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黄土地》:豆瓣7.9!翠巧结局已经暗示,悲剧困苦的一生
原标题:《黄土地》:豆瓣7.9!翠巧结局已经暗示,悲剧困苦的一生
今天来聊聊陈凯歌导演的荧幕处女作品——《黄土地》。
豆瓣评分7.9分,2万多的观众打分,有53%的观众给了4星。
很多人提起陈凯歌,便是《霸王别姬》。
确实《霸王别姬》的光环太过耀眼,可陈凯歌导演也有其他一些很值得讨论的作品。
这部电影打开的画风很有老电影的感觉,由于目前还没有修复,画面一度非常模糊。
就是小时候看的怀旧80年代的画风。
但是这部电影是真的能够感觉到苦,和压抑的。
现在这样的作品少了很多,近两年看到一个非常好的就是《最后的棒棒》,这部作品有空给大家好好讲讲。
个人非常喜欢。
再往前推一点,《教父》也是以婚礼开场的。
如果仔细留心会发现,很多电影开场都是以婚礼热闹的场面做引导的。
后面逐渐步入悲剧,或者是渐入佳境。
两个人因为这部电影分歧异常之大。
开场虽是婚礼,可也展现了当时的陕北农民的贫困生存现状。
就连结婚用的鱼都是木鱼,大家也都像是达成共识一样,说一句“摆上是那么个意思”。
一位公家人来到陕北农民生活的地方,只为搜集当地的民歌。
回头改编之后唱给队里鼓舞人心。
新郎和新娘之间年岁相差甚大,新郎看起来已是三四十的人了,看上去因为劳累变形的身体和满脸的疲态。
介绍的时候露出朴实的笑容。
而新娘不过是个未满14岁的小姑娘。
按照现在来看,就是个女童。
而翠巧他爹却说14岁不小了,已经很大了。
说明在那个时候嫁姑娘是很早很早的。
公家人选择了翠巧家借助。
翠巧也是一位十几岁的小姑娘,家里还有一个不太爱说话的弟弟。
翠巧也是个不想早嫁,更是不想嫁给大龄男人的姑娘。
她会唱歌,声音洪亮甜美。
而公家人正好此行是来寻歌的。
只是不知为何,刚开始公家人问大家会不会唱歌,唱几句的时候,一个个都一言不发。
也许是羞涩,也许就像我们普通人,你要是忽然让我们用方言说话。
我们也不知道从何谈起。
就像翠巧父亲说的,“不喜不愁的唱啥呀”。
那个时候唱歌并不像现在。
那个时候唱歌是心里苦或者是有喜事,就像是古代的诗词创作一样。
要么是开心事,要么是心里苦。
没个事情,干唱确实挺尴尬的。
翠巧父亲看起来好像已经60多岁了,实际上是因为过度劳累,庄稼人。
实际上也就47岁。
听翠巧父亲一口一个死女子的骂着翠巧,实际上还是很爱翠巧的。
他想给翠巧找个好人家,能天天吃白面的夫家。
听了公家人说延安那边的女子已经可以自由婚嫁,不用彩礼,他内心是不赞同的。
父亲其实也不是想要卖女儿,爱女儿想给她找个好夫家,只是自家女儿如果去了别人家。
自家也确实是少了个很大的劳动力,需要一定的补贴。
那个时候的嫁女儿,很多人说是卖女儿,如果这么理解也可以。
但是个人更认为是无奈之举,女大如何留。
这部电影很多的画面场景都是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的。
翠巧听了公家人说了延安那边女子的故事,心生向往。
就怕他们看了一眼天空之后,再一巴掌把他们打回原地,这样的打击就太大了。
翠巧便是这样,来了一个顾大哥,给她讲述着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可是顾大哥走了呢,又把她一个人留在井底,她还怎么继续生活呢?
终究是因为父亲的压力,因为家里条件的压迫,翠巧答应了嫁过去。
可是看到自己的“夫君”之后,翠巧吓得跑了。
她跑了回来,可是顾大哥已经不见了。
因为观念的差异,翠巧家没有把翠巧的婚事告诉顾大哥。
顾大哥答应他们自己一定会回来,可是翠巧已经等不到了。
翠巧在顾大哥离开的时候终于放开胆子,也放开歌喉唱起了歌来。
顾大哥并没有拿本本记下来,相信他是记在心里了。
这一幕,明显翠巧就是对顾大哥有意,顾大哥却因为身有任务不敢私相授受。
顾大哥错过了翠巧,错过了这样一个稚嫩的生命。
那一夜,没有给到翠巧的丈夫究竟长什么样子的镜头。
不过从开头的小姑娘结婚的丈夫可以猜测到,也根据一双黑黝黝的手可以猜测到。
那一夜,对于翠巧来说是个噩梦。
翠巧早就对顾大哥心有所属,顾大哥应该是早就看出来了,只是一直在装傻。
影片中的延安一片兴隆,安塞腰鼓的一幕满足了很久以前对于课本中那一幕《安塞腰鼓》中的记载。
影片中没有确切给出翠巧的结局。
最后一次见翠巧是在黄河边,憨憨弟弟让姐姐小心渡河。
翠巧一个小姑娘瘦瘦弱弱的,面对如此的潮水她真的能够过去么?
其实导演这里设计是很善良的,这里就意味着翠巧走向的是一条非常危险的道路。
她很大的可能性就是没了,是个悲剧的结局。
顾大哥回来再找翠巧的时候就已经是空空如也,出现了非常经典的祈雨的一幕。
嫁人的门上都会贴上门联,开头一幕就有,翠巧家的门联上隐约看见了字暗示翠巧已出嫁。
仔细想来翠巧应该是主角,可是主角又感觉表现得力度不够,其实可以呈现关于她的人物表现。
但结果让人失望,她只是有了一定的见识,可并不敢反抗父权的存在,避免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只是用“逃跑”的方式。
镜头语言非常明显,从开头的大片压抑的黄土地到后来翠巧逃脱后大片的天空乃至明月。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