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子宫若成功实现并普及,对女性地位有什么影响?
需要讲清的一点是,人造子宫不意味着能造人,也不意味着基因编辑。夫妻双方提供精子和卵细胞,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受精形成受精卵,再移入人造子宫中孕育,人造子宫只执行一个“机器代孕”功能。
为了理清这个问题,我查阅了不少文献和书籍,最大程度上给出一个较为客观理性的描述。
用人造子宫来代替人类生育(体外生育)最早是在1924年由进化生物学家、遗传学家哈登提出的。
而人造子宫的更为知名的应用是2017年美国费城儿童医院的阿兰·弗雷克研究团队,他们打造的人造子宫首次通过动物试验,让早产的小羊撑过危险期顺利存活,生理机能也和一般小羊相差无几。
上图为人造子宫羊的动物实验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华裔教授刘鸿清,他于2001年培育出了子宫内膜组织,并制成一个人造子宫。2003年,刘鸿清等人用老鼠进行体外孕育试验,把老鼠胚胎放入人造子宫孕育,可惜老鼠没足月就因为畸形而中断试验。后来,由于法律不允许人造子宫用于人体试验,该项试验不得不终止。
生育问题是目前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三大问题。近数十年来,受婚姻和生育年龄推后、生活环境污染加剧、饮食结构改变、工作压力增大等众多因素的影响,生育问题呈现上升趋势。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因不断增加的需求而飞速发展,从1978年第1例试管婴儿出生至今,全球已有超700万试管婴儿出生。辅助生殖技术(ART)是人类ART是通过对卵细胞、精子、受精卵及胚胎进行体外操作,最终达到治疗不孕不育系列技术的统称。主要有:人工授精、试管婴儿、人造子宫、基因编辑、线粒体转移技术、代理孕母(少数国家使用,我国属于非法)等。
人造子宫就属于辅助生殖技术的一种。
这项技术可以应用于人类,最早是用于挽救人类的早产儿。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的早产儿占所有新生儿的约1/10,每年有约110万早产儿由于发育不充分而无法存活下来。研究表明,不到23周的早产儿生存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对于23周的早产儿来说,存活率也只有23%,24周的存活率则有55%。早产婴儿的脑部和肺部受损率较高。人造子宫,可以为早产儿提供健康的生长环境,提升存活率。
因此,这种人造子宫能挽救那些23周前出生的早产儿,让他们顺利度过发育不成熟的艰难时期,虽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地让早产儿活下来,但可以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
人造子宫必须具有的结构包括:人造胎盘、羊水、微环境调节、微生物环境。胎盘:胎盘可以将母体的抗体以及各种营养物质输送给胚胎,以促进其生长,增强其免疫力。羊水:羊水营造复杂的动态环境,保证胚胎的发育。环境调节:母体在站立、行走和躺下时会对胚胎形成不同的刺激。人造子宫需要模拟母体在不同时段的行为,给胚胎一个模拟的外界环境。微生物环境:在母体子宫中,胎儿接触到的肠道微生物,有助于胎儿消化食物、调理肠道以及形成免疫力,使他们能够适应降生后的空气环境。
想要将上面四个条件都做到完善,需要生命科学的系统性研究,仍然是一个长期性的研究。尤其是关乎人类的生存繁衍,技术难度大,人造子宫在技术上尚不能达到自然子宫的要求,只能用做辅助技术。
第一个伦理争议:没有经过人的自然生殖过程,是反自然的,是不合伦理的。
例如,在1978年7月25日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降临人世之时,就引起了公众大量的争议。
当时宗教界持激烈反对态度,最大的理由是,布朗的诞生没有经过人的自然生殖过程,是反自然的,因此是不合伦理的。而且,不合伦理还表现在导致和催生了买卖生殖细胞精子、卵子和胚胎,造成了对穷人的剥削和掠夺。
但随着大量试管婴儿的出生和罗伯特·爱德华兹因创造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而获得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试管婴儿技术越发完善,监管越发严格,这种传统的伦理争议已经逐渐淡出公众视野。
第二种伦理争论:能够正常生育的人是否可以逃避生育的责任而让人造子宫代替生育?
当人工生殖技术的争论到达白热化时,科学哲学给出的解读是,人工生殖技术是治愈疾病的手段。这种解释毫无疑问是符合现实的。因为现在的人工生殖技术,无论是第一代还是第五代人工生殖技术,都是因为一些人有生育疾病而不能自然生育,才接受治疗,因此人工生育是治疗疾病的手段。然而没有生育疾病并且完全可以自然生育的人可以因种种原因寻求人造子宫生育,其中最大的原因是不愿因生育而吃苦受痛,这就形成了第二种伦理障碍:能够正常生育的人是否可以逃避生育的责任而让人造子宫代替生育?
第三个伦理争论是:这是否会造成女性权利的进一步弱化,从而让女性更容易受到歧视?
在是否让人造子宫生育孩子上,男性并不特别反对,反而是女权主义者持激烈反对态度。美国激进的女权主义者安德里亚·丽塔·德沃金曾提出,如果人造子宫完善了,还要女人干什么?它带来的底线是,男人可以不用女人就有自己的孩子,但是女人却还需要男人的帮助才能生育。
但是即便有完善的人造子宫,在生育问题上,也还是女人离不开男人,男人离不开女人,除非人类演化到单性生育。不过,有了人造子宫,女性的作用会减弱,这是女性和全社会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第四个伦理争议是:是否可以使用长期保存的精子和卵子?
技术的成功和发展可能改变女性十月怀胎历程。除此之外,长期冻存的卵子或精子都可以完成孕育过程,百年前的人仍可以通过人造子宫“生出”百年后的子女,这将演变成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定位婴儿的家庭关系、血缘关系以及法律上保障的权益都将面临伦理道德和社会法律方面的挑战。
上述四个伦理争议当中,最引起公众关注的是第三、四个争议,即 是否会造成女性权利的进一步弱化,从而让女性更容易受到歧视;是否可以使用长期保存的精子和卵子。
题主所问,人造子宫技术的完善及普及,对女性地位有什么影响,我认为有以下影响:女性不再受繁衍后代的痛楚,而女性的生育意愿却反而降低,女性繁衍后代的成本大大提高。究其原因,是女性生育不再受年龄限制,可以按需生育,晚生晚育不婚不育的意愿更高。而因此,相应的产业会针对女性对优生优育的需求进行强化社会意识,女性生育成本大大提高。对于男性亦同。男性不再以女性作为繁衍的必需品,即使需要女性提供繁衍所需。繁衍可以是一种买卖,类似于一种商品,而女性作为卵子的提供者,可以被作为无数商品的选项被挑选。对于男性亦同。女性和男性地位越发趋于平等。此平等非现如今的平常意义的平等,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性别归于一致(用通俗的话来说,就如猪肉铺上卖的公猪肉和母猪肉,大部分人不会挑,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女性和男性可以一定意义上称之为同性,因为繁衍不再是界别男女性别的标准。
其实对于女性地位是否会有变化,这种问题我是不屑于回答的。放在整个人类来看,女性和男性是一样的,都是人类,并无二致。一切的变化都是生产力水平的发展所带来的改变。
对于这个问题,我更感兴趣的是关于第四个伦理争议:是否可以使用长期保存的精子和卵子。
这个争议带给我无限的想象,如果真的发生了百年前的人类被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又再一次“复活”,那该如何处理?我暂时还没有想明白。
如何让人类的技术更好的服务人类,才是这个问题争议的最好角度,而这取决于科学、伦理、政府机制及各方的共同努力。
图片源自网络;受限于手机,无法将引用论文的文献引出,只能用网址的方式:人造子宫的进程与未来-百科知识2017年16期-手机知网
人造子宫向现实走来
http://m.chaoxing.com/mqk/read_38502727e7500f263b65dc1550b3e900cc185266d2f6da0b1921b0a3ea255101fc1cf1fbb4666ae6c47f4411437eb0528a9c12619babe2f60fa9c04406c97c0424bba30dfc1d1d1f53d3aa271aa0b4b1?uid=80587169&aid=1617
http://m.chaoxing.com/detail_38502727e7500f26a788debeadf8ca193b724c6b2d01f4851921b0a3ea255101fc1cf1fbb4666ae6f5ac4401aa3960366eeb784a5e70c709e197482563c22e71f27fe493fd618d0b75b2144616c9f53620b88c6e534e6905784fca70375767c398c0772497c6048b
http://m.chaoxing.com/detail_38502727e7500f267b42f1e92a2b95a704fde8fa0ed864241921b0a3ea255101fc1cf1fbb4666ae6d1e9022dd7b32b241d049049b0c939735241ccc08d211179200dac729d45b2c5b5bff89f626e1e1d20b88c6e534e6905784fca70375767c398c0772497c6048b
我是谢彬,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还请双击点赞,您的认同和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