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艺术家的9本必读书!

  原标题:青年艺术家的9本必读书!

  #前言

  

  自1995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今年是第26个“世界读书日”。我们特别邀请 「 前滩31青年创艺计划」 艺术总监水晶与8位评委老师们共同为大家推荐了各自心中认为值得与青年艺术家分享的一本好书。

  希望这些书能给当下的青年人——无论是艺术工作者,还是艺术爱好者——带来一些关于如何走向艺术的思考、启发与解答。在此,也由衷感谢老师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为我们留下了诚恳真挚的推荐语。

  #01

  「前滩31青年创艺」艺术总监 水晶推荐

  

  BOOKS

  《像艺术家一样

  思考》

  “艺术家并不等待邀请。”

  —— 水 晶

  推荐理由:

  作为一个从金融领域跨到表演艺术领域的探索者,我经历了20年的漫长“转型”,先是从观众到评论者,然后是制作人、出品人、策展人,再到近几年开始以戏剧构作、导演和艺术总监的身份介入创作,思维方式也慢慢地从幕后执行的艺术行政思维转为创造性思维。

  但直到遇见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这本书,我才意识到我在摸索过程中实践出来的一些思考方式,其实并非独创,而是很多成功艺术家都在运用的思考方式。比如 艺术家并不等待邀请,而是跟着自己的心和愿望出发,总是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或作品。艺术家既冒险又务实,他们“是企业家,他们愿意拿一切冒险,以获得自己单干的机会”,并让事情“从无到有”。

  

  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图源网络)

  艺术家对世界充满好奇,并且不惧怕失败,他们擅长学习和借鉴,但真正的艺术家又绝不会满足于模仿和抄袭。 他们最重要的挑战对象就是自己和自己脑海当中的自我设限,他们需要尽一切努力去打败那个“自己”,然后“让全世界都信任你,并为这个特权去努力奋斗(吉尔伯特和乔治)。

  我很感谢这本书,它让我明白:像艺术家一样思考,是创作的起点,也是成为一个自由人的起点。事实上,无论你从事的是任何行业,都应该看看这本书, 它可能会帮你成为所在行业中更像艺术家的人。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威尔·贡培兹 | 后浪·湖南美术出版社

  BBC 艺术频道主编威尔·贡培兹于 20 世纪 80 年代踏入艺术圈,至今已从业 30 余年,曾与吕克·图伊 曼斯等众多艺术大咖直接交流,出版过畅销书《现代艺术 150 年》。贡培兹将其职业生涯中的所见、所知、所想付诸笔端,用一个个轻松有趣的创意故事,解析艺术家的创造性思维。

  #02

  著名作曲家 黄若推荐

  

  BOOKS

  《癫狂的纽约》

  “作曲家不再是地域性的。”

  —— 黄 若

  推荐理由:

  我想给大家推荐一本很好的书,它是由荷兰的建筑大师 Rem Koolhaas (雷姆·库哈斯)撰写的 Delirious New York 《癫狂的纽约》,因为我在纽约住了非常多年,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本书来了解纽约的过去、现在和发展历史。

  “当代社会中世界文化频繁交流,作曲家在世界各地的生活体验,造就了艺术表现形式的多元化。 作曲家不再是地域性的,而是一个综合的文化表现形态。”

  ??《癫狂的纽约》

  

  雷姆·库哈斯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库哈斯提出“曼哈顿的建筑是一种拥塞的开拓之范型,曼哈顿已产生自己的大都会都市主义――拥塞文化”,并提出了拥塞文化的三个定理:格子、脑前叶切开术、分裂。并认为拥塞文化“解决了形式(外)与机能(内)长久以来的冲突,使曼哈顿的的建筑物兼具建筑和高效能机械;现代的和永恒的。”

  #03

  著名舞蹈家 侯莹推荐

  

  BOOKS

  《杜尚传》

  “年轻人不仅要学艺术,更要学思想。”

  —— 侯 莹

  推荐理由:

  我认为杜尚是一位革命者,年轻人在看他作品的时候可以看到什么是不拘一格, 什么叫做敢于挑战、敢于不同、敢于对这个时代所崇尚的东西说NO。杜尚是一个颠覆性的人物,所以年轻艺术家要去了解他, 不是学他的艺术,而是学他的思想。他在他那个时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原因不只是因为他的作品,更是因为他的思想。

  

  杜尚和他的《现成的自行车轮》(图源网络)

  对于一个学习者来说,学习知识是一方面,但是如果想要改变自己固有的、狭隘的认知,想去被启发,想获得颠覆性的认知的时候,它是需要一个维度、思维、思想特别不同的人才能给到的。杜尚就是这样的一位人物,他看待艺术的角度就是大胆勇敢地对主流的东西说“不”,并且付诸实践, 用一生的努力来证明自己的思想和理念,这是非常不容易和厉害的。

  作为一个艺术家,我认为,不随波逐流、不盲从是特别重要的。在时代背景下能够 清醒地去看待艺术,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有不同于他人的艺术想法和理念,是我认为青年艺术家很需要的一种品质。

  

  马塞尔·杜尚(图源网络)

  ??《杜尚传》

  

  王瑞芸 | 广西示范大学出版社

  杜尚不仅仅是一位艺术家,更是一位生活的智者:他引领当代艺术进入了革命性的崭新时代,却始终韬晦自隐,但开风气不为师;他的生存态度,他的艺术观点,他的超然、无我,让他躲开种种羁绊,站到了艺术之上。

  #04

  著名演出制作人 赖淑君推荐

  

  BOOKS

  《上海摩登》

  “艺术创作,要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

  —— 赖淑君

  推荐理由:

  我是赖淑君,给“31青年”推荐一本好书- 《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 (1930-1945)》。这本书由李欧梵教授所著,英文原版由哈佛大学出版,而中文简体版译本由2001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在《上海摩登》,李欧梵透过研究上海都市生活文化(建筑,百货大楼,咖啡馆,公园,报刊,电影)以及分析上海现代文学(6位上海作家及其作品),勾画摩登上海的文化肖像,提供读者从历史与文学的角度, 来重新审视与思考上海的三四十年代所展现的“现代摩登”,对于当今上海的“后现代”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1930年代的上海(图源网络)

  给“31青年”推荐阅读的三个理由:

  1. 知识联结:青年艺术创作者透过阅读《上海摩登》,能够看见三四十年代的繁华“老”上海所展现的开放前瞻思维,是之后“新”上海持续打造的“国际大都会”愿景所不可或缺的依据,甚至是尚未超越的典范。

  「前滩31青年创艺计划」的2021年主题是“ 重新出发”。我以为对于当代青年,“重新出发”的前提,是对中国近代文化发展脉络有足够的认知,特别是历史上关键的新文化运动时刻,如何改变与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认识了这点,我们方能知道“创作”从哪里“重新出发”。

  2. 观念反照:李欧梵在《上海摩登》一书中,提到了三四十年代上海当时呈现的巷弄美学,都市漫游等“慢生活”概念,这对于过度追求效率和速度的当代都市生活方式,是个 批判与提醒。而这个面向,是值得青年艺术创作者,在思考自身作品与社会环境的关联性上,多多参照,甚或是有可能成为 创作的灵感或题材。

  3. 思辨启发:《上海摩登》在都市文化研究的课题上,为读者提出了不少思辨问题。当代生活中,我们面对许多断章取义的碎片文字以及不知所云的图像信息,多数纯为哗众取宠。艺术创作者透过阅读此书,能在李欧梵精辟提问的启发下,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

  希望这本好书,能为青年朋友们,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日剧《异乡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图源豆瓣)

  ??《上海摩登》

  

  李欧梵 | 北京大学出版社

  由上海都市的建筑物和场景逐渐描绘至这个风华绝代的都市在大时代中的生活——汽车、洋房、雪茄、回力球馆等物质及各色娱乐形式的长驱直入,由这些物质所象征的现代性再引申至现代意识如何存在于上海城的微妙过程。

  #05

  著名音乐人 任宇清推荐

  

  BOOKS

  《迈尔斯·戴维斯

  自传》

  “艺术与商业平衡的一流大师。”

  —— 任宇清

  推荐理由:

  我想给各位青年艺术家推荐的书是著名小号演奏家《迈尔斯·戴维斯自传》。 迈尔斯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爵士大师,没有之一。他的一生对爵士乐的历程进行了三次的变革与推动。我觉得通过阅读他的自传可以从中看到,一个艺术家是怎么样思考的。站在时代前沿的同时,却并不沉溺于已有的音乐曲调,仍然不断思考如何真正地革新自己。同时,不仅艺术性非常高,迈尔斯在商业上也极为成功, 是少数能够做到艺术与商业平衡的一流大师。

  

  小号演奏家迈尔斯·戴维斯(图源网络)

  迈尔斯对爵士乐的改变包括从帕拉马派到印象派、从印象派到现代派。他把爵士从最早的 B-Bob 带到 Cool ,然后把 Cool 带到 Modern Jazz ,再到 Funk 种种。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他有创造性,同时又把商业做到很好,所以值得一读。

  ??《迈尔斯·戴维斯自传》

  

  迈尔斯·戴维斯/昆西·特鲁普 | 湖南人民出版社

  从13岁时得到生命中第一支小号起,迈尔斯就认定爵士便是他的命运。从不沉溺于已有的音乐曲调,也不在乎评论和观众是否买账,他的一生只在乎创新,接连缔造了冷爵士、硬波普、调式爵士、融合爵士等多种音乐风格,即使后浪不断推来,但几次音乐潮流的带领者依然是他。如果没有迈尔斯,爵士乐必不会像今天这样丰富多彩。

  #06

  著名京剧演员 王珮瑜推荐

  

  BOOKS

  《月亮和六便士》

  “不后悔的选择来源于诚实与真诚。”

  —— 王珮瑜

  推荐理由:

  理想与现实该如何取舍?是每一位年轻人在成长道路上一定会遇到的问题,尤其在青年艺术家身上,这种内心抉择会更加激烈。我想可能每个艺术家都曾在内心挣扎过,到底什么是成功,自己在苦苦追求的又究竟是什么。

  

  电影《月亮和六便士》(图源豆瓣)

  《月亮和六便士》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没有说教式地进行定论天上的月亮和脚边的六便士该如何取舍,而是传达了:“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认为你应该对社会做出什么贡献,应该对自己有什么要求。”理想与现实,之于人类,前者高贵、后者世俗,但之于每一位个体,也许并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

  而如何做出 一个不会令自己后悔的选择,来源于你对自己的诚实和对事业的真诚。徘徊不定、患得患失、自欺欺人的态度对于艺术创作来说才是最危险的。《月亮和六便士》给了读者一次对这些问题思索揣摩的机会。也许在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作为青年艺术创作者,未来的路途可以走得更从容坦荡一些。

  ??《月亮和六便士》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 上海译文出版社

  通过塑造了一个一心追求艺术、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毛姆探索了艺术的产生与本质、个性与天才的关系、艺术家与社会的矛盾等等引人深思的问题。同时这本书也引发了人们对摆脱世俗束缚逃离世俗社会寻找心灵家园这一话题的思考。

  #07

  著名戏剧制作人 袁鸿推荐

  

  BOOKS

  《幸福论》

  “ 爱自己,通过自己去爱这个世界。”

  —— 袁 鸿

  推荐理由:

  九零后、零零后,或者我这般的七零后,总有感受到一种莫名的“不幸”,曾经沧海的浪哥浪姐和“小确幸们”不妨可以看一看寺山修司“幸福论”。

  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看见花朵、森林,喝了一杯香浓的咖啡,遇到可以聊一个下午的朋友…… 这些小小的满足,其实就是幸福的吧。在今天,讨论“幸福”常常是羞于出口的,这古早的词语真的让人感觉有点尴尬。

  

  寺山修司(图源豆瓣)

  启蒙抑或是刺激了岩井俊二、园子温、今敏、森山大道、横尾忠则、安藤忠雄、押井守等诸多日本的文学、电影、艺术界诸多大家的灵感与创意,神秘的寺山修司是如何表达他潜伏于暗夜的异端温柔。

  幸福是什么?是睡懒觉、上网、吃美食?还是事业有成、家庭美满?也许正如寺山修司所说, “我们这个时代失去的不是‘幸福’,而是‘幸福论’”。寺山修司不会在一本书中给人明确的指引,但毋庸置疑,你会期待邂逅幸福,你会从字里行间中找到寺山修司幸福论的本质。很简单,从现在开始“爱自己”,通过自己去爱这个世界。

  ??《寺山修司幸福论》

  

  寺山修司 | 湖南文艺出版社

  这是寺山修司关于幸福的一次次自我剖析。

  他曾呼喊,“我是不幸的,请爱这个不幸的我吧”!

  他用尽幻想与幽默来表演、释放,把自己从被定义中解放出来。

  他完成了这场关于幸福的邂逅、冒险与狩猎。

  如果你也曾感受“不幸”,不妨来看一看寺山修司。

  #08

  著名编剧 喻荣军推荐

  

  BOOKS

  《粉墨春秋》

  “让艺术成为生活中最根本的东西。”

  —— 喻荣军

  推荐理由:

  其实有很多艺术方面的书想推荐给大家,有从艺术创作、制作到管理的很多方面。但是对我在艺术创作上最有影响的一本书,名字叫《粉墨春秋》,是由京剧艺术家盖叫天老前辈口述后整理的一本关于舞台艺术经验的书。这是一本老书,应该是在50年代出版,后来也有再版,不知道现在还能不能买到。

  

  京剧泰斗盖叫天(图源网络)

  大家在这本书里除了可以看到盖叫天先生一生的从艺经历, 还有他对舞台的认识、对艺术的执着,甚至为了艺术勇于献身的种种,对我来说都是非常有启发的。尤其对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来说,这本书会让你明白,艺术家和艺术之间的关系;艺术家如何活在舞台上; 如何让艺术成为你生活当中最根本的东西; 如何让你和艺术相处一辈子,我觉得这本书在方方面面都会给我们很多启发。当然也不见得你非得要从事跟艺术相关的工作、或必须得了解戏曲舞台,这本书都会给你一些深刻的体会,关于从生活中跟艺术发生紧密联系。我希望把这本书推荐给各位年轻朋友们,大家有机会请去认真地读一读,肯定会有收获!

  ??《粉墨春秋》

  

  盖叫天/何慢/龚义江 | 上海文艺出版社

  可以说是解放以来谈艺术最好的书。人生—教育—伦理—艺术,再没有结合得更完满的了。从头至尾都有实例,决不是枯燥的理论。《粉墨春秋》不仅学艺术的青年、中年、老年人,不论学的哪一门,应当列为必读书,做教育工作的人读了也有好处。

  #09

  著名艺评人 张敞推荐

  

  BOOKS

  《亚洲艺术中

  人的精神》

  “凡事不都是西方好,文学艺术尤甚。”

  —— 张 敞

  推荐理由:

  闲话说在前面:要给年轻人推荐一本书,这难到了我。若是推荐一百本,我倒是可以信手写来,随便从哪种心境下,一个人因着什么原因选中其中一本,不知觉念下去,长了点儿知识,都是功德。也还罢了。偏偏是只选一本推荐,就很困难,不懂得将要读这本书的朋友,天资禀赋如何,脾胃是否强健,是博览群书的人,还是甚少阅读的一般过客。 书海茫茫,前贤如云,毕竟从任何一种维度看来,都有无数本好书等在那里,又如何分出前中后一二三,更怎么可以保证能够对症下药呢?

  读一本书,若机缘巧合,正侥幸对了那个人当下的胃口,也实在属于误打误撞,如要求某人二十四小时内必须找到一个马上可以结婚的对象且终生不能后悔,这二人未来幸福的机率有多大?这也是《西游记》里“四圣试禅心”一回里的“撞天婚”,珍珍爱爱怜怜,猪八戒自以为撞着哪个是哪个,其实终于一个也撞不着,都是菩萨。真真难煞人也!

  只能推荐这本了:《亚洲艺术中人的精神》。作者是英国人,劳伦斯·比尼恩(Laurence Binyon)。译者孙乃修。这算不上一等一的西方名著,所以读过的人应该不多。它不是一本中文书,可是阅读它可以使我们回观我们自己的文化和艺术, 使我们知道凡事不是都是西方好——文学艺术尤其。

  我常恨现在的中国人西方作品读太多,三四五流的也看得不亦乐乎,却对我们自己的文学艺术很忽视,也多基于同样的原因。我又常觉得我们现在的审美潮流和阅读习惯是追求奇情、反转、快速的刺激、好莱坞商业电影一样的八股, 专注于事件、故事,而不是专注于人、人类的精神和现实困扰,这本书的书名恰恰缓解了我的焦虑,它追寻的便是人的精神。这样的对于人精神的关注,应该出现在所有艺术中,那是我最想看到的一类艺术作品。也只有这样的作品才可以告诉我们,千百年延续下来的文化的血脉没有断过,不是贫瘠到使先辈有灵也要嘲笑我们现在只懂得感官的愉悦。

  推荐这本书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它是我19岁时读的书,如今二十年过去,读它的最初印象还在。我在给一次活动做嘉宾时分享过我至今仍记忆深刻的一段:

  “在一个夏夜,开着汽车,由于车灯光线的照射,路旁的花花草草刹时变得孤独而又明亮,你没有因此而感到吃惊、感到颤抖过?瞬间之后便是一片黑暗;现在,每一根花茎,每一片叶子,每一个花瓣都历历在目,他们美妙得就像是些非人间的东西。他们是不是真的在黑暗中还呆在那里,还是以那样的千姿百态和斑斓色彩存在着呢?你觉得它们似乎仅仅是为你一个人而刹那之间创造出来的。”

  我之所以对这段印象深刻,我想是因为他用一种具象的场景描绘了什么叫艺术的发现和鉴赏,什么叫做“孤独的美”和“审美的孤独”。 艺术就是隐藏的美妙,你该像车灯照过黑暗中的花草一般,去寻找与发现。我说的这些,也许并非作者想要传递的初衷,可我也正是因为我自己理解的发挥,感到了此段的无限性。

  扉页上, 19岁的我还写了几句幼稚的读后感,当然也可以不怕臊地录在这里(尽管现在我未见得同意当初的自己): “ 这本书的魅力来自于作者深刻独到的见解、摇曳多姿的语言和对艺术文化中人极其精神观念的充分关照。由艺术而论到人,这是大手笔(注:可知当年我少见多怪)。这里的目光是深刻的,醉人的,深不可测。他用手领着你,让你在经过艺术殿堂时,得到更多的启发。我认为他发现了一些真理。 ”

  中国的文化在上个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之后,经过了洗牌再洗牌, 现在想要唤起人重视我们自己的好文章、好艺术,非常之难。除了诗词还有人背一背,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剧还有人看一看,考级的学生为了升学的目的练练书法,其余的大概只有专家和学者在研究,连一般的创作者提起我们辉煌的过去都感到疏远,更多的是根深蒂固一百年来种下的理念,觉得凡属于49年以前的都是过去式,而以前历代的东西更是老掉牙(看宫斗剧如《甄嬛传》之类不算大家喜欢古典文化)。在这里,因为只给我介绍一本书的机会,我无法尽情介绍《论语》、《孟子》、《庄子》、《老子》,无法辨析《左传》、《史记》、《世说新语》,更不可能做到拆解曹丕、宋玉、韩愈、苏轼等才子文章,唐诗、宋词、元曲很多人背过几篇就算懂了,我也不能几句话就武断地说你辜负了李白、杜甫、王维、李商隐、辛弃疾、关汉卿、王实甫,让你重读它们。明代四大奇书或四大名著,中国明清小说的成就不下于书画诗词,可是又有多少人只是把它当成一个故事来看……于是,我还是顺着很多人喜欢读西方作品的路子,来介绍这本《亚洲艺术中人的精神》, 而希望使人了解我的苦心。可以适时地、重视地回头来发现我们自身。

  

  劳伦斯·比尼恩(?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这本书的作者劳伦斯·比尼恩 (Laurence Binyon)出生于十九世纪中叶,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去世,他曾经担任大英博物馆馆长,是一位英国诗人和东方文化学者。 为什么把作者的身份放在最后说,是因为我一直认为一本书的作者是谁并不重要,只要书足够好。(当然,最后我还是遵从了大众的习惯,简单介绍了作者,以备真的有不知道作者是何方神圣就不买书的人。)

  书是1988年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后来应该没有再版过。想要买书来读的读者可以去二手书网站如“孔夫子”去搜,因为它不是你身边就有的一本书,更不是新书。我想这是一个门槛。

  当然,如果理解了我上文的含义,即使不买、不读它也可以,一个青年艺术家只要可以更关注 “人和人的精神”,可以知道除了关注西方文化世界的灿烂, 我们中国也还有过那么多传世的文章和艺术,而自己了解的还不够,要去多读读,多看看。我就满意了。因为我也在不停的发现和重读中。像一个真正的小学生。

  《亚洲艺术中人的精神》

  

  劳伦斯·比尼恩 | 辽宁人民出版社

  本书对亚洲各国的艺术做了鲜明的比较和论述,由艺术而及文化,由文化而及人,由人而及民族性格和精神观念,并据此探索了文化心理的共性和个性特征,指出了文化现象的独特性与浑融性的关系。

  Young Creator Program

  「前滩31青年创艺计划」正在招募!

  

  「前滩31青年创艺计划」是由“前滩31文化演艺中心”与“爱丁堡前沿剧展”联合发起的一项青年艺术家扶持计划。旨在挖掘、培育、孵化中国表演艺术领域的青年艺术家。经过近一年的筹备,于2021年4月7日正式启动海选征集!招募详情请点击: 重磅!给你打钱,帮你出名,陪你创作——「前滩31青年创艺计划」公开招募!

  「前滩31青年创艺」专题阅读:

  ·前滩31青年创艺·评委说 | 不要害怕失败,诚实地面对自己

  ·重磅!给你打钱,帮你出名,陪你创作——「前滩31青年创艺计划」公开招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