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红楼梦》中的王爷

  

       阅读本文之前,请您先点击上面蓝字“追梦教师袁建国”,再点击“关注”,并介绍您亲朋好友和同事。这样,每天我们都会收到撞击灵魂的精神盛宴,得到高境界的精神陪伴,在幸福快乐之中享受每一天。

  再谈《红楼梦》中的王爷土默热小说中的王爷最不好写,尤其是《红楼梦》这样的小说,写实了容易被认为是“干涉朝廷”的谤书,写虚了又有违作者“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的创作原则。小说中的“王爷”也最不好研究,尤其是《红楼梦》这样的小说,研究对路容易被说成是不懂“文学审美建构”,研究不对路又往往被指责为穿凿附会的笨伯。刘心武先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他从《红楼梦》中的王爷研究入手,创作的“废太子女儿”说,至今在红坛仍是最大的争议焦点,搞得红坛内外都挺闹心的。不好研究也得研究,因为《红楼梦》的故事中确实涉及到了好几个王爷,搞清书中这些王爷的生活原型,说明作者描写这些王爷的来龙去脉和良苦用心,也应该是红学的题中应有之义。书中描写的王爷不少,如路祭秦可卿的北静王,坏了事的义忠老亲王,找宝玉讨要琪官下落的忠顺王府长史,为贾母祝寿的南安王太妃等,都是些当时社会上的大人物。他们不同于“马贩子王短腿”、“醉金刚倪二”这些小人物,作者可以信笔勾画出一个人物形象;对王爷的描写可就要慎之又慎了,因为一个朝代王爷级的大人物毕竟有限,大家又都比较熟悉,弄得不好马上就露了馅头,成了费力不讨好的败笔。这些年,我和我的学生们对《红楼梦》中描写的王爷,分别搞了些研究,研究的结论似乎也不太一致。2004年,秦轩同学以嬉笑怒骂的口吻,写了一篇《“红楼梦王爷学”发轫》,把《红楼梦》中的四王考证为清初所封的四个“异姓王”。秦轩此文本为游戏之作,自己也不太自信,在编入《洪昇VS曹雪芹》一书时,还特意做了以下说明:“土默热老师考证《红楼梦》中所谓‘国初四王八公’是指明初洪武年间册封的四个亲王和八个国公,资料详实,令人信服。本欲废掉此文,但土老师不同意,认为《红楼梦》研究不必拘泥成说,此文也可以另备一说。姑立此存照吧。”笔者研究《红楼梦》书中“四王八公”是从研究《红楼梦》与《长生殿》案件关系入手的。《红楼梦》第十四回秦可卿大出殡场面描写中,亲来路祭的有“四王”,即东平王,南安王,西宁王,北静王。送殡的有“八公”,即镇国公牛清,理国公柳彪,齐国公陈翼,治国公马魁,修国公侯晓明,缮国公名字未表,加上宁荣二公,即“当日所称的八公便是”。我在《〈红楼梦〉历史十讲》一书中,确实将书中描写的秦可卿大出殡中前来路祭送殡的“四王八公”,推断为作者借用的明初洪武年间册封的四个亲王和八个国公。明太祖朱元璋共有二十六个儿子,建国后俱封为王,其中嫡生儿子被封为四大亲王,就是秦王朱樉,晋王朱桐,周王朱櫹和燕王朱棣。所谓“国初八公”,指的是朱元璋平定天下之后,于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当时被封为“国公”的有魏国公徐达,鄂国公常遇春,韩国公李善长,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信国公汤和,共七个公爵。其中鄂国公常遇春已于洪武二年卒于军中,当时封公的实为六人,加上宁荣二公,共八人,是为“八公”。“宁荣二公”是燕王朱棣“靖难之役”后册封的,宁国公是随朱棣“靖难”起兵的大将王真,荣国公张玉也是是追随朱棣起兵的另一员大将。秦轩同学也是从我的这个思路出发,研究后认为,《红楼梦》书中四王的生活原型,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暗指清初的四个“异姓王”,也就是平西王吴三桂,定南王孔有德,镇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仲明。有清一代近三百年间,异姓封王的只有这四家,以“东西南北”方位命名的王爵也只有这四家!其他都是爱新觉罗家族的王爷,他们的王爵名称,什么“恭亲王”、“肃亲王”等,绝对没有用“东西南北”命名的。只有清初的四个“异姓王”,确实符合《红楼梦》书中所描写的“东平王,南安王,西宁王,北静王”身份,并且都是郡王。把《红楼梦》中描写的四王,推断为作者借用明朝洪武年间的“国初四大亲王”,或者推断为作者暗写清朝初期的四个异姓王,两种说法互相之间就一定是矛盾的么?就一定是老师土默热说的对,学生秦轩说的错么?恐怕未必。《红楼梦》是小说,并且是一部刻意隐去时间地点的小说,小说家言,神来之笔,没有什么典故遗传、逸闻趣事在创作中不能加以联想的。作者创作中为了隐去“朝代年纪、地域邦国”,把人人皆知的明初“四王八公”作为幌子,加以笼统的虚写,甚至用十二地支属性来做代替符号,符合作者创作中“故弄狡狯”的手法。但在书中描写与贾府有实质性往来的王爷时,为了“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则又如实暗写清初四个“异姓王”与作者家族的往来,这种可能性也不是没有的,完全符合小说创作的惯常手法。在《红楼梦》第十五回描写秦可卿大出殡时,作者对“四王八公”均是虚写,只对那个宝玉“路遇”的北静王作了实写,详细描写了他的衣冠装束,音容笑貌。另外通过薛蟠之口,具体提到了秦可卿棺木使用的是“坏了事的义忠老亲王”的“板儿”。在第三十三回描写宝玉“大承笞挞”中,作者交待出面到贾府讨要琪官的是忠顺王府的长史,并且交待琪官是忠顺王爷不可须臾离开的戏子。在第七十一回描写贾母过生日中,作者提及有“北静王、南安郡王”和“南安王太妃、北静王妃”前来庆寿,并未提及其他王爷。从以上描写中可以看出,同作者及其家庭有过直接接触的王爷,不过就是“北静王、南安郡王和忠顺王爷”而已,其他王爷基本都是虚陪一笔。我们知道,《红楼梦》中秦可卿大出殡的故事,是《红楼梦》作者暗写《长生殿》案件。康熙二十八年(1689),在佟皇后国丧大出殡期间,发生了震惊朝野的《长生殿》案件,因非时演出之“大不敬”罪,《长生殿》作者国子监生洪昇与京师参与“聚演”活动的一批官员,都受到了朝廷的严厉处分。《红楼梦》书中刻意描写的“兼美”在“太虚幻境”勾引梦中的宝玉作“儿女之事”,象征着洪昇醉心李杨爱情故事创作,宝玉和兼美携手被夜叉鬼扯下“迷津”,则象征着洪昇因《长生殿》案件陷入万劫不复的悲剧人生。作者在大出殡情节的描写中,以细腻的笔触铺陈“宝玉路遇北静王”的情节,也并非毫无意义的随便渲染,而是有着深刻用意的。清初著名文人毛奇龄《长生殿序》交代,洪昇创作该院本,乃是在庄亲王世子怂恿下进行的。这个“庄亲王世子”是谁呢?据《清史稿》记载:清太宗皇太极第五子硕塞,乃顺治皇帝的同父异母兄。因屡次随豫亲王多铎出征,战功卓著,顺治八年被封为为承泽亲王,并被任命他为议政王,备受重用。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初五日二十七岁时便因病逝世。顺治十二年(1655)六月,硕塞之子博果铎继承王位,改称和硕庄亲王,史称“庄靖亲王”。“庄靖亲王”博果铎就是毛西河所说的那个“庄亲王世子”,这个人好附庸风雅,与当时江南文人多所往来,与朱彝尊、毛奇龄、洪昇等人均有密切交往,《长生殿》的创作和演出,就是在他的授意、鼓励和支持下进行的。《长生殿》案件发生,洪昇等人被“斥革下狱”后,“庄靖亲王”博果铎的自责和慰问就是必然的。《红楼梦》书中把他描写为年方弱冠、眉清目秀的“北静王”,也不过是利用谐音关系如实描写而已。洪昇在北京国子监学习期间,由于外祖父黄机高居朝廷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之位,与京中王公贵族多所往来,所以《红楼梦》书中要说宝玉与北静王“两家祖父相与之情,从未以异姓相待”,这是写实。书中描写宝玉为秦可卿送灵,路遇北静王的辞对神色,颇得王爷称赞,竞然对贾政夸奖道:“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这也应该是“庄靖亲王”对年青英俊的洪昇以及他的优秀作品《长生殿》之溢美称许之辞。《红楼梦》书中第十三回描写秦可卿大出殡之前“看板时,几副杉木板皆不中用”,结果选用了薛蟠提供的“帮底皆厚八寸,纹若槟榔,味若檀麝,以手扣之,玎珰如金玉”的一副板,据说“叫做什么樯木,出在潢海铁网山上,作了棺材,万年不坏”。这副板儿“原系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因他坏了事,就不曾拿去。现在还封在店内,也没有人出价敢买”。这副“没有人出价敢买”的“万年不坏”棺材板,显然是皇家丧葬用品,只有皇家的陵墓,才敢于称为“万年吉地”,皇家的棺材板,谁又敢出价购买?既然《红楼梦》大出殡暗写《长生殿》演出期间康熙佟皇后大出殡,那么佟皇后使用的棺材板,有可能是哪位“义忠亲王老千岁”的呢?《红楼梦》书中描写的这位“坏了事”的“义忠亲王老千岁”,只能是隐指多尔衮!多尔衮生前身份是和硕睿亲王,顺治皇帝尊称其为“皇父摄政王”,是清朝初期的实际秉政者。顺治七年(1650)十二月初九日,多尔衮暴死于喀喇城,灵柩运回北京,顺治皇帝追尊他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按照我国封建伦理,亲王封号,一般应称呼“忠义亲王”,忠在前,义在后,但《红楼梦》却偏偏违背常理颠倒过来,使用“义忠亲王”称呼,这是因为多尔衮的封号本来就是“义皇帝”,以义字打头。顺治八年(1651)正月,顺治皇帝以“谋逆”的罪名,又将这个“成宗义皇帝”削去封号,开馆鞭尸,平毁陵墓,这便是《红楼梦》书中所说“义忠亲王老千岁”“坏了事”的由来。康熙佟皇后逝世于1689年,使用多尔衮当年要的棺材板,是有可能的。“义忠亲王老千岁”如果暗指多尔衮,表面上似乎与《红楼梦》作者洪昇没有什么牵扯,洪昇在北京国子监就学时,多尔衮已经死去十多年了。但多尔衮在有清一代,一直是个为文人津津乐道的争议人物。这个人雄才大略,但绯闻轶事也最多,譬如封自己的王妃为“元妃”,纳自己侄儿豪格的福晋为妃子,与自己的嫂子孝庄皇太后关系不清不白。这在当时的满族习俗也许没什么,但对于习惯孔孟之道、周公之礼的汉族士大夫来说,则是禽兽一类的“爬灰”、“养小叔子”行为。就连当时的抗清名将张煌言都将“大礼恭逢太后婚”写进自己的作品《建州宫词》里面,极尽讽刺之能事。因《长生殿》案件而对清廷充满仇恨的洪昇,根据当时的社会传说,通过书中焦大之口,大骂“爬灰”、“养小叔子”的“义忠亲王老千岁”多尔衮,恐怕也是势所必然的事情。《红楼梦》作者所写的“四王”,虽然借用了明初“四大亲王”的躯壳,但具体描写暗指的还应该是清初的四个“异姓王”。书中四王中除北静王外,东平郡王、西宁郡王均属虚陪人物,并未直接在书中出面,其中“东平郡王”乃是唐朝安禄山的封爵,曾出现在《长生殿》一书中,《红楼梦》中未见踪迹。只有那个“南安郡王”及其王太妃,却屡次出现在《红楼梦》书中。特别是在贾母八十大寿上, “南安郡王”和“南安王太妃”不仅亲自前来祝寿,又似乎对贾府的三丫头探春发生了浓厚兴趣。这个“南安郡王”似乎不是虚陪的人物,而是确有实指的王爷,那么他的生活原型暗指的又是谁呢?清朝初年的四个异姓王中,以“南”字封王的有三人,即定南王孔有德,镇守广西; 平南王尚可喜,驻防广东; 靖南王耿仲明,驻防福建,那么《红楼梦》中的“南安郡王”有可能指哪一个呢?这要从三个王爷家庭的特点及其与洪昇家族的关系来加以判断。《红楼梦》书中交代,南安郡王家庭与书中贾府经常往来走动的,乃是“南安王太妃”。既然称为“王太妃”,说明老王爷已经去世,小王爷已经即位。康熙朝“三藩之乱”前夕,四个异姓王中吴三桂、孔有德、尚可喜三个老王爷还在,只有耿仲明这一家王爷,已经是孙子袭封了!耿仲明在崇德元年(1636)被皇太极封为“怀顺王”,顺治五年(1647)改封“靖南王”。在向江南进军的途中,由于收留旗人逃亡的“家奴”,耿仲明被顺治皇帝“议削王爵”,因此在江西吉安自缢身亡,时为顺治六年(1649)末的事情。耿仲明自杀后,隔了一段时间,朝廷为了安抚这支身经百战的队伍,又让其子耿继茂袭封“靖南王”。康熙十年(1671),耿继茂又病死了。临死前上书皇帝,请求让儿子耿精忠袭封王位,皇帝批准了。所以到三藩之乱前,耿精忠当上了靖南王,这已经是耿家第三代即孙子辈王爷了。此时其他三位异姓王家属均没有称呼“王太妃”的资格,只有耿精忠的祖母或母亲,才有称呼“王太妃”的可能。由此看来,《红楼梦》中这个有“王太妃”的“南安郡王”,当指靖南王耿精忠。康熙十二年(1673),耿精忠与吴三桂、尚可喜三王一起造反,蹂躏了半个中国。经过八年征剿,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清廷方平定了“三藩之乱”。根据洪昇年谱记载,三藩起兵造反后,洪家遭遇了两件十分奇怪的事件,一是洪昇的父母一起被朝廷发配充军,二是洪昇的三弟洪中令冒着战火到福建去,陷入绝地整整三年。按常理说,封建官僚犯罪,可以牵连妻子,但妻子的罪名和刑罚与本人还是有区别的,洪昇家庭为什么父母同罪、一起发配充军?洪昇的外祖父黄机当时身居宰相高位,为什么救不了自己的女儿女婿?战争险地人们躲之尚且不及,如果没有极为特殊的事情,洪中令为什么一定要犯险入闽并长期滞留?原来,洪昇有一个同父异母妹妹,也就是洪中令的亲姐姐,很有可能被许配给靖南王耿精忠做了侧妃!洪家在明朝,一百多年有权有势。但改朝换代以后,就成了“死而不僵”的“百足之虫”了,急于寻找靠山。把女儿嫁给炙手可热的王爷做妃子,是可以理解的举动。洪昇的这个妹妹,应该就是《红楼梦》书中探春的生活原型。书中说探春的命运是将来做“王妃”,并且要乘大船远嫁三千里,显然就是隐写嫁到福建。直到解放后鹰夏铁路建成前,入闽的陆路交通都是极为艰难的,从外省进入福建的最好路途就是乘船。书中描写探春与贾环是同母赵姨娘的儿女,贾环的生活原型就是洪昇的三弟洪中令。亲姐姐出了这么大事情,洪昇的庶母能不逼着洪中令冒险去看姐姐么?耿精忠造了反,朝廷能饶得了洪昇的父母么?不祸灭九族就是很轻的处分了,抄家充军本就是小菜一碟!这也是洪昇的父母一起被发配的原因所在,女儿做了叛逆的妃子,父母的罪行不是一样么?这样的罪行,洪昇的外祖父黄机官位再高,能搭救得了么?洪家对这件事讳莫如深,在洪昇的诗词中从来没有正面记载,但也并非没有蛛丝马迹可循。从《稗畦集》中看洪昇在三藩之乱期间所作的诗,基本上就是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哀叹父母被发配充军,二是担心三弟在福建的危险,三是关注清军向福建调动的动向。有好几首诗描写了自己亲眼目睹清廷向福建送大炮、征调部队的情形,非常真实地表达了关切之心。靖南王耿精忠的封地在福建,与杭州洪氏家族的关系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清朝初年的福建,不仅经济落后,地瘠民贫,并且交通极为不便。耿家三代王爷就封之后,不仅在福州修建了王宫,在杭州还建有离宫;其家庭名义上居住在福建,其实大部分时间生活居住在“花柳繁华、温柔富贵”的杭州。这就令人不能不联想到《红楼梦》中那个向贾宝玉讨要戏子琪官的“忠顺王府”。如前所述,耿精忠的爷爷耿仲明最初被赐封的王爵为“怀顺王”,后改封为“靖南王”。杭州的“怀顺王府”被写成“忠顺王府”,是顺理成章的,换句话说,书中的“怀顺王”,其实就是“靖南王”,也就是所谓的“南安郡王”。洪昇青少年时期,热衷戏剧文学创作,与当时的著名“戏子”交往频繁,为此发生与“怀顺王府”争风吃醋的矛盾,一点也不奇怪。谈到《红楼梦》书中宝玉与忠顺王府为争夺戏子琪官闹得不亦乐乎并因此遭到痛打一事,就必然联想到戏子“琪官”的生活原型。《红楼梦》书中说琪官不仅为忠顺王府长期霸占,还同北静王来往密切,北静王赏给琪官的大红“汗巾子”,就曾被其转赠给宝玉,这些都是有事实根据的。网友“斯园幽兰”研究认为,琪官的生活原型是清初的昆曲名伶王紫稼,这个推断是有道理的。王紫稼乃是清初名动天下的最有名戏子,据《清稗类钞》介绍: 王紫稼名“王稼,字紫稼,一作子玠,又作子嘉,明末之吴伶也。风流儇巧,明慧善歌,擅演红娘,名冠一时。”另据当时著名文人尤侗《艮斋杂说》记载:王紫稼“妖艳绝世,举国趋之若狂”!王紫稼乃苏州人,前期主要活动在苏州杭州等江南繁华之地,后期曾入京师演出,大红大紫,与王公贵族交往甚密,也经常出现贵胄家族、纨绔子弟之间为争夺王紫稼大打出手的风流案子比比皆是。洪昇作为当时的著名剧作家,也是名贯南北的风流人物,与名伶交往频繁乃是情理中事,不论是在杭州与“怀顺王府”争夺“紫檀堡”的王紫稼,还是在京师与“庄靖亲王”交换“大红汗巾子”,都是很平常的事情。顺笔写在《红楼梦》中可谓实至名归。《红楼梦》中名义上写了东西南北“四王”和忠顺郡王、义忠老亲王等六个王爷,但实写的只有北静王、南安郡王和忠顺王爷,其中南安郡王和忠顺王爷的生活原型又是一个人,所以《红楼梦》究其实只写了两个王爷,也就是北京的庄靖亲王和杭州的靖南王,这两个王爷分别出现在洪昇在杭州和北京的生活视野中,均与戏剧家洪昇和大红大紫的戏子王紫稼关系密切,当非偶然。2009年9月20日第一稿2011年6月9日第二稿

  ==============================

  土默热先生更多红学研究文章链接大观园诗社为什么“白梅懒赋赋红梅”?也谈胡庸医与虎狼药贾宝玉的祖宗究竟是谁中国歌剧红楼梦片段《秋窗风雨羞见郎》赏析 刘子恒论林黛玉姓名字号的文化寓义“土默热红学”精彩文章第四辑“土默热红学”精彩文章第三辑“土默热红学”精彩文章第二辑“土默热红学”精彩文章第一辑

  END

  你若喜欢,点个好看 

  长

  按

  解

  锁

  关注我们

  获得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