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下的仁医》:大尺度医疗剧,TVB年末王炸

  TVB向来盛产职业剧。

  很多经典职业剧,都成了陪伴几代观众长大的童年记忆。

  几乎每看一部,就能让人拥有一个新的职业理想——

  看完《壹号皇庭》,想当律师;看完《鉴证实录》,想当法医;看完《烈火雄心》,想当消防员;看完《冲上云霄》,想当机长;看完《刑事侦缉档案》,想当警察……

  

  但TVB日渐疲软,也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今年推出的几部剧,都没有掀起太大的水花。

  年初问世的《陀枪师姐2021》,虽然有着厚厚的情怀滤镜,但还是因剧情低幼、人设浮夸劝退了一大批观众。

  接下来问世的《伙计办大事》《逆天奇案》《刑侦日记》,同样也都槽点不断,要么剧集注水,要么故弄玄虚,要么感情戏过于套路。

  远不如去年问世的《十八年后的终极告白》《降魔的2.0》《香港爱情故事》口碑更佳,话题更足,更吸引观众眼球。

  

  原以为,TVB这种低迷的走势,会一直延续到年末。

  没想到,进入台庆档之后,它竟然反手给出了一个“王炸”——《星空下的仁医》。

  

  《星空下的仁医》一共25集。

  目前播出近半,已经拿到了9.1的豆瓣高分,提前预定“年度最佳港剧”。甚至有人认为,它能成为TVB医疗剧的新巅峰。

  

  

  回忆杀阵容和久违的双男主交锋

  TVB制作的医疗剧并不多,但每次问世,都能掀起一阵追剧潮。

  反响最强烈的,是这三部:1998年的《妙手仁心》,2011年的《On Call 36小时》,2018年的《白色强人》。

  

  出演医疗剧,本身是一件很博好感的事。

  比如,当年吴启华就因出演《妙手仁心》中的程至美,而一改过往的反派形象,变成了斯文亲民的好好先生,并于日后获得了主演《倚天屠龙记》的机会。

  

  所以,一旦有医疗剧提上日程,很多一线小生、花旦,便会提前锁定剧中角色。

  而《星空下的仁医》,同样也不例外,集结了强大的主演阵容——

  郑嘉颖,自2016年拍完《迷》之后,已有5年没再参演无线剧集;

  马国明,TVB“五生”之一,因在《白色强人》中表现出色,赢得视帝奖杯;

  钟嘉欣,2015年拍《警犬巴打》后,于2018年约满离巢,之后仅客串出演过《再创世纪》;

  周家怡,TVB的千年绿叶,后来在ViuTV混得风生水起,主演了《玛嘉烈与大卫-绿豆》《叹息桥》等高分热剧,这次是她时隔10年再回TVB。

  可以说,这票人马往那一站,就是满满的回忆杀。

  

  当钟嘉欣以一句“你好,好久不见”出场时,想必很多观众都想对剧里的演员说一句:好久不见!

  

  医疗剧的剧情线索,一般分为两条线:仁心仁术线和权力斗争线。

  《星空下的仁医》同样如此,只不过,它巧妙地对两条剧情线做出了很好的融合——主打双男主,让两位男主形成思想上的交锋。

  野心勃勃的况丛昕(马国明 饰)和一腔热忱的许甘枫(郑嘉颖 饰),都是医学院毕业的优秀学生。

  他们和女主章以芯(钟嘉欣 饰)一起,构成了一个牢固的铁三角。

  

  20年前,他们一起在安妮医院做实习医生,共同参与了一场改变命运的重要手术。如果手术成功,这将成为香港用“微创”为病人切除胰腺肿瘤的第一例病例。

  但主刀的钟教授,却因误切脾静脉导致患者身亡。

  针对此事,两位男主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况丛昕选择明哲保身,帮钟教授隐瞒实情;许甘枫选择以下犯上,决心为病人讨个说法。

  最终,况丛昕顺利毕业,留在了安妮医院,正义的许甘枫却被辞退,到二流医院任职。

  两人自此分道扬镳,直到20年后,才产生交集。

  

  以这两个人物为切入点,《星空下的仁医》对医生的日常工作和职场“宫斗”做出了很好的平衡。

  况丛昕和许甘枫虽然处事作风不同,但他们却有着类似的责任考量。

  况丛昕看似冷漠,但看到电梯口的楼层索引蒙尘,他会掏出纸巾仔细清理。

  

  他之所以投身医院内斗,是因为有更高的医学追求——成立一个梦幻团队,做前沿研究、做高难度手术;建一座儿科大楼,完成几代儿科医生未完成的心愿。

  

  而为人和善的许甘枫,看起来则大不相同。

  他常常面带微笑,喜欢跟儿童患者玩耍嬉戏,被孩子们唤作“胡子医生”。

  专业素养很强,事事以患者利益为先,只是少了几分“上进心”。

  

  剧集并未对二人给出褒贬,只是对不同的处世准则、行医风格做出展现,让观众自行选择情感偏向。

  

  有专业科普,也有医患伦理困境

  看过医疗剧的观众都知道,医疗剧要想拍好,专业一定是第一要义。

  《星空下的仁医》在这方面表现得非常不错。

  尺度大,无打码,血肉清晰可见,很多镜头都看得我头皮发麻。在内脏上穿针走线的镜头,会特别用第二画面直观呈现。

  

  

  科普性强,每场手术都配以简明字幕,具有较强的科普价值。

  只第一集,就先后上演了四场手术:单孔微创切除胰腺肿瘤、肝移植及后腹腔畸胎瘤切除手术、肾脏切除手术……

  

  很多手术场面,都让人大开眼界!

  比如,医生当街为患者割喉插管;比如,救治五级肾脏破裂的患者;又或者,给病人做长达十几个小时的三重移植,将心脏、肝脏、肾脏同时换新。

  就观众反馈来看,这部医疗剧暂时没有出现常识性的医学错误,还是比较严谨的。

  

  

  除了展现医护专业性,整部剧也拉扯出了很多行业困境、职场难题。

  最典型的就是医疗资源分配——

  二线医院一个月只能分到一个肝移植名额,但像“安妮”这样的大医院,一个月却能分到三十个;

  手术室的使用明明已经超负荷,有些非紧急的手术,甚至排到了两年后,但院长仍不满意,要求讨好权贵,多给私人医生排期;

  况丛昕想给儿科盖楼,但和赚钱快的牙科、患者多的肠胃科、生命成本高的肿瘤科比起来,儿科不具备“竞争力”。

  如此种种,都在剧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探讨,延伸到了以往医疗剧未曾触及的领域。

  

  除上述行业困境外,《星空下的仁医》还聚焦医患之间的伦理问题,探讨了鲜有涉猎的社会热点问题。

  比如,患者病入膏肓后,家属、医生要不要将实情告知对方?

  剧中有个小女孩,患有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手术的风险很大,很可能下不了手术台。父母担心孩子年纪小承受不了,就一直强捂着不愿意告知实情。

  但父母这么做,也在无意间剥夺了她与亲人告别的机会。一旦手术失败,她连一句“再见”都来不及和朋友、父母说。

  在生命面前,真相和谎言,到底哪一个更重要,哪一个才是真正为患者好?

  

  又比如,为了帮助患者,医生是否要牺牲自己的原则?

  有个小女孩从妈妈那里遗传了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肿瘤。

  医疗政策规定,当病人肿瘤的体积到达3厘米时,可以申请手术和药物方面的经济援助。

  但小女孩的肿瘤,却只有2.5厘米,卡在了援助的边缘。女孩妈妈请求医生:求求你们,把体积偷偷写大0.5毫米。

  面对自己的职业底线和病人的实际诉求,陷入两难的医生该如何处理?

  类似这样的问题,在剧中还有很多。

  它们都从现实出发,对医患问题做出了合理的关照与思考。

  

  这种关照与思考,正是TVB职业剧最吸引人的地方——

  透过它们,我们可以看到接地气的生活,看到某个行业的无可奈何,以及一群心中有梦、眼里有光的人的努力坚持。

  有网友认为,《星空下的仁医》有望超越《妙手仁心》,成为TVB的医疗剧巅峰。

  可见,观众对该剧寄予的期望,还是很高的!

  至于能否成真,就要看后续发展了,剧荒的朋友可以追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