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影视冲出国门:国外文化产业面面观
文 徐宝康
近10年来,韩国影视业异军突起,风靡国际市场,成为韩流文化的佼佼者。去年,韩国影视产品出口额在逐年递增的基础上,又创佳绩,电影出口额达6700万美元,增长近15%,电视剧出口额近1亿美元。尤其令人关注的是,韩国影视产品已经登陆欧洲和北美市场,并确保占有一席之地。
“文化立国”见成效
韩国影视业的飞速发展,是韩国确立“文化立国”战略取得的丰硕成果。
上个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初,韩国本土文化在日美以及中国香港、台湾文化的强势冲击下几乎被淹没。当时,美国“大片”等外国产品在韩国影视市场上几乎占60%的份额。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克服金融危机的重创,韩国国民掀起自发的“献金运动”,他们把家里珍藏的金条、金首饰等捐献给国家,为韩国战胜金融危机做出了贡献。当时执政的金大中政府,在金融危机中看到了“献金运动”背后展现出的巨大精神力量,决心振兴韩国文化,将文化产业确定为21世纪国家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1998年,韩国正式提出“文化立国”战略。为实施这一战略,韩国先后颁布了“国民政府新文化政策”、“文化产业发展五年计划”、“文化产业推进计划”、“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等十几部法律法规,并于2001年成立了“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
在“文化立国”战略中,影视业被视为“重中之重”。为此,韩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大力支持影视业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设立文艺振兴基金等专项基金;财政支持在国家预算中也提高到了1%以上,等等。用韩国KBS电视台编导联合会对外合作局长任南柱的话说,就是“政府为影视业的振兴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
除此之外,政府还通过文化登记制度、税收政策等鼓励企业向文化事业投资,以实现文化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例如,凡投资影视等文化项目的企业,皆可享受3%的税收优惠。随着《冬季恋歌》、《蓝色生死恋》等优秀影视作品的火爆,各大企业纷纷慷慨解囊投资影视业。
导入市场竞争机制
随着政策的放开,韩国影视业积极导入市场竞争机制,把作品的市场性、收视率、艺术性和伦理道德作为衡量标准,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影视从业人员的创造性和竞争意识。
韩国电视连续剧《大长今》的导演李丙勋在接受记者专访时,道出了韩国影视作品立足国内,冲出国门的“奥秘”。他认为,韩剧成功主要靠“四大要素”:
一、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提升竞争力。韩国人非常爱看电影与电视剧,其品评尺度,重在趣味性和有益性,两者缺一不可。作品的优劣,不是某个人说了算,归根结底要看收视率,观众的评价是最终的评价。
二、韩国影视作品大都以家庭故事为主线。这在东方具有普遍性,体现了中华文化圈的显著特点,易为亚洲观众接受。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家庭观念愈趋淡薄和大家庭日渐解体的趋势下,推出家庭的故事,有助于重塑东方文化的理念和亚洲的崛起。
三、作品中贯穿儒教思想所倡导的人性和文化精髓。通过对主人公的塑造与刻画,韩剧对这种文化传统和同源性,有血有肉地进行了诠释和演绎,也就是说通过艺术的再现打动了观众。
四、剧情内容体现了东方文明和东方人的喜怒哀乐,能让观众产生对生活和爱情的憧憬。韩国儒教专家徐孚升说:“儒教已成为韩国人的无价之宝。”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轨道,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即儒教文化。
形成产业互动共赢链
韩国影视产品走出国门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影视产业与其他产业形成了共栖、融合和衍生的互动关系,其连带和波及效益是无法用销售额来估价的。
由韩国最知名影视剧制作公司MBC制作的《冬季恋歌》、《大长今》、《蓝色生死恋》等电视连续剧,就是在发挥“影星效应”的同时,充分吸收和演绎“时装、美容、美食”等文化元素,从而推动了这些行业在海外的发展,形成了韩国“时装热”、“美容热”以及“美食热”。以2004年为例。仅这一年,就有71万人次的海外游客是直接或间接受到韩国影视剧的影响赴韩国旅游的,这些“影迷”给韩国带来了7.8亿美元的收入。美国《纽约时报》称裴勇俊是“创汇23亿美元的男人”。本月10日,韩国韩亚航空公司一架被命名为“大长今”号的波音767客机首飞国际航线,机身上画满明星李英爱等人的巨幅照片。该客机将往返于中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继续传播这股“韩流”。
为继续推进韩国影视产品等文化产品走向世界,韩国政府今年2月推出了“海外宣传工作一元化方针”,并将在7月举办“2006济州韩流世博会”,深受“韩迷”喜爱的影星裴勇俊和李英爱已被聘为形象大使。最近,韩国的12家海外文化院、26家观光公社海外分社以及4家文化信息振兴院海外事务所的负责人云集首尔,集中商讨韩国文化产品进军海外和加强“韩流”影响的方案。与会者一致表示,要重组韩国海外文化宣传和旅游等机构,为扩大韩国文化产品的出口提供“一条龙”服务。据预测,到2007年,韩国文化产品的出口额将达到100亿美元,占世界文化市场5%的份额,届时,韩国将跃居为世界文化产业前5强。
2005年6月7日