子的话强调的是爱别人,两句话都很有道理。二者组合到一起之所以给人一种矛盾的感觉,是因为命题人删掉了王尔德和孟子当初说话时的特定语境,又将二者组合在一起构筑了一种新语境。考生审题时不可轻易否定任何一方。仔细思考这两句话,考生便会发现二者皆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爱自己是开始,善待自己,热爱生活,这样才能享受一生的浪漫;爱自己是开始,有了这个开始,才可能懂得爱他人,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又何谈去爱他人?人和人的关系是相互的,懂得爱他人的人自然也能得到他人的关爱,这又是更高层面的爱自己。
考生在审题时,要将两句话打通,进行统一的、辩证的思考。而立意角度是开放的。考生可以写懂得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他人;可以写爱自己是开始,爱他人、礼敬他人是一种更高层面的爱自己等。只要能扣住“爱自己”与“爱他人”的关系立意进行写作均可,这就给考生写作提供了极大的开放性。对于本文的文体是开放的。“体验”侧重于人生经历,适合写成就事明理的记叙文。“思考”侧重于自己的认识,适合写成议论文。
【立意】
1.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爱他人;
2.懂得爱他人的人才能更好地爱自己;
3.爱自己是开端,爱他人是发展;
4.爱他人是一种更高层面的爱自己;
5.爱,让人生完美,让世界浪漫;等等。
【素材】
1.王尔德说: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爱自己是对自己生命的信任与尊重。人生的目标就是“活下去”并且“活得好”。一个不懂得爱自己的人,即便能够活下去,也很难活得越来越好。爱自己要学会接纳,笑对人生。父母、家庭、容貌和身体,每个人生命中都有不可选择的东西。爱自己就是对这些内容的欣然接纳,并且在此基础上积极向上,越来越优秀,活出属于自己的风采。即便如残疾作家史铁生、断臂天使雷庆瑶、无臂钢琴师刘伟遭遇不幸,也不能放弃对生命的热爱。
2.爱自己是开端,爱他人是延续与拓展。孟子曾经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妨补上一句:爱自己,推及到爱别人,浪漫到爱别人。孟子还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和人之间的爱是相互的,爱他人者,一定能得到他人回敬的爱。“仁者爱人”,仁者又怎么会对自己不仁不爱,只不过爱自己,让自己的生命完美,才有力量去爱别人,才有资格获得别人的爱。(精彩语段)
3.儒家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由独善身到兼济天下,其实就是一个由爱自己到爱别人的过程。从社会角度而言,爱他人是一种责任;从生命角度而言,爱他人却是一种生命需要。一个不懂得爱他人的人,就像不会呼吸的鱼,走出家族的水域,来到群居的社会,必将孤独自闭,焦渴而死。被爱是一种幸福,能够施与爱却是一种更高层面的幸福。(精彩语段)
4.李连杰创办壹基金,姚明创办姚基金,濮存昕更是热衷于公益事业,在对他人的关爱中,他们提升了生命的境界。爱是一种能力,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爱他人需要学会表达。他人只有感受到了我们传递的爱,才能积极回应,当生命的冷雨凄风骤然而至,我们不仅需要保护好自己,也要学会保护他人。(精彩语段)
【学生习作修改升格】
始于爱己,终于爱人(立意准确,对偶句式)
王尔德说:“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的确,自爱才能他爱;有爱,人生才能浪漫精彩。可是想要终身浪漫,我们也应如孟子所言“仁者爱人”。爱自己,爱别人,爱世界。正可谓:始于爱己,终于爱人。(开头通过材料提出中心论点)
爱己,点亮内心深处的烛火,让光芒于内心绽放。2021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江梦南虽因意外失聪,但她没有放弃,考入清华大学就读医学博士。因为爱自己,所以江梦南不愿自己安于现状,差于别人,而要奋力拼搏,做最优秀的自己。(论述材料时要会中心论点)“我从来没有因为自己听不见,就把自己看作一个弱者。我相信自己不必别人差,我相信事情还可以做的更好。”一个人的价值向来不是由他人评判,纵使别人的爱和温暖不可或缺,但自爱才是心灵的良药。
然而,爱自己不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是建立在损害他人的基础上的。我们痛心于居民每个人拿走一块砖导致雷峰塔倒塌,痛心于高速公路上货车翻车引来民众哄抢柑橘,痛心于“中国式过马路”弃法律于不顾······他们爱己,但只爱自己,不顾及他人的利益与感受。他们“不仁”的行为,必将被人们的唾弃声淹没。热爱自己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
“自爱”确实是“爱人”的基石,但是只有“自爱”的人生无疑是“惨淡的”,没有“爱人”,再纯洁的“自爱”也会成为自私的枷锁。(这个过渡段很好,我从范文1拿来放这很衔接自然)
爱人,燃起黑暗中奉献的明灯,令温情在世界传递。(分论点句式一致,体现文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推己及人,这便是一个由爱自己到爱他人的升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忧国忧民,这便是他以“天下人”为先的爱他人的体现。孟子曾经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文章要有引用)从社会角度而言,爱他人是一种责任;从生命角度而言,爱他人却是一种生命需要。一个不懂得爱他人的人,就像不会呼吸的鱼,走出家族的水域,来到群居的社会,必将孤独自闭,焦渴而死。被爱是一种幸福,能够施与爱却是一种更高层面的幸福。
始于爱己,终于爱人;爱己爱人,爱满世界。只有将“爱己”与“爱人”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进行自我定位,从而发掘自身价值,将二者转化为人生的动力。一声枪响,一道飞影,短跑运动员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冲出亚洲。他不断挑战自我,刷新速度,将对自我的爱转化为对国家的爱;一片农田,袁隆平院士研发的杂交水稻,解决世界饥饿难题。他日夜奔走在试验田和科研所之间,将对国家、对人民的爱转化为研制水稻的动力。因此,爱己与爱人两者间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我们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实现终生的浪漫。
青春如明媚的初春,如初升的朝阳,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是人生最宝贵的时期。我们要学会爱己,砥砺自我,不负韶华;更要学会爱他人,将自己的梦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梦想中,实现中国梦。
始于爱己,终于爱人。我们爱自己,因为这是众生浪漫的开始;我们爱他人,因为爱人者仁恒爱之。
【学生习作范文1】
自爱抚慰心灵,爱人延续温情
(史东成)
在王尔德眼中“爱自己是终生浪漫的开始”,而孟子则认为“仁者爱人”。我们青年人只有正确把握“自爱”与“爱人”的关系和界限,才能寻找到自己人生中的价值所在。
自爱,点亮灵魂深处的烛火,让光芒于内心绽放。分论点1一个人的价值向来不是由他人评判。纵使别人的爱和温暖不可或缺,但自爱才是人生的良药。倘若一个人不自爱,你又如何指望他人的爱能温暖他冰冷的内心?诚如周国平所言“一个不爱自己的人不会是一个可爱的人。”自爱自始至终都是我们的精神高地,只有先学会爱自己,让自己的灵魂原野郁郁葱葱,才能学会如何爱人,令时代充满祝福和热情。
“自爱”确实是“爱人”的基石,但是只有“自爱”的人生无疑是“惨淡的”,没有“爱人”,再纯洁的“自爱”也会成为自私的枷锁。过渡段很恰当、必要
爱人,燃起黑暗中奉献的明灯,令温情在世界传递。分论点2我们是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个人,而正是爱——自己对他人的爱,他人对自己的爱,一个个性格相异爱好不同的个人才被连结成了社会中的群体。汪曾祺说:“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爱人,让爱在世界传递,在温暖别人的同时也照亮了自己。——明代医师李时珍跋山涉水,寻觅良方,只因为他怀有对病人的爱;邓世昌下令撞击侵略者船舰,以身报国,只因他怀有对国家的爱;屠呦呦研制青蒿素,解决疟疾对世界的危害,只因心怀对人类的爱。只有给予世界爱意,世界才会用同等的温情包裹你,让爱的源泉涌流在人间大地。
自爱者方可爱人,爱人后才能更好理解何谓之爱。分论点3无论是“自爱”还是“爱人”,都是相同的爱在不同之处的具体表现,二者如同矛盾双方,集对立统计于一体,只有真正理解了二者的含义,我们才能在“自爱”中凝聚对他人的爱和温情,又从“爱人”中感悟自己灵魂的炽热和深刻。
身为新时代青年,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责任已悄然来到我们身上,让我们在用爱点亮自己的同时,释放出温暖社会的火热,为国家、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号召段
自爱激奋灵魂,爱人传递美好。色彩单调的生活原本不值得赞扬,只因爱的存在,它才能光芒万丈。语言很精彩
【范文2】
热爱自我与非我
王尔德曾说:“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体现了爱自己的重要性;孟子则说:“仁者爱人。”可见爱他人同样不容忽视。
热爱自己是每个人不容置疑的必修课。自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人的首要目的就是爱自己。倘若一个人连自己都不珍惜,而是自暴自弃,生命也就不能称之为生命,人生也就失去了意义。人活着的意义是体验、奋斗、创造与奉献,浑浑噩噩的生活一文不值。而做到爱自己的关键就是认真度过每一天,不浪费自己、糟践自己。活过、写过、爱过的司汤达曾言:“我今天的生活绝不是昨天的冷淡抄袭。”此言得之。
然而仅仅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的爱与温情,这未免太过冷漠自私。人与人之间应该要有真爱,厚障壁与隔膜应该被打破或穿透。单方向的爱无法在一个没有爱的传递的社会中长久存留,只有利益与猜疑的社会同样也无法长久延续。因此人与人之间的爱是必须的,每个人同时接受爱与传递爱,同时热爱自我与非我,才能稳定地生活与发展。
非我不仅仅是他人,还包括社会和国家,乃至全人类。关心自己与身边的人只是小爱,热爱社会群体方成大爱。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艰苦付出汗水,奋斗五六十年,在“飞鸟无栖树”的漠漠瀚海造就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正是对社会、对他人的一份热爱,使他们克服重重困难。
只有同时倾心于自我与非我,将此二者紧密联系,才能更好地进行自我定位,从而发掘自身价值,将二者转化为动力。日本冰滑选手羽生结弦,为克服哮喘而学习滑冰,在此过程不断挑战自我,终于在平昌奥运会一鸣惊人:他将对自我的爱转化为对非我的动力。跳水选手郭晶晶,在视网膜剥落的情况下毅然为国而战,成功折桂。她将对非我,对国家的爱转化为自我发掘的动力,从而更加完美地升华了自我。因此,自我与非我两者间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只要用恰当的眼光去看,它们并不是格格不入的。
热爱自我与非我,努力铸就更灿烂人生!
让每个人都做到兼顾两者,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值得我们身在群体中的每一个人为之付出毕生的努力。列夫·托尔斯泰曾言:“人生的目的不在于完善,而在于越来越接近完善。”既然如此,只要尽力的爱自己,努力的爱他人,日臻完善即可。
思辨型议论文写作范式
一、考情分析
语文核心素养要求我们——
发展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
提升思维品质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
高考作文要求我们——
要具有思辨性,能对一些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地思考、辩证地分析
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说——
高考作文应该拥有更多的思辨性,而不是堆砌名人名言、用典,尤其是一些作文“文艺腔”偏重,也得适当纠偏。
二、能让作文变得深刻的思辨法主要有20种:
1.过程与结果 2.整体与部分
3.原因和结果 4.必然与偶然
5.内容与形式 6.现象与本质
7.对立与统一 8.共性与个性
9.内因与外因 10.量变与质变
11.主要与次要 12.个体与集体
13.实践与认识 14.主观与客观
1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6.真理与谬误 17.否定与肯定
18.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9.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20.社会环境与个人成长
三、案例分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17年4月,领导人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阅读例文,解析行文思路结构,并说说每一部分的注意点。
守强常思危,处弱需奋发
引:
1.美国爱默生说过:“强者容易坚强,正如弱者容易软弱。”这话颇有道理。不过,我更喜欢领导人在《体育之研究》里的观点:“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领袖告诫我们:守强常思危,处弱需奋发。
(引: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引出文章的观点。)
引述材料,揭示论点或提出问题。从提出论点的需要出发,抓住材料要旨,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引述。一般说来,文字多的叙述性材料应概述,精辟的名言警句要复述,寓意深刻内蕴丰富的文字要阐述,漫画型材料要对画面做简洁介绍和扼要阐述。
2.所谓弱者,即弱小者。一点刚刚冒起的新芽,一只刚刚孵化出的鸡雏,一个经济颓败国防力量落后的国家……都是弱者。但最可怜的弱者当是精神上的弱者。
3.所谓强者,即强大者。一个蓊蓊郁郁的参天大树,一头强健有力的壮年雄狮,一个经济繁荣国防科技高度现代化的国家……都是强者。但真正的强者绝不止步于此。
4.暂时的强、弱,往往取决于历史,基因和先天因素。但强弱绝不是一个永久的状态。
(分:分别举例阐释弱和强的内涵、成因)
【认识论段落写作】
在认识论写作过程当中,你需要完成的任务是简述你的【主论点】被认知的现状
【核心方法:认识论流程图】
写该论述性语言的时候,应遵循这样的流程
该问题本质——该问题如何表现——该问题的流变与扩大化——该问题的意义或影响
“小确丧”是微小而确定的负能量,【本质】它表达于因生活小事无端的沮丧,扩大为一种群体情绪。飞快的生活节奏和逼仄的生活空间,对于心态调节能力欠缺的人群,确实会偶感安全感与幸福感的丧失。【表现】如不加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甚至会构成一代人的时代情绪【流变与扩大化】,危及我们对于生活的基本信心 【意义或影响】
5.弱者,往往是一个生命、事物的初始状态,是强者的前奏。经由主观的努力锻炼、增益其所不能,弱者就会变成强者。强者,往往是一个生命、事物的巅峰,是弱者的后续发展状态,经由时间的洗礼,如果主观欠努力,甚至滥用其强,那也会再次沦为
弱者。不管强者,还是弱者,都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同样的生命、事物,相对于此前的弱小,算得上强大,但相对于其他更强大的生命或者事物,就未必强大了。所以,“生而强者不必自喜“,“生而弱者不必自悲“。
(合:将弱和强两者关联起来,结合材料内容,议论述两者的相对关系。)
6.一个生来弱小的人可以通过勤奋锻炼,使目明耳聪,身强力壮。一个弱小的国家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奋发图强实现繁荣昌盛。上个世纪50年代,新中国是何等积贫积弱,还不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通过几代人的刻苦钻研科技,大力发展经济,才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让当今中华豪迈地屹立世界之林?但中国绝不会像某些西方国家一样,滥用其强,充当国际警察,恃强凌弱。历史上看起来强大的纳粹德国,正因为战争狂人希特勒自恃武力强大,妄自发动世界大战,激起了全人类的同仇敌忾,才终致其身死国灭。
(联:关联个人,国家,分别从正面和反面举例印证强弱相互转化的观点。)
7.当今中国,日新月异。作为青年一代,应发扬老一辈艰苦创
业、追求卓越的光荣传统,居安思危,不断寻求经济和科技的创新突破,使中华民族持续高位走强。同时,我们应坚持正义,将现代化的国防科技力量作为后盾,以强大的道德力量不战而屈人之兵。
(怎么办:结合时代要求,对青年一代提出建议号召,并强调道德力量的强大)
社会思维
为世忧乐者,君子之志也;
不为世之忧乐者,小人之志也。
跳出小“我”,审视大“我”;
?关注新时代,放眼大社会;
?综观大变革,聚焦大发展;
?走出小圈子,胸怀大格局。
——为国家选拔具有大视野、大格局、大情怀的有志青年
结
8.守强常思危,处弱需奋发。不论是个人,还是民族,都应该铭记在心。
(结:再次点题,强化中心论点。)
对论证作总结,解决问题,总结全文。结,要照应材料,与文题或开头呼应;要深化论点,或发出号召,或提出办法,把论证推向高潮。
特殊的读者
头脑里假想一个对手:论敌意识
换位思考
“论敌” 会怎么攻击我的立场,我的论述的漏洞
在和假想“论敌”的碰撞交锋辩驳中推进论述
“有人说,也许有人会认为,反过来想想”
在和假想“论敌”的碰撞交
锋辩驳中推进论述
体育很重要。
1.体育予人强健的体魄。
2.体育不仅仅给你发达的四肢,更磨炼你坚韧的意志。
3.其实,体育哪里仅仅是激活个体的生命状态,更是提升
民族的血气活性的良方。
“七字六步”结构示例
守强常思危,处弱需奋发
引: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引出文章的观点。
分:分别举例阐释弱和强的内涵、成因。
合:将弱和强两者关联起来,结合材料内容,议论述两者的相对关系、转化关系等。
联:关联个人,国家,分别从正面和反面举例印证强弱相互转化的观点。
怎么(办):结合时代要求,对青年一代提出建议号召,并强调道德力量的强大。
结:再次点题,强化中心论点。
思辨性作文的一般结构方式:
引、 分、 合、 联、 怎 么、 结
引(略)—分(稍详)—合(详)—联(详)—怎么(详)—结(略)
(思辨性作文,重点看写作者的思辨能力,所以要把最能体现逻辑思维能力的综合思辨段详细论述)
四、课堂训练
有人说,仰视会自卑,俯视会自得,平视才是最好的姿态。也有人认为不尽然。
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材料第一句话列举了“有人”对三种视角的认识。第二句说“有人认为不尽然”。那么这个“不尽然”的对象是什么?是指“仰视”、“俯视”、“平视”三者之一“不见然”?还是说三者都不尽然?
显然,后面的“有人”是和前面的“有人”是相对关系,也就是说后面的“有人”认为:仰视未必会自卑,俯视未必会自得,平视未必是最好的姿态。
也就是说写作者确立立意时,不管选择前面“有人”的看法,还是选择后面的“有人”的看法,都必须从“仰视”、“俯视”、“平视”三个角度立意,进行思辨论述。只选择其中两个或一个,把余下的抛弃掉,是不准确的。
可以有所侧重。即便如此,还是得阐明三者的关系。
俯仰皆有时,平视终可期
有人认为,看待人或事物的时候,仰视会让自己自卑,俯视会让自己自得,平视才是最好的姿态。
这话并不全对。仰视、俯视,平视,运用哪种视觉角度,要看具体环境和具体对象。恰当的就是最好的。
——引:引出材料主题词,引出文章的观点。
注意点:尽量简洁明快。
仰视,是指仰面向上看。常用以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敬仰和向往之情。《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
心向往之”。自然的伟力,圣人的伟大,一棵岩缝间的小树,一个平凡人物的崇高形象,都值得我们去仰视。通过仰视,我们才能自省渺小平庸,才能尊重自然生命,才能将圣人伟人、一切品德高尚的人作为榜样。
俯视,和“仰视”相反,需要从高处向下看。俯视者才华、学识、能力等方面必须处于高位。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就是一种才气冲天、凌云壮志的俯视姿态。不过,除了面对挑战和困难时的战略心态,绝大多数情况下,这并非一种必不可少的视觉姿态。
而平视,是两眼平直向前看。体现的是一种平等的姿态。不管对方多么强大,但在人格上绝不卑躬屈膝、妄自菲薄,也不管对方多么弱小,但在心理上绝不睥睨对方、妄自尊大。
——分:即将几个主题词分别阐述其内涵、成因、客观性、合理性、局限性等等。
注意点:每一个概念的解读不必平均用力。如果立意需要在几个主题词之间有所侧重,不妨在对应主题词上多些笔墨,阐述得充分一些。这一部分虽然不要求特别详细,但需要为下文的综合议论蓄势铺垫。
仰视、俯视和平视三者,按照心理优势排列的话,正确顺序应该是这样的:仰视、平视、俯视。从渺小卑微、到相互平等,到高高在上。正好是一个人或事物从弱小到强大的顺序。因为某些方面逐步强大,才使自己的对应位置逐步升高,也才有逐步强大的心理优越感。所以说要想让对方平视自己,你得逐步让自己变得强大,和对方身处同一水平线上。
不过,对于俯视,并不为高尚的人们所青睐。越有成就、品德越高尚的人,反而显得越谦和越有修养,让人们仰视他们,从
来不是他们的目的。他们总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低得可以和每一个人或物平视。
——合:这是将几个主题词结合起来论述的文字。关键在于阐明几个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写作者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
注意点:这一部分的论述重在说理:阐明关系方之间的条件关系、因果关系、对立关系、依存关系等等。可以适当通过名人名言和相关事例进行论证。
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对自然、对那些值得敬仰的人或物持一种仰视姿态。但我们不能永远被别人俯视。所以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终其一生,也不过是为了争取一个让别人平视自己的权利。
人与人之间如此,国与国之间亦然。鸦片战争后的清代史,就是一个仰人鼻息的屈辱史。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大众抵御列强,并排除万难,奋发图强,哪有今天中国在国际上被西方国家正眼平视的权利?但无论我国多么强大,我们绝不像某些西方
国家那样傲慢无礼地俯视别国,甚至霸权欺凌。我们所有的努力,只是让这世界上所有的国家,所有的人们平等友爱、美美与共。
——联、怎么办:联系人物事件、联系周边生活,联系社会现实、联系国际形势等等,再在此基础上适当提出建议和措施。
注意点:尽量结合当前形势,给人以时代感和正能量。
“联”和“怎么办”可以合并成部分,可以分成两部分。
仰视、俯视、平视并没有优劣之分。我们只有学会仰视高尚强大者,在战略心态上俯视困难挑战,才能获得平视和被平视的权利。
——结:回扣作文材料,强化全文观点,给出全文结论。
注意点:简洁有力,紧扣主题词。
课后作业:
根据材料,以“引、分、合、联、怎办、结”结构写一篇思辨性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有些路看起来很近,走下去却很远。有些路看起来很远,走下去却很近。
提示:
这则作文材料两句话,并没有在前面加上两个“有人说”,因为两句话所陈述的现象是两种客观事实。而不是主观看法。不管读者怎么看,这两种事实都是真实存在的,不可以主观选择的。所以说立意时两句话的内涵都必须考虑。
思辨关系方应该是这三个:人的主观认识(看起来);“走路”的能力,路的远近。
0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与一老者对弈,他只剩下一马,而我尚有一车一马,按照形势判断,他必输无疑,早该投降了。但是他丝毫没有认输的迹象,依然谨慎行棋,认真对待,时不时“将军”,骚扰我一下,打乱我的步骤。他的作风激怒了我,我恨不得三下五除二,除之而后快,但心态毛糙,出棋不慎,没走几步就把车给丢了。双方各剩下一马,不得已和棋。
对他的下棋作风,我颇为不解,明明要输为何还要坚持?询问另一个棋友,棋友解惑:“依照整个局势判断,他的结局是可以预见的,那就是——输。但是他在等一个意外,那就是你的失误,他自己的情况改变不了局势,但是你的失误会改变整个结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例文】
绝境尚有微光
与一老者对弈,他只剩一马,而我尚有一车一马,如此形势,他必输无疑。可他并不投降,依然谨慎行棋,认真对待。我不屑僵持,心快手快,却导致出棋不慎,丢车留马,不得已和棋。
为什么老者明知处于绝境,仍不放弃,最后挽回局面?是因为我的不慎,给了他挽回局面的机会,而老者的不懈和谨慎,使他抓住了机会,一举突围。
对弈如此,世事亦然。
不仅博弈有绝境,我们生活中也会有走投无路之境地。然而是否真的处于绝境,在于我们自身的状态和判断。
西楚霸王项羽,一代枭雄,亦是顶天立地人,一生征战无数,战无不胜。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也有绝境,因优柔寡断,未杀刘邦留下后患,终被刘邦及各诸侯大军围追。包围至乌江边,此时的他必死无疑,然而船夫给了他生的希望,只要渡过乌江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这是一个死里逃生的,反败为胜的好机会呀,但项羽不愿丢失尊严,终于乌江自刎,一念之差,从生境到绝境。他没有把握绝境中的机会,毁灭于绝境中。
身处绝境,并不等于同于失败。绝境是一种困难,看似是没有希望的境地。但当我们努力寻求出口时,便能看见微光。
普希金说过,希望是悬崖上的花。“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失败者并不是天生就比成功者差,而是在逆境或绝境中,成功者比失败者多忍耐了一分钟,多思考了一个问题,多走了一步路。因而,在不断地努力中,成功者就多了一分坚强,多了一条途径,多了一次机遇。
不争片土,无以成林。那茂密的森林中,一棵小小的树芽怎样才能从几十高的树冠下得到阳光,看似绝不可能,但只要尚有信心,意志坚定,一寸一寸地长,终于有一天,越过其他树木,得到新鲜的空气和阳光。
大自然中的植物、溪流都明白这个道理:绝境尚有微光。
山重水复无疑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我们坚持不懈,谨慎大胆,就会看见希望;只要我们信心尚存,意志坚定,就能抓住机会,绝境逢生,取得成功的机会。
【审题】
这是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写了一个老者对弈时身处劣势不认输,依然谨慎行棋,认真对待,最终赢得和棋的故事。审题时,要重点抓住棋友解惑的内容来分析。
从主题的角度看,抓住对“意外”一词的理解。意外,是当下事物发展的另一种可能,是必然情况下的一种偶然。在遭遇困境、陷于迷局时,不妨学会坚守,坚守当前的困苦,忍受一些磨难,以逸待劳,以不变应万变,意外的转机很可能在坚持下出现。突然出现的意外,是对你执意坚守最好的回报。
从老者的角度看,老人身处劣势,毫不认输的坚守精神让人心生敬佩。不仅如此,老者还主动出击,善于打乱对方部署,从而给自己的胜利创造机会。
从“我”的角度看,身处优势战况时要善于把握机会,冷静处事,切忌心态毛糙。失败后要努力寻找原因,进行反思,以警示自己。
行文构思时,我们可以写把握意外的转机。首先结合材料,提出中心论点。相信自己,积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勇敢面对转机的出现。紧接着让步分析,转机可能有各种形式,轻而易举对人形成威压,消极的人因为缺乏积极乐观的信仰,很容易选择放弃。积极的人心怀信仰,勇敢面对转折。然后举例论证史铁生、贝多芬、海伦?凯勒、霍金、苏轼等人积极面对转折,想尽办法将转折变成转机,用辉煌业绩回应了困难,用能动性和创造性维护了人的尊严。最后补充分析,将乐观积极当作信仰的人,即使因为个体智性和能力的局限性,在迎战转机时失败也值得赞扬,还能为他人留下借鉴的经验。放眼人类历史,人类不断战胜转折抗争意外才文明不息,绵延至今。重申观点,积极乐观的信仰不可缺少,把握意外的转机。
【参考立意】
(1)把握意外的转机。
(2)坚守,不认输。
(3)善于主动出击。
(5)人生需要反思等。
0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积小胜为大胜》一文中说:“每年抓几个重点,完成几项任务步步为营,年年有成,积小胜为大胜。”新中国成立之初,“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而随后几十年,包括航空航天在内的中国工业和中国科技由弱到强,逐一突破各道难关,终于迈入世界前列。年年有成,积小胜为大胜,正是事业成功的必经之路。
00后奥运射击冠军杨倩表示,练习中有一次打得不好,就会主动要求自己,一定要把这一枪打好,决不放弃。所谓“冠军品质”,其实就是从一个个简单的动作开始,一招一式反复练习,最终成就卓越,“万事从来贵有恒”。在实践中不断砥砺、经受考验,不断激发热情、超越自我,才能日有所进,最终取得一番成绩。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例文】
积小胜成大胜,决胜千里之外
世界上有个美丽的定律,名字叫荷花定律,满池娇艳的荷花是在第30天全部开放,第29天的时候仅仅开了一半,定律在告诉我们:要坚持,坚持到最后,才是胜利。要去拼,拼到最后,拼的不是运气和聪明,而是毅力。因此最终的成功需要坚持,需要积累,需要厚积才能薄发。正如习主席所说:“步步为营,年年有成,积小胜为大胜。”
为了最后的胜利,我们要始终保持初心和定力,认定目标,坚定目标,持之以恒地干下去。
水经历零度到一百度的蒸煮,随着每一点点温度的升高,经历无数次的痛苦翻滚,才升腾为飘逸袅娜的蒸汽,只有到一百度那一刻,水才由液体转化为气体,这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一种飞跃性的变化。同样,世间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只有日积月累的量变,才有瞬间爆发的质变。因此我们一定要有信心不断坚持,相信日有所进,必达成功。
要取得最终的胜利,在努力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分解长远目标为阶段目标,化大为小,步步为营,才能积小胜为大胜。
正如荀子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要只记着理想目标却凌乱了脚下的步伐。要制定合理精细的计划和目标,运筹帷幄,终会决胜千里,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一步步实现阶段性目标,相信我们终将会步步小胜,最终大胜。
小胜通往大胜的道路上,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会有风险、有曲折、有波澜,要勇于面对各种考验,保持良好的心态,稳步前行。
既不要抱有一蹴而就的想法,也不要因艰难险阻而畏惧不前。应当戒骄戒躁,脚踏实地,同时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古人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在告诫我们无论面临多少困难,都要走好当下每一步,为实现千里之外的梦想打牢基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要经得起风吹雨打的痛苦和磨砺,既要有卧薪尝胆的志气,还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胡适先生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只要走在通往胜利的道路上,每一步都会有磨砺心性的喜悦,只要我们稳定心态,坚韧不拔,义无反顾,一定会奔赴那胜利的方向。
青春由磨砺而成熟,人生因胜利而精彩。因此,我们时代新青年在通往胜利的征程上,要以硬核实力为基础,奋斗拼搏,勇敢进取,要积小胜成大胜。既要坚定目标,又要创新规划,以良好的心态和姿态去成就卓越。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攻坚克难,积跬步而至千里,取得最终的胜利。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中选取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积小胜为大胜》中的语句,“每年抓几个重点,完成几项任务步步为营,年年有成,积小胜为大胜”,突出强调了稳扎稳打、循序渐进、久久为功的重要性,给我们指出了取得成功的秘诀就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干事业。
另一则材料是奥运射击冠军杨倩讲述自己在训练的过程中,立足基本功,持之以恒地反复训练,最终成就卓越的人生体验。告诉我们所谓的“冠军品质”,就是简单的事情反复做,坚持不懈,日有所进,必达成功。
由此可见,我们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不要抱有一蹴而就的想法,应当戒骄戒躁,稳扎稳打,为实现梦想打牢基础,才能积小胜为大胜,取得最终的成功。世间万事万物皆相通,量变产生质变,没有任何玄机奥妙可言。因此学习需要日积月累,成就事业也需要积累,需要坚持不懈地奋斗,这是世间成功的规律,成功从来没有捷径可寻,正如荀子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凡是能够坚持和遵循这一规律的则无往而不胜,而违背它的则必败无疑。
构思行文时,首先开篇要提出鲜明的论点,如“积小胜成大胜,决胜千里之外”,然后论述时不要泛泛而谈,可设计几个分论点,比如,一要坚定目标,持续发力,持之以恒;二要创新规划,分解目标,步步为营;三要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分别从目标、方法、态度等方面进行具体充实的论证,论证过程中可采用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增强说服力。最后重申论点,以“力到工成,成就卓越”收束全篇。
【参考立意】
(1)积小胜为大胜,力到自然功成。
(2)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3)步步为营方能步步为“赢”。
(4)水滴石穿,贵在有恒。
0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约翰·密尔是19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他20来岁时一度精神崩溃,变得麻木、低沉,对任何事物都提不起兴趣。后来他努力改变自己,发现使自己重新变得幸福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关心他人,关心周遭世界。
他说:“的确,幸福是一切行为规范的检验标准,以及生活的目的。但只有不把这个目的当作直接目标,它才能够实现。只有那些人会幸福——他们的心思都在自身幸福以外的事情上,在他人的幸福、人类的进步上,甚至在一些艺术追求上。他们不以这些为手段,而将其本身当作理想的目的。于是也顺便找到了自身的幸福。”
密尔的这段见解有个名字,叫做“利己主义悖论”,即对个人幸福的执著追求,将干扰甚至妨碍幸福的实现。当我们完全沉迷于自我,沉迷在几英寸的手机屏幕小世界时——别以为那些短视频会带给你更广阔的世界,相反,那是一个靠着算法建立的时间牢笼——我们从来不会从中获得幸福。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例文】
利他而生利己,无我而成大我
老子有言“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因其不争,故其善胜;先贤有志“自利利他,胸怀天下”,因其利他,故得自利;今人竟云“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如此赤裸裸,怎不令人汗颜?而我认为,想要利己,必先利他。
利他精神,是美好教育的最美注脚,无我而成大我。我们身边,又有多少教师在践行着“利他”精神,从而成全了无上光荣的“大我”。他们就像一个个小太阳无私地照耀着学校的一师一生、一草一木:推开学生自己被撞牺牲的李芳,用49年的平凡呵护那感天动地的一瞬间;感动中国的张玉滚,铆在深山18载,陪伴了五百多山里娃的求学路……
利他精神,是和谐社会的最重砝码,利他而生利己。马克思说过:“人们有所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相关”。即便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企业,若过分看重利益,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最后都摆脱不了要付出惨痛的代价。权健公司恶意直销,百亿帝国一夜轰然倒塌;长生疫苗害国害民,上市公司一度被人人喊打……我常这样认为:邵逸夫之所以成为受人们尊敬的企业家之一,是因为他一生肯花百亿做慈善;比尔盖茨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他是首富,而是因为他能“裸捐”。其实即便是普通企业家,力所能及地从事一些利他的公益活动,都能为自己企业的发展注入不竭的活力。正所谓:得人气者得财气,得民心者得市场。
利他精神,是新型国际关系最好的润滑剂:利己者生,利他者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和平论坛”上指出:“一个国家要谋求自身发展,必须也让别人发展;要谋求自身安全,必须也让别人安全;要谋求自己过得好,必须也让别人过得好。”中国维和部队刚果(金)扫雷不辱使命;中国的一带一路让沿线国家双向投资不断深化;中国的进博会助推经济全球……因为践行着自利利他精神,中国负责任的大国担当形象越来越深入人心。
又想起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至善若人,人善“利他”而后“利己”。或许这就是人类能够至今屹立而不倒的原因吧。破千山万水,寻世间奥秘。善良的人可能不是最厉害的,但他一定是以“利他之水,润己之心”的人,是能够洞察万物,胸怀天下的人。“利他”并不是牺牲自己,而是人世间最纯粹的“利己”。希望每个人都不要甘于现状,要为他人着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利己”者。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第一段是哲学家约翰·密尔的一段经历;第二段是约翰·密尔的一段见解;第三段是对约翰·密尔的见解的进一步阐释,三段材料指向一个共同的话题:如何才能真正获得幸福?而对于这一个问题,约翰·密尔也以他的人生经历给出了答案:当我们想要靠利己获得幸福时,往往会事与愿违;但是当我们能懂得关心、帮助他人,关心这个世界,不再抱有那么强烈的利己功利主义时,我们反而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幸福。其实,这也是另一方式的利己。
所以,写作的关键就是要根据材料厘清“利他”与“利己”的关系,并分析出怎样才是获得最终幸福的根本途径。其实,在这个人与人交流频繁、关系紧密的社会生活中,若心中只有自己而不顾及他人,最终也会使自己的利益受损;而积极关心他人,爱护他人,往往最终也会让自己得益。所以,从长远的角度看,“利他”本质上就是“利己”。因此,在这个互联互通的时代里,我们当有超越一己私利的大情怀,多一点担当意识,积极为人。写作时,不论是事实论证还是道理论证,考生最好能够结合与自己生活相关的思想实际,论说“利他”也是“利己”的道理,从事实和理论等方面论证观点。可以分析“利他”与“利己”的关系,也可以援引“利他”最终“利己”的例子,还可以从老子对“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角度进行分析,只要能体现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即可。
【参考立意】
(1)幸福是一种关心他人、关心周遭世界的能力。
(2)执着于追求所谓的个人幸福不会得到真正的幸福。
(3)只有心中装着更广阔的世界,才能带给我们更大的幸福。
04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央视春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中,舞者身着青绿色曳地长裙,头梳高耸的发髻,慢移莲步,翩跹起舞。观众直呼“青绿腰好美好绝”,据说点赞数超过3亿。该节目以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画卷为灵感而创作,用舞蹈的韵律展现宋代迷人优雅的美学特征。为创作,编导们先研究《千里江山图》,后又几乎看遍了宋代的诗词、绘画,还多次与故宫博物院专家交流,用时近20个月才将作品搬上舞台。《只此青绿》不仅在春晚火出了圈,更在全国巡演中创造票房奇迹,今年6月在成都站连演7场,依然一票难求。总编导周莉亚和韩真说,该剧的创作初衷是以现代艺术展现中国古典艺术之美,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例文】
继承传统,勇于创新
从《唐宫夜宴》到《只此青绿》,从环幕投屏到数字技术,时代发展的十字路口,新旧异行。和谐兼容,方能共赢未来。
“老味道”几十年不倒,熟悉菜肴满是传统浓香;“梦里时光”欣然兴起,花样翻新富含新潮芬芳。传统佳肴带给人们的是味蕾上的回忆,新潮菜品则给人们舌尖上的刺激。回忆与新鲜,看似矛盾,但究其根本,二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追求“美好与享受”,既然如此,使其共存又有何难?中西式餐饮店比邻而处,新潮餐饮固然吸引人眼球,但八大菜系仍受国人热捧。
不仅“食”如此,衣、住、行无一不是新旧共处,互融互促。欧式建筑与传统民居错落于各大城市,展现别样的艺术碰撞;潮流服饰与汉服唐装携手于大街小巷,带来奇特的视觉盛宴;圣诞彩灯与春联窗花点缀千门万户,绽放多维节日雅趣……新兴文化与传统文化既能各行其道,又有动人的融合之美。
有人视新潮文化或异族文化为洪水猛兽,其实大可不必,所谓“入侵”之忧,纯属多虑。共存并不意味着同化,更不代表吞并取代。守与变的对立,本身是个伪命题。新潮文化之所以迅速被人们所喜爱接受,因其独特的内容和方式,触发了人们对美的新感受,当人们对新潮事物的热情褪去,新文化形式存留与否,时代自然会做出抉择,文化也同样遵循着“适者生存”的原则,“大浪淘沙”,文化总是在经历“去粗取精”的过程。
传统文化被冷落,并非因为新潮文化的兴起,而是因其自身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激进的传统文化保护者们,与其花费时间“搜捕圣诞老人”,不如琢磨如何重塑经典文化,让传统文化重获生机。排外的“民族主义”,实际是对自我文化的不自信,无异于清末的“闭关锁国”,只会腐朽没落;阻止创新而刻意为之的“文化保护”,只会造成发展的短视,最后让传统文化陷于一潭死水。一个民族的文化要发展,就要有大度的接纳与包容之心。
如何融合?新文化兴起容易,持久难,新式文化吸收传统元素,不仅要采其形式,还要纳其内涵。当然,浮躁的社会背景下,难免有文化乱象,但只要记住支持新式文化是为了发展传统文化,而非消费传统文化,就仍然走在正道上。在创新之路上,应拒绝粗俗的恶搞和无底线的亵渎,要传递美,而不是糟蹋美。
坚持传统之上创新,创新之上守住传统优势,当一种文化拥有了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历久弥香!
【审题】
这是一道记叙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记叙了2022年央视春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这个节目引起的热烈反应,并追溯了创作团队在创作灵感、取材、细节打磨上的各种钻研。而正是因为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宝库、以及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还有勇敢创新的态度,最终,《只此青绿》才能获得如此大的成功。但从本则材料来说,最重要的信息来源还是最后一句话“以现代艺术展现中国古典艺术之美,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它之所以如此火热,并不仅仅是因为有着丰富多彩的色彩、舞姿和美丽的意象,更是因为它将《千里江山图》中的青绿设色抽离出来,充分展现了传统艺术中山水文化的底蕴,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精髓的继承,并能借用春晚这个新时代传播舞台,采用舞蹈诗剧这一创新艺术载体展现出传统文化的别样之美。
由此,写作时可以以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这一角度为切入点进行写作。对于文化传承这一命题,可以思考什么样的文化精髓才值得我们继承去谈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可以思考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去继承传统文化。而对于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内容,可以另举一些新时代的例子,如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上,不论是以二十四节气为灵感的倒计时,还是所有参赛代表团的雪花引导牌拼接而成的“大如席”的巨型雪花,细细品味,无不凸显中华传统文化的令人震撼之美,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博大精深。但这些都以现代的形式展现出来,能够体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能体现一种文化的自信。
【参考立意】
(1)传统文化与现代融合有助于传统文化发展。
(2)文化自信源自传统文化的创新。
(3)传统文化与现代融合是一种更好的文化坚守。
0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清代的袁枚在其《随园诗话》中,曾有一句重要的有关如何学习的经验之谈,“不取亦取,虽师勿师”。其中之意可以这样理解:“不取亦取”指的是“取”其精华,而“不取”其槽粕;“虽师勿师”指的是“师”法其长,而“勿师”其短。看似矛盾的表述,其实并不矛盾。这样的理念,不仅适用于个人的成长,也可以运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以及全球意识的树立和各种世界关系的处理等。
复兴中学文竹苑文学社团的成员们,准备组织一场与上述材料话题相关的讨论会。请作为社团成员的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例文】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文化传承大放异彩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文化传承大放异彩”。
清代的袁枚在其《随园诗话》中,曾有一句重要的关于学习的经验之谈,“不取亦取,虽师勿师”。其中 “不取亦取”指的是“取”其精华,而“不取”其槽粕;“虽师勿师”指的是“师”法其长,而“勿师”其短。意思是读书做学问时,既要取法于别人,又不可全盘接受;以别人为师加以选择,避免其短处。
选择的本质是舍与得。正确的选择会让你在追求成功的路上一帆风顺。学习不能死板,同样在对文化遗产的继承上也要正确的取舍。老祖宗们曾经给我们后代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财富。有些东西传承至今,我们也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行正确的选择性传承
在中华文化的宝库中,各种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涵义。如积极入世的儒学倡导“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人生信条;潇洒自由的道学倡导“无为而治”“天下大事比作于细”等人生哲理;爱好和平朴素的墨学倡导“兼爱”“非攻”等人生思想……这些文化在历史天空中灿烂发光,它们是我国文化中的精髓,文化中的精华可以开智,修德,养心,励志,可以张扬正义,布达真理,激励人生,而文化的糟粕只会让我们形容枯槁,精神萎靡。因此无论面对着异质文化还是传统文化,我们更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对传统文化,我们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以牺牲女性生存发展权利为代价,来维护"男尊女卑"伦理秩序的"女德"理念,曾在中国民国时期的"五四运动"中遭到进步人士的激烈批判。新国成立后,提倡男女平等、鼓励女性走出闺房和男性一起参与社会建设,女性的权益得到了进一步保障,服务于农耕社会的"女德"理念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因此,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七十年前,鲁迅先生的一篇《拿来主义》教育了国人该如何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七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依旧面临文化传承的问题。取什么精华?去什么糟粕?以什么为标准都值得我们去思考。美味的河豚往往有剧毒,腐朽的枯木下藏着鲜美的菌子,要炖好文化这一锅汤,找到它们不容易。
中华文化正在不断地成长,正在走向复兴与辉煌。我们要做的不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要敢于“拿来”,更要大胆创新,还要送出去。只有这样,中华文化的传承才能大放异彩。
同学们,记住古人留下的话语“不取亦取,虽师勿师”!进行智慧的选择,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璀璨之美!
谢谢大家!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选取清代袁枚《随园诗话》中的两句话“不取亦取,虽师勿师”,“不取亦取”指的是取其精华,而弃其槽粕,“虽师勿师”指的是“师”法其长,而“勿师”其短。
材料表明,从求知的角度来说,这是重要的有关如何学习的经验之谈,既要向别人学习,但又不要全盘照搬,意思是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避免其短处。意在告诉我们,在读书做学问时,既要取法于别人,又不可全盘接受;以别人为师,既要向他学习知识,又不可毫无疑义地照单全收。切忌盲目跟风,更不可“东施效颦”。跟随别人而又不苟从别人,这才是最佳的选择;从人生成长的角度发,要认真求师,又不能是非不辨,盲目效法,学来精华,扬弃糟粕,这才是真正的成材之路;从国家和集体的角度来讲,选择与拿来的方式和方法是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条件和基础,决定着未来的方向和前景。
写作任务是发言稿,要求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作,注意情境意识和发言稿的格式。
在行文思路上,开篇阐明“取与不取”“师与不师”的辩证关系,然后鲜明地提出观点,运用层进式结构,设计几个分论点,可以写有选择地取舍对学习成才的重要性,也可写在文化传承方面进行批判扬弃,去粗取精,辩证取舍,也可写国际间的交流与发展应该互通有无,更要把握原则和标准,进行正确的选择,以利国利民,为世界和谐发展而贡献力量。最后归结全篇,重申论点,突出取舍的辩证关系和意义。
【参考立意】
(1)取舍得当,行稳致远。
(2)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文化传承大放异彩。
(3)选择决定方向和未来。
(4)要有善于选择的眼光。
0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雨后的下午,马路边一位收破烂的大哥躺在躺椅上,喝茶听戏。这时,几个大学生将一大袋矿泉水瓶立在垃圾箱旁边,然后转身离去。收破烂的大哥看了一眼,继续躺在躺椅上,喝茶听戏。随后,两个大妈走过来拽着袋子将矿泉水瓶卖给了收破烂的大哥。一旁看自行车的大哥瞅着收破烂的大哥说:“老弟啊,你到底是懒还是傻,你自己把它拽过来卖了,能卖好多钱!”收破烂的大哥说:“老兄啊,我是收破烂的,不是捡破烂的。”
有位学者评价说,收破烂的大哥这句话在态度上叫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营销上叫定位清晰,在管理上叫只做产业链的一段——这叫边界。边界之内,我们认认真真;边界之外,我们就不操心了。
“边界”意识不止表现在营销和管理上。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行走在边界之内”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例文】
筑外之界限,破心之隔阂
自“天地方圆”的认识时期始,人们已意识到,世间万物总伴随着相应的边界。四海为边,九州为界,纵使浩瀚无边的宇宙,也会被以世“界”笼之。但无论于人还是于物,都没有绝对理想的无间,都没有绝对清晰的边界。于内于外,惟有筑外之界限,破心之隔阂,才可充分领悟“界”的艺术。
身外之界,隔万千事务,守之,为秩序之道。小到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距离意识,大到国与国之间的主权意识,客观存在的事物,总是以界限去区分,去维护,以保护其有条不紊的运作,这种必然存在而且非常必要的界限,容不得钻空漏风,需要每一个人去维护。如果一个国家实行霸权主义策略,荒唐地忽视边界的意义,私闯边界,挑起战争,那会给世界造成损伤混乱,受到世界人民的谴责。由此可见外设客观之界,是守护世界秩序的必要标尺,不可无理逾越,只有筑起边界意识,才能谈共处与共赢。
内心之界,立自我隔阂,破之,乃进步之道。纵然,外之边界是事物的边线,但设置于内心的隔界,会阻挡实现自我的光芒。海伦凯勒自幼失明,上天似乎为她落下了永久的帷幕,这令她情绪跌宕,但当她突破内心屏障,敞开心扉,去感应世界,悦纳人生的那一刻,世界由此变得温暖可亲,生活因此出现了阳光和美好,成功的喜悦向她逐步走来,她也因此成为世间的传奇。有时候,人会为自己设置无形的藩篱,阻挡了自己前行的脚步,只有突破了自己的界限,人生可能会豁然开朗。
人生成败的关键,往往就在于对自界和他界的处理上。世界名将拿破仑,流放回乡后欲卷土重来,但复仇心切的他只注重了去破敌阵,却未曾谋求自我战略的突破,最终落得失败的境地。清朝末年,政府内部只内争权利,外划区界,却不懂同心御敌,筑外界之障,最终国破家亡。无数事实警示我们,只有筑好了外在秩序之界,才可谈发展,也只有突破了自我隔阂之界,才可能有长足的发展。
守好了外在之界,才得有“大庇天下”的安稳,破得了内心隔阂,才可有“天涯若比邻”的广阔。边界的智慧,在外物与自我之中,以微妙的平衡,来决定人生的成功或失败。愿你我筑外之界限,破心之隔阂,收获美满的人生。
【审题】
这是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题。
从材料内容来看,关键信息是收破烂大哥对自己定位的清晰,“我是收破烂的,不是捡破烂的”。材料中涉及的人物众多,但是其中的大学生、大妈、看自行车大哥都是次要人物,都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收破烂大哥的“边界感”。后边提到的学者评价,从态度、营销、管理上肯定了收破烂大哥的“态度”“定位”“边界”“做法”,认为边界内外有差别,边界之内认认真真,边界之外,不操心。
由此看来,收破烂大哥的清晰定位,是一种自觉意识,活在醒觉的状态里,非常清晰地醒觉我和其他人的关系:在态度上叫“有所为有所不为”,只做分内的事情,分外的事情绝对不做;干该干的。抵挡得住外在的诱惑;在企业管理上,这叫“只做产业链的一段”。产业链是商品从原材料经过一系列的中间环节到达最终用户所经历的链条。除非具有强大且完善的体系,否则一般企业都只做产业链的某一段,不做上、下游的业务;在营销上,这叫“定位清晰。”无论做什么事情,定位很重要,只有准确的定位才能做到专注,而专注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写作提示不止表现在管理营销,也就意味着我们要写管理营销之外的方面。写作主题是“行走在边界之内”,从“行走”二字来判断,可以看出命题人的倾向是支持要有“边界”。“行走”强调的是“动作”与“状态”,那么我们自然可以推出“如何更好地行走在边界之内”这样的观点,去谈什么是“边界”,怎么样更好地行走于“边界”。
在行文思路上,边界之外的内容可以写,建议在论证后半段简述一下,可安排对比论证结构,这样会使论证内容更丰富,论证力度更强一些。开篇考生可提出“边界”的话题,阐释其内容和意义,然后可以设置分论点论述,可以论述人有“边界感”的必要性;可以论述内心和行动的关系,行走在边界之内,态度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同时心态定位上要清晰准确;也可以引申论证,采用层进式结构,强调边界存在于方方面面,且不是一成不变,心要有边界,边界却不是枷锁,不能束缚发展的手脚,以此进行辩证合理的分析。
【参考立意】
(1)清晰定位,找准边界,安心行走。
(2)心有边界,行有所止。
(3)边界是界,不是枷锁。
(4)边界内外,循道而行。
若您觉得有用,点个【在看】或分享【朋友圈】吧!视频免费领取入口进入“语文大师官方”微信公众号在对话框回复“001”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长歌行》——汉乐府凉州词——唐·王翰↓↓↓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所有语文知识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