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色戒》过程:电影的高志向低表现、导演的性压抑与激烈的社会反响
电影《色戒》本身、导演的创作心理与自私任性、以及电影在华人世界、在左右各派引起的社会反响,这一电影文本、导演心理和社会反馈的整体过程,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具有丰满的艺术和思想价值。
影片最突出的贡献,在于为华人世界提供了一次难能可贵的相互沟通与反思现代史的机会,虽然这是导演不曾想到的电影副产品。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大陆、台湾与香港在文化与历史的探讨中一直是隔膜的。电影《色戒》中的华人共同抗战史,以及导演突出的影响力,使华人有机会面对一个共同的话题。
遗憾的是,电影的商业化导向和创作者的自我发泄倾向,使得作品本身最终停留于浅薄。这位华人世界最顶尖的、最具全球影响力的导演,本可以让电影更好的表现历史、反思性与爱。尽管,把一部二十余页的短篇小说拍成一部近三个小时的精致电影确属不易。
而令人欣慰的是,导演作为一个实力涵养兼具的文艺创作者,在访谈中透露出的抢救历史的担当和发泄性压抑的任性率真,是对电影文本的重要补充。同时,以大陆 “新左派”阵地为首的批判,又弥补了电影文本以及主流媒体评论的政治浅薄与历史虚无。从而,电影本身虽然苍白干瘪,但是这一电影文本、导演创作心理和社会反馈的整体过程,却具备从影视美学、人性反思到政治启迪的全方位艺术价值。
志向高昂而表现乏力,暗合导演个人的性压抑
从电影本身我们不难看出,导演企图站在艺术与思想的制高点上。电影说,政治都是肮脏的,汉奸与国民党同为特务政治,爱国青年团体内部充满阴险狡诈,中统头目丝毫没有人文关怀,花季的女子只是政治的工具。但是在肮脏的政治夹缝中,电影要让性与爱实现它的美。这颗性与爱情的种子,在残酷的抗战年代选择了从阴道植入,无奈地以贞节面对嫖娼爱国青年的阳具,与肮脏的政治压迫和汉奸摧残中,终于在心头绽放了。性爱之花,就像6克拉的钻石的光芒,从阴道终于走到了内心,刹那间绽放了。如岩井俊二导演的《烟花》所传达的,“烟花是美丽的,不管它是圆的或是扁的,重要的是,它绽放过”。这是多么浪漫的悲情,也正如烟花随即凋零,扑面而来的性爱芬芳在花开那一刻断人心弦,女人背叛了曾经为之献出贞节的革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祭出了她的初恋和爱国同志;汉奸则毁灭了他心头所爱,在政客的生活中她是唯一鲜活、灿烂的东西,而他和太太的婚姻本身只是麻木的特务政治的一部分。这是一个人人都没有好下场的时代,连人类最朴素的芳香 --性与爱,都无法生存的时代。在影片最后的闪回中,从光亮的高处传来“上来啊”这一声亲切的召唤,女人望着自己情窦初开恋上的男子,像一个纯真的孩子仰视星空的神圣,她渴望拥抱美好的爱情,渴望走向爱国的崇高。然而,当她怀着美好的愿望迈开步子义无反顾,讽刺的是从汉奸身上体验到性与爱的幸福。而悲剧性的是,真理与崇高连同抚慰她心头的爱,一并被这个世界毁灭了。
我想,这种悲剧性是电影想要表达的东西。这种悲剧性依然具有现实意义,许多政客没有家庭的温馨,他们必须时刻提防亲人行为的失误同时警惕一切友好;许多成功人士淹没在对名利的追逐中,为了事业不惜放弃两情相悦,而性则沦落为人生的猎物。是人类幼稚吗?还是人类就是个悲剧?没有神来启蒙,于是有人在艺术作品中放大悲剧,让人类反省自己。
电影志向很高,企图表现这种思想感染力,启发人们对人性的反思。诚然,影片对演员和镜头的驾驭、对历史场景的还原、在画面与音乐的设计上表现卓越,显示了导演的实力。但是,电影的精致却没能补足叙事推进的逻辑性,结果造成影片感染力和思想性的苍白。创作人员在访谈中说力图通过床戏的镜头来推进叙事,但是三场床戏,正如朱大可所言“除了能够吸引有观淫癖的观众之外,它根本无法推进叙事的逻辑”,进而也无法演绎“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这导致电影叙事说服力的欠缺,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我完全感受不到女主角在电影的情节中会爱上男主角,从而性爱之华的绽放也就无从谈起。
有意思的是,电影有高昂的志向却无能实现,正暗合了导演在访谈中坦承的性压抑。这里丝毫没有挖苦导演的意思。恰恰,李安应该得到真诚的同情。我们许多男人都有性压抑的一面,也都会有中年危机的那一天。
选题精到却叙事欠缺,败于导演释放性压抑的自私
导演功力深厚,选题眼光独到,兼具艺术关怀与商业旨趣。
性与政治是华人社会尤其是大陆社会最敏感的话题,二者的纠缠作为电影的主题,抓住了商业的要害。而西方社会对这部作品的漠视,也在导演的意料之中,更佐证了导演眼光的精准。爱情,大多数人都固执地认为是我们最美妙最崇高最永恒的价值,它跟性与政治的纠结,是揭示人性、启发人性再好不过的艺术题材。
性与政治的冲突,在文明的演化过程中愈趋激烈。性,在伦理上应该是和美好联系在一起的。然而,人天然是政治的动物。性,作为一种价值,往往被政治所左右。性,在许多场合不是平等的、两厢情愿的,而是被强制的、被压迫的。女性,其性生理的能力远远超过男性,大概正因为如此,早期的社会是母系氏族的。一个女人可以在生理上同时满足许多个男人,从而在社会生活中能够凝聚多个男人。不幸的是,随着私人占有制的发展,人类不平等不断深化,社会中的强者经常利用资源的魅力与政治的暴力,强制地在性生理上束缚自己喜爱的对象。女人强制占有男人,男人强制占有女人,其背后是一种政治的暴力。同时,在历史的演变下,男性总体上对资源的获取能力优于女性,并产生了强化这种优势的社会制度,这使男性扭转了性生理上的天然弱势,加剧了人类性别在社会上的鸿沟。性的政治性,在现代社会中大多表现为性别的政治性,表现为男性对女性的压迫。以至于,我们很容易理解有鲜亮的女性主持人不惜撕破颜面大闹央视新闻发布会。由此,才有女性主义思潮,设想通过向女性倾斜的社会制度建构来增强女性力量,通过政治力量解放女性。不难看出,对性与政治的冲突的戏剧表现,具有思想上和现实上的双重意义。
爱情的暧昧与复杂,进一步使得性与政治的冲突更具戏剧性并富有感染力。性与爱情在文明社会中独特的伦理和审美价值,使得政治对性与爱的扭曲成为最悲惨的心灵伤害。同时,爱情在感性上的暧昧与在逻辑上的含混,又使得性与政治的纠缠更加复杂。一个人在被强暴之后有可能会爱上强暴自己的人,这种伦理与审美的冲突,更增强了性、爱情与政治之间的张力的戏剧性。
电影切中了性、爱情与政治的冲突。这一选题,本给了作品足够的发挥空间。然而遗憾的是,就性与爱的主题而言,电影给观众的直观印象似乎仅仅是为了表现“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或是性与爱高于真理与崇高。从给观众启发的丰富性和感染力来看,《色戒》远远不如类似主题的韩国影片《坏小子》。在我看来,电影在艺术表现力上的失败,是因为叙事的失败。
我想,凭导演的艺术功力,可以在不损害对原著的忠实性的同时,通过少量二人世界的生活细节增强叙事的逻辑性,使观众信服女主角对男主角的爱的自然体验。但是导演却没有这么做,而是固执地要通过阴道叙事实现对观众的征服。“导演宣称,所有的答案都在床戏之中”。剧组采访说李安在拍完床戏之后掩面痛哭。在我看来,三场床戏完全是为了发泄其个人长期以来的性压抑以及主要由于性压抑导致的中年危机。
导演忠实于个人情感的这种自私与任性,导致了色戒在艺术表现力上的失败。导演阉割了性、爱情与政治之间的张力的丰富性和启发性,同时又没能对“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这一可能性做出有说服力的论证。
导演这种对隐私情怀的坚持,我觉得是纯真并且可爱的。那么,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是以作品的艺术性为最高的价值,还是任性地发泄自身情感而不惜牺牲作品的艺术价值呢?这个问题比起性、爱情与政治的冲突,具有更高的或者说不同层面的反思性。李安的创作过程,比失败的电影本身更具有启发性,看一视为一部更完整、更丰富的艺术作品。
迭出不穷的激烈反响,根在中国社会的紧张现实
影片中的6克拉钻石,哪怕背后是奴工的血汗,也掩盖不了其本身的光芒。其背后的隐喻,可以理解为政治的血腥与革命的背叛依然阻挡不住性的光泽与爱的动人;强暴也可以让男人从阴道走进女人的心;电影哪怕再反道德反人民,也可以通过精致的画面俘获观众的喝彩。
于是,一些学者愤怒了,以“新左派”阵地为首向电影《色戒》发出了激烈的政治声讨。与最初主流媒体的一片喝彩声不同,这种声讨批判《色戒》为汉奸翻案、美化卖国。一种针锋相对的声音则说《色戒》不过是一部通俗的电影,批判其政治立场扣政治帽子是畸形的文革遗风,对于毫无政治动机的创作者来说是不公平的,同时也侮辱了观众的批判能力。当然这对于某些批判者来讲,恰恰是一种颂扬,因为这些人认为文革张扬的是实质民主的社会主义精神。围绕《色戒》,评论的拉锯生生不息,而批判性的评论则层出不穷,批判对象从电影到导演、张爱玲、广电总局。直到08年1月份,还有学者的批判性评论在媒体上广泛传播。电影对汉奸的美化以及对真理与崇高的贬低,无可避免地侮辱了历史上真实的烈士原型,在事实上造成了对许多中国人感情的伤害,否则也不会再而三的、长达半年多的批判迭出,同时在网络上引起这么大的反响。
值得一提的是“新左派”阵地的强烈政治关怀。他们认为一切文化的、经济的,其本质上都是政治的。事实上,只要社会上有不和谐的现象,该阵地都会冲锋在批判的最前沿,并最终落实到政治立场的批判。这种表现,在有些人看来就是什么都上纲上线、乱扣帽子。事实上,“新左派”阵地之所以如此激烈地批评《色戒》为汉奸翻案,是因为他们认为当代市场中国有许多海外资本的帮办在损害民族经济,而这些帮办的个人生活是与海外全球资本为一体的,与国内大众的生活是隔膜的,与民族利益背离的。其实,这个阵地上是一群本来就愤怒的人,他们因为经济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分化、因为自身的不公正遭遇而满腔怒火。他们从社会良心出发,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渴望建设一个平等、自由、民主、富强的中国。在他们当中,一些人走向了偏执,连当今世界在平等、自由与发展上取得最瞩目成就的北欧都看不上,因为他们急于实现更完美的社会主义梦想;还有一些人立场是狭隘的,其激烈的民族主义与平民主义情怀视所有的对手为你死我活的敌人。在以友爱为基础的公正的人类全球化还远不能实现的今天,面对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的充斥着竞争与压迫的国际政治环境,民族国家的繁荣富强确实需要这种偏执的批判精神与民族主义立场,而普通百姓的幸福依赖于民族的繁荣富强。一个有着丰富资源的人,可以从容地选择在相对安全、平等、自由、富足的国家定居,平民百姓却只能安身建设自己的民族国家,因此,我们不难理解该阵地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极端地痛恨对汉奸的美化。
一部通俗文艺作品,何以获得如此广泛而持久的关注呢?不难看出,其根源在于中国社会的紧张现实。正是由于中国社会与价值的急剧分化,才使一部通俗电影遭遇了如此强烈而持久地评论。《色戒》让我们有机会透过电影批判,看到背后的社会现状,揭示出貌似歌舞升平的背后是多么的动荡不安,也让我们庆幸地看到一批社会良知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前景殚精竭虑。从这个角度,《色戒》,因为社会反馈的争辩而不是因为电影本身,出乎意料地获得了积极的现实意义。
说谢与展望
感谢《色戒》。从电影本身,导演的创作心理,到电影引起的社会反响,这一完整的艺术过程,启发了我们对情色性爱的伦理析辩、对当代改革的政治思考,让我们看到接近真实的抗战时代场景。
感谢李安,为华人世界提供一个共同的话题难能可贵,即使龙应台的评论是无病呻吟。而如李安自白,其他的导演拍这部电影很难获得大陆官方批准。
期待华语电影有更多得好作品,促进华人世界的沟通,增进世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在我看来,李安具备足够的电影修为和全球影响力做到这一点,同时也期盼李安的历史担当。
希望将来我们能心平气和地接受和解读任何一部电影,而这需要中国民主、自由与平等的全面发展。那时候,一部作品,不再这么牵动我们的政治神经。
但愿人类的终极,不再是政治的,而是审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